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谈 > 正文

读宋词:芙蓉出水尚盈盈

仙岭村夫 仙岭村夫 . 发布于 2022-07-12 22:53:36 954 浏览

芙蓉出水尚盈盈

 ~我在水中央等你(读宋词)

     

宁静的夜晚读什么?我爱读宋词。

宋词,宛如一朵出水的芙蓉,静静地立在水的中央,独具风韵,暗香如故。你,读与不读,她依然故我。而你,读过,方知不同!

爱读宋词,是因为品味这一阙阙宋人满含深情的词句是走近那个朝代、探寻那个风雨飘摇的朝代文人思想的捷径。虽然历经千年你同时依然感同身受还能体会到当年那满腔爱国热血的沸腾、以及愤懑的词人的人生煎熬。


宋朝,盛产了这些长长短短的词句。在宁静的夜晚,展卷读来,纵百读亦不厌。

任由思绪穿越千年。

试想:那个时代,即使经济上是全球的帝国老大,但强敌侵扰,朝廷南迁;奸佞当权,内忧外患。所以,那个朝代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失意文人愤懑的时代。虽然历史上也有过像武媚娘那样的女中阳刚,大宋朝也有李清照朱淑真那样的奇女子巾帼不让须眉。但纵观宋史,那个朝代,因为少了像盛世大唐那样的西征东战而柔弱得像久居深闺的纤纤女子,在南侵的铁骑面前如风中烛、浪头萍。

于是,无论文人亦或将士一个个挥毫泼墨“书愤”词,留下了千古不朽的绝唱!

你看:

辛弃疾恨不能疆场杀敌只有郁闷地“醉里挑灯看剑”;

苏东坡“老夫聊发少年狂”梦想着“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他否认了曾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北曹青梅煮酒“天下枭雄唯使君与曹”的英雄论、而在南人中遍寻“风流人物”,无奈,像“三国周郎”那样的英雄不再,只有樽酒酹江月;

建康知府石林居士叶梦得填词自问:“平生毫气安在?走马谁为雄?”,在朝廷不抵抗的消极中只能感叹“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了;

若不是夫君赵明诚在金兵铁骑兵临城下时弃城而逃给李清照无论从精神、思想还是人格上的多重打击,锦衣玉食的她只做着他的“官娘子”,她怎么会忽然变得“戚戚惨惨凄凄”呢?

更有“怒发冲冠”的将领心中时刻惦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梦想有朝一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可惜、可怜、可叹、可恼、可恨~没有孙仲谋,谁能识周郎?只有哀呼“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有人也曾怨柳永,是这位“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的才子,“浅斟低唱”一阙《望海潮》夸“钱塘自古繁华”,生花妙笔彩绘江南“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惹得金国太子心猿意马,想即刻“跨马提枪下江南”。[宋廷软弱,词人何错之有?] 

若非国破家亡,李后主只做着南唐的小皇帝,他再勤政爱民,也只能在笙歌宴饮中填几阙吟唱风花雪月的艳词、怎么会写出“小楼吹彻玉笙寒”、“罗衾不奈五更寒”、“三千里地山河,四十年来家国”这样“天上人间”字字血泪的句子呢?百年易过!命运多舛的时代让南唐后主的悲剧再一次在宋祖的玄孙身上重演:荒废国政、潜心于丹青的徽宗赵佶,靖康三年[公元1127年]被掠金都,最终囚死他乡。九五之尊沦为阶下囚,他过燕山亭,北行见杏花,触景生情,泪血凝词“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政府的软弱,是不畏马革裹尸的将士的耻辱,放下手中枪却搦来案头笔,为宋词更添一袭悲壮!袁去华在《水调歌头.定王台》直述:“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

放翁更是“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即便是梦中也时常“铁马冰河入梦来”!

金兵一路南下,“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du)!”,“使人行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张孝祥《六州歌头》)。

陈亮在《水调歌头》中说:“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 

斯事斯时,纵然“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刘过《沁园春》]又能如何呢?!

当然,那个时代,除了这些群情激愤的豪壮之作,还有诸如秦少游“银汉迢迢暗渡”这样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也有柳永“应良辰美景虚设”的哀叹!

有“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遗憾;

也有“小轩窗正梳妆”对往昔温馨生活甜蜜的回忆;

有“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伤感;

也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亲情的思念!

这是因为:“没有比生活更为古老的过去,也没有比生活更为长远的将来!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亘古如新!”

所以,在片时的苟安中,也就有了诸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也就有了“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的热恋;也就有了情窦初开的少女“见有人来…和羞走,却把青梅嗅”。也就有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痴情!


读着这一阙阙、一句句满含深情,直扣心扉的文字,常常使人陷入无尽的暇思!这或豪迈或悲壮或温婉或缠绵或热烈或奔放或细腻的词句,虽然历经时空千年的洗炼,却风华依旧,暗香涌动!

宋词,不像现今古玩市场的青花瓷那样动辄价值连城;她,似一朵出水的菡萏,静静的立在水的中央,从曾经的暗夜里一直等待到如今,独自一尘不染,抚慰每一颗敏感而脆弱的心灵!

无论往昔纸质媒介连同今天的流媒体,对于宋词的评析连篇累牍。我一介农夫,只不过如好龙的现代叶公,读过的寥寥数篇在浩瀚的词海中若沧海一粟,所了解的犹如管中窥豹,甚至还一知半解。这样子在文坛摇舌鼓唇大谈宋词,真的是坐井说天阔了!

但是,荷锄归来,在宁静的夜晚,月照窗棂,灯下展卷,随手拈一篇吟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就像是在和千年前的词人们在进行一次次心灵的交汇,接受一次次古典的精神洗礼;被她的馥香浸染久了,也就渐渐感觉到她吐露的芬芳了!就这样在尘世的喧嚣中觅一瞬宁静的驻足!

 阅读如斯,夫复何求?!


阅读的魅力还在于它很少受时空的限制。

宋词,不同于产生于同时代的另一项同样光辉千古的精品~宋瓷。

说到宋瓷,无论汝窑的莹润,官窑的冰裂大开片,还是哥窑的灰青鱼子小开片,定窑的上釉垂泪,以及“黄金有价钧无价”皇室独享的钧窑瓷器。曾几何时,“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时至今日,宋瓷五窑中任意的一件在“玩界”都被视为奇珍。只因为如此,它们也就被少数“好”家藏于密室或被部分玩家“热炒”。

更为可悲的是还往往被后人烙上各色印记前赴后继地复制;甚至现代机械高仿的赝品。即使是千年前泛着缕缕暗光的珍品,也只供少数人密室把玩,即便是在公开的各家博物馆,除了以“经济”的门票阻挡,在华美灯光的掩映下如一个深闺忧怨的贵妇,隔着重重的玻璃罩,没有让你仔细品味的余地。


宋词则不同。无论文人学士,无论贩夫走卒,只要你喜欢,一卷在手,信手拈来,随时随地都可以朗朗读来。或有一阙铭记在心,兴致来时,随口诵唱。


读宋词的感受是风侵衣,袖满霜。

一字一句读来,会被一种愤懑的寂寥侵袭。字字句句皆直扣心扉。你看:“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千年之前,有谁去慰籍文人无力无助的诗心呢?!有谁去聆听壮士满腔报国的情怀呢?!

百无一用是书生。即使是驰骋疆场的将士,也是“十年一觉扬州梦”,在挑灯看剑中渐渐老去。除了用这长长短短的数行文字,还能拿什么来冰释胸中的块垒呢?


千年以后的今天,放眼尘世,谁还会有这份心境,有这份闲情,与灯下展卷,去体会前人的感悟呢!纵有同好者,你读你的苏轼,我读我的东坡,见仁见智。

宋词,依然从容依旧!


宋词,这朵文学的奇葩,虽历经沧桑千年,功过任人评说。


她,犹如一朵出水的芙蓉,我赏我的菡萏,你看你的荷花,他观他的芙蕖,她瞧她的睡莲。她<宋词>依然沉默不言,静静地立在水的中央,风韵依旧,暗香如故。


你,读与不读,她依然故我。

而你,读过,方知不同!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文字中的精神气质

我从小就喜欢写作,渐渐地,写作成了完善自己最好的方式。概是因为二十多年时光中,把闲暇时间都用来看书写文字了,所以,至今除了写作好像也没有其他特长,真是很没出息呵。然而,在这个物欲横流且浮躁疯狂的时代,...

杂谈 王托弟 王托弟 ⋅ 2年前 (2023-12-11)

生活在别处 ——关于青春、爱情和革命

整整用了两天的时间,把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看完。这是我看过的他的第三本小说,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接触昆德拉的思想轮廓时起,我就对这位作家的作品产生挚爱。我喜欢的小说,一如我喜欢的影视作品一...

杂谈 王托弟 王托弟 ⋅ 2年前 (2023-12-11)

爱的艺术

亲爱的你们:七夕,这个美好的日子刚刚转过身,然而爱天天有,生活的温柔情话也无处不在。每一天都与爱有关。周末,想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弗洛姆的《爱的艺术》。书中描绘了纯净、高贵的爱的图景。在他看来,真正...

杂谈 王托弟 王托弟 ⋅ 2年前 (2023-12-11)
热门文章
«    2025年6月    »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近发表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标签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