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汪氏谱序
秦州汪氏谱序
俗语云:“惟有千年宗家,不见千年亲家。”考之南北汪氏,分分合合,实“千年宗家”之谓也。
汪氏之先,乃鲁成公次子,出生时两掌有“左王右水”之纹,因名曰“汪”;其孙诵,以祖父名别为汪氏,并尊其为汪氏始祖。始祖受封于颍川(今河南太康县),号曰颍川汪氏;诵公于公元前500年郏谷之会时临危受命,任鲁都司马,驻守平阳(今山东新泰市),因得平阳为郡望。传之三十二代有文和公南迁会稽,为江南始祖;三十六代道献公始居歙州,为歙州始祖;四十四代世华公于隋末割据江南六州,建立吴国,武德四年归顺大唐,授歙、宣、杭、睦、婺、饶六州总管,封越国公,权倾一方,威重江南,形成新安望族。现今海内外姬姓汪氏,均为华公及其堂弟铁佛公后裔也。华公有九子,其三子名达,调任甘陇,袭封越国公;达公次子处惠袭父爵驻守河西。于是汪姓中心北移,经唐王朝审定为河西望族。嗣后,达公长子处崇公后裔和华公、铁佛公后裔均居以徽州为中心的祖国南方瓜绵蔓延,世称南汪;处惠公后裔则居以漳县为中心的甘陇大地繁衍生息,世称北汪。
唐末迄宋,南北二汪互不交通,或晦或显,各自浮沉。金朝末年,北汪有世显公率部归蒙,以军功擢便宜都总帅,统管秦、巩等二十余州军政事务,有元一代,其家族辉映甘陇,宠极天下,成员封王者三,封公者十,是为陇右望族。因其家族势力范围达陕、甘、青、川等西部地区,又称西汪。
元至正五年,礼部尚书泽民公与北汪在燕京实现通谱。这是自安史之乱以来南北汪氏的首次牵手,历时五百余年矣。明永乐间,世显公七世孙福创修《漳县汪氏族谱》,至此,北汪有了更为详实、完整的族谱。
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南汪在黄山市成立了汪华文化研究会,北汪在彰县成立了汪氏文化研究会。通过《汪氏宗亲网》这一平台,两会实现了元末以来的再次牵手,时序又历六百余年矣。然而,当代之人对北汪身世提出质疑,认为是攀亲南汪。其考证资料以正史说事,然辨其思路,则惟正史则实,非正史皆非,此恰恰是官学专家学者之所囿也。正史与家谱结合,祖传与实物互参,才是研究姓氏史的正途。考北汪变迁之史,脉络清晰可辨,考据愈发明晰。两会的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对南北汪氏历史的研究,在许多领域也有了新突破,进一步证实了南北汪氏同源同根,疑为汪古,实乃唐末吐蕃强制部落化所致也。故曰:北汪非汪古之族,实为汪华之裔矣。正所谓:两颗奇葩耀南北,寻本原来是一家。
处惠公后裔在漳县不断壮大,族人枝叶展布,先后迁至成县、秦安、陇西诸县,天水秦州汪氏,则其中一支也。今有渊明、孟录公多年致力于《秦州汪氏通谱》的编纂工作,拟于西历年底出谱,渊明公嘱予为之作序。自揣人微言轻,不敢应承,奈言之甚切,作为同一血脉宗亲,欣闻同胞不俱辛劳,踊跃修谱,敢不奋然驱笔?南北汪氏,遥相互应,千年宗亲,同祭一祖,能为之序,真幸事也!
汪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汪兴吾
2012年10月1日
- 上一篇: 郭明祥 趟过汉水,去寻春
- 下一篇: 秦安马氏族谱序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相关文章
【中吕.山坡羊】秦州感怀
【中吕.山坡羊】秦州感怀付福运娲皇所在。伏羲容泰。秦州黄土人文载。太极台。卦爻画。(看)于今日月云山外。故处祖宗安在哉。功,僻地埋。名,古篆刻。...
游览秦州文庙——我的天水麻辣烫之旅(二)
吴慧斌/雨霁秦州
雨霁秦州夜雨滋古郡,晨花挂露滢。窗含翠竹秀,肺纳鲜氧浓。烟坡匿桃李,雾岭藏樱苹。画眉双声脆,白鹭单脚能。梅红梨扮雪,杏嫩梧抒情。絮湿榆钱泪,杉润侧柏倾。牡丹山北馥,初荷水中萌。羲春无限美,浴罢更娉婷。...
汪国生|汪氏的来源(汪家河汪氏小记)
汪氏的来源周朝姬昌(周文王)次子(又名黑旋)出生时手掌上有明显的“汪”字纹印,就取姓为汪,后来到一个叫颖川城的地方任候。所以就叫汪颖川。“汪无二姓”也就是说姓汪...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