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谈 > 正文

生活在别处 ——关于青春、爱情和革命

王托弟 王托弟 . 发布于 2023-12-11 00:07:49 50 浏览

整整用了两天的时间,把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看完。

这是我看过的他的第三本小说,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接触昆德拉的思想轮廓时起,我就对这位作家的作品产生挚爱。我喜欢的小说,一如我喜欢的影视作品一样,其间必须有着作者对于历史的思索与反省、有对于人性的拷问与焦虑、有对真理的涉及与剖析。我觉得,生活就像是在远方依稀可见柏拉图式的期冀中又搭建着叔本华式的逼真的一座桥梁,我们总是憧憬着桥的那一边而试图努力忘却桥的这一边的汗水和泪滴,这样,生活就觉得是幸福的。就像刘德华的《今天》里的一句歌词:我不断失望不断希望。

看过的昆德拉的每一部作品,似乎都能让我看到某些或历史、或人性、或生命的东西。虽然我看的小说寥若星辰,但我希望能够在仅有的几颗星辰中窥见宇宙。我想,我想要得,我可以在昆德拉那里找得到。

生活在别处。

这是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兰波的一句名言。我看过兰波的几首诗,尤其喜欢其中的《奥菲利娅》,在他的诗中,闪烁着对青春和激情的光芒。“生活在别处”意思是对于一个充满着憧憬的年轻人来说,周围是没有生活的,真正的生活总在别处——这正是青春的色彩。在青年人看来,没有梦想的生活是可怕的,正是为了挣脱现实的烦闷,人们才赋予自己激情和想象。而在青春所有的事业中,爱情、革命,这种要么一切、要么全无的选项是最能够激荡起青年一代的心的。真正的生活总在别处,那里是梦,是艺术,是诗歌。当别处变成此处时,崇高感立即消失,生活又回归到烦闷和残酷中去。

看到这句话,我突然想到自己曾经写过的一首短小的诗,其中有这么几句:

我像春蚕一样蠕动/环抱着大海/寻找水天交接的地方/我想象/此岸与彼岸的距离/只需要我伸一伸腰。

现在不是很清楚当时写着几句话的心情了,但我强烈地感受到我那时在寻求一个衔接点,一个能够将一个在遥远的西北风水熏陶中长大我融入到眼下这个陌生的国都的点。然而,我今天依然置身此岸,因为我还在寻找。闭目体味着兰波的“生活在别处”,后来我终于渐渐觉得,此岸与彼岸之间永远横亘着一条无法超越的鸿沟,因为希望一旦结束,别处和彼岸将不复存在。

雅罗米尔

很喜欢这句话:人类具有抒情的能力,也具有抒情的需要,基于生存的需要。

我认为,尽管抒情不一定要用诗歌来表达,但是,也不能因为没有诗歌而生活得不抒情。因为我们可以不是诗人,而诗歌是诗人的硕果,诗人又总是有着某些不同寻常的特质。比如诗人的出生,是某个清晨在布拉格附近一个充满浪漫情调的乡间;又比如诗人的成长,至死都是一个在女人的掌控中的孩子;再比如诗人的死亡,“死亡是必然的吗?那就让我死于烈火吧。”结果,最终他却在水中看到自己的脸……在诗人区区二十年的人生里,虽然雅罗米尔感到自己嫌恶与耻辱,卑贱与渺小,但是他能够在自己创作诗歌中感到一个奇异的高出现实笨拙的第二世界存在的可能性;他似乎也找到了,所以,他生命的尽头,他在努力分清自己与泽维尔。可惜的是,他以男人——而不是男孩子——的自信做出来的第一件事则是,他告发了他的情人;当然,他全然不知后果。我想,首先诗人一般是不知道具体后果的,其次便是时代不会让他知道后果。

可见,渺小和失败的强烈感觉,能使一个人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

雅罗米尔追求崇高、完整、永恒;在他看来,美好的瞬间还不能令人满足,除非是作为美好的永恒才是有意义的,所以,他毁灭了他的红头发女孩,也毁灭了自己。生活在离中国的50年代到80年代不远的我们,我能够深刻地感觉到雅罗米尔式的悲哀,以及邪恶在他、每一个人身上的潜存。

雅罗米尔一直想跨越成熟男人的门槛,他终其一生都在未进入现实的行为世界努力。但他到死依然还是一个孩子,最终溺死在现实与幻想之间永恒的深渊中:生活在别处。


诗歌

昆德拉称50年代的捷克,是被刽子手和诗人联合统治的时代。

浪漫的诗人手上沾满鲜血——诗人能够让鲜血变成玫瑰,让危险成为美好。昆德拉也说,刽子手杀人毕竟是正常的,但一个诗人用诗歌来伴唱时,神圣不可侵犯的价值体系便突然崩溃了。一切什么都不是可靠的了,一切都变成问题、可疑、被分析的对象:进步和革命。50年代的捷克,今天的人们把它称之为一个充满政治审讯、迫害、禁书和合法谋杀的时代,但在昆德拉看来,这种恐怖中依然是抒情的,即它又是一个充满着激情的时代。所以,他的雅罗米尔出现在了那时。

一个文学史的现象,说抒情诗人大部分都是诞生在由女人主持的家庭中,我想,更加程度上应该说是大部分抒情诗歌都是在压抑中走向文学的山颠。不过,很遗憾,与那时的捷克有着诸多相似性的中国,压抑中没能产生出什么诗人——严重的政治化只表明,人都是或多或少有着求生欲望的——由压抑走向抹杀。


一段摘录

当历史法则与道德法则发生冲突时,必须牺牲道德法则:为了将来几百万人的幸福,牺牲今天几百万人的幸福是值得的;为了历史的前进,牺牲人这一历史的主体是值得的。

幸福是人类对命运的自我许诺,横亘在我们面前的未来在静默中等待。文学史从人类根基深处生长出来的花朵,在时间中依次开放;浇灌它们的是人们的血和泪,诗因此美丽而妖娆。文学的热带丛林一步步掩盖着人类历史艰苦跋涉的足迹,足迹之下是掩埋着祖先骸骨的土地,这唯一实在的东西。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王托弟/我所理解的爱情

一直想对爱情的三个阶段:选择、交往、分手的现象进行分析。但回头一想,这是个多么重大又多么庞杂的主题呀,全方位分析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于是,信手先写冰山一角再说:此篇文章仅对对交往中的现象作分析,选择与...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5月前 (12-11)

那个为爱情远嫁 女人,后来怎么样了?

1李小兰跟杨绍平处对象的事,她父母坚决不同意。不同意的理由是:远嫁不比远游,游完还可归家。而远嫁,意味着把自己一辈子托付到一个陌生地方,那里没有至亲父母,受到委屈后孤立无援,与丈夫公婆闹了矛盾,出了家...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6月前 (12-01)

王托弟/在爱情面前,我们都是个孩子 。

爱情,从来都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十八岁如何,八十岁又如何,在爱情面前,我们终其一生都只是个孩子。年轻时的爱情,可以肆无忌惮点,就算错了也没关系。于正代乐嘉首次担任《非诚勿扰》嘉宾主持人时说过一句话:“趁...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6月前 (11-30)

王托弟/这个时代,有没有纯粹的爱情 ?

这个时代,或许并不适合纯粹的爱情存在。物欲横流,技术主义泛滥,哪有纯粹爱情的立足之处呢?于是,我们一边怀疑纯粹爱情的存在,一边对什么是纯粹的爱情模糊不清。我们实在太忙了。我们匆匆地认识、恋爱、结婚,生...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6月前 (11-25)

周艺冉/青春当有为

一个国家进步,印刻着青年的足远;一个国家的未来,寄望于青者的力量。从百年前的五四运动开始,青年的身影不断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为当时的祖国页献出自己的力量;到了今天,山河犹在,国泰民安,生逢盛世的我们更应...

爱情是封欠资信

我和龙安守着咖啡店,双双趴在坐台上,一人一狗睡得浑然忘我,一首《无心安意》把气氛压得极为低沉,店外梧桐木轻轻飘飘的的落叶随着於珊的风铃响进了龙安的耳膜,熟悉的声音熟悉的味道,老板,来杯蓝吧咖啡!龙安跳...

随笔 司马上一 司马上一 ⋅ 7月前 (10-17)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