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玩伴,给予的儿时快乐
“往哪儿跑?站住,站住……”有时看着广场上嬉闹追笑的小孩们,我虽无法参与其中,但此时此景会将我带入儿时——拖着天生腿疾的身体,和儿时玩伴嬉戏的场景。我的童年没有玩具,没有电子游戏,我甚至无法参与集体活...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吃腊八粥是这一天最重要的习俗之一。据说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腊八粥通常包含大米、小米、糯米、红枣、花生、红豆、莲子等食材。不同地区的腊八粥原料可能有所不同,有的还会加入肉类或甜品。
当然,在我的家乡,这种吃法也仅仅是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之后才能做到的事情了。
小时候,人们的生活条件还很差。哪能吃上像今天这样好吃的腊八粥呢?别说是那些名目繁多的食材,就是单纯的大米或小米都很难吃到。平时如此,节日亦然。
凭着脑海中那一点点模模糊糊的印象,记得最早能吃到的腊八粥是包谷糁做成的。腊八节前几天,大人们会将包谷放进石磨或碾子上,通过人工推磨的方式将包谷碾成很多的粗糙的“大糁子”,也就是将一粒包谷碾成三四粒大小。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再放一些小黄豆、小杏仁和核桃仁啥的,混合在一起。在前一天晚上用水泡好,第二天早上婆婆天不亮就早早地起来将它们放进锅里,先用大火将水烧开,再用小火慢慢地熬煮。等腊八粥熬好了,一掀锅盖,那股清香味直入心脾,挑逗你的味蕾,你就有不喝不罢休的想法。
等到父亲早上放学后回到家里,一家人便坐在一起,每人一碗,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这种吃法,虽说现在的人们很难想象,但在生活还很困难的那个年代,也算是已经很不错的了。
后来,也就是八十年代初期,农村土地“大包干”之后,人们的生活条件才逐渐有了较大改善。农民的粮袋子里才有了小麦、玉米、谷子、糜子、黄豆等多种粮食作物,而且还有了一些余粮。这时腊八节也就有了用小米(去皮后的谷子)熬成的腊八粥。紧接着大米能在市场上买到了,于是就又有了用大米熬成的腊八粥,但大枣、葡萄干和桂圆什么的说实话还很少见。即使有,我们大多数乡里人还是贵得买不起。
再后来,也就是八十年代中后期,像糯米、大枣、葡萄干、桂圆、腊八蒜等等这些“旧时王谢堂前燕”,才逐渐地“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才有了普通人都能吃上的像模像样的腊八粥了。
再回到我们小的时候,腊八粥做好后,通常还是我们自己吃。在我们老家那里,好像很少看到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还要给亲房邻居端送一些后剩下的才自己吃的现象。
此外,将剩余的粥往大门上、墙上或者花草树木上泼洒一些的情况,也是有的,寄寓着来年五谷丰登之意。
至于挖“腊八冰”什么的,记忆中那时候在我们老家同样是有的。有人还把“挖腊八冰”叫“挖银子”。记得腊月八这天一大早,好多人家都要到河里去,选一处比较干净的结冰处,经过一番斧砍棍撬后将冰块扛到家里。回家的路上,还要比一比谁家挖的“银子”又大又清透。回到家里后,洁白明亮的“银子”刹那间会让昏暗的屋子亮堂起来。于是,人们对来年的生活,又多了几分希冀。
腊八节一过,也就意味着正式迈进了年的门槛。此后,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着置办年货,过年的氛围也就越来越浓厚起来。
如今的腊八节,似乎离我们已经渐行渐远。品种繁多的腊八粥也很难吊起人们的胃口。然而小时候的腊八节,还有那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却永远地留在我的记忆深处,难以忘怀!
“往哪儿跑?站住,站住……”有时看着广场上嬉闹追笑的小孩们,我虽无法参与其中,但此时此景会将我带入儿时——拖着天生腿疾的身体,和儿时玩伴嬉戏的场景。我的童年没有玩具,没有电子游戏,我甚至无法参与集体活...
醉花阴▪常忆儿时过端午酒醅粽子香弥散,晨起吃一碗。鼻耳抹雄黄,胸戴荷包、手腕缠花线。花边新麦馍名扇,鲜蜜端来蘸。最喜啖凉粉,提起流涎、堪入名吃宴。...
影雪图辛丑腊八节——沁园春云连碧海雪涛涛,万朵琼花开树梢。数九银装天地外,壬年金虎闹春潮。...
长相思:腊八节辛丑年腊月——沁园春十二月,腊八节家家锅里煮粥热年近敲鼓锣饭一盅,汤一勺祭祀神灵祈福多逐疫迎春和...
七绝/忆腊八(新韵)文/知音情怀遥忆儿时过腊八,素粥咱亦把婆夸。而今吃遍珍馐味,难比当年那碗佳。...
大寒节:腊八节 庚子年:随笔四首——沁园春过了腊八就是年,牛来鼠去人欢颜。大寒梅笑千张脸,冻死瘟神上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