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谈 > 正文

竹林峪,竹林寺

仙岭渔父 仙岭渔父 . 发布于 2022-07-04 22:31:04 1083 浏览

     当地人称这儿叫竹林儿,小时候去王家铺跟集每次要从村头经过,很不起眼的一个村子。看后来接触县志,知道明代时这儿就叫竹林峪,好雅的名字。峪,大概是山间石沟之意,曾经写过一段短文略作考证,是凭借孩童时的记忆和感觉而成的文字,徒有语言修饰而少实证。现在的竹林儿仅是一个小村庄的名字,村庄凭山而居,山高坡陡,又处阴坡,林木自然繁茂。而竹林峪则是村下山沟之名,明代县志以此名之。其水为阳兀川水(即郭嘉河)支流,发源于邻杜马林村(俗称马三湾),当地人称此沟为魏家沟者,不知何据?记忆之中,山溪清澈,沟深坡悬,有石门槛高约数丈,夏秋之际,飞流成瀑,冬日则岩壁冰挂,晶莹如玉。此地山峦簇聚,风景清幽,石径曲折。春日半崖杏花初绽,黄泥屋舍,村庄高悬处,俗称窑背后。越过峡谷石峪,经梁家岘,王家铺即在眼前。

     在途经竹林村时总会看到村庄对面山嘴之上,有柏树数丛,残墙败壁,想是庙宇遗址。也未曾深究。

     再次探访,已是四十年之后,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印象中的丛丛古柏和残雨垣断壁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飞檐翘角,彩绘流丽的殿宇山门。大门之上楷书“竹林寺”三字,有正殿三楹,雕塑南海观世音菩萨慈容,古铜色,座下莲花台由力士小鬼抬起,有藏传佛像之风,左右塑立童子两名。寺内左右两小殿,客房一座。竹林寺座落于山脉突起的山嘴上,可俯瞰众壑,峰峦四聚,如环如拱,林木幽深,新植翠柏遍野,远处山杏透出红润。真一处清幽道场。寺无僧人居士,村人以方神敬之。据村内老人所言,竹林寺为附近唯一寺院,以前信众尚多,后来逐渐沦为村庙。新寺是在九十年代恢复后的另一次修建,儿时记忆中的境况,则是六十年代毁后的状况。

     竹林寺由庙山梁迁来,不知在何年代,但世代相传。同治之变,曾毁于兵火。又建。据庙官介绍,庙山梁上至今有残砖断瓦,传说寺院盛于唐代,规模极大,一佛一庙,殿宇林立。竹林寺当地人所知已者不多,但据出过远门的村民所说,在甘南藏族聚居之地,许多藏人之后都知此地有竹林寺。暗自推测,应该是唐代中后期之事。难怪我感觉这寺院有着藏密的气息。

     老竹林寺遗址在小神仙岭向东北伸出的一条支脉上,也就是庞家窑的梁背后,竹林村的山庄之上,李会长带领我们实地查看,草深刺密,行走困难,村民曾刚到的大瓦被密密的草木掩埋了。寺址在一突起的山岭上,有一宽约五六米的长条形细梁与主山相连接,此地形大概是堪舆家所谓的金线吊葫芦吧!登临其上,见左右两道山梁对称伸展如臂,主山一岭突起,对面山峦浑然如鞠,竹林峪水逶迤向东南而去。怀想旧日盛况,寺院远离主大道,但遥遥可望,乃为三神仙梁一道胜迹矣。到此,我想到在竹林寺一位八旬老人所言,传说唐僧西天取经,曾宿于竹林寺,也不是没有可能。姑妄记之。

     竹林村全村皆姓李,其来不可考,询之父老,有言来自甘谷大什字者,有言说为秦安槐树庙上四李氏者,应该不难考证。但是竹林村旧时为甘谷所辖,应该是甘谷飞地,1952年划归秦安,民国用之前,缴粮纳税要到甘谷,附近人避兵常逃之竹林村。大概明代时竹林寺也属甘谷,所以胡缵宗在《秦安志》中只提及竹林峪,未记竹林寺。秦安境内大多寺院都创自南北朝到北周这个时段,想必竹林寺历史也同样久远,唐大中年间,陇右一带为吐蕃所据,寺院便入住喇嘛,成为藏传佛教寺院。遗痕传说尤在,寺名尤在而沧桑巨变,曾经的一段历史早已湮没入厚厚的黄土之中。

     愿这方土地的人民能够世代得到菩萨的加持和护佑,安祥而宁静地生活。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李雁彬|竹林峪

其实,正如大家所知,这样子的小沟沟在黄土高原上到处都是,普通得几乎没啥特色。正由于这样,当地老百姓也从没想过给它起一个名字。但它其实是有名字的。因为要经常走,所以对其也略加留意。不知何故,我行经这条小...

随笔 仙岭渔父 仙岭渔父 ⋅ 2年前 (2022-06-04)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