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音乐的始祖——伏羲女娲
一提起伏羲女娲,家喻户晓的是伏羲画八卦,开天明道;女娲炼石补天,地平天成。而对他们为创造人类文化,建立文明社会所做的其他诸多贡献,只具有一鳞半爪的了解。后世学人有责任对这诸多贡献逐一地做深层次挖掘,昭明其内涵,以促进当代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本文将沿着伏羲文化在音乐领域的成就及其发展轨迹,来探讨它与人类音乐的关系。
伏羲女娲生活在由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化的历史时代。伏羲作为部落联盟的酋长,在带领部族成员创造文明社会方面功绩卓著:他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他造网罟,发展渔猎畜牧:他创造书契,始有文字萌芽;他制嫁娶以俪皮为礼,变革婚姻制度;他立九部、设六佐,社会始得治理:他作历度、定节气,方知自然规律:他钻木取火,人类乃得熟食:他尝_白药,制九针,以拯天疾;他立占筮之法,用以决疑;伏羲作琴瑟,女娲作笙簧,且创乐曲,以祭以乐。这一切有力地说明:伏羲女娲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奋力肇启文明,竭力让人类从蛮荒中走出来。不言而喻,这一系列文明化体制与科学文化的建立与发展,需要同大自然中种种敌对因素作顽强的斗争。它凝结着广大部族成员与他们的首领一起创业的心血;而在共同生活、共同劳动、共同斗争,走向文明的进程中,人们有多少思想感情需要交流;现实生活中,有多少酸甜苦辣咸、喜怒哀乐怨需要表现。作琴瑟笙簧,创乐曲,实是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是现实生活的需要。《孝经·六·正义》记载:“伏羲造琴瑟”。《世本》记载:“伏羲造琴”。《拾遗记》载:“庖羲氏灼土为埙”。《三皇本纪》载:“(女娲氏)唯作笙簧”。既有琴瑟与笔簧等乐器,就一定有由乐器弹奏,鸣奏出的乐曲。东汉王逸注《楚辞·大招》记载:“伏戏氏作瑟,造《驾辩》之曲”:《世本八种》记载:“伏羲乐日《扶来》”;《古微书》卷二十八《孝经援神契》中记载:“伏羲乐名扶来,亦曰立本”; 《周礼·大司乐》疏条说:“伏羲之乐日立基”: 《隋书·乐记》日:“伏羲有网罟之歌:《古今事物考》记载:“太吴有网罟之歌,则诗之始也”。有关这方面的记载,于史书中还能找到不少。如果我们对伏羲女娲所创乐曲分析一番,不难看出音乐与现实的关系。《驾辩》曲,可能是在渔猎畜牧过程中,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意志,不断改变劳动手段,力求正确驾驭各类劳动工具而创作的。也可能是反映其他发明创造活动的,用以表现人们驾驭自己,辨别真伪,不断进取的意志的。《扶来》曲,是表现人们在生活中扶危济困,疾病相扶的情景的。“来”字用在这儿,意思是撇某个动作或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作。像“胡来”、“来个”、“我来”等的用法。“立本”曲、“立基”曲则是伏羲在立九部,设六佐、实行画地之治,设官而治的实践过程中创作的。亦或是表现人们为获取衣食住行的必需品而从事各种生产劳动的情景的。衣食乃基乃本,故反映这类生产劳动的歌曲名日“立基”、“立本”。“网罟之歌”自然是编织渔网,捕鱼狩猎时唱的歌。《易传·系辞下》记载:“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世本》载:“作网罟以田渔,取牺牲”。这是“网罟歌”产生的时代背景,是“网罟歌”所表现的现实生活。音乐是用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分为器乐和声乐两大部分。从以上史料分析中知,伏羲女娲既然最先制造出了乐器,创作出了乐曲,人类音乐的始祖当然是他们了。这样说,并不抹煞在音乐的滋生过程中,部落其他成员的制作劳动或发明创造的功绩。伏羲女娲作为部落首领,他们可以代表这个氏族或部落联盟,可以代表这个时代。况且大量史实证明,制乐器作乐曲之人就是伏羲女娲。故而说,伏羲女娲为人类音乐始祖是天经地义的。
琴瑟
笙簧
让我们从八卦与音乐的关系这一角度采论证音乐始祖当属谁的问题。伏羲的主要功绩是画八卦,而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它包括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在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中,乾、坤两卦占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切现象的最初根源。记得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世界是由三样东西组成的:数字、符号和情感信息。八卦就是用“一”和“一一”符号组成的,“一”为阳,“一一”为阴,由这两个符号组成了八种基本国形,代表着八种自然现象,它综合了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爱因斯坦的说法证明了八卦的作用及其地位。八卦所象征的八种自然现象都不是无声的静物,而能发出各种各样的音响。可以说,八种自然现象的音响组成了一支可以描摹的人类社会交响乐。这些不同的声响在每个人的头脑里形成了各自的声音概念。人们的生活与这八种自然现象丝丝相关.于是人们在传递情感信息时借助这八种自然现象发出的音响是毫无疑问的。而伏羲把它用符号加以表现,这是惊人的文化创举。当代西方美学的重要流派~~符号论美学的中心论题是艺术是符号化了的人类情感形式的创造。包括艺术在内的一切文化现象都是人类符号活动的结果,艺术就是运用符号来表现人类各种不同的经验。人的特点也就在于他的符号活动。符号论美学的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给艺术的特点勾划了一个大致的轮廓,他认为“艺术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符号的语言。”他指出,艺术中的形式不仅在于反映客观事物的各种形式,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去组织和构成人类的经验。艺术符号形式的特征就在于它的那种构成力量。伏羲所画八卦符号的特征不正是组织并构成了远古人类的各种经验,且显示了其强大的构成力量吗?另一位著名代表人物美国哲学家苏姗·朗格对艺术所下的定义是“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根据她下的定义推知: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它能把情感形式用符号表现出来。各种艺术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把“人类情感”符号化。例如,音乐是人类情感生活的“声音类似物”。另外,朗格的符号论的核心概念是“符号的转换”。人为了要使发生在大脑中的经验符号转换成一种外部的活动,因而创造了一种生物学上的需要。说话、艺术、礼仪活动都是一种经验符号的转换活动。它们与一定的心灵需要有关。这样,某种类型的思想在它发展和交流的某一阶段中,就自然会产生出一种符号的转换。艺术在这种意义上就是一种符号的转换活动。这儿,符号的概念与记号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记号仅仅指明一个事实,而符号则能给想象的静观提供形式。艺术是情感的符号形式而不是事实的记号。
在西方影响很大的符号论美学传入我国已有十年之久了,它受到了各界学者的广泛注意。却竟无人将它与八卦联系起来。我认为.西方符号论美学是伏羲八卦的注疏。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否知道,研究符号论美学的学者专家们是否知道:伏羲就是符号论美学的祖师爷。根据符号论美学的定义,伏羲创作的乐曲,不会游离于这八种情感符号形式之外。其旋律一定是这八种自然现象所发出的声音的摹拟声。当然,在结绳记事向创造书契过渡的远占时期,乐器与乐曲一定相当粗陋,但这已相当璀灿辉煌了。这是人类音乐艺术的源头,是伏羲文化晟主要的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做出的一项巨大贡献。谁还能再怀疑人类音乐的始祖就是伏羲女娲呢?
风沟
风台
风茔
大量古籍记载:伏羲女娲生于成纪。而成纪在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始建县时,划归天水郡。县址在今秦安县以北。在秦安东北部五营乡邵店村发现的原始村落大地湾遗址以及遗址周围的村、谷、沟、台、茔、祠等更证明了伏羲女娲的出生地就是今秦安。尤其从大地湾遗址中发掘出的大量文物无不打着伏羲文化的烙印。对此,本文不再一~赘述了。只顺着这~文化轨迹来寻找人类音乐的源头及其始祖。据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传玺考证,伏羲女娲生活在距今约一万年左右,大地湾遗址的最早年代距今约八千一百年左右,中间相距还不到二千年,这在人类历史上并不是太漫长难相联的。对于大地湾文化,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它就是伏羲文化的相承和发展。根据专家学者对大地湾编号为F901的宫殿式建筑遗址的考证,得知这座大型的建筑,已不是原始居民的普通住室,而是氏族或部落联盟进行公共活动的场所。它的正前面有一片空旷的场地,应是原始人或祭神灵或祭祖先的广场。祭祀活动是离不开舞乐的。音乐家薛文彦在大地湾采风时,站在这个广场上说:“远古的祭祀离不开舞乐,我们要科学地考证推理出曾在这儿响起的原始音乐,我们一定要寻找到伏羲女娲在这儿播种的音乐文化。”是的,我们一定要寻找。
在伏羲女娲的出生地大地湾一带,至今有琴瑟、笙簧、埙等占乐器的遗迹,我们通过对各类占乐器的研究推理,证明其它古乐器在伏羲女娲时代也已有了粗陋的前身。八类古乐器号称“八音”,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琴瑟一类的弦乐器归为一家,即“丝”类,此为伏羲所创制已成定论。至今秦安人还常自制二胡、板胡,可为佐证。笙竽一类的吹奏乐器自成一类,即“匏”类。“匏”俗叫葫芦,古笙就是葫芦做的。
大地湾原始村落复原图
大地湾出土的人头型器口瓶
大量文献记载:“女娲作笙簧”,因此“匏”类的创始人是女娲也无可争辩。在那个时代不可能创制出高级复杂的簧管乐器。但“簧”的起源是吹奏乐器里装入的发声薄片。在那个没有铜的时代,发声薄片当然是生活中具有的经吹气可以颤动的东西。至今伏羲女娲的故乡一秦安还能找到远古“簧”的影子。秦安老百姓用红胶泥,黄胶泥捏成“响响儿”,形状大多是小佛爷、鸡、狗、雀儿之类。腹内是空的,有一小竹管通入空腹。不通竹管的,就在一定的位置扎一个小洞,此管此洞就是用以向内吹气的。在竹管的某处割一个斜口,镶嵌一小片高梁或玉米或糜谷的叶子,有的镶嵌的是竹子内壁的薄膜。这样,吹气时随着镶嵌物的颤抖,“响响儿”发出的声音将婉转些、丰富些。女娲制作的“簧”肯定是这样的镶嵌物。那时,野生植物的坚韧叶子会是“簧”的制作材料。八音中的“土”是陶制的古吹奏乐器,故又称陶埙。(往后有用石、骨或象牙制的)史书明载“伏羲灼土为埙”,这说明八音中“土”的肇启者当属伏羲。在秦安民间,捏埙、烧埙不乏其人。人们在球状或椭圆形的物体外面涂上一层一席篾厚的泥巴,等泥巴晾硬些,便用利刃慢慢割成两半,取出内中的物体,再将这两半泥壳合拢,用稀泥将其粘在一起。等晾到不变形时,再在上面钻音孔。音孔一至三五个不等,最多的有五六个。“埙”吹奏出的曲子婉转悠扬,哀哀怨怨,扣人心弦。秦安人把“埙”叫“娲窝儿”,我推测,是为纪念其始祖伏羲女娲而起的名。秦安老百姓常常把双手屈指合拢,双手中空,从两个大拇指中间的开缝中吹气,其余八个手指根据发音的需要而开合,吹出的音响类似“埙”。这也就是羲里娲乡音乐的遗风。
大地湾出土的地画《舞者》
八音中,除“金”外,其余乐器的制作材料在伏羲女娲时代均己大量存在。像“石”类,原始人的击石拊石,应是石磬之祖,只是后来将石掏空,制成钵状物罢了;像“竹”类,远古人们随意吹管一类的东西肯定有之,这是以后钻音孔、制箫管的前奏;像“革”类,主要是鼓,远古时,以陶为框,后世以木为框,蒙以兽皮或蟒皮。在伏羲女娲时代,狩猎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兽皮当不乏其有。兽皮经得起敲击,而且声音洪厚昂扬的特点那时的人们定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敲击兽皮的有意或无意的行动,就是鼓乐的前奏;至于“木”类,代表乐器是“柷”,它常在雅乐开始时击之。那么,原始人木棍互敲、木棍敲石等击物作声的活动应当是“柷”的前奏。
综观上述三个方面,人类音乐的始祖,毫不含糊,当是伏羲女娲。
作者简介:薛方晴,1942年生,甘肃秦安人,中学高级教师。中华诗词协会会员,甘肃省文联会员,天水市音协、剧协、诗词学会会员,天水市苏蕙文化研究会、秦安县作协、音协、县志办特邀顾问。196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能译俄文。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染坊》;电视连续剧《不会干涸的爱河》、《料峭春风更寒》、《飞将军李广》;古诗词集《莲香阁吟》;现代诗集《莲香阁咏怀》;小说散文集《人生旅程的倾诉》;八幕历史歌剧《麦积烟雨》;六幕历史歌剧《飞将军李广》,古诗词集《莲香阁续吟》在待版之中。多次获各类工作嘉奖、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传略载入多种人物词典。
- 上一篇: 摊破浣溪沙/情钟木槿
- 下一篇: 满庭芳/蔡景文吾师九十一寿筵献赋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相关文章
书法,本是建筑、音乐、舞蹈等艺术的复合体。
书法,本是建筑、音乐、舞蹈等艺术的复合体。上乘之作,必然有建筑的艺术之美,又有音乐的旋律之美,更有舞蹈艺术的曼妙飞动之美……我们只是一种执着的兴趣爱好而已,书法艺术的殿堂,我们只有仰望之份,能近其门已...
女娲祭祀日
·女娲祭祀日·磬音悠然飘陇山祭辞雅乐飞古檐人文始祖诞风沟翠柏风台耀蓝天粼粼清水绕风茔绵绵赞歌颂龙年三牲献首表丰功五彩旌旗展皇颜今逢鸣啁脆瓜鲜再看遍野椒果连娲乡今夕非昨昔龙城旧貌翻新篇华夏子民虔诚拜万古...
常小康/文明启肇话伏羲
渭水溅花,黄河翻浪,承载华夏文明的秦岭西麓,以“天河注水”的神奇传说,用启肇文明的神采,孕育着中华大地最耀眼的伟绩,创八卦、致笙乐、设婚嫁、开礼仪……从此,黄河流域鲜亮的文明之花,在悠悠的渭水之滨在滔...
音乐
“音乐”具有魔力,令人对它着迷,它也是一种艺术,含有一种调控“情绪”的潜能,做“音乐”可以附带心情(思绪),听“音乐”可以释放心情(思绪),将一个人心中的恨、仇、怨、一切不开心的事,抛诸脑后,能够将心...
汪国生|抗瘟疫,防非典致祭始祖伏羲文
抗瘟疫,防非典致祭始祖伏羲文2003年:沁园春………………………陇云霭霭,渭水潺潺。秦嶺巍峨,丝调路宽。亘古秦州,二皇故园。人杰地灵,太昊殿绚。始祖泽昭,德披遐迩。睿智赫赫,辟地开天。中华泱泱,懿行圣...
女娲祭祀 一张属于秦安的非物质文化名片
每年的阳春三月,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陇城镇都要举行一场女娲祭祀活动。经过岁月的历练,时间的洗礼,2010年,蕴含着历史文化底蕴的女娲祭祀仪式被文化部列入第三批...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