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谈 > 正文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一定要笑看人生

陇上一民 陇上一民 . 发布于 2020-05-19 16:50:26 1266 浏览

    今天读加拿蓬先生的文章《和自己讲和》文中提到这样一件事情,“我所生活的城市里最近一位中学生自杀了,而且她是在一个大学的楼顶上跳下来的,用她的话说就是或者不能做你的人,死了也要做你的鬼。(直接引述先生文章)”看完文章后,我对文章作了一番梳理,作为留言发到了加先生的空间,没想到很快得到他的回复,并说,你的评论可以整理成一篇新文章,我心中一喜,这段时间本来就写得不多,索性就整理出来发到空间中,充个数。说不定成为以后,思想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文章如下:

    加先生文章内容方面宏大,不知道先生这篇文章是不是为了那个跳楼的女生而写的。她为了做他的鬼,毁灭了自己,而李莫愁一样是个悲壮者,但她更是一个破坏者,如果她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我一直搞不清楚,她爱杨过还是公孙止,也许稍有颜色的男人她都爱,总之,她吟唱着那首“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在熊熊大火中永生。成就了一个著名的话语:“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从这点上看,似乎那个跳楼的女生有权支配自己的生命。她无法得到自己所爱的人,生不如死,那有什么办法呢?佛说人生有八苦:其中有一苦是“求而不得”。那个滋味是非常痛苦的。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但生命却是唯一性的,死而复生的事情,真是少见。因此,我们要珍惜自己的身体,自己的身体不仅属于自己,而且属于爱过你关心过你的所有人。

(网络配图)

    叔本华认为,死亡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保护,当一个人意识到一种潜在的威胁,而这种威胁无法克服时,就会结束自己的生命来保护自己,因此,他认为死亡是人的最终归宿,甚至自杀也是一种提倡的手段。但是,叔本华自己却很会享受生活,吃肉喝酒从不含糊。而他也没有用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因为他知道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一次。

    既然要珍惜自己的生命,那么如何提高生命的质量,即如何让一个人在幸福中度过,那么首先就要探讨清楚,人为什么而不幸。后来,奥利利学派的思想家哈耶克的大作《通往奴役之路》就出版了,他也只是提出问题,分析了原因,即,他指出人怎样做就走向了奴役之路,但却没有指出人怎样能走向自由之路。还是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但总之,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保持心态的平衡很重要。而严格克制自己不合时宜的欲望很重要。说到欲望这个词,欲望如同金钱一样,本身没有善恶之别,只是使用的人和使用的方式使它们的性质迥然不同。因此,只有摈弃攀比心理,活自己的人生,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而不被命运所掌控。

    人的幸福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这个问题,写过《爱的艺术》的犹太哲学家弗洛姆也提到过。这个基础会因人而异,但能够健康的生活是一个底线,其次就是自己的内心世界的问题了。

    幸福大多数时候来自于人的内心世界。这一点我有一篇文章叫《幸福是什么?兼谈自由与美的相关性》中,也做过推理,得出这一结论。

    因此,善护念自己的内心世界太重要了。如何善护念自己的内心世界,首先,自己要和自己讲和,放过自己,放过了自己,才能放过别人,放过他的境遇,我用境遇一词,包括两个方面,环境和遭遇。

    总之,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是解决之道。当然离不了奋斗的人生。


                                                     陇上一民


                                                      2010年8月31日

附录:加拿大蓬的文章

                                 与自己讲和


    很多人觉得与世界不和,都是因为与自己的生活不和,然而他们与自己的生活不和,其实又是因为与自身不和。谁不是成天生活在矛盾之中?谁不是与自己争吵的最多?仿佛体内有好几个我,他们不停的打架。与自己讲和,接受你自己,比接受别人要困难得多。然而一个容不下自己的人,就很难容得下别人,更不用说容纳自己所处的世界了。

    人们的烦恼从哪里来?是从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而来。表面上看来,我们都是因为自己的事情而烦恼,其实我们只是对于自己的处境不满意才烦恼。我们为什么对于自己的处境很不满意?因为我们成天处于和别人的比较之中,我们常常那个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和别人的比较之中。很多人的幸福不是来自于自己的内心,而是来自于和别人相比较而产生的的差值。我们成天把别人当成规范自己的标准,我们不断地把别人制定成法律条文,然后用这个条文来拷问、审判自己。


    当我们不能够接受我们自己的时候,当我们对于自己很不满意的时候,我们就会排斥自己,就会想摆脱自己。然而自己怎么可能会被自己排斥掉呢?他与我们永远是一体的。当有一个我如影随形的成天伴着我们,而我们又很讨厌他的时候,结果就是可想而知了。我看到过很多人的烦恼、痛苦,甚至于很多人达到了不欲生的地步。他们认为只有死亡才可以彻底的摆脱那样不能承受的痛苦,然而这种摆脱的方式却有违于我们的初衷,因为我们摆脱痛苦的目的是出于追求更好的活着,最终却是用死亡的代价来完成这个追求,那岂不是自相矛盾吗?其实哪一个自杀的人不是因为自己与自己交织在一起,因为无法化解的矛盾而死去的呢?

    为什么不能够接受自己?很多的情况下都是出于外界环境制造的压力。这看起来有推脱责任的嫌疑,而且一旦某些人死亡成功,似乎又找到了罪魁祸首。其实外界环境为什么能对我们产生那样大的威力呢?就是因为我们太在乎别人怎样看待我们了,我们过于重视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尽管别人也许对我们并没有什么看法,而是我们虚幻的想法,或者是我们把别人当成了映照我们自己内心的镜子而已,我们通过与别人的比较而发明创造了别人对于我们的看法。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欲望,是和别人对比而产生的欲望给我们制造了太多的压力。

    欲望是人类进步的动力,这一点是谁都不能够否定的,大到一个国家的建设和人类总体文明的进步,小到一个具体的人生历程,都是在欲望动力的驱使下前行的。然而什么事情都必须有一个度,所以我们才看到了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欲望引发人类勇往直前最终取得成绩的故事,也有很多由于欲望的引发而使人们堕落甚至于为全人类制造灾难的故事。欲望是一本双刃剑,它可以变成伟大而崇高的理想,也可以成为见不得人的伎俩与罪恶。欲望具有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按照佛经的说法,我们生活在欲界里,欲望是我们世界的第一驱动力。然而当欲望驱使了我们而不是我们驾驭欲望的时候,我们就成了自己欲望的奴隶,换句话说我们就开始了对自己的奴役之路,我们对自己施加种种折磨,以缓解自己的内心压力和紧张,我们希望通过自己对于自己的折磨而创造一个强大的自我,那是一场怎样壮烈的自己与自己的战争啊。然而一场自己与自己的战争,不管是哪一方胜利了,最后受到伤害的都是自己。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很多的缺点,生活中都有太多的缺憾。而且越是成功的人就越具有很多缺点,因为某些方面的强化必然导致对立面的弱化,何况一个人的成功必然建立在众多人的牺牲之上。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的处境糟糕极了,比如说自己不够美丽、不够聪明、不够富裕,这种种糟糕是列举不完的。其实在这个世界上,穷人感慨,富人也感慨;丑陋的人感慨,美丽的人也感慨;残疾或都病的人感慨,健康的人也感慨。如果你真正的深入人群,就会发现这一切都是真的。如果说缺憾了很难感到幸福,那么拥有也并不就决定幸福。因为人们只是对于自己没有得到的最为牵挂,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欲望使人们变得很贫穷。而且最为糟糕的是,人们在欲望满前忽然会变得愚蠢起来,很多人原本有很多的选择的,但是欲望蒙蔽了眼睛,使他认为只有那一条路可走,别的选择都是错误的。于是就有很多人撞倒南墙上都不肯回头,我所生活的城市里最近一位中学生自杀了,而且她是在一个大学的楼顶上跳下来的,用她的话说就是或者不能做你的人,死了也要做你的鬼。

    人生的追求多种多样,很多人的追求都是在我们看来觉得很难理解或者是不可思议的,然而所有人最终的追求却是一样的,那就是满足与幸福。科学家过的生活是娱乐界明星难以接受更难以理解的,同样道理科学家对他们的看法也是一样,然而这并不影响各自的幸福。我认识很多八十对岁的老人,他们甚至于可以说一生都是贫穷的,但是他们的幸福却并不亚于一个大企业主。为什么可以这样说呢?人各有志,每一个人感觉到自己很容易接受自己的现实的时候,所有的矛盾和由之带来的烦恼、痛苦也就都烟消云散了。

    于是到了最后,问题就变成了幸福从哪里来,其实幸福就从满足而来,毕竟幸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内心的感受。满足从哪里来?满足从认同自己而来,如果一个人老是抱怨自己不行,并且由此产生了很多的痛苦,那么幸福又从何谈起呢?认同自己就是一个和自己讲和的过程。一个人要学会接受自己,哪怕是一个充满了残缺的自己。毕竟完美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的,因为一切都处于变化之中。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文字中的精神气质

我从小就喜欢写作,渐渐地,写作成了完善自己最好的方式。概是因为二十多年时光中,把闲暇时间都用来看书写文字了,所以,至今除了写作好像也没有其他特长,真是很没出息呵。然而,在这个物欲横流且浮躁疯狂的时代,...

杂谈 王托弟 王托弟 ⋅ 5月前 (12-11)

生活在别处 ——关于青春、爱情和革命

整整用了两天的时间,把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看完。这是我看过的他的第三本小说,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接触昆德拉的思想轮廓时起,我就对这位作家的作品产生挚爱。我喜欢的小说,一如我喜欢的影视作品一...

杂谈 王托弟 王托弟 ⋅ 5月前 (12-11)

爱的艺术

亲爱的你们:七夕,这个美好的日子刚刚转过身,然而爱天天有,生活的温柔情话也无处不在。每一天都与爱有关。周末,想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弗洛姆的《爱的艺术》。书中描绘了纯净、高贵的爱的图景。在他看来,真正...

杂谈 王托弟 王托弟 ⋅ 5月前 (12-11)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