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言/秋月
人们一说到秋月,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山林里的月,想到了诗歌里的月,也总觉得如此才感觉到秋的浪漫,月的意蕴。其实,月是无处不在的,它是人们经历白天繁忙后的归宿处,是人们前行中抬头仰望的着落点。
已经好长时间没有独享到月的这份安静了。暮秋之时,天色已经暗的很早了,不到19点,四周已经被黑暗笼罩了起来。晚餐后,按照常例,我要到教室里转一圈的。出门,拐过楼角,半轮秋月就从眼前跳了出来,不是圆月,但它的光芒却是那么的透彻。当然,只是感觉到了它与平日的一点不同,也并没有引起内心多大的波动。
走到校园,便看见有三两个学生打着手电筒在背着古诗;也有一些学生借着教室窗口的余光背着单词;而校园的路灯下,月光淡淡的余光中也有稀疏的身影,他们来回走动,发出压低的读书的声音,仿佛就是为了暗合这模糊的光色,一副和谐的样子。
在教室和走廊上,我也来来回回回的走着,把一些还未进入状态的孩子赶一赶,催一催。不知这样的时光里,谁才能成为真正的享用者,在天地统一赋予的时光中,没有辜负,才是最美相遇吧。十几年后或者更长远一点,当这些孩子们回想起他们月下读书的时光,是否会是他们一生里难得的记忆。或许他们暂时还感受不到这一份月光的存在,急匆匆的时间,内卷的压力,让他们没有时间抬头,但是,月的光辉却是真实存在的,它会在你努力的时候,陪着你行走,记下你青春的影子。
直到学生稳定下来,进入深度学习的时候,我走过教学楼的一角时,那轮潜藏在楼后的月光,就又溜了出来,和我打了个照面。我忽然就有了到院子里走走的冲动。下得楼来,我喥着小步,来到了久已生疏的一区前的湖水旁。
秋天的月光,不浓不淡,恰到好处地照着,落在木条铺成的小路上,也落在路旁的花木上,还有一些飘在湖面上,感觉有一层油油的光,清风一过,闪起粼粼波光。我落座于亭中的靠椅,透过亭子的空隙,只见清月挂于檐角,互相成为诗意的表达。再转头,只见月与高大的槐树已然做起了互动,只见树枝托起月亮飘逸的身子,而月亮也似乎感受到了这份难得的惬意,它跃动着,在薄薄的几片云朵里穿行。当然,你如果低头,那么,月亮就会来一个猛扎子,在这清澈的湖水里,你会看见模糊的倒影,在闪闪烁烁的光线之间,半露出自己洁净的容颜。
一切寂静,都不需要刺眼的光芒,所以夜晚才能给我们浮躁的心一处自修的居所。打开心扉的时候必然是一路诗意的花开。想起王维的“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想起李白的“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想起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等等,也没有刻意这些诗句的意思,只是从自己的记忆里,随意的流淌,只要与月有关就罢了。是的,人生不过如此,有些事情,只要自己走过了,付出了,便是没有了顾念。没有了顾念,便是人生的真实,我们能记住的也便是我们自己的经历了。
一轮秋月,不说自己,但与我们每一个人有关。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相关文章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