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谈 > 正文

马新堂|耤河源头秋意浓

小木屋 小木屋 . 发布于 2022-04-13 00:14:51 1225 浏览

耤河源头秋意浓

马新堂

    秋意正浓,秦州区耤口镇耤河上游,南北两岸峰峦雄伟、层林尽染。耤河的水清凌凌的,它唱着欢快的歌,向东流去。11月7日,由区摄影家协会、区作家协会会员一行15人组成的文艺志愿者服务队,在区文联左主席的带领下,在藉口镇开展了“助力脱贫攻坚、聚焦美丽藉口”的采风活动。天接云涛连晓雾,雾锁群山山戴帽。汽车沿着耤河岸边向西进发,一群手持“长枪短炮”的人正行走在距离藉口镇30公里耤河上游,通往梗子村和寨柯的路上。

    深秋时节耤河两岸山坡红叶似火,山上的松柏茂密凝重、苍翠,行走的车辆走走停停,摄影家们的“长枪短炮”自然放不过眼前在钢筋水泥禁锢的城市里,难得一见的自然景观,他们“打几枪”换一个地方,一路摄取了唯美。

    近年来,耤口镇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力推进助力脱贫攻坚,打造生态文明嘉园,着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生态环境保取得了显著成效,村村通道路硬化延伸到寨柯耤河源头。

    走进了耤河山涧,就走进了质朴,就走进了亲切,一幅幅乡村美景映入眼帘。来到梗子村,这里大部分的人们已经搬到了耤口镇脱贫新村,极个别的家人还有老人暂时留恋着他们的家园,舍不得离开他们生活过的地方。这里人们生活的地方都有标注,看到一个简易的木门上面黄色的“柴草场”三个大字格外醒目,场内码的高高的各种柴草堆,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现在集中起来,供游人参观。村民们见到来人,不管熟悉还是陌生,一句“来了哦”倍感乡音的温暖。清凌凌的耤河翻着的波涛,在我心里荡起涟漪,到了城市久居,每每遇到一些朋友,听说话熟悉的乡音,就会亲切的说我们都是耤路人!因为有耤河,是耤河养育了我们,我们是喝着耤河水长大的。

    看村民用自己的劳动成果,互换劳动果实。一位开着三轮车的汉子,拉了一车苹果,装成果袋,或卖一斤苹果一元钱,或用洋芋等物质交换,讨价还价。这时候有位头发花白的阿姨手提着竹篮中的洋芋,正从河边往家里走,篮子里有一个小推耙装在里面,那是在耤河里洗了洋芋,因为水凉,就把篮子里的洋芋连同篮子放进水里,用小推耙在篮子里面翻来覆去倒腾,水冲走了洋芋表面的泥沙,洋芋露出了金灿灿的脸庞,光鲜照人。还有一位阿姨挑了一担切好的包菜,笑容满面挑到河里去洗,那是村民们要压酸菜,准备过冬的浆水酸菜就靠它了,还有路边那被晒的牛粪是用来填炕取暖的,它的味道,更加体现着乡村特有的味道,泥土也散发着芳香味,还有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清新空气的味道,陪感温馨,这一幅幅场面,激起我乡愁连绵不断。

    看村庄遗留下的水磨,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屹立在村庄,磨坑干涸,周围荒草萋萋,可你知道它过去的辉煌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的父辈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依靠水的动力制造的水磨,给人们把粮食作物磨成了面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是它承接了人们当时用手推磨磨面的轶事。昔日我不知多少次身临其境,看面粉,既像晨雾,又像是白雪,从石磨缝隙飞落,画圆似的落到案板面上;看磨坑,从水槽飞泻而下的水打击木轮飞转,转动它的轴,带动石磨,激起的浪花珍珠似的凌空跳跃,似乎又展现在我的面前。如今现代化机械设备的面粉加工厂已经代替了昨日的水磨,时代飞速发展。一切情景,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复返。

    沿着耤河而上,耤河岸边农人赶着牛放牧,那些曾经为人们在农耕时期卖力种田的黄牛,和人们一起在充满希望的黄土地上相依相伴,现在也是所剩寥寥无几,看到它们,不失一种亲切之感。有黑眼圈的大黄牛低头悠闲地在吃草;有脸上白色花斑的老黄牛,不时的抬头张望;有的正和主人行走在回家的路上,和我们的车擦肩而过。

    回忆2015年的暑假,我和朋友来到了寨柯进山避暑游玩。那时的寨柯,从藉口镇出发一路到这里都是土路,一路颠簸。朋友从老家带来的玉米,我们捡拾干树枝,生起了火,把玉米架在了火上烧烤,这让我想起了还是小时候玩过的烧玉米、烧黄豆情景。尽管吃完嘴角显得黑乎乎的,但是似乎童年生活再现。现在一方人文荟萃圣地、一个生态休闲家园,正在悄然崛起!

    寨柯位于秦州区耤口镇西北部藉河上游,依山傍水,一路走来,自然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民风淳朴,水资源十分丰富。是一所天时地利人和的小村子。

    来到寨柯,一座新建的“寨柯”山门,翘檐琉璃瓦,寨门屋脊上镶嵌二龙戏珠的装扮,黄金似的瓷砖主体色彩。寨门两边有著名书法家、甘肃书协副主席、天水书画院院长 万惠民(润生)题写的楹联:“峰锁云门数岭霞栖藏古寨,溪眠谷壑千年上蔽有灵柯。”形象的把寨柯聚合天地之灵气,山水秀美的景象展现在了游人的面前。

    进得了“寨柯”,一座小学校屹立在你的眼前,大门锁着,校门的左边有一块纪念碑“寨柯小学纪念碑”。从那时邂逅时没什么两样,所不同的是校门的侧面多了这方碑。那时是暑假,小学生们都放假了。可这次来,看到的是真正的关闭了,它成为以后人们观光寨柯的一处亮点。

    我老家的同事看到微信里发的寨柯小学的照片,看到已经关闭了的寨柯小学,他深有感触地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一次乍暖还寒时节,他去过那所小学,参加区教研室搞的复式班教学观摩活动。当时学校正在修建,一边的教室在上课,一边的还在建屋顶。现在却已经关门了,二十几年乡村的发展变化真是突飞猛进。”他还说,翻过寨柯那座山就是老家关子的高家庄了。是的,耤河另一条支流源头就在我老家关子镇高家庄到古坡的山涧,流经关子镇在耤口郑集寨两大支流汇合,流经秦州区、麦积区,再同甘谷县流入麦积区的渭河汇合后,涛涛向东流去。

    登上寨柯村顶望眼前美景,松柏挺立,各种树木葳蕤茂盛、高入云端,云雾缭绕山间,身处寨柯似梦幻之中。耤河流水好似琴音萦绕,回响在山头。这里的村民已搬迁,搬迁的群众在藉口镇新农村,搬得出、也住得稳。漫步寨柯,云开雾散,天更蓝了,山更明朗了,山的主体还是绿色覆盖,林木纵深、偶尔有红叶点缀其间。秋阳高照,一幅浓墨重彩的“耤河寨柯图”展现于眼前。

    天高云淡,秋风拂来,任凭秋风抚摸脸颊,任凭秋阳洒遍全身;闭上眼,听深秋拂过山村的声音,一缕幽纯田园气息袭来,只是因了这浓浓的秋意。

    藉口镇现正在寨柯精心打造一个旅游避暑胜地。将来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非常适合避暑,旅游等。若以后有想来寨柯村旅游,吃饭、住宿、停车等都很方便。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日照充足,降水适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会交相辉映。打造集农事体验、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垂钓体验及旅游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真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它会吸引着八方来客到此一游。相信不久,这里不仅是一座藉口镇的后花园;亦会是天水秦州区的一座美丽绝伦的旅游胜地。

    踩着这美轮美奂的秋,采风活动结束了,回来的路上,再回头看着大山深处南面秋意浓浓,以绿色松柏为背景的落叶松满身披上了黄金甲,格外耀眼,那铺在山坡上的落叶松组成的大写意,气势恢宏、自然天成,像双喜临门的“囍”字。这,不正是象征着耤口镇助力脱贫攻坚,打造生态文明嘉园的两大喜事吗?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马新堂/“致富树”

千户镇在奋力创建“万亩优质花椒示范基地”。立体醒目的大牌子,就插在眼前的花椒示范基地上。小小花椒树成了千户人的“致富树”。昔日孔雀东南飞的人们,今朝羽满凤还巢。可见,只有勤劳致富产业兴,才有百姓家业旺...

随笔 天水徐翔 天水徐翔 ⋅ 1年前 (2023-11-27)

马新堂/七月菊,大地的新娘

秋日的千户凉风习习,纯白的七月菊迎风摇曳,开满山坡,成为一道独异的风景。路人驻足观赏,惊艳叫绝,更让种植农户心里乐开了花。七月菊种植是田山村的扶贫致富工程,七月菊地里还套种着苹果,红艳艳的苹果像一个个...

随笔 天水徐翔 天水徐翔 ⋅ 1年前 (2023-11-27)

马新堂/细雨霏霏云雾山

云雾山位于秦安县西40多里的千户岭上。相传元朝有一位姓汪的千户官,因案获罪,株连其子,他的儿子为避免这一大难,出逃到千户岭后,改为王姓,隐居于此。后来他出任千户官,因此人们称此地为王千户岭。千户岭呈鱼...

随笔 天水徐翔 天水徐翔 ⋅ 1年前 (2023-11-27)

马新堂/老山不老

老山村位于甘肃省秦安县千户镇的西部,全村共有238户、1104人,贫困户191户、906人,特困户40户、194人。耕地面积2418亩,截至3月15日,农民纯收入2415元。老山村党支部有党员23人,...

随笔 天水徐翔 天水徐翔 ⋅ 1年前 (2023-11-27)

马新堂| 生命是一树花开——致蔚华老师

  人生就像一个大舞台,有的人会做一名演员,按照别人安排的剧本尽力演出;有的人会当一名观众,浑浑噩噩被动接受;而有的人立志成为编导,喜怒哀乐由自己主宰,故事情节由自己推动,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最终演绎出灿...

杂谈 小木屋 小木屋 ⋅ 3年前 (2022-04-19)

马新堂| 乡愁是一艘诺亚方舟

   程世雄先生从戎数十载,退休后不忘初心的乡愁情结,演绎出了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中岔农耕文化园与古堡农耕博物馆,展示出中岔的深厚农耕文化底蕴;一位天水著名的民俗专家、著名学者,德高望重的李子伟先生,宣...

随笔 小木屋 小木屋 ⋅ 3年前 (2022-04-19)

马新堂|莲花镇之行

      初闻秦安莲花镇给我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也许莲花镇的地理位置形似莲花而得名吧;或者是莲花镇有一处莲花池,风姿绰约,吸引着八方来客吧;或者是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吧,总之莲花镇让我产生了美好的向往之情...

杂谈 小木屋 小木屋 ⋅ 3年前 (2022-04-18)

马新堂|秦声秦韵 一枝独秀

  “秦腔是黄土地与老百姓生生不息的命运之声。”著名作家贾平凹在《秦腔》一文里如是说。是的,有人爱秦腔,有人喜欢看和听秦腔;有人不仅喜欢看,而且还喜欢表演,倾其一生所爱!  秦腔艺术博大精深,文化底蕴...

杂谈 小木屋 小木屋 ⋅ 3年前 (2022-04-18)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