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谈 > 正文

马新堂|龙头寺断想

小木屋 小木屋 . 发布于 2022-04-13 00:40:15 1276 浏览

龙头寺断想

马新堂

  暑假烈日炎炎,盛夏难耐。一日清晨,呼朋引伴,约了六七人,去太阳山森林公园避暑。玩赏两小时下山,回家时间尚早,不经意间,为我们驾车的周老师说:“我今天带你们去一个好地方-------龙头寺。”于是便向龙头寺进发。一路欢歌笑语,王姐歌声不断,我却在头脑里勾画着龙头寺的情境,也许龙头寺与龙有关,想像深远……过了徐家店,车沿山岭盘旋而上到山顶,再向山下行驶。谷壑纵深,远看山岭起伏、绵延不断。这是一条从秦州至西和、礼县一带的古老通道,大约一小时后才到了龙头寺。

  龙头寺位于秦州区天水镇的龙头寺村。这里瓜蔓式的山麓,依山势盘旋回绕,宛若游龙,寺在龙头之处而得名“龙头寺”,是古时候秦州、徽县、西和、礼县等地一十八庄群众朝拜和祭祀的地方。

  和龙头寺遥相呼应的是一座年代久远的戏楼,一条公路从戏楼和龙头寺之间穿插而过。戏楼古香古色,戏台前的两根柱子上双龙缠绕、栩栩如生、雕梁画柱,西楼脊顶塑有小动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一色的青瓦扣盖,直线流畅,倾斜而下,直至戏楼前檐成八字向两边撇开延伸成戏楼前檐,两侧似蝴蝶展翅,戏楼内一幅山水画,山峰兀立,水势浩渺,苍松挺立,更显戏楼之气魄雄伟。把龙头寺衬托得更加神秘诱人。每年农历的四月初八和九月十三日,是龙头寺的庙会,当地群众集资请来戏班,酬神唱戏,朝圣者人流如潮,热闹非凡。

  龙头寺山门前左右两边各有一棵巨大的古槐,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古老槐树参天蔽日,约有500多年的树龄,1982年被天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树。是天水关境内最古老的两棵古槐。这是两株罕见的古老树种---国槐。抬头仰望见有寺院依着山势拾阶而上,山门楣框匾书横额题曰:“龙头寺”实为西汉水源头一带饱经沧桑的一所寺院!

  龙头寺内现存有清光绪年间和民国时的石碑四统,即重建龙头寺庙记碑、忠显灵应辅四府龙王记碑、龙头寺迎神开坛碑、重修龙头寺布施碑,现存字迹清晰,保存完好。均置放于曹克忠殿内,龙头寺内有鼓楼、钟楼及大小殿宇25间,僧房13间。龙头寺最早叫九洞宫,因寺内有九个洞窟而得此名。洞内供奉着伏羲、神农、燧人等九尊神像,后来洞窟坍塌,又修了三间殿宇,里面供奉着西天圣母、释迦牟尼、观音菩萨等三大佛,人称三佛寺。

  相传在唐朝时,从河南、清水两地逃难而来的张家和金家,在此地落了户,后来,张家和金家都成了当地有名的大员外。三佛殿坍塌后,张家和金家都把神像请进了自己的庭院中,后来形成了道、佛合一的龙头寺。

  龙头寺始建于何朝何代,至今已无文字可考、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村民修梯田时,曾挖出过一块龙头寺始建碑,因时势所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后又被掩埋,现不知去向。现存的寺庙建筑群为清代所建,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龙头寺依山而建,占地四亩。地势奇特,犹如一条巨龙横卧在西汉水畔,阴雨天,雾锁龙头,若隐若现,非常传奇。龙头山面对凤凰山,西汉水从中流过,当地有“龙凤交欢”“龙凤戏水”之说。历史上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相传汉光武帝刘秀和隗嚣(kuixiao )军队就曾在这里交战过。

  东汉光武帝为了击破久居陇右的隗嚣,于建武八年(公元32年)率大司马吴江,征南大将军岑彭等亲征。汉军队将“指挥所”设在龙头山上,与隗嚣军对垒,经过数次战斗,终将隗嚣军队打败。刘秀东归之时,又命西征大将军岑彭乘胜南攻,说人辛苦不足,既得陇,又望蜀焉,“得陇望蜀”的典故由此而来。

  公元226年,诸葛连率兵从祁山而来,欲夺天水关,行至龙头山察看地形后,认为西南以祁山为大本营,西北大门一线为坚守之地,东南五凤山为主攻防线,可从铁堂峡攻克入关,因此又在西汉水畔摆下了战场。近年在天水镇嘴头、万家庄等地,首发掘出大量三国时代的战甲、头盔和矢头等遗物。

  守护寺院已经耄耋(maodie)之年的老人给我们讲:“你们一起的有回民的吗?不然把人家伤着了。”我们说:“没有。”他说:“同治二年,当地民族矛盾激化,天水里、青石里民团千余人攻打盐官,结果没有攻克,反而被回民进行了反击,一直打到了天水镇,龙头寺也被回民烧毁。次年十一月,清军记名提督曹克忠率所部七营和巩秦阶道林之望率新建营进逼天水镇、罗家堡,遂收复两地。光绪二十九年(1904年)方圆十八庄群众募捐重建龙头寺,至1906年主体建筑完工,寺院坐西北向东南,并排联建三院,中院为佛殿院,东殿是大佛殿,南为菩萨殿,北为三霄殿。西为护法殿;后院东为财神殿,南殿为四圣宫,西殿供奉的是曹克忠塑像。僧房院乃僧人居住之处,古建筑共有三十多间,解放后曾一度为龙头小学占用,1983年学校搬迁后,周围十八庄群众捐资重塑神像,龙头寺又焕然一新。”

  听着老人的讲述,我肃然起敬。老人为什么会守护在龙头寺,忍受着孤独和寂寞,又有谁知道他的心里。我想:正是有了像老人这样的千百万民俗文化的热爱者、建设者和守护者,才会有民俗文化的传承建设、发展至今。最后我们和老人一起合影,我们奉献的“光明机”——佛音袅袅,在龙头寺回旋。

  盛夏时节,绿树成荫,农家纤陌纵横,玉米等庄稼更显生机,使人感觉心旷神怡。站在寺院门前古槐树下,手抚摸着虬枝槐叶,望着几个人合抱的古老的参天大树,沧桑巨变,当今寺院如此建修、保存完整,各种彩绘、雕梁画栋,栩栩如生,只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时间的侵蚀,感觉有一种东西能超越一切,可以永恒,那就是人类的灵魂。

  正是人类的这种灵魂,才得以使民俗文化传承至今,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民俗文化的继承者。使他们创造了民俗文化,保护了民俗文化。他们心中有敬仰;他们祈求风调雨顺;他们祈求国泰民安。手抚摸着雕刻在围栏上的水泥塑像,仰望着人们心目当中的神圣塑像,殿宇、亭台楼阁、巧夺天工的技艺,使人感觉真正的高手在民间。置身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场景里,听佛音缭绕,不由生发诸多联想。

  站在高大的槐树旁,抬头仰望,蓝天背景映衬下,两株巨槐犹如撑天的巨伞,虬枝似盘龙,四散飘逸、古朴苍劲,好像在静静地诉说着龙头寺的过去……两棵参天巨伞见证了龙头寺的兴衰,苍莽与渺远,它们像钢铁巨人守护者龙头寺,我对它们久久的行者注目礼。

  俯瞰戏楼,仿佛看到了一场大型秦腔历史剧正在上演,人们安居乐业生活的情景:台上深受大西北人热爱的秦腔声飘荡在龙头寺的上空,响彻云霄。台下悠闲的人们呼朋唤友,十里八乡的人们集中在这里欢愉的情境好像浮现在我的眼前。老人们头戴蓝色的帽子、或自在的抽着旱烟,或互相递送着香烟,神采奕奕,聚精会神的看戏,或喜笑颜开,或庄重凝眸;或三五个交头接耳议论戏中的内容,褒贬各异,但神情满足。巧媳妇身着华丽的服装在一起谈笑风生。孩子们快乐地穿梭于大人身体空隙,打闹嬉戏,商贾云集,热闹非凡。人们心中有期盼,心中有善念。好一派祥和安稳的农人欢悦场景,这不正是我们心里所期盼的吗?

  古老历史的深沉与岁月的厚重给龙头寺已沧桑之感,但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以神圣、虔诚和快乐。愿人们生活安居乐业!再见,清凉圣境龙头寺!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马新堂/“致富树”

千户镇在奋力创建“万亩优质花椒示范基地”。立体醒目的大牌子,就插在眼前的花椒示范基地上。小小花椒树成了千户人的“致富树”。昔日孔雀东南飞的人们,今朝羽满凤还巢。可见,只有勤劳致富产业兴,才有百姓家业旺...

随笔 天水徐翔 天水徐翔 ⋅ 10月前 (11-27)

马新堂/七月菊,大地的新娘

秋日的千户凉风习习,纯白的七月菊迎风摇曳,开满山坡,成为一道独异的风景。路人驻足观赏,惊艳叫绝,更让种植农户心里乐开了花。七月菊种植是田山村的扶贫致富工程,七月菊地里还套种着苹果,红艳艳的苹果像一个个...

随笔 天水徐翔 天水徐翔 ⋅ 10月前 (11-27)

马新堂/细雨霏霏云雾山

云雾山位于秦安县西40多里的千户岭上。相传元朝有一位姓汪的千户官,因案获罪,株连其子,他的儿子为避免这一大难,出逃到千户岭后,改为王姓,隐居于此。后来他出任千户官,因此人们称此地为王千户岭。千户岭呈鱼...

随笔 天水徐翔 天水徐翔 ⋅ 10月前 (11-27)

马新堂/老山不老

老山村位于甘肃省秦安县千户镇的西部,全村共有238户、1104人,贫困户191户、906人,特困户40户、194人。耕地面积2418亩,截至3月15日,农民纯收入2415元。老山村党支部有党员23人,...

随笔 天水徐翔 天水徐翔 ⋅ 10月前 (11-27)

马新堂| 生命是一树花开——致蔚华老师

  人生就像一个大舞台,有的人会做一名演员,按照别人安排的剧本尽力演出;有的人会当一名观众,浑浑噩噩被动接受;而有的人立志成为编导,喜怒哀乐由自己主宰,故事情节由自己推动,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最终演绎出灿...

杂谈 小木屋 小木屋 ⋅ 2年前 (2022-04-19)

马新堂| 乡愁是一艘诺亚方舟

   程世雄先生从戎数十载,退休后不忘初心的乡愁情结,演绎出了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中岔农耕文化园与古堡农耕博物馆,展示出中岔的深厚农耕文化底蕴;一位天水著名的民俗专家、著名学者,德高望重的李子伟先生,宣...

随笔 小木屋 小木屋 ⋅ 2年前 (2022-04-19)

马新堂|莲花镇之行

      初闻秦安莲花镇给我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也许莲花镇的地理位置形似莲花而得名吧;或者是莲花镇有一处莲花池,风姿绰约,吸引着八方来客吧;或者是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吧,总之莲花镇让我产生了美好的向往之情...

杂谈 小木屋 小木屋 ⋅ 2年前 (2022-04-18)

马新堂|秦声秦韵 一枝独秀

  “秦腔是黄土地与老百姓生生不息的命运之声。”著名作家贾平凹在《秦腔》一文里如是说。是的,有人爱秦腔,有人喜欢看和听秦腔;有人不仅喜欢看,而且还喜欢表演,倾其一生所爱!  秦腔艺术博大精深,文化底蕴...

杂谈 小木屋 小木屋 ⋅ 2年前 (2022-04-18)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