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故事——胭脂红
小的时候,我跟了爷爷奶奶住。那个时候,家里很穷,爷爷奶奶又崇尚节俭,自然不会给我买什么玩具,但是他们很爱我,知道小孩子爱玩的天性。所以就给了我其他的一些玩具。那个时候,我的全部家当是:一个黑黑的小布娃...
重读鲁迅
——说说我和鲁迅先生的故事
文/知音情怀
(谨以此文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
一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可以说,这一出自鲁迅先生(1881-1936)的《自嘲》中的诗句,最能概括他那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品格,而毛泽东更是极其推崇与赞美鲁迅先生,不仅称其为伟大的文学家,更称其为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赞其不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一员勇猛的主将,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文化战线上的一面光辉的旗帜!
是的,鲁迅先生的确就是这么的一个人!
那么,你也许会问:“鲁迅先生何其伟大,何其著名,能跟你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有什么关系和故事?”
不错,鲁迅先生的确很伟大,也很著名,不要说全中国,就是全世界的人恐怕都知道他的大名!
可我说,我和鲁迅先生的关系和故事不仅有,而且说来还很话长呢!
我第一次“认识”鲁迅先生时,大概是从小时候读小学时,一篇叫做《鲁迅踢鬼的故事》的课文开始的。那时,因为年龄小,尚不知先生的文学成就有几何,更不知其伟大之处何在?只知道他那精神抖擞的板寸头,瘦削的脸庞,浓密的八字须……就已经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知道他既然敢在黑夜里踢鬼,肯定也算是一个英雄豪杰吧?!
后来,我又学习了《少年闰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藤野先生》……对先生的了解更多了,也知道了先生的天真烂漫、多姿多彩而又深受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童年时代,以至先生在青年时期的出国留学经历……但因年龄尚小,认识有限,对先生作品的理解还停留在表层,还很肤浅,算不上真的喜欢。
再后来,也就是初三和高中时期吧,我就又学习了《孔乙己》、《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祥林嫂》、《阿Q正传》、《药》等多篇名篇。也就是从这一时期起,我才算是真正喜欢上了阅读鲁迅先生的名篇、名著,包括他的小说、政论文、散文诗、杂文、神话故事等,不一而足。尤其是《祥林嫂》、《阿Q正传》、《药》等名篇,其深刻高远的思想主题,独特鲜明的人物形象,辛辣风趣的小说语言,不拘一格的行文风格等,不仅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而且还深深地地影响到了我的写作风格,对先生的认识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视先生为导师和朋友,先生仿佛也视我为学生和知己,直到今天,我还会一遍遍地重读这些经典篇章,从先生身上汲取精神食粮与文学养料,滋养我不断成长、成熟。
二
喜欢鲁迅先生的原因有很多很多,诸如他对黑暗反动势力的势不两立、战斗到底的革命精神,对劳苦大众尤其是那些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的同情与挽救,对青年一代的提携与关爱,那比辣椒更辛辣、比匕首更犀利的文笔,那风趣、幽默的谈吐,还有那横直的眉毛、独特的八字须……先生简直让你不爱都不行!
当然,我更喜欢的还是鲁迅先生笔下的那一个个经典而又鲜活的人物形象,比如那个反传统、反道德、反压迫的抨击“有着吃人的两千年的中国封建文化道德史”的民主主义者“狂人”,“站着喝酒而唯一穿着长衫”的劳困潦倒的读书人孔乙己,想投机革命却又害怕革命的经常以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和自我解脱的小人物阿Q,被两千年封建传统礼教毒害、最终凄惨死去的可怜的祥林嫂,被封建帮凶和刽子手所杀害的革命者夏瑜,少年健康活泼、聪敏机灵而中年却麻木不仁、寡言少语的闰土,五四时期勇敢追求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年轻知识分子子君,优柔寡断的范爱农,愚昧善良的长妈妈,满脸横肉的康大叔……
似乎,今天我们很多人都能在这些人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影子,找到自身存在的某一方面的人性的弱点,比如说阿Q的精神胜利法。事实上,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本质就是自我安慰,其主要表现是:在失败和屈辱面前不敢正视现实,不承认自己所受的屈辱和失败,而是用虚假的胜利在精神上来自我安慰,甚而自欺欺人。
但不可否认,适度的精神安慰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却是有益的,我们应该学会从失落中走出来,学会调适心理,使它获得某种平衡。否则,我们将长期处在名利的斤斤计较中而痛苦,处在纠结与苦闷中而备受煎熬。
生活不易,要做一个生活的强者更是难上加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真还得应该学一点阿Q精神胜利法才是!
当我们事业失败时,我们常会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乃成功之母;等着瞧,好戏还在后头;当我们受人欺辱时,我们会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或者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大人不计小人过;当我们失恋时,我们会说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当我们发生矛盾时,我们会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
这些精神安慰或者说是阿Q精神胜利法都是我们所需要的。因为只有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现实,我们才能赢得最后的成功。当然,还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延年益寿,有利于缓和矛盾,减少冲突,等等,可谓“好处多多”矣!
三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自己曾经亲历过的一件事,也与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精神胜利法有关。记得当年,因为喜欢看鲁迅先生的文章,所以就连我的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与答辩也是《论阿Q的性格特征及其精神胜利法的成因》,虽然那时20年前的网络还很不发达,可资参考的资料也相当有限,但凭着对先生的无比敬仰、凭着对文学的满腔热爱、凭着对阿Q这一艺术形象的认真解读、深入思考和积极准备,那次的论文答辩仍然获得了小组数十人中90分的最高分,只可惜几经辗转,几经折腾,今天,论文原稿尚不知还在否?倘若还在,那可真算是一件幸事!
而那次去兰州参加论文答辩,竟然是我平生第一次出远门、去省城,而且还是独自一人。尽管如此,却依旧充满着对大城市的好奇,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虽然,四个小时的车程,一路颠簸;出了汽车站后也是第一次坐摩的去的兰大,而进了校门,连问多名学子,竟然不知道堂堂的中文系在哪?最后还是我问了一个貌似是大学教授的人,才给我指明了方向……
或许,学理工科的根本就不会去关心什么文史类的,反之,是否也依然?我不得而知,只有臆测罢了。
还有几件事也足以说明我不仅与先生有关,而且还很有缘。
一件是小时候经历过的事。记得有一次,我去离家不远的供销商店买小人书(连环画),我本想是买打打杀杀的武打、战争类的小人书看的,结果却鬼使神差地买到了自己很后悔、很不情愿要的一本《风雨如磐》,封面上画着一位长着浓眉大眼、留着八字须的大男人,在风雨中独自前行……,原以为打开后肯定会很精彩,却没想到里面尽是些自己看不懂的波澜不惊的故事情节……,说来也怪,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先生认识的不断加深,我慢慢地不仅不讨厌这本小人书,而且还愈加喜欢了——也许就是因为这本小人书,才让我后来对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
另一件是长大后的事了。上初中时,我曾在父亲所收藏的几大纸箱书籍中翻找到了一些自认为有价值的书,其中就包括两本《鲁迅杂文集》(上、下卷)。红色的封面、泛黄的书页,还有里面那些深奥的文字……虽然那时的阅读水平还很底,其中的文章大多还看不懂,如今也大多忘记了,但有一篇名叫《论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文章却至今印象深刻,其行文的尖锐程度,说像匕首般锋利,也一点也不为过。
现在看来,鲁迅先生的此文实属一篇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光彩的学术论文。它坚持“研究某一时代的文学,至少要知道作者的环境,经历和著作”,坚持把特定的文学现象放到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去考察,不是迷信前人的结论。例如对曹操、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乃至陶渊明的看法,都有独到见解,正是“用别一种看法研究起来”,“和旧说不同”。它还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研究文学,力图揭示出文学流变的脉胳。
鲁迅先生在《论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曾尖锐的指出:“现在我们再看历史,在历史上的记载和论断有时也是极靠不住的,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因为通常我们晓得,某朝的年代长一点,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点,其中差不多没有好人。为什么呢?因为年代长了,做史的是本朝人,当然恭维本朝的人物,年代短了,做史的是别朝人,便很自由地贬斥其异朝的人物……”仔细想想,确实不无道理,而且很耐人寻味!
第三件事就是我于2017年5月在杭州参加完第三届“梓桐杯”全国优秀校报校刊评选表彰大会之后,又专程去绍兴参观、拜访了鲁迅先生的故里。实地参观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感受了鲁迅先生天真烂漫、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乘坐先生笔下的乌篷船领略了江南水乡秀丽的风光,去咸享酒店体验了一把孔已己站着喝酒、吃茴香豆时的感觉,去先生的纪念馆瞻仰了他的遗像,目睹了他的遗物……
那次回来后不久,我还写过一首《七律/忆游鲁迅故里》,记叙了那次参观、拜访先生故里之后的感受,并表达对先生的无比敬仰之情:
五月江南弄雨丝,文豪故里觅新诗。
一畦菜地多童趣,三味书屋少诮嗤。
周氏旧居风雅在,咸亨酒店势交滋。
为民呐喊平生事,斗罢彷徨斗虎狮。
注:一畦菜地,即百草园,周家菜园
呐喊、彷徨,双关,另指作者两部短篇小说集
于先生的无数格言警句对我的影响——确切地说,应该是深刻地影响,那就更大了。诸如在我心情郁闷、彷徨时,我会想起先生的那句“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我学习、工作懈怠、偷懒时,我会想起“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在我精神颓废、意志消沉时,我会想起:“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我相信,先生的格言警句对我的影响,和对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的影响虽然深浅有别,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是警醒的,也是鞭策的;是治病救人的,也是催人奋进的!
四
鲁迅先生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是享誉中外、深受景仰的一代文学大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丰碑。鲁迅先生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他在小说、散文、诗歌、杂文、翻译、文学评论与研究、篆刻、美术设计等领域都成就非凡。
在先生55年的短暂一生中,著有《鲁迅全集》二十卷1000余万字传世。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后,其先后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将近30篇之多,对新中国的语言文字和现、当代文学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仅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的思想文化,而且培育了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特质。
鲁迅先生的文学始终与人民血脉相连,属于人民、服务人民,一代代作家学者沿着鲁迅先生的脚步,走上文学创作与研究的道路。鲁迅先生的卓越成就、伟大精神和崇高品格值得每一位后来人深切缅怀。
毛泽东曾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郭沫若说:“鲁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划时代的文艺作家,是实事求是的历史学家,是以身作则的教育家,是渴望人类解放的国际主义者。”
“鲁迅是现代中国国民文化之母。”日本文学评论家竹内好这么评价鲁迅。
韩国文学评论家金良守:“鲁迅是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
可以说,今天,即使将鲁迅放置在世界现代文学的苍穹,他也应该是那最耀眼的一颗明星!
尽管现在,仍然有不少针对鲁迅先生的不和谐音,诸如应该大量删减他在当今中小语文教材中的篇目的数量,又如鲁迅的性格过于冷峻、敏感,为人太刻薄,斤斤计较,喜欢打击报复,不利于培养青少年的阳光向上的品格……如此等等有关鲁迅先生的负面言论,不仅让人气愤、鄙夷,简直让人痛心疾首!且不说他的文章的战斗力量有多么的强大,单说他的文章究竟唤醒了多少个麻木、沉睡的灵魂,恐怕也不计其数!
所以说,鲁迅先生的文章在现今中小学教材中的比例不是太多了,也不是需要更多的增加,更不是需要大量的删减,而是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做一些适当的小量的调整,毕竟,在当今中国人的心目中,鲁迅已不单单是一个文学作家,更是更代表着我们国人的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精神特质,一种民族气节……
今天,我们重读鲁迅及其经典著作,正是要从一代文学大家身上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学习优秀的创作手法,珍惜今天美好幸福的新生活……
今天,我们重读鲁迅及其经典著作,就是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史为鉴,以文为笔,针砭时弊,治病救人。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做正义之人,行正义之事!
今天,我们重读鲁迅及其经典著作,就是要重新认识鲁迅先生及其伟大之处,而其伟大之处便在于他没有为任何伟大的人物做传,只是恪守着自己良心,用一个个小人物忠实记录着当时的社会。
今天,先生虽然早已离我们远去,然其精神永放光芒!也必将永远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这就是时代的先锋,这就是民族的脊梁,这就是文学的魅力,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最后,我想以本人的两首拙作做结,并以此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
一
一枝瘦笔吐芬芳,更似刀枪刺虎狼。
为救黎民勤呐喊,常鞭看客莫彷徨。
二
笑傲文坛一百年,笔驱魔鬼舞翩跹。
沉沉中国如长夜,幸有先生破晓天。
小的时候,我跟了爷爷奶奶住。那个时候,家里很穷,爷爷奶奶又崇尚节俭,自然不会给我买什么玩具,但是他们很爱我,知道小孩子爱玩的天性。所以就给了我其他的一些玩具。那个时候,我的全部家当是:一个黑黑的小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