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谈 > 正文

杨开慧:一封未寄出的信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发布于 2024-07-24 17:48:04 97 浏览

前些天,准确地说,是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的那天晚上,我无意中在网上发现了一封杨开慧烈士当年在牺牲前写给堂弟杨开明的一封书信手稿。由于年代久远,字迹模糊,而且有些字还是繁体字,我尝试着一字一句地从头看到尾,一连看了好几遍,才算读懂了个大概。

还好,随后我又在网上找到了书信原文,这才算真正读懂了书信的内容。为了完整地了解杨开慧烈士的这封红色家书的来龙去脉,我又查阅了有关资料并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和整理,以飨读者。

书信中的文字为行草字体,字迹在清秀流畅中更显刚劲有力,且文通字顺,颇有文采。九十多年以来,人们好像只记住了一个已经赴死的革命志士,却忘却了她同时还是一位才情俱佳的“书法家”,只是毕生不曾被人发现而已。

印象中,我曾经在网上也看到过这封书信,但没有多么在意。那晚我特别留意了一下,想知道书信上究竟写了什么内容,于是就认真地读了起来。这不,一读就读得我如临其境。不仅感同身受,而且字字如泣血,浓厚入肌骨,观之令人心痛,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静。

作为忠贞烈士的杨开慧,虽然她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但她毕竟是一个女子,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一个“弱女子”。与丈夫的分离,独自携眷漂泊的寒苦,以及同袍被残杀的凄苦场景所带来的恐慌与悲伤,都在杨开慧的手稿中呈现出了教科书之外的真实情感:胆颤、害怕、痛苦和悲伤……

1929年3月7日,当杨开慧在《国民日报》上看到朱德妻子伍若兰被杀后挂头示众的消息后,她预感到处境的危险和死神的步步逼近。在这种境况下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孩子了,不得不想办法安排好他们,给他们一个相对安全的去处。于是就给一弟杨开明写了一封信——《给一弟的信》:

一弟:亲爱的一弟!

我是一个弱者,仍然是一个弱者!好像永远都不能强悍起来。我蜷伏着在世界的一个角落里,我颤慄而寂寞!在这个情景中,我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我的依傍,你于是乎在我的心田里,就占了一个地位。此外同居在一起的仁,秀,也和你一样——你们一排站在我的心田里!我常常默祷着:但愿这几个人莫再失散了呵!

我好像已经看见了死神——唉,它那冷酷严肃的面孔!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而且可以说是我欢喜的事。只有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呵,我有点可怜他们!而且这个情绪,缠扰得我非常厉害——前晚竟使我半睡半醒的闹了一晚!我决定把他们——小孩们——托付你们,经济上只要他们的叔父长存,是不至于不管他们的,而且他们的叔父,是有很深的爱对于他们的。倘若真的失掉一个母亲,或者更加一个父亲,那不是一个叔父的爱,可以抵得住的,必须得你们各方面的爱护,方能在温暖的春天里自然地生长,而不至于受那狂风骤雨的侵袭!

这一个遗嘱样的信,你见了一定会怪我是发了神经病?不知何解,我总觉得我的颈项上,好像自死神那里飞起来一根毒蛇样的绳索,把我缠着,所以不能不早作预备!

杞忧堪嚎,书不尽意,祝你一切顺利!

当时,由于正处于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实施疯狂屠杀的白色恐怖之下,信件根本无法寄出。那时她还不知自己的一弟——杨开明已经牺牲,所以就写下了这封信。

在信中,杨开慧所说的“我好像已经看见了死神,它那冷酷严肃的面孔……我总觉得我的颈项上,好像自死神那里飞来一根毒蛇样的绳索,把我缠着;所以我不能不早作准备,书不尽意,祝你一切顺利。”

在这几页纸中,我们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杨开慧对孩子们的怜爱与祈盼、对叔父的诉求、对丈夫的依赖和对其远赴革命前线的从容,以及自己面对这一切的泣血挣扎。虽然她也预感到死神的即将来临,但只是为两个孩子的安危而担惊受怕,她对自己的生死存亡毫不畏惧。

1930年10月24日晚上,当杨开慧回老家看望母亲和给8岁的岸英过生日时,不料被“杀人魔王”湖南军阀何健的爪牙发现并连夜抓获。

入狱后,七舅向定前、母亲向振熙及兄杨开智,找到杨开慧父亲杨昌济的老友章士钊、蔡元培、谭延闿等名流人物联名向国民党当局致函。南京政府屈于外界压力,致电何健,嘱其缓刑。

面对穷凶极恶的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部“铲共队”的种种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杨开慧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你们要打就打,要杀就杀,要想从我的口里得到你们满意的东西,妄想!”“砍头只像风吹过!死,只能吓胆小鬼,吓不住共产党人!”敌人逼问她毛泽东的去向,要她公开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杨开慧斩钉截铁地回答:“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 从被捕到牺牲的十多天时间里,杨开慧经历五次提审,受尽折磨,但宁死不屈。杨开慧忠于自己的信仰,忠于丈夫,毅然放弃了生存机会。

1930年11月14日(农历1930年9月24日)早饭后,寒风萧瑟,浏阳门外识字岭,杨开慧被执行枪决,两枪未死,下午又补了一枪,英勇就义,年仅29岁。

杨开慧牺牲后,丧心病狂的敌人将她的尸体挂在长沙浏阳门外,用以威慑当地百姓。后来,板仓乡的百姓们在夜晚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将已经僵硬的尸体抬回了板仓,安葬在了青松环绕的棉花坡上。

直到一个月后,身在中央苏区的毛泽东通过报纸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悲痛万分。为了安置爱人的后事,毛泽东给杨开慧哥哥写信并寄去30块银元,他在信中,提到杨开慧牺牲的事情时写下8个字:“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27年后的一天,毛主席给她的爱妻写下了感人肺腑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以表深深的悼念之情: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杨开慧用鲜血染红的识字岭,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精神的象征。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生命就这样逝去,但她坚定的信仰和革命志向,永远鼓舞着亿万人的心。杨开慧用生命在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的故事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和缅怀。

1982年3月10日,工作人员在修缮杨开慧烈士故居——长沙县板仓杨家老屋时,意外从杨开慧卧室墙面砖缝中发现了一叠手稿和信札,其中就包括这封珍贵的家书(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这封写给堂弟杨开明的信,才得以公诸于世,重见天日。这些文字,从多方面真切地反映了杨开慧的高尚情操和艺术才情,她惊人的书法功力,也让人耳目一新!

纸短情长,字见风尚。这一封红色家书虽然简短,但是读来字字泣血,声声催泪,英雄也是血肉之躯,却能够为了国家存亡,民族大义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谁又能够不为之感慨涕零,肃然起敬!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勇担当,是对革命先烈们最好的怀念。

杨开慧不仅因为是革命的英勇烈士、毛泽东的忠贞妻子而深受中国人民的敬仰,也因身为“忠烈为民的好学生、忠义教子的好母亲”而备受当地群众的颂扬。

2009年9月10日,杨开慧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时光荏苒,距离杨开慧烈士牺牲已经过去93载春秋。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她如璀璨星辰般闪耀着光芒,必将为世人永远铭记。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觉悟一一王朔

觉悟一一王朔人的起点,都是娘胎;终点,都是棺材;中间,就是人生;钱,是通行证。权,是指挥棒。如果你有钱,规矩是可以变通的,如果你有权,规矩是能为你服务的。如果你既没有钱,又没有权,那么规矩,就是为你量...

杂谈 南国栋 南国栋 ⋅ 1月前 (10-16)

春花春酒春世界

又是一个美丽的早晨,当手机响起,那是一声清脆的问候;当打开微信,又是一种超然的祝福——龙年,吉祥来了好运来了!再见!2023!是啊,过去的一年,风风雨雨喜忧参半,暮暮朝朝,岁华延年。行万里路,长一岁精...

杂谈 南国栋 南国栋 ⋅ 1月前 (10-16)

闲话教师节

(声明:本文既是“闲话”,就当全是闲扯,切莫过分解读,对号入座!)教师节作为一个专门为一种特定的职业而设置的节日,之所以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在于教师队伍数量自身的庞大(目前的最新统计数量为189...

杂谈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2月前 (10-10)

收藏的文章

   手机微信“我的”收藏里多半是些图片,而且有的还很逗比。唯独一篇评论性的文章相对成了比较显眼,我时而不时地打开看看。它是一篇经典之作让我流连忘返,还是我傻人似地翻看,一朝看到晚地无聊。我想大...

杂谈 静水平波 静水平波 ⋅ 2月前 (09-29)

童年的记忆

  双11的她跟最美妈妈同名,是地方上自强之星,长相有点气质。觉得她样子有几份像我记忆中那妇产医生。不想到母亲竟被我的感觉,不由地张开了嘴吐出口中的食物,相对而坐的父亲他耳背,不知情地批评我在胡言...

杂谈 静水平波 静水平波 ⋅ 2月前 (09-29)

哪种选择才是正确的

     两位行动不便的同乡跟都市里肢残女结下姻缘,而且她俩的外形可以,有一定的气质和可爱,有质朴感,思想很健全。好像都市肢残女讲实在。倘若一...

杂谈 静水平波 静水平波 ⋅ 2月前 (09-29)

自强者

   如果残疾人的自强是以学问来论,那未免有点片面了吧。曾有位轮椅人士说,她看到的残疾人的报道基本上千篇一律,都是成才的报道。难道残疾朋友非得在学问上有造诣才算自强,这也太单一了吧。她说自己坐在...

杂谈 静水平波 静水平波 ⋅ 2月前 (09-29)

夏季的思绪

  时下又进入了夏季,我不由地联想到去年的这个时节.夏季是奔放的时节,傍晚时的落霞依旧散发出热的威力,红色的霞光射到人的屋里,可以节约照明灯的能量。晚饭桌上有着季节的诗意,又有复古的韵色,是惬意...

杂谈 静水平波 静水平波 ⋅ 2月前 (09-23)

所有打不倒我的,都只会让我更加强大!

在医学领域,抑郁症这个病,是目前精神科的一种常见病,其主要症状除了情绪低落之外,也会出现一些幻听幻觉。治疗方法,大多是通过长期服药,来缓解症状,不过幸运的是,它可以根治。也就是说,患者虽然深陷泥潭,但...

杂谈 徐梦甜 徐梦甜 ⋅ 2月前 (09-23)

不疯魔 不成活

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句话,这句话摘录于一本书籍《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自古以来,“疯子”一直都是极其敏感,极其隐晦的词语,人们对于“疯子”,大都抱有很大的偏见,和很不好的看法,...

杂谈 徐梦甜 徐梦甜 ⋅ 2月前 (09-23)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