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谈 > 正文

云岭千户采风活动文学交流发言摘要

天水徐翔 天水徐翔 . 发布于 2023-11-27 23:32:15 108 浏览

正是一年秋风起,恰逢秋意正浓时。9月26日,由中共千户镇委员会,千户镇人民政府,千户学区,千户中学,西山文艺社,云雾山文学社联合举办了西山文艺社作家、作者走进——魅力秦安、云岭千户——文化采风暨云雾山文学社“庆国庆·迎中秋”文友笔会活动。活动期间,来自天水本土的知名作家、西山文艺社会员、特邀嘉宾和云雾山文学社部分社员近50人,齐聚秦安西南重镇——云岭千户,游览千户名胜云雾山景观,观摩老山村扶贫记忆主题街、田山村七月菊种植产业园、徐王村万亩花椒基地。下午参观百年老校——发展中的千户中学,并在千户中学会议室,就千户的经济发展,文化搜集、整理、传承、发展,和新时期文学创作等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全国知名诗人、作家、天水师范学院教授雪潇,知名诗人杨强,以及甘肃省作家协会部分会员,也应邀参加了这次活动。座谈会上,雪潇、杨强、李雁冰、西堃、凌峰、张兰等分享了创作经验,其他作家、作者和文学爱好者就文学的使命、写作方法等问题踊跃发言,交流心得,会场气氛热烈。千户镇镇长刘涵致欢迎词,党委书记王胜明做了总结讲话。在此,我谨代表西山文艺社,向对这次活动积极支持和辛勤付出的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各位同仁、以及幕后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徐翔2020,09,28

采风活动文学交流发言摘要:(按发言顺序)


雪潇(天水师院文学院教授、诗人、作家、评论家)

(按:以下是我当时发言的大概内容,是事后回忆出来的,有可能与当时的情况不符。)

(先是结结巴巴地说了些感谢、感动之类的客套话,略。)

因为这次活动是一次文学活动,《西山文艺》公众号的主持人徐有祥老师和“云雾山文学社”公众号的张小丽老师都要求我能够给千户乡写上些东西,并且与大家分享文学创作(主要是现代诗歌创作)的体会与经验,那么我就结合我正在构思的诗作,和大家分享一个创作方法——就地取材法。一般未能充分调动自己体验与性情的写作,都是知识性写作,即“空降”型写作,而不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生发型写作。知识性写作受制于从别人那里读到的东西的影响,用一种既定的条条框框一样的东西去处理眼前的事物,从结构到语言,都不能随遇而安、随物赋形、结合实际、贴切在场。像武术一样,真正的高手遇敌,不可能要求敌人:等我取来青龙偃月大刀,再与你战。狭路相逢的实战要求你:手边有什么东西,什么东西就是武器(比如花生豆、椅子、筷子等等)——而且是很快就可以得心应手的武器。写诗也应该是这样:就地取材。比如我构思的诗句:“这里是秦安县的千户镇。这里的炊烟,不用一股一股数,肯定是一千股。”这就是直接从“千户”这两个字上的联想、生发。比如“紧日子里的紧手,把这里的炊烟捏得很细,细水长流,一千股炊烟,全部入股云雾山。”这就是“炊烟”想象的继续,但想象的翅膀其实飞得并不远,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在眼前的千户的云雾山。写“烟”就是为了拉下来的写“云雾”。我们的秦安方言里有“云里雾里”的说法,意思是“绕”、“含混”等,所以我即就地拆分开“云雾”,让它“云里雾里”,然后,就生发出下面的诗句:“云雾山,云里雾里的山。山民们摘花椒,云里雾里;山民们隔沟说话,云里雾里;山民们偶尔写写朦胧诗,云里雾里……山民们瞅着客人看时,一道云雾,飘下了高高的千户梁。”这么多的云雾,也就是对“云雾”这一意象的挖掘。就地取材的下一步,其实也就是就地挖掘。千户的云雾山,上面有道观,一年一度,庙会很是热闹。写云雾山不能不写一写云雾山上的“神性”的活动,然而,这模糊不清的云雾意象,这样的一个在场的规定性,提醒我不能把到云雾山的朝拜写得很明白,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诗句:“精打细算的秦安人一年一度,穿云破雾,来到云雾山,来朝拜。朝拜什么?不知道!只知道:眼前云飘雾绕,心中糊里糊涂,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好!只知道:七月菊开放在九月的山坡上,神在拈花微笑,自己莫名其妙!”人们多讥讽秦安人说是太精明。秦安人的精明那是逼出来的。不精明不行。其实我们骨子里何尝不是想着也“傻”一些,像公子,像公主,啥心也不操,啥算计也不用。所以我再次声明,我写千户,说是云里雾里,说是朝拜糊涂,可不是贬义。我这首诗是在赞美,赞美着“糊涂”。难得糊涂。太精明的人,当不了诗人。这个就地取材法,金圣叹的表述是:“恰似天外飞来,却是当面拾得。”天外飞来就是空降,当面拾得就是就地取材。(下来讲了一段《水浒传》里的就地取材的描写实例,以示就地取材法的广泛性——不唯诗歌是如此。略)(下来又讲了一段对秦安文学创作的期望。主要意思是希望秦安的作家能够立足秦安当地,创作出能够与秦安人民幽默生动的语言、丰富多彩的生活、悲欢离合的命运等等相匹配的厚重大作。题材方法的就地取材。略)

【补充1】我当时发言的题目——就地取材,主要讲解(提醒)的就地取材法,它主要针对的就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空降”式写作,主要想倡导的即是目及当下、视及当场、格物致诗的“主地成佛”式写作。这样写,才有可能写得“贴切”。这当然是一种撒豆成兵、点石成金能力,但同时也是一种务必“在场”的观念——先要意识到,然后才有可能做到。

【补充2】我当时发言的时候并没有说出“在场”这个词。是李晓明校长在后来发言评价到我的发言时,说出了这个词。这是一个一言以蔽之的词,十分精辟准确。理解了在场,就理解了我以上所有的拉拉杂杂的意思,也就是理解了一种文学创作的奥妙。祝贺晓明!感谢晓明!

杨强:(青年诗人,作品发表于《诗刊》《星星》等)


——关于投稿,诗歌要写什么及诗歌要怎样写

今年,也是和秦安有缘,前半年跟随市文联的老师在秦安看桃花,后半年跟随西山文艺社的诗友来千户镇采风。秦安给了我太多美好的感觉,上次写了一组十首《女娲的花瓶翻了,在秦安洒下桃花》,这次来看了老山村、云雾山、白菊、千亩花椒给我的感觉比上次还要好,准备回去了写一组《雪的孩子》或者比这个题目更宽泛一点的诗,来表达我对千户镇的喜爱。

最近半年多,我在《诗刊》《星星》《扬子江诗刊》《诗探索》等发了四五十首诗,下面我说说诗歌投稿的事。

经常听到某些人说,我懒得投稿,我对这样的人是嗤之以鼻的。像余华那样的大家,都一次次投稿,又被一次次退稿,又接着投,才有了现在的余华。写诗也是一样,写的快的诗人,可能一个月写二三十首诗甚至更多,我们总不能写完就随手丢了,其实我们很多人还是希望自己的东西被别人看到,听到赞美的声音,继续保持写作的动力。稿子有了,我们就要把它“嫁出去”,刊物就是婆家,古人说,门当户对,用在投稿上,也是合适的。我们的诗稿出来,要一遍遍修改,把它们打扮的漂亮一下,不要有太多瑕疵,再看看“婆家”需要怎样的“媳妇”。把题材比较相近的归成一组,投给“婆家”,让它有挑选的余地,如果都好的话,人家一次发一大组那就更好了。要尊重刊物编辑,不要今天给人家投一首,明天投两首,后天再投一首。你要知道,编辑面对的是全国的写作者,而不是你一个人,要想在众多的投稿者中脱颖而出,那是要花费功夫的。排版干净整洁,不要出现错别字,简介不要太长,一般留清楚投稿人的地址和电话就好,不要把银行卡号留在里面(除非杂志社有要求)。不要天天和杂志编辑套近乎,人家也有工作,有家人,挺忙的,作品写不好了,你再低三下四也发表不了,因为发了你的作品,人家可能就连饭碗也没有了。总之,要想在大刊上发表作品,首先要作品质量高,还要懂得投稿技巧。

下面我再谈谈诗歌要写什么?诗歌要怎样写?

万事万物都可以入诗,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把什么都能写进诗里,写好的诗人,可能还没有出生吧。李白被称为“诗仙”,都已经成为仙人了,可让他写穷人,写民生疾苦的诗,他肯定是写不过杜甫的。反之,你让杜甫写富贵生活,他肯定是写不过李白的。说这些有什么用呢?就是说写诗,应该写自己熟悉的部分,不要跟风,要有自己的诗歌主见。把你自己最熟悉的生活经过提炼、升华,再用诗的方式去写,它就是独一无二的,因为艺术是独一无二的,诗歌是艺术。

诗歌的内容是诗的骨头,写的过程就是往骨头上长肉穿衣的过程。骨头大,肉少,不好看;骨头大,肉合适,穿的衣服不合适,也不好看。想象就是“长肉”,一个想象力贫乏的诗人,肯定不是一个好诗人;用词就是“穿衣”。不是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吗?虽然我不提倡写同题诗,但是同题诗最能体现一个诗人“穿衣”的功夫。

好诗,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它能击中读者的心灵。好诗,应该有创造性、发现性、改造性。就像爱迪生发现电灯一样,诗人的诗,应该不断挖掘人类灵魂被埋没的部分,一首诗,能发现一点点就好,让人类喜悦一下,认识事物的态度有稍许改变,就已经成功了。


李雁彬(诗人,史志专家)


很荣幸与大家相聚与古镇千户,共览云雾山的秋色,了解民情和建设成果。记得上次来千户举行诗歌笔会已是三年前的事了,云雾山上到处盛开的是金黄的野菊花。今天,当我们又一次来到千户,映入眼帘的又是一番风光,我们看到千户的街道宽了,产业成规模了,黄色的野菊花少了,而洁白的人工种植菊花如一条条初雪,尤其是老山村的民俗文化墙,设计新颖,富有创意,曾经与我们时时相伴的老物件老农具仿佛从黄土里突然站出来,隔着时光向我们问好。发展变化的千户是让人欣喜的,也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灵感和源泉。纵观历史,地方文化的培植,离不开文人学者的参与,一个小地名会因为一个诗人或作家的书写而流传。今天来参加笔会的,有全国知名的诗人雪潇老师、兰叶子、杨强等,有小说、散文作家西堃老师等,有徐翔老师和咱们秦安本土的文学写作者,我相信,经过老师们的书写,千户岭和云雾山必然会在诗歌和文字中得到流传。这也是我们此次相聚的最大的意义。文化需要培植,文学需要氛围,徐翔老师近年来倡导的西山文艺,团结了一大批县内外的文学创作者和文学爱好者,对促进秦安文学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千户镇的云雾山文学社是县内乡镇最活跃、坚持最久、创作氛围最浓的文学团体。当下,随着网络工具的普及和发展,文学创作和文学展示的机会更多了,创作的群体也越来越大了,但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我们更应该沉下心来,克服浮躁和肤浅,达到真正的文学写作。我相信,发生在千户岭上的这些文学必然会在秦安西南门户的山梁上播下种子,我相信,千户的这些少年学生中必然会成长起一批支撑起秦安文学的写作者。最后,我祝愿千户镇在这届党委、政府班子的领导下,在不久的将来,这儿不但是自然的高地,更加是经济产业的高地,文化文艺的高地。

王军红(省作协会员,散文作家)


想去的地方一定会去,该相逢的人一定会重逢

再次来千户镇,已经有二十年之久了。

一周前徐老师约我时,心里还是很激动,因为千户是我母亲的故乡,也是我的故乡,但是工作忙,杂事纷扰,当时表态,尽力会去。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单位发通知,要求第二天参会,一概不请假。我纠结了很长时间,实在不想辜负徐老师的盛情相邀,乡镇上实实在在的全程安排。鼓足勇气向单位说明情况,这也是精准扶贫收官之年,乡镇多年的奋斗成绩和文学作品的深度融合的必须。感谢单位领导的通达,历经千辛万苦,总算到了心心念念的地方。

有一句话说“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在今天,我觉得特别恰如其分,遇见了我崇敬已久的雪潇老师,遇见了二十年未见,已是镇长的老同学刘涵,遇见了长期为我的文章配图的,秦安融媒中心的闫亮文,遇见了热爱文学,活跃在西山文艺圈的许多文友,所有的相逢不曾料想到,所有的相逢又在眼前,这一切令人感慨,感动,这次相聚难道不是一种深切的缘分吗?

一路走来,参观的景点让人留恋忘返,而陪同人员那种质朴和坦诚,又让人倍感亲切,作为我,又该如何报答这山高水长的情谊呢?在此,我仅作个人表态:好好写,认真写,写到能感动自己,能表达出自己的心意,再通过徐老师的把关,交出一份乡镇领导和众多文友老师基本满意的作品来。

凌峰:(省作协会员,农民作家,有小说在《鸭绿江》《野草》等杂志刊发。)

千户,迟早会是一位小说家笔下的文学故乡

来千户之前,我一直认为五龙山是天水最高的乡镇府所在地,到千户之后,才知道一山更比一山高。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天水人,虽然是第一次来千户,但目所能及的地方,已经让我对千户有了大概的认识。

千户从自然环境上看,和会宁、定西等地比较相似,同属于陇中地区。山大沟深,干旱少雨,植被稀少,算是苦瘠之地。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下生长的人,都会有极强的独立性,生命力极其强大。寒门出学子,苦瘠必将奋斗,这是人的天性。在物质领域里得不到肯定的人,一定会在精神领域发挥他内在的潜力。要改变现状,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走出贫困,勇攀高峰。

千户重教育,出人才,这是在我没来千户之前听朋友说的。到了千户才知道,真不是假话。在千户镇,随处都能看见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畅谈的人们。从他们的口中,我不但听到了当地民俗,人文历史,国际、国内新闻,更听到了充满神奇色彩的各种民间故事。

登千户最高峰云雾山,观雄伟壮观的古城堡,听白朗起义,人皮鼓的传说,让我对千户这一富有传奇色彩的地域有了莫大的兴趣。我感觉,这里的每一个村庄,每一处古堡,每一寸土地下面都埋藏着金子般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恰恰是文学爱好者最宝贵的财富。

甘肃接壤宁夏,千户和宁夏西海固不足三百里。同样的黄土高原,同样的干旱山脉,西海固能走出石舒清、马金莲等等文学大家,千户为什么就不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摄像机、照相机固然能够记录地域变迁,但传承记载一个地方的深厚文化,表达一个地方的千年思想,还需要小说、散文、剧本、诗歌等文学作品来承担。

漫步在千户中学校园里,看着学生们贴在展板上的作文,心里无比激动。这些稚嫩单纯的语言,无不透露出孩子们充满天性的内心。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这些学子中会出现一位文学新秀,而他(她)的文学故乡,必是云端上的千户镇。


张兰(省作协会员,散文作家)


我只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今天有幸能参加这次活动,我非常高兴。

看一个地方,要看它的文化,了解它的历史。对于千户镇的了解,我们聆听到的是大地的语言、自然的声音。

最让我震撼的是精典造诣怀古农具墙,那些嵌进青瓦石子墙的农具,向千户镇一代代新人讲述着古文化,那是流动的历史,是古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传承和契合。

我了解的比较详细的是千亩白菊,我向周建东经理较详细地问了一些情况,了解了白菊从播种,到收获,再到加工,最后销售出去的相关情况,很有感触。在2020年这个扶贫攻坚收官之年,这里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一点刻意,没有一点邀功。

我也许写得不会很好,但我一定会认真去写,用心去写。

最后祝我们这次采风活动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兰叶子(诗人)


说起来,我很惭愧。因为在来的路上,听着徐有祥老师一路的介绍,我细想了一下,算起来,这次云岭千户之行,有几个第一次:第一听说秦安境内也有一座九龙山;也是第一次听说,云雾山的名字;身为一个秦安人(我是秦安莲花人),第一次走进除莲花镇以外的县内其它城镇;第一次了解千户这个名字的来历与我假想中的不太一样;第一次看到漫山遍岭的万亩花椒园;也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大规模的七月菊种植基地。今天,我以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身份,应徐老师的邀请,来到他的故乡千户,受到了千户镇政府领导班子、工作人员及乡民们的热情接待,很感动的同时也很惶恐。因为我知道,在这样的热情中,也满含着真诚的期待。这样的期待让我感到压力,也同样是一种动力。这次千户之行,让我再次感受到了徐有祥老师对家乡对故土的热爱,我深信,这是一个心怀赤子之心的人。而今天与我们伴行、为我们讲解的各位领导、老师、村民,也都是胸有大爱之人,他们的忱、纯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为之付出的心血,必将在云岭之上绽放出如七月菊般美丽的花朵!让千户这片热土,焕发出盎然的生机,让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富起来,乐起来!感动之后,忐忑之余,我也希望,能够用我手中的笔,为正在发展中的美丽千户走出秦安、走向全国尽一份绵薄之力。

王琴敏(诗人)


在这硕果累累、菊花飘香的金秋时节,我受西山文艺主编徐老师的邀请,前来参加《西山文艺》携《云雾山文学》作家、作者,走进魅力秦安,云岭千户文艺采风活动,我感到莫大的荣幸!

接到徐老师的邀请,我本来已经提前半月订好了双节回家的车票,但是作为一位西山文艺多年举办的参与者,学习者,我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定要来参加的,我当机改签了车票,连夜从兰州赶来秦安,参加第二天的活动。也是为了支持西山文艺的发展,再一方面这也是一次很好的、和各位德高望重,仰慕已久的作家老师交流学习的机会。感谢徐翔老师在我文学成长路上的帮扶和指导,感恩之情促使我应约而来。感谢千户所有热情接待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感谢你们给我们搭建的这个交流平台,你们辛苦了!

这已不是我第一次来千户,以前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不止一次的来过这里。但是今天我所到之处,令人眼前一亮,甚至可以说是震撼的。我们观览的第一站是老山村扶贫记忆主题街,车行之处,道路平坦,整洁,路两边菊花盛开,林木茂盛,记忆主题街构思独特,给人们呈现出了一种时光穿梭的感觉。田山七月菊种植加工基地,徐王万亩花椒基地的观览,更是让我们万分欣喜。一个思路超前,大胆创新的领导班子,可以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他们不但让千户人民富了钱袋子,还开拓了农民的视野,通过对千户中学的参观,对云雾山文学初识,乡镇领导对农村学校的重视,发展,也是令人称赞的。这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举措,是值得其他乡镇学习的。

这不仅是一次群贤毕至的文学交流,更是一次有深远意义的责任担当!千户领导班子能克服种种困难,带动一方农民发展经济,重视文化,我们作为秦安发展的见证者,何不用自己的文笔为家乡的建设推波助澜,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书写家乡,推动发展。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文学作者这次文艺采风最大的触动和感悟吧。

最后祝我们的这次文艺采风活动圆满成功!也衷心的祝福千户插上新时期党的惠明政策的翅膀,让新兴产业走出秦安,走出甘肃,走向更好的明天!祝我们的作家,文友老师们双节快乐,吉祥安康!


吕建军(兴国中学教师,诗人)


与千户的关联始于曾经因事路过,看到千户的山梁,草木,那些幽深的沟壑,突兀的堡子,那些潜藏于时光深处的古道,马嘶,甚至狼……总是在我的内心深处闪耀着光芒,唤醒着我用文字来揭开它们的秘密或者伤疤……这就有了下定决心想对千户写下一些文字的想法。今天各位作家,诗人,文学爱好者精彩的发言着实让人久久难忘,并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尤其是著名诗人,评论家雪潇老师也借此机会为秦安本土的文学创作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指明方向,这必将使每一位秦安本土的文学爱好者深受鼓舞。希望这样的采风活动能形成一定的长效机制,也希望西山文艺,云雾山文学社继续团结文友,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继续推介精品力作。


杨树弘(诗人)

我们的相逢是如此的稀少。

刚才在孩子们的朗诵中,有一句诗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们的相逢是如此的稀少”,由此也启发了我对文学创作的一点思考,作为一个文字爱好者(还达不到一个文学爱好者),我就结合我2017年写的一组诗中的三首诗,来谈三个方面,权作抛砖引玉吧。

一是让“大地的言说”。2017年我们第一次组织了这个活动,我当时由于有事没有参加,今天,我几经周折参加活动,终于和大家相逢在了一起,“我们的相逢是如此的稀少”。当时,在南去的高铁上,我写了第一首诗《大地的言说》,其中有几句“在浩荡的江南/我的行程是落在水乡的一粒尘埃/而你们是高举在秋野上的火炬/好在,我们都看到了/大地的言说”。是的,今天我是看到了大地的言说,我相信一起参加活动的各位一定都看到了、听到了大地的言说,不管是老山的记忆墙还是云雾山野,唤醒了我们对于逝去的事物的美好回忆,也切腹的感受到了云雾山上的苍凉。我要说一个意思就是,不管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都需要我们切近生活、亲近自然,去倾听与发现,让事物本身说话。这样的语言才是陌生的但又是最熟悉的,才是最接近地气的,才是最打动人心、活的。

二是要“喊出你的名字”。对于云雾山和千户岭,我一直怀有一份独特的情感。云雾山在我们南山赤龙山的顶峰也是这个名字,而“千户”我从小一直认为是一个官职、是一个人,在我们这样的小地方能出个千户很让人感觉不可思议,也让我神之以往,今天的活动中也听到了当地关于“千户”的传说,和小时候想的差不多,但是今天我看的不仅是县内比较有名的传统畜牧市场而是万亩椒园。因此,在我的另一首诗中也就有了这样的表达:“云雾山,当我再次喊出你的名字时/我像喊着一个故去的人/帮我去看看路”。在这里我要表达的另一个意思就是,很多时候我们虽然相聚在一起,却并不“相逢”,对于周围的人和物没有“相逢”的喜悦,缺乏“重逢”时的重新审视。我们需要对叙述的对象“陌生化”,与日常隔离开来,拉出一段距离去重新发现,才会真正抓住事物最核心的特征。

三是题写“野菊花”。“冰冷的秋风吹过来/你高举九月的火把/把那些开始白头的冰草聚拢起来/围扎成山堡/让秋天住进来,慢慢等待/披上洁白的头巾”,今天当我读到这几句诗的时候,就像一个预言。这是在那次活动微信群中,我看到一张野菊花照片写的。今天,我们看到了千户岭上,一片一片人工种植的药用的白菊花,昔日遍野的黄菊花摇身一变成了身价陡增的经济作物。我说的第三个意思就是文学作品需要对生活的期许,不管是美好的愿望还是望不到尽头的猜想,要给予作品一定的可能性。让文学作品像野菊花一样,在规范中寻求一些野性的的东西,她才会具备更持久的生命力。

好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说这些吧。最后,我要感谢千户镇党委、政府给予这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和热情的接待,感谢西山文艺对这次活动的周密组织,感谢镇学区、中学及云雾山文学社将教育与文学紧密连在了一起对这次活动的协助,感谢你们让我们的相逢,虽然“我们的相逢是如此的稀少”,我们还是走在了一起。祝愿千户镇越来越美,祝愿大家写出更好的作品!

李晓明(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散文作家):


首先感谢千户镇党委、政府为我们这些文学爱好者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感谢《西山文艺》的徐老师、《云雾山》期刊的主编陈小丽以及千户学区和中学邀请陪同。让我们相聚云雾山,相遇相识,这本就是一次文字的缘;其次我认为千户镇本次的四个文化采风点——乡村风物墙(传统的回归),在农耕物具即将消失散尽的今天,将这些风物归类镶嵌于墙,摆置于屋,就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道观云雾山(审美的再现),一座堡子,一座道观,伫立云雾之山颠,云与雾本就是神仙居住之地,能在生活的千户人,就具有着仙气,本就神乎其神。七月菊园九月开(创新的重现),野菊花的野性,在回归家园的路上,最终呈现出纯情的洁净。万亩花椒园(本真的凸显),花椒,其骨子里的麻辣,我想再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再现本真的性情了,一如千户人的淳朴与善良。散文强调写作的非虚构性和审美性,这四元素的组合,难道不是一篇完美的散文?最后我期望在座的各位,提起自己的笔,用文字书写千户,让千户走出秦安,走出天水,走出甘肃,走向更远。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秦安桃花会采风

秦安桃花会采风红豆羲里娲乡好,桃花正扮妆。枝头匀嫩色,山野舞红裳。赏景君先醉,敲诗我更忙。轻车来去疾,一路送流光。...

诗文 红豆 红豆 ⋅ 3年前 (2022-04-13)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