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谈 > 正文

胡缵宗家族图书刻印活动考

安秀才 安秀才 . 发布于 2022-07-12 22:50:14 1715 浏览

摘要:甘肃秦安胡缵宗家族,自明代以来名人辈出,其代表性人物是胡缵宗。尽管胡缵宗没有专门从事图书出版,但是他的编修活动贯穿于出仕、乡居、著述创作等各个人生阶段。秦安城南鸟鼠山房就是胡缵宗创建的,在此地刻印了数种著作。在他之后,胡氏子孙仍然保存着诗书传家的家风,先后有胡初、胡被、胡艾、胡公泽、胡多见等是刻书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参与者。刻书促进了胡缵宗著作的流传和家族内部的凝聚,影响到了秦安的文风、乡风。但胡家刻书有其局限和不足。

关键词:甘肃秦安;胡缵宗;家族;古籍;刻印

  

秦安胡缵宗家族是名人辈出的文化世家,胡缵宗是这个家族的代表性人物,他是明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嘉靖年间曾任苏州知府、山东巡抚等职。学界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胡缵宗的著作、诗歌、思想等,但对胡缵宗图书编修活动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对胡氏家族其他人物编修活动的爬梳还很缺乏。

一、鸟鼠山房的发起人与组织者——胡缵宗

1、胡氏家族

秦安有句民谚:“(过去)秦安的富人住在城里,通渭的富人住在乡下。”多士坊就是其中秦安世家大族聚居的生活区,有胡、蔡、路等县内望族居住,胡姓独为翘楚,故民间称多士坊为胡家巷。秦安县博物馆收藏有“多士坊”木质匾额,为胡缵宗所题写。现在胡家巷有少量胡氏后裔居住。县城东面的先农街旗杆巷是另外一处胡氏族人聚族而居的地方。胡缵宗家族是书香门第,有着耕读传家的传统,有着良好的家风。家族人物多为一乡贤达,在很多文化活动中发挥了他们的作用和影响。

 

 

2、胡缵宗创建鸟鼠山房

胡缵宗非常喜欢秦安城南长山脚下的几眼山泉,常常策仗悠游,并自号“可泉”、“可泉子”。可泉寺位于这一泓碧水出山的谷口,曾是胡缵宗幼年读书的地方。与可泉寺相邻的可园是胡缵宗的别墅,是胡缵宗中年及晚年隐居、著书的地方。鸟鼠山房应是胡缵宗的书房,也是可园中刻书、印书的工坊。刻制书版的工匠师傅由胡氏族人临时雇用。现存最早的鸟鼠山房刻本《秦汉文》是明嘉靖三年(1524年)的,是胡缵宗在故乡秦安为父丁忧期间。胡缵宗是鸟鼠山房的创建者。

明代是我国古典文化艺术开始走向集成、总结的时代。明代中后期在苏杭地区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作为工商业的一种,印刷、出版业开始蓬勃发展,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促进知识传播、推动市民文化繁荣等方面都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同时,当时以康海、吕楠、王九思等为代表的的关学人物,非常重视修志、编书等文化活动,关中方志在正德、嘉靖、隆庆至万历年间出现了纂修与刊刻的高潮。例如,康海修有《武功县志》,马理和吕楠等合纂有《陕西通志》。

胡缵宗是关中学派的一员,在学术思想、文学风格等方面和上述人物志趣相投。他曾先后受知于杨一清与李东阳,并结识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吕柟、马理、马汝骥、许伯诚等诗友、学友,交往频繁。尽管他没有专门从事图书出版,但是他的编修活动贯穿于出仕、乡居、著述创作等各个人生阶段。其中《明史艺文志》中著录9种,有《胡氏诗识》《仪礼集注》《春秋本义》《安庆府志》《秦州志》《汉中府志》《巩郡记》《鸟鼠山人集》《拟古乐府》。另外,胡缵宗曾编修《秦安志》《卦台志》等。他为别人的著作写序,也请别人为自己的著作写序。这些序文即是他们彼此交流思想、推介对方、分享经验的见证。

据县志记载,胡缵宗只花了一个月便将《秦安志》编好了。为什么会这么迅速、顺利呢?一是因为在此之前已有人编过,虽未完成,但留下了充实的材料。二是因为胡缵宗对很多章节、条目都是自己思考过的,胸有成竹。三是胡缵宗才思敏锐,强于一般文士。由此可见胡缵宗的编辑水平。

 

二、胡氏家族刊印的书籍

1、《秦邑胡氏家谱》 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由胡缵宗修,是秦安最著名、也是现存最早的家谱。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许宗鲁、山东登州府通判孙述先分别作序,天顺府宛平县知县、山西潞安府同知李元芳作后序。明天启二年(1622)重修。明崇祯七年(1634),家谱刻板毁于兵燹。

 

2、《重修胡氏家谱》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秦邑胡氏第十代孙胡公泽捐资续刻家谱。福建延平府知府路坦然、江西石城县知县徐世节分别作序,多有“宪前启后”之类褒扬的话。书中还将1622年重修时的序一同附录,保留了胡多见等20多人参与编修者的姓名(如图1)。家谱保存了前两谱的原始资料,在此基础上作了续修,流存至今,已历339年。以上两部家谱存于胡氏后裔家里,秦安县志办有影印版。

 

3、《秦汉文》 胡缵宗自辑的一部古文选本,成书于嘉靖三年(1524年),,为甘肃省见于记载的最早私家刻本,共四卷,收录先秦至两汉的文章百余篇。此书以君前臣后的顺序编次,始于秦惠文王《诅楚文》,终于诸葛亮《出师表》,是胡缵宗对自己研习古文的一种心得总结,也是他对前七子“文必秦汉”文学复古主张的积极响应。据《中国古籍总目》著录,明嘉靖三年《秦汉文》刻本现藏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除此之外,日本也藏有此版。

 

4、《愿学编》 分为上下两卷,是胡缵宗75岁时完成的一部著作,也是其经学、理学、政治及文学等思想的总结。《愿学编》是札记形式的讲学稿,行文自由,跳跃性很大。对于研究关陇地区关学的继承发展有着重要价值。

 

5、《鸟鼠山人集》 这是胡缵宗的诗歌集。有《鸟鼠山人小集》十六卷、《鸟鼠山人后集》二卷。明代文学家王慎中作序。1554年,明嘉靖三十三年,《鸟鼠山人小集》刻印出版。《鸟鼠山人后集》是随后的几年(1554-1557年)中,胡缵宗新创作的诗歌集。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秦安县博物馆及胡氏后裔家里均有收藏。

以上五部书版心皆为“鸟鼠山房”。除此之外,也许还有部分“鸟鼠山房”书籍,等待学者爬梳、考辑。

 

6、胡釴后裔编《静安诗稿》

胡釴(1708-1770),字鼎臣,号静庵,一生郁郁不得志,编修了《直隸秦州新志》,创作诗歌约千首。胡釴去世后,他的后裔曾编著过他的诗选,但没有流行开。

  

三、由明至清刻书活动的延续

1、刻书活动的参与者

胡氏后裔胡初、胡被、胡艾、胡多见、胡公泽等是刻书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参与者。胡初是胡缵宗的长子,曾任通政司经历、司知事,有文章传世;胡被,是胡缵宗的次子,明嘉靖丙午科(1546年)举人。从相关序文中可以看出,二人曾协助胡缵宗编辑、校对方志、《鸟鼠山人集》《胡氏荣哀录(共二卷)》等著作。胡缵宗的侄子胡袐,还有一位秀才关辅,整理了《鸟鼠山人后集》,主要包括《雍音》,民间有手抄本流传。

胡艾是胡缵宗的侄孙子,曾任肃府(今张掖市)教授。明天启二年(1622),时年83岁的胡艾率同族诸子重修《胡氏家谱》。以高龄之年修家谱是有优势的,那就是他经历的多,见到的人物多。胡艾出生时,胡缵宗59岁;胡艾23岁时,胡缵宗去世。

胡多见,字三多,父名叫胡芃(peng2),少有俊才,有文名,后任山东东昌府的通判,博平、冠县代理知县。胡多见是由明入清的人物。在明末担任地方官时保境安民,很有作为。胡艾指派他为《重修胡氏家谱》做了序,当时他还是一名“学生”,即秀才。

胡公泽,字泽久,系胡缵宗的五世孙,康熙年间贡生,官陕西华阴县学训导,心胸豁达,乐善好施,曾捐资续刻家谱,康熙二十年由鸟鼠山房刊行。

此外,还有胡师少,秦邑胡氏八代孙;胡多禄,秦邑胡氏九代孙,事迹皆不详。

2、刻书的终止

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鸟鼠山房持续存在了150多年,即从嘉靖三年(1524年)算起,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由明朝到清朝,鸟鼠山房属于胡氏家族的私家刻书房。还有一个例子,可从侧面证明:清代乾隆时期的诗人胡釴去世后,他的后裔曾编著过他的诗集,但诗集不是在鸟鼠山房刻印的,说明此时的鸟鼠山房停止了刻书活动。

另一种可能是,在1622年和1681年重修胡氏家谱时延用了“鸟鼠山房”的版心,其他时间则没有刻书活动。笔者认为,后一种可能性大一些。因为现存的5部书中,有1部是胡缵宗中年编辑的,有3部是他晚年编辑的,剩下的1部则是清康熙时期的《重修胡氏家谱》。出于对祖先的尊重,编修刻印者因袭了“鸟鼠山房”的版心,而此时鸟鼠山房早已不存在。

  

四、刻书活动的意义和局限性

1、意义

首先,促进了胡缵宗著作的流传,使得胡缵宗个人的诗文作品得到了传播,他的儒学、文学思想得到了弘扬,并和同时代的关陇学者互为声援和支持,形成了明代中期关学思想,以及文学复古派的浩大声势。

其次,促进了胡氏家族内部的凝聚和团结,促进了“文化世家”的养成。刻印书籍与家族团结,两者互为因果。刻书会促进团结,后者又会影响刻书。有人组织并完成续修家谱的活动,为我们保存了完整的家族档案。直到今天,在秦安县中山镇胡崖村,胡缵宗次子胡被的后裔仍然保存着修家谱的传统。

再次,影响到了秦安本地的文风、乡风。胡缵宗受到本地人的崇敬和追慕。清乾隆时期,邑人杨于果在可园旧址修建了“非能园”。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在园中刻印了自己的著作。这部分图书为非能园刻本。胡釴去世后,本地文人张思诚、胡釴的后裔、巨国桂分别编选过他的诗稿,其中质量最高、影响最大的当属巨国桂编选的《静安诗稿》。体现出了秦安本地文人诗书继世的文风,以及志趣相继、成人之美的优良乡风。

其他,如巨国桂、安维峻等皆有著作刊行,也曾编修过自己的家谱,这一传统、这一风气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

2、局限性

胡氏家族刊刻的图书主要用于家族内部阅读、保存,而没有用于商业,用来牟利。这是因为,迄今为止,这处刻书机构刻印的只有胡氏家谱、胡缵宗的著作。尚未发现镌刻“鸟鼠山房”版心的其他书籍。同时,这体现出了胡氏家族刻书的局限和不足。胡缵宗是一座高峰,后世子孙中再无超越先辈者。西北的文化世家与江南簪缨鼎盛的文化世家还是有不少差距。

尽管刻书活动终止了,但是家族的祭祀、续谱等活动仍然在继续。例如,中山镇胡家崖以胡姓人家居多,都是胡缵宗第五代孙胡公绂的后裔。胡公绂厌恶在县城居住,自己选址购买庄园,搬迁到了这里。如今,在三位村民家中收藏有胡缵宗著作和《秦邑胡氏家谱》。这个村落很好地保存了传统山庄旧时聚族而居的特点。而且胡氏家族延续了续修家谱的传统。某位村民过世后,就会被记录在家谱中。尽管他们的职业多是农民,但对于续修家谱是非常认真的。家谱在平时不能翻动。续填人物旧时必须由秀才完成。现在则由年纪大的人主持填写。

  

参考资料:

[1]张德友.明清秦安志集注[M].甘肃人民出版社.2012,04

[2]马凌霄.胡缵宗刻书研究[D].辽宁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3]安俊维.胡缵宗与秦安[J].中国地名. 201702 

[4]王公望.简论胡釴及其《静庵诗钞》[J].甘肃社会科学.1991年第05

 

(本文首发于《陇右文博》2020年第3期)

 

作者简介:

安俊维,男,甘肃省秦安县人,198512月生,甘肃省秦安县博物馆馆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楹联学会会员,天水市青年联合会委员。致力于陇右地方文化、旅游、楹联等研究,有论文、诗歌、评论、小说等作品发表,凡60万字。201712月,获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第九届“薪火相传——讲好中国文物故事杰出个人”(提名奖)。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