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谈 > 正文

高考还能改变命运吗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发布于 2024-08-14 16:24:21 26 浏览

沸腾的高考早已谢幕,平静的中考又悄悄上演……六月是一个考试季。它不仅渗透着学子们辛勤的汗水,而且牵动着家长们敏感的神经,也吸引着全社会关注的目光!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与前几年高考时的那种“惊天动地”的声势相比,无论是咱们甘肃还是其它省市,今年的高考已经有了很大的降温。虽然还是免不了有众多媒体的各种新闻报道,家长们的各种紧绷和全社会的各种照顾,但无疑人们的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人们的认知也渐渐趋于理性。

不仅如此,网络上更是出现了很多有关“高考还能改变命运吗”的讨论与质疑的声音。其中有不少网友认为,如今的高考早已不再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高考了。“大学生多得满大街都是”“毕业即失业”“花了一二十万学费毕业了却找不到工作”,如此等等,一时间,叹息声、抱怨声多得不绝于耳!

如果说当年的高考还能直接改变考生命运的话,那么今天的高考充其量只能算是为大多数考生提供更多的升学和就业的机会或领域,而不是只要考上大学了就一定能改变命运。

即使如此,可还是有一些人,诸如那些高考送考时穿着旗袍或者是手捧鲜花和向日葵的家长们,相信他们仍然坚信可以“旗开得胜”,“一飞冲天”,相信孩子只要考上了大学就是中了状元,吃上了皇粮,“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可以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考上了大学,就能“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就可以从此顺风顺水,人生得意……

当然,为人父母者,谁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呢?考生家长有这种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作为过来人,我也是感同身受。但如果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往往可能会事与愿违,甚至到头来会空欢喜一场。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2022年大学毕业生为1076万人,2023年大学毕业生为1158万人,2024年大学毕业生达到了惊人的1179万人。也就是说,近三年国内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均超过了千万级别,并且一年比一年更多,这一情况引发了大学生们的“就业恐慌”。

对此,不少大学生感叹道,现在的情况很有可能是“毕业即失业”,因为他们的上一届学姐学长们,很多都去送快递、送外卖了,条件好的买车跑网约车,但是大学生们可不甘心止步于此!毕竟辛辛苦苦受教育十几年,最好的年华时间都付出了,最后去跑外卖,去跑滴滴,送外卖,去当服务员,那上大学的意义究竟何在?

或许,你可能会说,那是他们没有考上像样一点的大学,像985、211的毕业生还愁找不到工作吗?

没错,考上了985、211这样的“重点”大学,如果你有真才实学,也的确能为毕业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更多的就业选择,也的确能帮助他们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得先机。即使没有真才实学,最起码也能给毕业证镀上更多的亮闪闪的金。

但考上了985和211,就一定能有一份好工作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据悉,那些毕业于985、211高校的大学生,也依然面临着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除了工作岗位需求量的大量减少,除了卷学历,还有实习经历、面试表现等缺乏相关经验,双一流大学的面试率也仅仅为28.3%,造成面试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很多毕业生在学校里缺乏实践经验,这也使得他们在面试过程中难以体现出自己的能力和优势,加之他们的薪酬待遇期望普遍过高,“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依然还很突出。

高考还能改变命运吗?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1977-1979)、整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1990-1996年),的确可以这么说。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正式宣布恢复高考。这一年的冬天,怀揣着无限梦想的570万考生阔步走进了曾因“文化大革命”被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中国迎来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家级考试,而且在此后的近二十余年的时间里,“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景象不仅非常壮观,而且异常残酷。但在计划经济的主导下,毕业生均由国家统一分配。

高考制度的恢复,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更为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一“只要通过高考就能让无数人的命运得以改变”的重大举措便一直持续到1996年。这一年之后,我国大学毕业生不再由国家“统包统配”,1998年后更是开始大规模施行,到2000年已经全面停止了包分配制度,开始全面走向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仅有少数毕业生由政府安排就业。据说这一调整旨在更好地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促进人才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

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实行大规模扩招。在此后的十余年时间里,高校每年扩招人数几乎都在数十万左右。高校扩招一方面帮助更多的学子实现了大学梦,提高了国民素质,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使“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缩小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高等教育质量的严重下滑,加剧了学生就业竞争和压力,产生了新的城乡教育不平等,其消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因此,在2008年之后,高校扩招便不得不叫停。

2018年后,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已明显放缓,很多行业已经停止了增长。三年的疫情,更是加剧了这种状况。大学生就业压力近乎雪上加霜,“千人竞一”“万人争一”,“考公”“考编”的竞争更是趋于白热化。

2023年,又是一个大的历史转折点,人工智能时代已然大踏步而来。人工智能技术虽然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领域,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传统行业可能会被淘汰,导致一些工作岗位减少;另一方面,由于人工智能技术需要高级技术人才的支持,对于一些不具备相关技术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就业市场会面临更大的挑战。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加剧了知识和技能更新的速度,需要大学生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也是在这几年,人们才惊见,仅仅靠高考改变命运显然已经不大可能,也不太现实。原因很简单,每年千万以上计的大学毕业生,哪怕是985、211,哪怕是研究生,就业的压力也依然巨大,而且,大部分行业都已经进入收缩阶段,创造新的岗位又十分有限。

所以,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普通人改变命运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那些有关系、有背景的自然另当别论)。因为供求关系发生了极度逆转。上个世纪,100万大学生毕业,社会可能需要300万。而现在,1000万大学生毕业,社会可能还是需要300万,而且是要有能力的300万,还不是只会做题的300万。

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供应和需求是严重不对称和脱节的,而我们的教育模式却没有大的调整,大的改变。素质教育虽然喊了好多年,但应试教育的本质却并未发生改变,高考仍然是个典型的指挥棒,题海战术、小镇做题家……

大家还是一如既往地简单地看分数,以体现所谓的分数公平和教育公平,但也导致了不少“高分低能”和“大学生不如技工”的现象。虽然高考目前还是我国选拔人才的一种相对比较公平、合理的制度,也是目前普通人实现阶层跨越的一种最有效的途径。

高考一路走来,已经走过了不平凡的47载春秋。47年来,高考为国选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时代同样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高考虽然已不再能轻易地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它毋庸置疑还是能给莘莘学子们提供更多的升学、就业以及出国深造的机会。

尊重孩子的个性,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培养成特长,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有效的教育。比如这几天网上火爆的“逆袭”成功的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的17岁女生姜萍,就是靠自己的业余爱好(其playB为数学,playA为服装设计)——痴迷高等数学在预赛中从国际上众多的名校生中突围,闯入全球第12名,成为阿里数赛举办以来首位打进决赛的中专在读生……

当然,说了这么多,我绝非劝人们随意躺平,如果有能力,就读一所比较好的大学,这也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在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是不允许划分重点和非重点学校的,可高校却将重点与非重点划分得泾渭分明,淋漓尽致)。

但毫无疑问,能上得了985和211的毕竟还是极少数。对大多数人而言,今天想靠高考改变命运就别指望了,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放平心态,正确看待高考,平静看待高考,“不让浮云遮望眼”,能让下一代人不躺平、不内卷、不艰辛,把幸福指数提高一些,就可以了。

最后,我还是祝参加2024年高考的所有考生们金榜题名,人生得意!也祝所有大学毕业生都能有一份心仪的工作!!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七绝/决战高考

七绝/决战高考文/知音情怀(祝愿所有考生金榜题名,梦想成真!)十载寒窗淬砺枪,一朝决战试锋芒。杀兵斩将高歌进,不破楼兰不庆觞。...

诗文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3年前 (2021-11-04)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