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皖省委省委常委、首任红二十五军政委——王平章
王平章(1901—1933.3),又名王远清,湖北省汉川市庙头镇人。1922年考入武昌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参加学校读书团体人社,开始接触马列主义。后参加陈潭秋创办的进步团体“湖北人民通讯社”,并在...
周纯全(1905.10—1985.7),字俊忠,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八里湾镇人。
1917年入武昌省立第一模范小学读书。因家境贫寒,16岁时在汉口惠工织布厂当工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1923年“二七惨案”发生后,被工人们推选为厂“二七后援会”委员长。1925年初,回到黄安。次年,在国共合作的形势下,加入国民党,并担任八里湾区分部农民委员。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1月,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起义中,周纯全指挥一路农民自卫军,冒着枪林弹雨攻入黄安县城,救出了监狱中的革命同志。夺取黄安县城后,在新成立的县农民政府中当选为委员。1928年任中共京汉铁路南段特委委员和信阳县委书记、中共鄂工特委常委兼黄安县委常委。当年秋,任安南(黄安南部)办事处主任。
1929年5月,任鄂豫边筹备委员会委员长。1930年6月,任鄂豫皖边特区苏维埃政府保卫局局长。1931年5月,任中共中央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7月,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成立,任政治保卫局局长。10月,参加筹建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的工作。1932年1月鄂豫皖省委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光山新集召开,被选举为省委常委(常委共7人,书记沈泽民),代理组织部长(组织部长高敬亭未到任);6月蒋介石亲临武汉,指挥30万大军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为迎击强敌进攻,周纯全被任命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游击总司令。他带领群众和地方武装开展游击战,有力地配合主力红军的反“围剿”作战。红十师政委甘济时牺牲后,任红十师政委。10月中旬,随红四方面军主力向川陕实行战略转移。周纯全和师长王宏坤一起,率领红十师冲锋陷阵,浴血奋战,出色地完成了红四方面军总部交给的战斗任务。1933年初,红四方面军入川后,将各师扩编为军。红十师编为红十军,任军政委。1933年秋,参加了反“六路围攻”的斗争,担任东线左翼作战部队的指挥。战斗中,坚决执行徐向前总指挥提出的“收缩阵地,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多次击退敌军的进攻并大量歼灭敌人,为夺取最后的胜利创造了条件。1934年10月,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第一副主任兼中共川陕省委书记。虽是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但未能参加花山寨会议。1935年5月初,红四方面军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为迎接红一方面军北上,实现两个方面军的会师做了大量准备工作;6月中旬,红一、四方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他带领地方干部和宣传队携带慰问品,到红一方面军团以下的单位慰问。1935年8月,被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36年2月,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3月调任红三十一军政委;1937年1月,进入抗大第二期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陕北公学生活指导委员会干事,1938年2月,任陕北公学政治部主任。5月,调任陕北公学枸邑分校政治部主任。同年底,任抗大一分校副校长、校长。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指示,抗大一分校从延安迁往晋东南太行山区,后来又迁往山东沂水。抗大一分校两次迁移行动,在周纯全的精密组织和指挥下,胜利完成了任务,人员基本无损失。在他的努力下,抗大一分校对山东敌后抗日斗争和根据地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3年3月至1945年8月,周纯全先后担任滨海行署工商管理局监委、滨海行署副主任兼秘书长等职。
抗日战争胜利后,周纯全奉命赶赴东北,先后担任本溪钢铁总公司经理、辽南行署主任,兼中共辽南省委副书记。1947年9月,任东线战勤司令部司令员。1948年8月,任东北野战军后勤部第二部长,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和东北全境的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保障东北野战军迅速入关,被任命为东北野战军后勤部第一部长。平津战役期间,发动后勤战线的广大指挥员,保障了大规模作战的需要,并在战争中完善了后勤组织机构,组建了跟随野战部队进行作战行动的后勤分部,对保障大兵团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是野战后勤保障大兵团作战形势下的一个创举。平津战役后不久,东北野战军改称为第四野战军。1949年3月,四野挥师南下,任后勤部部长兼江南支前司令员。
1949年12月,任中南军区第四野战军后勤部部长,负责海南岛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海南岛解放后,改任后勤部政委。1950年冬,中央军委任命周纯全为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中国人民志愿军前线后勤指挥部指挥员,参加抗美援朝。1951年5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部长。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的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53年回国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兼政委。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1955年任武装力量监察部第一副部长;同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系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高级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注:本文根据互联网百度·百科人物简介资料及《光山革命史》整理。)
王平章(1901—1933.3),又名王远清,湖北省汉川市庙头镇人。1922年考入武昌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参加学校读书团体人社,开始接触马列主义。后参加陈潭秋创办的进步团体“湖北人民通讯社”,并在...
徐海东(1900.6—1970.3),湖北省黄陂县(今属大悟县)徐家桥村人。出身贫寒,当过11年窑工。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夏,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任代理排长,参加北伐战...
程子华(1905.6—1991.3),曾用名程世杰,山西省运城市解县人。192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入武汉黄埔分校,曾随校编入国民革命军中央独立师,参加反击叛军夏斗寅部的战斗。同年1...
戴季英(1906.2—1997.11),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紫云区人,又名继英,幼时家庭比较富裕。他先后就读于武汉启黄中学、武汉省立第一中学,较早地接触了马克思主义。1926年7月加入中国共...
成仿吾(1897.8—1984.5),原名成灏,曾用石厚生、芳坞、澄实等笔名,系湖南省新化县人。是我国教育家、革命家、社会科学家、文学家、翻译家,创造社主要成员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忠诚的...
郑位三(1902.10—1975.7),学名植槐,1902年10月21日(农历九月二十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紫云区马鞍山村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1918年夏,考入湖北省甲种工业学校金工科...
高敬亭(1907.8—1939.6),原名高志员,河南省新县新集镇董店人。少时在家乡读私塾,后因家境困难辍学,随父亲务农。大革命后期,高敬亭受同学方进贤与梅光荣等共产党员的影响,参加革命活动。妻...
吴焕先(1907.8—1935.8),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四角曹门人,出身于小康之家,乳名安安。7岁入私塾读书,1923年考进麻城县蚕业学校,次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秋毕业。1926...
郭述申(1904.12—1994.7),原名郭树勋,号耀珊,曾用名李振寰,湖北省孝感县城关镇人。1922年5月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期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秋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就读,参加...
徐宝珊(1903.7—1935.5),湖北省汉川县人,1923年春考入董必武创办的武汉中学。在这里,他开始阅读进步书刊,逐步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积极参加反帝、反军阀的罢工、罢课斗争。1926年春...
沈泽民(1901—1933.11),浙江省桐乡县人,系著名作家沈雁冰(茅盾)的胞弟。1917年考入南京河海工程学校,1921年4月经胞兄沈雁冰介绍,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