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寨会议旧址的碑文
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之后,1984年1月,光山县人民政府就公布花山寨会议旧址为“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文物保护单位的范围。并在花山寨脚下的闸晏公路旁边树立水泥板碑一座。碑正面刻着“1934...
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之后,1984年1月,光山县人民政府就公布花山寨会议旧址为“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文物保护单位的范围。并在花山寨脚下的闸晏公路旁边树立水泥板碑一座。碑正面刻着“1934...
顾名思义,“花山寨会议”是在花山寨山顶上召开的,其实不然。根据当时担任会议保卫工作的吕清将军(时任红二十五军军直特务员)回忆录中记载:“我记得当时开会的地点是在花山寨西南脚下的小村子里……我和交...
仰望花山寨(新诗)作者:黄森林 枪声已远硝烟已散岁月却在记忆中鲜活 松竹依然苍翠旗帜依然飘扬心中有一种叫做激情的液体依然久久荡漾 我们今天的仰望是信仰也是精神&n...
花山寨会议感怀诗二首 作者:方应展 1.七绝·花山 血火烽烟洗战袍,青锋叱咤展雄韬。红旗漫卷秦关月,逐日云边剑气豪。 2.七律·花山会议感怀黑云压顶沉沉...
七律·瞻花山寨会议旧址 作者:蒋志明(一)咏海东竹园坡下竹林听鸟啼,风摇雨露湿人衣。晴空朗朗阳光照,阴蔽重重星月稀。鞭及百寻钻地发,笋高千丈接天齐。高风亮节世人仰,花山让贤淡...
花山吟 作者:文圣岳 (一)花山逸闻花山风雨困红军,断水截粮欲为擒。金鲤凌空骤然降,敌惊兵散笑逸闻。(二)徐海东将军赞胜过当年鄂国公①,红军队里说英雄。花山会上贤...
徐海东将军赞(新韵七律)作者:李家志 将军无畏大刀横,汀泗桥头列战营。一片忠心昭日月,十分赤胆定关城。挥鞭江北驱倭寇,卧榻辽东拒盛名。喜看花山多绿翠,犹闻战马向天鸣。...
七律·瞻花山会议旧址 颂红二十五军长征 作者:姚远 花山会址寄思忱,烽火当年说远征。组部坚持鄂豫皖,...
游花山寨怀古 作者:吴正锋攘外安内世人惊, 鄂豫皖边增奉兵。 苏区戳力反“围...
七绝·咏花山寨诗二首 作者:王茂权 (一)一峰独秀砦峰巅,革命红旗耀九天。二十五军整编后,千山万水汇延安。(二)袈裟一展现花山,阅尽人间锦...
七绝·参观花山会议旧址(新韵) 作者:王全斌 花山寨上聚精英,决策及时方向明。抗日先行北征路,转移化险史留名。...
七绝·寻 花 山 会 址 作者:黄济映 断垣残壁染殷红,战地黄花伴雪松。决策长征载青史,丰碑仰止傲苍穹。...
瞻花山寨会议旧址 作者:从平 竹洼①会址众叹观, 易守难攻地势艰。 &nb...
新中国建立六十周年 游花山寨会址 作者:从传祥 红军昔日真理求,战略转移今古讴。八十春秋成大业,五千历史展新猷。一元复始康庄路,...
徐宝珊与红二十五军长征(古风)作者:陈先炯 (一)省委书记徐宝珊①,英名长存三省边。泽民②遗帜接力举,谋划长征始花山。(二)中央指示③记心间,北上抗日战敌顽。率军名将④似诸葛,民族政策震陕甘...
七绝·瞻仰花山寨会议旧址作者:余德存 (一)当年烽火唤征人,半壁江山叹陆沉。北上宣言为抗日,红军挥泪别乡亲。(二)竹颂平安梅报春①,花山脚下送亲人。布鞋情寄千军暖,万里征途针线新。(三)风...
今日花山村作者:杨彦章 茶栗兴寨岭,稻禾茂田园。棉芝花顶露,瓜豆果争妍。荷蕙高擎炬,葡珠点翠斓。雨谐风顺日,黎庶颂花山。...
七绝·赞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花山作者:李学明 (一)军书一谕议花山,决议屠倭北上援。万里挥戈千古耀,长征卷里载诗篇。(二)破敌重重路不凡,英雄扫隘贼心寒。披靡向处从容过,几路神兵辟地天。(三...
七律·题花山会址 作者:刘家亮 燎原烽火映天星,遥忆当年列战营。北上挥师驱倭寇,南留磨剑斩长鲸。千秋浩气书青史,万丈雄心赴远征。叱咤风云帷幄处,花山万古铸芳名。...
纪念花山寨会议旧址七律二首作者:蒋维树 (一)游红军岭清风明月过山林,日上中天天放晴。百里飘香花十锦,一声问候语千钧。晚霞脂粉夕阳抹,朝气明珠晨露生。陶醉绿山红军岭,竹洼村里谋长征。(二)咏...
游花山寨有感 作者:彭国运 (一) 寨顶虽狭天地宽, 关公庙院听流泉①。 熊先春②部退顽敌,...
赞花山寨会议七律二首作者:邓志成 (一)花山寨会议咏花山会议传檄文,先遣奇兵步远征。越岭翻山离故地,横戈跃马到边城。斩关夺隘敌寒胆,除暴安良民感情。抗日雄师彪史册,功勋卓著留盛名。(二)花山...
花山寨会址颂作者:何鸿祖 红霞冉冉映花山,革命征程举步艰。 烽火连天风雨骤,子华海东①谋大盘。蒋军追剿穷凶极,我自岿然敌胆寒。今日重游红色地,豪情激荡写诗篇。 &...
红二十五军长征颂作者:吕清 花山会议放光芒,大政决策转北上。独树镇上脱险阻,紫荆关口歼敌顽。泾水之战显军威,直罗大捷谱新章。长征路上多艰险,克敌奏凯到延安。...
大别巍巍,红旗猎猎,鄂豫皖一“轻舟”虽屡遭飙风骇涛,却毅然穿雾破浪、昂首挺进。 1932年10月,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失利,中央分局和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撤离根据地向西转移,留下以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