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谈 > 正文

于无声处听惊雷 ——我记忆中的高考作文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发布于 2023-10-20 11:36:39 84 浏览

图片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6周年。46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6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我们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追逐你的梦,追逐我的梦……

纵观46年间的高考作文,每年都有自己的主题特色,每年也都有自己的考察重点,每年也都深深地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46年高考作文的不断演化,便是46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 

就我来说,其中最数1979~1983年这五年间的作文印象最深刻。记忆中在我刚上初中时,有一次不经意间从父亲的书箱中翻到一本《全国高考优秀作文选(1979~1983)》,拿到手后,爱不释手,如饥似渴,里面的数十篇作文不知读了多少遍,有的佳作时至今日也记忆犹新。

1979年的《陈伊玲的故事》让我看到了陈伊玲在参加第二次考试中所经历过的酸甜苦辣及其在失败后所表现出的绝不放弃精神,其中也折射着刚刚恢复高考之后广大考生及其家长在经历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期的复杂的心理状态与情感体验。

1980年的《读<画蛋>有感》让我看到了画蛋虽然不费吹灰之力,但“世上没有两颗形状完全相同的蛋”。若是要真的画标准,且蛋的形状互不雷同,有那么一点“神韵”的话,绝非易事,而达·芬奇却做到了这一点,也最终成就了他人生的辉煌,使他成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彪炳史册的杰出画家。


1981年的《毁树容易种树难》,作文看似简单,然要写出深意或新意,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作文的命题显然是想要让考生从“十年动乱”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中汲取沉痛教训,告诫人们要用勤奋与汗水去“种树”、“植树”,用爱心与细心去“护树”、“养树”,而不是用野蛮与暴力去“砍树”、”毁树”。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正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巨轮破冰启航时期,也是中国社会“恢复元气”的时期,理当全面“休养生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搞活经济,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是当务之急,而此时用“《毁树容易种树难》来作高考作文命题,可谓适逢其时,恰到好处。

1982年的高考作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题目乃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其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中的画龙点晴句,也是千古名句之一。和1981年的《毁树容易种树难》一样,该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样具有范君忧国忧民的悲悯情怀与家国情怀,这也是当时“十年动乱”之间改革开放与实现“四个现代化”所必需的思想源动力,如此,浴火重生之后的年轻的共和国才有“先富”带动“共富”的希望。

1983年的高考作文乃看图作文《毅力与恒心》,其后又附一幅漫画《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图上画的是有一个人拿着一把铁锹去挖井,可是一连挖了好几个坑也没有挖出水来,其中有一个坑就差那么一点点便能打出水来,然而令人遗憾与不解的是他却选择了放弃,扛起铁锹,嘴里还念叨着“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吧。命题者的本意很清楚,是批评那些做事“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等思想,说明了坚持的重要性和”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让读者在捧腹中反思,在大笑中明理,其教育启迪意义不言而喻。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显然是别出心裁,“于无声处听惊雷”,讽刺了那些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者。

总之,1979~1983年这五年间的高考作文命题颇具“十年动乱”之后中国社会“恢复元气”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实现“四化”宏伟蓝图之色彩,当然这也是当时的中国社会所必需的也是急需的。

当历史的滚滚车轮浩浩荡荡地驶入九十年代初、中期,也正是我当年参加高考之时。那个时候中国老百姓正讲述着一个美丽的“春天的故事”,而当时的高考作文命题与八十年代初期相比明显画风突变,且颇具几份禅意。且看:

1993年《梧桐树下的对话》:

夏日的夜晚,院子里,梧桐树下……啪!随着细微而清晰的一声爆裂,梧桐树的一块老皮剥落了,露出鲜嫩的新皮。女儿对老树皮发出一串赞叹……儿子对新树皮发出一串赞美……父亲听着,看着,深有感触地说:“我希望人世间的一切都能像你们俩所说的那样……”

根据材料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显然,高考作文命题强调了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重要性。勿庸置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改革开放、治国理政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康有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说天地乾坤唯有因势而动,方能立于恒久。唯有不断解放思想,才能不断前进,改革开放也才能向纵深发展。

1994年的《尝试》,要求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显而易见,另有深意。小而言之,强调做任何一件事,都不可能会一蹴而就,挫折与失败是很正常的,唯有不断尝试,敢于尝试,成功才可能会有希望。同样,大而言之,一个国家(改革开放)乃至世界(融合创新)也是在不断尝试乃至反复尝试中不断前进的,“摸着石子过河”不也是对尝试再好不过的诠释吗?

1995年《鸟的评说》,要求任选寓言诗中的两种鸟,展开想象,以《××与××的对话》为题(例如《麻雀与燕子的对话》、《黄鹂与鹦鹉的对话》等),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对话片段。

要求:1.对话与《鸟的评说》内容有关,并据此展开想象;2.用对话方式写,不要用概述和转述方式写,不要写成独白或诗歌。

该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另辟蹊径,却又立意独特,显然是猜押题者很难准确猜押出来的,当然命题同样也给了广大考生以充分回旋的余地,可以充分展开想象,选择好作文主旨(立意)后,找准切入点,可一定范围之内“天马行空”,迅速成文。

1996年《漫画》再次横空出世!要求有:

一、仔细观察下页《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1.两幅漫画分别说明,文字不必平均分配2.说明画面内容时,不要编故事3.要求内容完整准确,条理清楚,语言简明。

二、以《我更喜欢漫 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1.把你喜欢的那幅漫画的标题填写在作文题目的空白处;2.议论时要有比较,要充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由;3.不少于600字。

该年高考作文命题通过所提供的两幅漫画,首先给了考生以充分的选择自主权,但说回来,无论你如何选,选哪一幅,其所蕴含的讽刺意义是相同的,即都讽刺与批评了做事马马虎虎、大而化之的思想,轻则误事,重则要命。反之,我们所需要的便是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唯有如此,我们的事情才能顺利办成,我们的事业也才能“无往而不胜”。

以上我之所以选取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和九十年代初、中期的高考作文命题展开解读,只因与这两个时间节点颇多“人生的缘分”,前者乃在稚嫩、纯真的心灵中刻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后者则在人生的“关键几步”处刻骨铭心,不书之则怪矣!书之,乃情理之中事也!

下面再简议下今年之甘肃省高考使用全国卷II,命题要求云:从以下6个“古诗句”(注:其实并不都是古诗句)中选取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猛然一看,或许会有手足无措,无从下笔之感,然,细思之,可以将含意相同或相近之诗句进行分组归类。显然,1、3句,2、4句,5、6句含义比较接近,当然1、2、5句或1、2、6句同样亦可归为一类,可以论述个人或团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亦可论述其不断进取创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理......当然,文无定法,但有章法。只有在文题所设定的范围之内不妨大胆行文,思想健康,内容具体,文笔生动,语言通畅,能自圆其说却又不因循守旧,能多具亮点却又不触及底线,便可称佳作也!

2020年代初是我的孩子高考之时。2020全国卷Ⅱ适用地区:重庆、甘肃、青海、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内蒙古、新疆、陕西,其中作文为:阅读并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假设“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作文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本作文体裁虽为演讲稿,但就表达方式来说仍属议论文写作范畴,不过是材料作文而已。

“文无定法,但有方法”。该材料作文既可以“我——世界青年之一分子”为角度,论述青年之个体与世界青年之大集体间的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可以一国青年为角度,论述国际青年间加强交流与合作的必要性或重要意义之所在,等等。

立意方面,除了可论述“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这一较大的主题之外,还可具体围绕主题展开论述,诸如:“当代世界青年应加强团结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奋斗”、“世界青年携手消除贫困,促进世界人民共同富裕”、“消除世界青年间的隔阂与误解,为人类正义事业而共同奋斗”、“加强国际青年之间的疫情防控及卫生领域的合作力度,为最终战胜新冠病毒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加强国际青年在文化艺术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青年在气候与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加强世界青年学生学术交流,促进青年教育更上一层楼”、“加强世界青年合作,打击恐怖主义或违法犯罪活动”,如此等等,不一而同。只要能充分摆正事实、讲清道理,注意论证方法,能自圆其说,彰显“正能量”,且演讲稿格式正确,文字通顺、流畅,标点符号基本正确,虽不一定是佳作,但也绝不会是一篇拙作,应该说至少也能得一个令人比较满意的分数。

考场内作文不比考场外作文,尤其是高考作文。对于一份有着大量文言文、现代文阅读甚至小作文的沉甸甸的高考语文试卷来说,要在150分钟之内顺利完成,高考语文作文共60分,最少需要50分钟,这是底线。即使时间不够,最好也应该列一个提纲,再动笔,而且应是一次性成文,否则,作文很可能无法按时完成或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有人说,作文贵在创新,应该有批判性思维。此话不假,我完全赞同,但窃以为,你在“创新”与“批判”的同时无疑也增加了更多的一分“冒险”,也增加了更多的思考的时间,如果一时想不出更好的立意或思路,非必要还应以”稳“为上。高考事关考生的切身利益,保证不要在主题思想方面出现偏差,否则,乃得不偿失矣。

2021年甘肃省的高考试卷采用的是全国乙卷(原全国二卷),作文连续三年不回避社会热点、焦点、亮点,不回避年度重大主题,重在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新风尚,传递正能量,尤其突出了青年一代在新时代大潮中的定位与责任,使命与担当。该年的作文,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大多围绕建党百年这一重大题材,旗帜鲜明地彰显时代主题,号召青年一代积极投身于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想必今年的作文命题已在许多考生和老师的意料之中。今年的全国高考乙卷作文仍然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但有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至于作文的命题特点、角度选择、写作方向、主题确定、材料组织、结构布局、语言运用等在此不必多说,相关的专家解读网上已经很多、很全面,也很到位,想必大家看的也不少。

2022年全国甲卷作文(适用地区: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为:《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甲卷这道作文题目的难度很高,考生乍一看到这道题目会有一种无从下手之感,因为考生很难从材料中直接提炼出一个核心观点。这道题目颇能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的文学素养。考生要注意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为什么贾宝玉题的“沁芳”二字最佳,一则因为点出了花木佳境,不落俗套,二则因为契合了元妃省亲之事,含蓄蕴藉。那么,它能引发我们的启示主要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为人处世之道既要追求创新,又要注重社会情境,不能为了一味求新而脱离社会情境,也不能为了一味迎合社会情境而落入窠臼。这道题目的题干很长,突破口在贾宝玉这里,考生只要抓住贾宝玉的题额之妙,即可抽丝剥茧,提出正确的论点。

最后,套用王安石和李清照之名句作结,无论日常作文还是高考作文,只有“不畏浮云遮望眼”,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更有新意的好作文。当然,“何须浅碧深红色”,相信自己,坚信自己,努力为之,即使不是“浅碧”,亦非“深红”,有思想,有亮点,有创新,有读头,岂不“自是花中第一流”?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