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谈 > 正文

情痴高山——访西藏山水画家刘万年

向阳花开 向阳花开 . 发布于 2020-04-10 15:35:23 2292 浏览


    清晨,远眺拉萨城西周的群山,在透过铅灰色沉云的微弱阳光下,可依稀分辨出黄灰相间的山坡上散布着大大小小的碎石沙砾。粗笨的山体裸露着,看不到一点植被。冷冰冰的积雪板着苍白的面孔,一切显得那么荒凉、单调、枯燥和呆板。可当我完成采访,从刘万年开始死而复生,悲凉的片片枯黄中溢出雾样的生机昂然的淡绿,洁白的雪面上阳光闪耀,精神焕发,膨胀的山体内生机涌动,伸展着肢体,沟沟壑壑棱棱脊脊迸发出力透蓝天的无形力量。我不由在心灵深处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和撞击。


    我和刘万年素不相识。初次见面,自报家门后,万年似认真又似玩笑地憨笑着说:“你是登山的,我是画山的,有共同之处。不过你们是去征服,我是迷恋。”我们四目对视片刻,似乎碰撞出火花,继而心有灵犀地开怀大笑起来。“你这个画山的,不也要去登山吗?‘他嘿嘿笑了,嘟囔着:“嗨,我那是去爬山。”山为纽带,几句话,我和这个执拗而豪爽的西北汉子就成了朋友。告别时,他硬把自行车塞给没有带任何证件的我,只说了一句:“用完了送回来。”在拉萨,交通很不方便。我来了几天,苦于没有交通工具,很多事都来不及去办。这真是雪中送炭,我也不再推辞,同样爽快地接过了自行车。
    刘万年,甘肃秦安人,家境贫寒。迫于生计,1970年进藏求职工作。那时,他看到的西藏高原是贫穷、落后、荒凉。他甚至后悔来到这里,后来为了谋生而留下来。他自幼喜欢绘画,6岁起就四处涂鸦,画小人儿,画田野,画大树。中学时开始临摹名家的绘画作品,经过十几年的细心揣摩和钻研,对一些古今名家的作品模仿得惟妙惟肖。可同时他也陷入了困惑,因为他还没有悟出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1979年他到四川美术学院进修。在参观石鲁画展时他猛然顿悟。石鲁的绘画深深扎根于粗犷淳朴的黄土高原和画家自己坎坷的经历之中,吸收了新旧文化的丰富营养,经受了历史剧烈变革的洗礼。那酣畅淋漓的笔墨、浓重的色彩和不拘一格的布局中充满了咄咄逼人的气势,悲壮的历史感,不可遏制的抗争精神,奋发向上不顾死活的执着追求。石鲁的风格,强烈地震动了他,调动了他自己的生活积累。他用心体味着,想起了家乡的黄土高坡。比起来,西藏的山、水、冰、雪、草、木是何等的博大恢宏,何等的妩媚动人,正等待着有心人去表现,去挖掘它们的深刻内涵。他从此完成了依次艺术道路的重大转折,立志师从石鲁,创立西藏山水画派。


    他深情地说:“回到西藏后,西藏的山水不仅在我眼中变了,更重要的在心中变了。我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一个山迷。迷得发疯。可以说,我爱的第一是西藏的山,第二个才是老婆、孩子。活着,与山死去活来地相爱,死了,埋在山里永远相伴。”这个墩实的西北汉子笑着补充说:“这个话可不能在家里说。”其实他是爱人及山,爱山及人。他从气势磅礴的高山上看到的和要表现的是历史的沧桑变迁,是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爱山,更爱的是在这里披荆斩棘的人。在他的画笔下,那些死硬笨重的山石已被人格化,同自然万物一样具有了灵魂和求生存求发展的生命力。地热在冰天雪地下躁动,自然力在地壳深处奔腾涌动,大山的每一道脊每一条沟都在流动,岩石在历史的长河中风化剥蚀,草木在历史的瞬间枯荣生衰,这一切都通过饱含画家情感的千变万化的墨团、色晕、线条、纹理而跃然天幅之上。这是人生的旋律,是历史的雕塑,是精神的乐章。而那些匠心独具的画名,如“雄性”、“拱”、“凝固的热能”“造化”……等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万年实在地说:“艺术美和生活美是不同的,但其内涵是一致的。西藏高原对人而言,环境艰苦而贫瘠,世世代代在这里艰苦求生,创造生活的民族能是孱弱的吗?能是不伟大的吗?”说到这里,他语调变得轻柔徐缓,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他有一个朋友在西藏工作了多年,离开西藏时,没想到要带走那些身外之物,念念不忘的是带着爱人、孩子不远万里专程到山南,去拜谒那给了他无限精神寄托和人生启示的大山,拍下了与山为伴的照片。这些照片中凝聚着别人看不到的大山的魂魄,寄托着他对大山永久的思念。他把这些深深藏在心灵深处,继续走他的人生道路。


    万年为了描绘令他心摇魂荡的西藏山水和创造适宜表现山魂的技法,殚思竭虑,呕心沥血。有一段时间,他把绘画当做科学研究。他曾试制独特的草笔、布笔。他曾到羊八井去采挖矿石自制特殊的颜料。他曾使用牛奶、糨糊、松节油等试图增加质感。他骑自行车转山,屁股都磨肿了。他行万里路,读千座山,走遍了几十个县的山山水水,去看,去画,去梦,去悟。
    一次,他乘车去帕里,途中路过一片湖泊,在蓝天绿水之间,苍山连绵不断,转折起伏,扭旋盘曲,粉红色、浅蓝色、土黄色的云团在山谷中翻滚。象是云在山间嬉戏,又象是山在云中腾跃。空旷深邃的时空,凝重苍凉的大山,斑斓缤纷的色彩把他迷呆了。他走下车,任凭车子离他而去,独自一个躺在开满野花的绿草滩上,在静谧中享受那从未有过的兴奋。随后他打开画夹,不停地画着。一直到暮色降临,才到十几里路外的一个小村里求宿。第2天,他顾不上吃喝,有带着画夹来到湖边去捕捉那梦思夜想的意境。他忘掉了一恰,拼命地画着。第3天天黑时才搭上一辆过路车离开这里。半路上,又觉得意犹未尽,要求司机停车再徒步返回。司机以为他精神不正常,硬把他拉到兵站。这时他才想起二天没吃饭了。第三天一早他还是又搭了一辆卡车回到湖边。路上,他在卡车的车厢里任凭风、雨、雪、雹劈头盖脸地轮番袭击。晚上10点多才到湖边,月色下的山、水更美了。藏蓝的天,青黑的山、苍凉、旷远、慌莽,绸缎般的湖水勾起人的梦幻……天亮后他从湖边向山里走去,一直爬到半山腰才返回。接着又走了十几里路,深夜赶到最后的一个道班。这时才发现鞋底磨穿了两个大洞,脚底板也磨破了,破袜上浸透了血渍。


    我故意将他:“中国的山水画都是有山有水,秀色可餐。你画的这些山,有的就是整块的大石头,好看吗?他不恼我的戏笑,也不急我的无知,热心地指点着墙上的画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嘛。亭亭玉立、楚楚可人是吴越淑女的美。可是你能说面孔黝黑、棱角分明,红缨子盘头,斜穿大皮袍,右臂坦露,挎着腰刀的康巴汉子不美吗?内地的山美在奇峰怪石,纤巧秀丽,正象石涛说的:“搜尽奇峰打草稿。”但我看,不过是盆景。西藏也有青山绿水,浮云瀑布,而且更有气派,更多变幻,更纯朴自然。你看这些……”顺着他的指点,但见大山圆浑巍然,云雾淡远飘渺,山涧喷瀑跳跃,点缀其间的庄严肃穆的寺庙和生动活泼的任务性质既透出生机,也更烘托出山的豪迈。他接着说:“但是更多的西藏的山表面上并不好看,荒山秃岭,没有奇峰耸立的山尖,只是圆滚滚、憨墩墩的一大块。但它具有无与伦比的力量美,精神美。画这些山时,我不画全景,而用特殊的手法去集中表现局部。你看这幅‘雄性’,它美在内在力量的运动,美在原始、古朴、粗糙甚至是野性。“确实,那浑圆粗壮的巨石在挤压、冲撞和碾磨中痛苦地挣扎着,有的扭曲翻转,有的断裂折叠,有的压缩膨胀;他们在生死存亡的煎熬中全力拼搏着,棱脊突出如青筋暴突;岩石表面裂纹性是几百万年来风刀霜剑刻下的皱纹。他不屈不挠,面向未来。冲杀呐喊……站在它面前,我突然想到了古希腊的传世雕塑“大卫”和“掷铁饼人”。万年在旁边好象在自言自语:“艺术品的价值在于经得起玩味。读画,每个人的感受会有不同,会把画和自己的经历和感情联系起来。看山,也能认识自己。”

    刘万年历尽千辛万苦,面山十几年,承受了失败的挫折和长期孤独探索的压抑,终于成功了。从1979年到1985年,他的探索初步有了眉目,到1988年,基本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并创新出13种表现西藏山水的独特的绘画技法。1988年,4月他首次在台北举行个人画展,引起轰动,33幅作品被收藏一空。刘国松先生撰文称他的西藏山水画是“画中传奇”,突破了传统的束缚。周韶华先生称他的画“构图宏大”、“满而空灵”,再现了高原天地之大的自然特征,也是艺术家胸中浩气和豪情的写照。1989年他为天安门所做巨幅西藏山水画——“神奇的西藏”,博得全国一批著名画家的赞扬。1990年,他在兰州、西安、武汉相继举行画展,观众流连忘返。在西安展出时,一位曾在西藏服役多年的军人看着这片他曾经生活过的土地,热泪盈眶,情不自禁地掏出口琴,吹奏一曲“我的家乡就在日喀则”……
    刘万年的成功源于他对西藏这片神圣秘境的深情,源于他对中华民族民族性的深入挖掘,源于他对人生、人性、自然性的深刻思考,源于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刻意创新。最令人赞叹的应该是当他看到自己应走的路时,他能横下一条心,锲而不舍地一心一意地沿着选定的路走下去。而从不去想如果万一失败了,十几年的功夫将付诸东流。
    记者是个画外人,不懂美术,刘万年在艺术上的成就自会有行家评说。但记者是个山里人,从刘万年的画中确实找到了登山十几年所得的体验积累,也获得到更高层次的感悟。登山人与画山人都是山的朋友,自然会一见如故。我相信会有更多的朋友将成为山的情人,去拥抱大山。
刘万年简历:
    男汉族。1949年4月(农历2月28日)生。甘肃秦安县莲花乡刘家石嘴人。自幼受家乡民间艺术影响,喜爱绘画,并小有名气。1970年中学毕业后进藏参加工作,1975年任《西藏日报》美术编辑至今。1979年入四川美术学院进修绘画专业,得以观看石录画展,从此茅塞顿开,于是开始了西藏山水画的研究工作。
  刘万年在西藏工作29年,酷爱西藏高原的自然风光,经过半生不懈的奋斗,终于成功的创造发明了一整套表现西藏高原自然景观的、完整的、独特的、绘画技巧与方法,也逐渐的形成了他独有见地的美学思想。从而形成了中国当代独树一帜的刘万年西藏山水画派而享誉当代画坛。
  刘万年先后在兰州、西安、武汉、济南、南京、北京、上海、台湾、天水等地举办西藏山水画展,所到之处都引起强烈反响。尤其在两岸关系解冻初期,所到之处都引起强烈反响。



    尤其在两岸关系解冻初期,由绘画大师刘国松推举的在台北三元色艺术中心参加的“大陆创新画家系列展”中,他排在黄胄、吴冠中十人联展中的第六展,媒体一时轰动,展出的33幅作品被收藏一空。
  刘万年还参加了国际、国内重大美术展览达30多次,作品被台湾,新加坡、日本、韩国、瑞典、意大利、法国、荷兰、加拿大等美术机构和个人所收藏。
  刘万年1992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型《刘万年西藏山水画展》有六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计划今后按照创作阶段分批系统收藏。中国美术馆研究部、展览部和天安门管委会在京联合召开刘万年西藏山水画座谈会,应邀参加的中国当代著名评论家、学者、画家对刘万年的西藏山水画有较高的评价和一致赞美。
  刘万年应天安门管委会之邀请,赴京为天安门绘制巨幅山水画《神奇的高原》,因风格独特、气势恢宏久悬于城楼之上。并与众多名家大师一起优先结集出版发行。
  截至目前,介绍刘万年生平,评论刘万年画作研究刘万年艺术现象的理论、评论、报告文学、诗歌、专访、电视专题片、录音报道作品等多达150多篇、部。发表刊登、介绍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美术》、《中国画家》、《中国画》、《中国书画报》、《江苏画刊》、《美术思潮》、《美术之友》、台湾《雄狮美术》、《艺术家》、《第一画刊》、《文星》、《中时日报》、《中时晚报》、香港《大公报》、《文汇报》、北京《中国作家》、《长城》、《风流一代》、《雨花》、《海峡之声》、《文艺报》、《光明日报》、《新闻出版报》、《中国青年报》、《北京周报》外文版、《中国报道》外文版、《中国西藏》、《民族团结》、《西藏文学》、《拉萨河》、《西藏旅游》、《雪域文会》、《西藏日报》、《西藏电视台》、《拉萨电视台》、《甘肃电视台》、《天水电视台》、《东方电视台》等一百多家杂志、刊物、媒体之上。
  刘万年的画作《血性》入编由人民美术出版社联合全国二十多家出版单位一起推出的95国家重点图书工程《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山水卷。这是清末至当代100年间入选的212位画界巨子的中国美术史纲,是合60卷《中国美术全集》古代卷之后的百卷中国美术通史。《西藏山韵》入编中央美院研究部选编,中国外文出版社专门向外发行的《中国美术20年》大型画集。
  刘万年现在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藏美协理事、西藏日报主任美术编辑(副教授)人民日报神州书画院特聘画师,郑州中原书画研究院高级顾问,山东现代艺术学院荣誉院长,东方书画学会高级顾问等职。
  1993年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刘万年画集》一册。除绘画之外,刘万年在文学、音乐、诗歌书法美学等领域也有涉猎,近年已经有数十篇散文、小说。艺术评论、书法作品见诸报端。并得到一致好评。
  刘万年的西藏山水画、画风新颖、手法独特、语言丰富、气势磅礴、结体恢宏、意境壮美、在当代中国画坛上绝无仅有,为因循守旧的中国画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丰富了内容、新增了技法,开启了新视野,创造了新路。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郭明祥|世界屋脊,大美西藏

世界屋脊,大美西藏◆◆◆◆湛蓝的天空如棉的云朵高飞的雄鹰迎风飞扬着五彩经幡舞动着神圣的梵音洁白哈达,悠闲飘着犹如牧人的羊群在天边游荡雪域高原的凄美绵延着珠穆朗玛的雪山巅峰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在锅庄...

诗文 郭明祥 郭明祥 ⋅ 4年前 (2021-02-23)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