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谈 > 正文

马新堂|爱在左,情在右

小木屋 小木屋 . 发布于 2022-04-13 00:37:53 974 浏览

唐林园,绿茵葳蕤。一棵高大挺拔的柿子树伸开绿色肥厚的叶子,一展勃勃生机,给它的孩子——这个绿色的大肉球青柿子遮风挡雨。一串串“大红灯笼”高高挂在柿子树上,迎风摇曳;地上的小草,头顶晶莹的露珠,熠熠闪光。近旁,几处休闲去处的月季花,五彩缤纷,竞相开放。园中就势搭建了一个台子,一处山石成天然屏幕,中间悬挂着一面彩旗,上面写着“晓霞舞蹈队”五个大字。

  这是师院舞蹈健身队,在唐林园举办两周年庆典的仪式。舞蹈队来了一位年已古稀但精神矍铄的老人,她,就是师院老干部离退休处的王巧兰老师。

  在庆典过程中,有位老人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一首诗《牵手共夕阳》,又唱了《夕阳红》这首歌。后来,老人给舞蹈队获奖者颁了奖,又和我们一起跳热情的锅庄《溜溜调》。那天,她令到场的每一位舞友钦佩、拜服,而我更被她深深折服。

  活动结束后,我有幸走进了王老师的风景里。

  王老师72岁高龄了,穿着简单朴素,一头乌发几乎看不到白发。她退休后上老年大学,参加爱乐团学习声乐,拜师练写书法。她一天的时间安排得井然有序,日子过得很充实,也很有滋味。

  王老师是一位播撒母爱的人。有天早上,细雨霏霏,我在师院跑道上倒着走步,王老师见我穿着仅能盖住膝盖的短裤,关心地说:“你不是腰不好吗?不要在下雨天穿短裤,这样对腰不好。”听着王老师关切的话语,这种感觉似乎很遥远,又是那样的久违,细细想想又似曾相识——那是母亲对儿女的关爱。

  今天中午我在家休息,忽听电话铃声响起,拿起一看是王老师打来的,连忙接了。

  “小马老师,你好!”电话里传来王老师富有磁性的声音。

  “王老师,让您打电话过来,不好意思!”我忙不迭地说。

  “是这样,前天听说你去医院检查身体,我心里很纠结,也为你担心,昨天早上向你问明原因,心里稍微放心一些。你知道我从哪得到你的电话吗”?

  我猛一下不知所措,因为我得到王老师的电话之后,说要给她我的号码的,却一直没有给她说。

  我语无伦次地说:“教舞蹈的赵老师跟前有吧?”“呵——呵——呵”,电话里传来了王老师爽朗的笑声,“我是跟你一起的小刘老师要的你的电话号码。”

  王老师又语重心长地说:“你自己要对身体重视、爱惜,不要太在乎别人,别人都能过得去。如果你的身体出了问题,别人对你又放不下,过不去。只有身体好了,才是对儿女的最大支持,才是给他们最大的减负,孩子才能因为有一个身体健康的妈妈而感到幸福。”王老师的话,在前天我们见面时,她给我已经说了,她今天打电话来,是她还放心不下我。我心里既感慨又心酸,这种被人关爱的感觉,是那么的遥远而又久违,我流泪了。

  我在电话里说:“王老师,谢谢您!没想到我和您成了‘忘年交’!”他说:“我喜欢你这个‘忘年交’,《特别文摘》我会如期再送给你的。”

  “小马老师,我期待着看到你写的书!”这句期待的话语,是一种父母式的对孩子的期待。就像当年上师范时父亲说,放假拿一张奖状回来,母亲说,像咱村里的××那样,做个有出息的人!

  我说:“我写的少,没有侄女写得多。”王老师说:“不管多少,只要能出书就行。我期待着看到你的书,你要坚持来师院跳舞锻炼,期待你身体好好的。”

  听着王老师关怀体贴的话语,一种久违的母爱之河,在我心里汩汩流淌。我眼窝涩涩的,把自己浸泡在一泉温热里,心绪久久难以平静。

  生活中通过一段话、一篇文章,能明白彼此的心情,是因为懂得,所以她就是那个可以走进你内心深处的人。

  有一次,我和朋友闲聊,无意说起王老师,朋友说,王老师和儿媳相处很好,对儿媳比女儿还亲。我一听,顿时生出无端的羡慕来。朋友还说起王老师与儿媳互祝生日的事儿。

  大儿媳过生日时,王老师给写了一封信:“儿媳:你好!

  在你生日即将到来之际,祝你生日快乐,高高兴兴过好每一天,健健康康过好每一天!

  同时有几句心里话,借此表达一下:记住生日,忘掉年龄,勇敢面对;化解烦恼,善待他(她)人,善待自己;遇事冷静,三思而行,善于总结,勇往直前。

  两百元作为生日礼物,钱虽不多,却是我和你老爸的一点心意,同时也说明了你在两位老人心中的位置。

  祝好!

  老爸、老妈2008年12月8日”

  王老师71岁生日时,她的大儿媳给她的信息:“妈,在平时的生活和精神上,我们有关心不到的地方,请您谅解。在我们心里,您是一位最慈爱的母亲,是我最敬重的婆婆。愿您永远健康,永远幸福、平安!生日快乐!”

  看了这些,能不为她们不是母女胜似母女的婆媳之情而感动吗?

  母爱是什么?是绽放的花朵,是幸福的源泉,是永不沉落的艳阳。母爱可以定格在一瞬间,而她带给我们的感动,却永远蔓延。

  听我的好友刘老师讲,王老师在工作期间,特别关心假期来函授的学员,常常为学生的衣食住行操心,为学员的待遇鸣不平。函授的学员中,有的来自农村,实在不易:有的女学员挺着大肚子,有的就着白开水啃干馍,有的缺东少西。这些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默默取来自家的毛毯,自家的衣服,嘘寒问暖,知冷知热,母鸡呵护小鸡一般,时刻关心着学员。

  一起散步时,师院的杨老师说:“王老师是热心人,我结婚时的被子,也是她缝的。20多年了,她就像母亲一样关心着我,我们之间相处得很好。”

  有一次,王老师早上出来锻炼,我们一起的人很多,何姐看见王老师,走过去亲切地说:“王老师,我听了您的话,从自己的小圈子里破茧而出,参加舞蹈队有一年了,我现在过得很快乐,很踏实。”

  一个人在年轻有为的时候是靠能力征服别人,而在她日渐衰老的时候,是靠一生的品行打动别人,拥有朋友的。

  王老师是一位做人严谨的人。年逾古稀的王老师就像一棵常青不老松,随时吸收养料,传递正能量。舞蹈队那天的庆典仪式,我做了纪实性的报道,归纳整理之后发在了空间,群里的朋友都看了。为了走近王老师,我把自己的拙作拿给她看。她说我是用真心、用善心、用感恩的心在写,要我坚持写,力争写着一本书来。说着说着,她指着我对同行的朋友说,这样的人一定教出了不少好样的学生。

  因为三篇习作,得到王老师如此高的评价,我深感不安。最后,她说:“特别声明,《牵手共夕阳》这首诗不是我写的,是我从一份报纸上看到后,因为喜欢剪下收藏的,庆典那天,一时高兴,就朗诵给大家听。”

  参加完舞蹈队两周年庆典,王老师对我说:“我年龄大,那次和你们一起参加活动,没有扫你们的兴吧?你看把人家队长、教练放在边上,把我还放在中间坐着照相,你们笑话我了吧?”

  我说:“王老师,看您说的,谁笑话?您是我们的楷模,人都有年老的时候,也许我们到您这样的年龄,不知道有没勇气站在那里,肯定还不如您呢!再说,谁敢说自己不老?”

  王老师听了,“呵——呵——”地爽朗笑了。

  在这个世风不古、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时代里,碰上这样一位老师,真是一种缘分!这样亲切的话语,更是荡涤我心灵的一味良药!有时候我想:难怪王老师年逾古稀而白发都很少见,原来是因为她内心豁达开朗,有着生生不息的正能量!

  即使是一段友谊,一种倾慕,也不妨当作上天的恩赐。如果我们感动于这种缘分,让生活的雅韵流进我们的心扉,并享受这不经意的美妙,那么,我们每天必然是快乐的、幸福的。

  王老师是一位爱阅读、爱学习的人。王老师订的报刊,有《天水晚报》、《老年报》、《健康报》,《特别文摘》。她时常把一些自己喜欢的文章、段落,精彩的语言收集起来欣赏。她摘抄的学习笔记《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中,有“笑口常开的妙方”、“百家讲坛”的学习笔记,于丹《论语》学习心得。

  “养生之道”、“名言集锦”,如“为别人着想意味着给你插上一对翅膀。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也。”——苏轼。“谁要是不会爱人,谁就不会理解生活。”——高尔基。“真诚和理解是人与人交往中最珍贵的赠品。”——屈原。

  她的学习笔记《清宫集》,专门摘抄书法口诀、名家短语,如“读书之乐”、“平静之乐”、“天伦之乐”、“知足之乐”、“宽容之乐”等。她的摘录心得,就像她的笔记里所写:“人到老年,开始明白,无论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盛衰与荣辱,都如自然流水,从哪里来,还将到哪里去。于是,宁静致远。”

  侄女出了一本散文集《青石台阶》,一起晨练时我把此书送给了王老师。后来,王老师又送我两本《特别文摘》。

  王老师说:“请转告你侄女马红红,她的散文集《青石台阶》写得很好,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我看了多一半,还没看完。”

  我说:“王老师,书是送给您的,您慢慢看,不急。真没想到,您年逾古稀还这么爱阅读!”

  王老师说:“我是爱书的人,喜欢阅读的人。把马红红的电话给我,我打个电话给鼓励鼓励。”继而又说:“是不是我太多情了?”

  我说:“王老师,看您说的,这是您真情的流露,是您人格的体现,更是您对年轻人的支持。”

  我拨通了侄女的电话,向她转告了王老师的心意,也告诉她王老师像亲人一样对我的关爱,侄女感慨地说:“到底是师院德高望重的老师,就是和她人不一样!姑姑,她和70多岁的同龄人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不管岁月如何流逝,我们姑侄记忆中的这幅画,永远不会褪色,相反,时间的彩笔,将会不断地给它加色,岁月愈久,色彩愈浓。

  该做午饭了,我拿上鱼、鸡丁、西瓜、煮好的玉米,回到婆婆的三楼。婆婆在客厅一边吃着玉米,一边看着电视。我在厨房一边做饭,一边想着王老师关怀体己的话。想着想着,泪水一次次溢满眼眶,我一次次把它们逼了回去。那一刻,我认为那是母亲的声音,那是母亲从遥远的天国里传来的声音。在我身体最无助、心灵处于最低谷的时候,是借助王老师来安慰我吗?这是佛陀的旨意,于我痛苦得在十字路口徘徊的时候,打发而来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第二天早上,和王老师一起走步,聊天时我说了这些话,王老师又是“呵——呵——”爽朗地笑了,随即一声“阿弥陀佛”。参加舞蹈队,庆典初识,相见聊天,我写的拙作,赠书,互勉,几经周折,使她来到了我的面前。感谢上苍送给我这样一位像是母亲的忘年交。面对王老师这么一个喜欢阅读的人,我感慨万千,前段时间发生的一幕又在我脑海里闪现。

  侄女的书送了我50本,让我赠给相近的朋友,我首先想到的是我的同事,我想他们是教学一线的老师,一定是喜欢书的,就把30本送给了这些同事与朋友。有的人读了,有的人读完跟我交流,转达他们的看法与评价,有的人压根就没读,有的人只是翻了几页,有的人竟然当垃圾扔了,我看到捡了回来。那是一位朋友要收拾房子,我去帮忙,在清理垃圾时,发现了那本崭新如初、书皮绿得发亮的散文集《青石台阶》,我连忙收起来放在一边,我怕朋友看见,我俩都尴尬。那一刻,我的心里五味杂陈。回家想起那一幕,想着侄女花了心血的书,竟然遭遇了这样的冷弃,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我就更加敬佩王老师。

  现在的人越来越不喜欢阅读了,我侄女的书虽不是名人名著,但是她写的全是纪实性的人和事,读来感人,在清水影响了一大片读者,却在市区朋友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还是因为……呢?几次和侄女通话时说到《青石台阶》,除了把好的消息告诉她外,我几次话到嘴边想说“那一刻我流泪了”的话,几次三番都没说出口。今天在转达王老师心意的时候,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在这个金钱至上的年代,人与人就有着这样鲜明的对比。

  今天是八月三号,按电话中我对王老师的承诺,送王老师两本书,一本是侄女先生安永红所著的《毛泽东诗词意象赏析》,另一本是我的老乡、南郭寺风景管理处主任李吉定的《南郭笔记》。来到师院跑道外边寻找,没有看见王老师,我扭头向左一看,王老师正在款款而来,见我在等她,她加快了脚步。

  我恭敬地把两本书送与王老师。在返回的路上,王老师让我去她家认门,我怕打扰,怕和她谈起话来自己忍不住或控制不住自己脆弱的神经,但我最终抵御不住她的盛情相邀,跟着她老人家走进了他们的二人世界。

  王老师在一楼阴台外面,种了一株牵牛花,牵牛花正好攀防盗网而上,此时正在盛开。她看见老伴李老师在厨房里,就喊:“老李,我给你领了个朋友来了!”王老师要我在家吃早餐,我走也不是,坐也拘束。王老师越是好客,我越是伤感,像孩子见到了久别重逢的母亲,伤心得说不出话来,只是一个劲地哽咽着,一发不可收。王老师说:“有什么话就说出来吧,哭出来吧,这就是你的家,你也不要把我俩当外人,你随便一点!”话是这么说,我还是很拘谨,李老师端来了早点,我几次起身要动手去做,王老师就是不让去,一把按住我坐回原位。她家的李老师可敬可爱,和蔼中不失威严,说:“我俩是现代化的老汉,你不必拘礼!”

  我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一任眼泪伴着我的啜泣而下,向这位“母亲”倾诉我的伤感、委屈,使我真正感到缘是多么美丽的相遇,而懂得,又是多么美丽的缘分。生命中有一个真正懂你,或愿意懂你的人,那你一定是幸福的!

  王老师是一位幸福的人。王老师让我看了她的全家福,她和李老师的结婚照。他俩每年都照一次结婚纪念照,我还看了他俩结婚五十周年的金婚影集。

  我边看照片,边自言自语地感慨:“人要是永远年轻,该多好啊!”王老师听了,“呵——呵——”地笑了。她领我走进卧室,欣赏她的书法《牵手共夕阳》。在装裱挂墙的字画前,王老师情不自禁地打着手势,大声朗诵起来:“相爱本是缘,夫妻老来伴。走过风和雨,最识旅途艰。如今腿脚迟,相扶又相搀。唠叨当歌听,白发当花看。歌是恩爱曲,花是白雪莲。牵手共夕阳,随意顺自然。”朗读时,王老师满脸洋溢着幸福的温情。

  她的书法,方寸之间书写着美好生活,寥寥数语尽展她老人家的心灵絮语,真是墨香情长。随后,参观完她的书房,又来到她家的花园。南瓜藤爬上了阳台,南瓜墨绿,向主人宣告瓜熟要蒂落。石榴树长势茂盛,结着十几颗硕大的青皮石榴,但还没有咧嘴而笑展露皓齿。玉簪花洁白如玉,伸展着薄如翼翅的花瓣,牵牛花在吹着喇叭引吭高歌。在王老师的精心侍弄下,她家的花草树木别有一番景致。

  王老师比李老师小5岁,李老师当兵出身。王老师18岁就嫁给了李老师,至今恩爱有加,俩人从没在孩子面前红过脸。听着王老师和李老师矢志不渝的爱情,比照现在社会年轻人的裸婚、闪婚、离婚、嫁给房子、嫁给汽车等爱情观,我们难道不应该反思吗?有些情无需轰轰烈烈,却能深深铭记在心底一辈子。虽然时光荏苒,青春不再,但是因为懂得,她依然是那个不管开心或是悲伤,都可以在心底拥抱温情的人。

  从王老师家出来,我又回头看了王老师种在阴台下边的那株牵牛花,牵牛花的根扎在土地下,攀援在阴台的窗棂上,蓬勃向上。紫色的喇叭花在静静地绽放,无需向人炫耀,只把它种植在平凡中,就能开出灿烂的紫红色花朵,就像一个盛满红酒的酒樽,散发着清幽的香味。回家很是感慨,我写了一条“说说”:“心灵的释放,缘分的交流,耳闻目睹,不虚此行。把握自己,继续前行!”

  作家冰心说:“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从王老师身上,我更加懂得了这句话的含义——她,就是在生命的长途上播撒情和爱的人。

  王老师是一本书,虽然我不甚了解她的过去,但读起来却是那样的厚重,越读越有内涵;她又是一坛陈年老酒,甘甜醇香,越品越有余味;她又是一杯香茗,喝着喝着,苦尽甘来,使你精神倍增。

  亲爱的朋友们,像王老师那样,右手有情,左手有爱,给生命一个微笑的理由,拥有爽朗的“呵——呵——”笑声吧!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马新堂/“致富树”

千户镇在奋力创建“万亩优质花椒示范基地”。立体醒目的大牌子,就插在眼前的花椒示范基地上。小小花椒树成了千户人的“致富树”。昔日孔雀东南飞的人们,今朝羽满凤还巢。可见,只有勤劳致富产业兴,才有百姓家业旺...

随笔 天水徐翔 天水徐翔 ⋅ 1年前 (2023-11-27)

马新堂/七月菊,大地的新娘

秋日的千户凉风习习,纯白的七月菊迎风摇曳,开满山坡,成为一道独异的风景。路人驻足观赏,惊艳叫绝,更让种植农户心里乐开了花。七月菊种植是田山村的扶贫致富工程,七月菊地里还套种着苹果,红艳艳的苹果像一个个...

随笔 天水徐翔 天水徐翔 ⋅ 1年前 (2023-11-27)

马新堂/细雨霏霏云雾山

云雾山位于秦安县西40多里的千户岭上。相传元朝有一位姓汪的千户官,因案获罪,株连其子,他的儿子为避免这一大难,出逃到千户岭后,改为王姓,隐居于此。后来他出任千户官,因此人们称此地为王千户岭。千户岭呈鱼...

随笔 天水徐翔 天水徐翔 ⋅ 1年前 (2023-11-27)

马新堂/老山不老

老山村位于甘肃省秦安县千户镇的西部,全村共有238户、1104人,贫困户191户、906人,特困户40户、194人。耕地面积2418亩,截至3月15日,农民纯收入2415元。老山村党支部有党员23人,...

随笔 天水徐翔 天水徐翔 ⋅ 1年前 (2023-11-27)

马新堂| 生命是一树花开——致蔚华老师

  人生就像一个大舞台,有的人会做一名演员,按照别人安排的剧本尽力演出;有的人会当一名观众,浑浑噩噩被动接受;而有的人立志成为编导,喜怒哀乐由自己主宰,故事情节由自己推动,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最终演绎出灿...

杂谈 小木屋 小木屋 ⋅ 3年前 (2022-04-19)

马新堂| 乡愁是一艘诺亚方舟

   程世雄先生从戎数十载,退休后不忘初心的乡愁情结,演绎出了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中岔农耕文化园与古堡农耕博物馆,展示出中岔的深厚农耕文化底蕴;一位天水著名的民俗专家、著名学者,德高望重的李子伟先生,宣...

随笔 小木屋 小木屋 ⋅ 3年前 (2022-04-19)

马新堂|莲花镇之行

      初闻秦安莲花镇给我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也许莲花镇的地理位置形似莲花而得名吧;或者是莲花镇有一处莲花池,风姿绰约,吸引着八方来客吧;或者是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吧,总之莲花镇让我产生了美好的向往之情...

杂谈 小木屋 小木屋 ⋅ 3年前 (2022-04-18)

马新堂|秦声秦韵 一枝独秀

  “秦腔是黄土地与老百姓生生不息的命运之声。”著名作家贾平凹在《秦腔》一文里如是说。是的,有人爱秦腔,有人喜欢看和听秦腔;有人不仅喜欢看,而且还喜欢表演,倾其一生所爱!  秦腔艺术博大精深,文化底蕴...

杂谈 小木屋 小木屋 ⋅ 3年前 (2022-04-18)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