今日花山村
今日花山村作者:杨彦章 茶栗兴寨岭,稻禾茂田园。棉芝花顶露,瓜豆果争妍。荷蕙高擎炬,葡珠点翠斓。雨谐风顺日,黎庶颂花山。...
光山县文殊乡花山村周洼组门前有一口很大的池塘,波光粼粼,白鸭游弋,煞是好看。说起这口大塘,那可是红25军修的,说来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呢。
1934年11月,在外转战几个月的红二十五军又回到花山寨一带休整,军部设在周洼南队,红二十五军医院设在周洼东队。这里依山傍水,树木林立,是个居家过日子的好地方。
周洼村子只有10多户人家,塘小,井也浅。红军大部队一驻扎,问题就来了,井里的水挑几担就没有了,塘里的水洗几件衣服就不能再洗菜了。这一年正赶上大旱之年,地下的水本来就少,井里的水都是靠慢慢沁出来才有的,一天也就是七八挑水的样子。一下子来这么多的红军,井水远远不够。
政治部主任郭述申、团长叶光宏知道这件事后,立即向军长徐海东报告,请求解决这个问题。徐军长亲自到周洼来看一圈,村前村后都看了,立即命令郭述申带224团三营修塘挖井,并亲自规划了塘和井的位置和大小。
说干就干,郭述申带着三营的官兵来到周洼,把武器放在小山坡上支着,用平时挖工事、战壕的镐头、铁锹、锄头、竹筐干了起来。红军战士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干这种力气活原本就是轻车熟路,再加上为老百姓做好事,大家兴致也足,只用了三天的时间,一口占地三斗田那么大的一口池塘就呈现在官兵和周洼的群众面前,而且比原来深了一倍还多。
打井用不了那么多的人,郭述申只派了一个班的战士,这些小伙子干劲更足。全身都让泥水湖满了,他们也不在乎,有人在井下挖,把挖出来的泥土铲到筐子里,有人在井上用绳子把筐子拉上来。深秋虽然寒冷,可是比不上他们那股热火朝天的干劲。还不到3天,一口深有1丈5尺深的水井就打成了。
据说徐军长会看水路,这口井恰巧打了水路上,刚挖有一丈五尺深,泉水呼地一下就涌上来了。红军战士再想下井去继续挖土,不能进行了。
也许是红军的义举感动了上天,当晚就下了一场透雨,池塘里满满当当地,也是一池清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口塘就被百姓称作“红军塘”,这口水井也被叫做“红军井”。(搜集整理:从平 章异 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