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随笔 > 正文

全祥/秦安泰山庙遐思

王托弟 王托弟 . 发布于 2024-06-04 11:42:42 78 浏览

时隔多年,又一次登临久违的秦安泰山庙,给我与前大不一样的感受。

在平凡生活中的一些感想,常有写下来与大家分享的念头。

疫情后的今年春节,恢复了往年那种喜庆、祥和、热闹的氛围,美好的感觉,激动的心情,当时却未能写下来。

在桃花遍野的季节,我们秦安县举办了盛大的“桃花会”文艺演出活动。对这次活动,县委、县政府提早大力宣传,旨在推介秦安、提升秦安、吸引客商。

演出活动规格极高、阵容庞大、档次上乘,特别是请来著名歌唱家蒋大为,一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为活动大添光彩。我没有机会到现场去,但看到了宣传介绍,也看到了网络直播。很有感想,终因一些蒜皮小事干扰,也没有写下只言片语。

最近一点预料之中的空闲,就把当时游览秦安泰山庙的情景和感想写一点笔记。题目有点哗众取宠,是希望能更加吸引人,也毕竟真是有所遐思的。

如果你到秦安县来,你一定要登临秦安泰山庙。

秦安泰山庙,是依山而建的古建筑群,又名凤山,也称天齐庙,坐落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城东南的凤山上,是天水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古典园林建筑群。

凤山是从大地湾附近的九龙山向西延伸的余脉,其形似凤凰雄峙秦安县城,故名凤山。泰山庙是按山脊的自然地形,错落有致,分台建造,有盘曲的石径勾栏回绕连通,逐级而上。

园林中,著名建筑有财神殿、东岳泰山殿建筑群、蓬莱阁、鲁斑殿建筑群、五台观建筑群、三法宫、玉皇殿、三清殿、邀月亭等等。建在拾阶而上的九个平台上,分一阁、一宫、二洞、三厅、五厦、六山门、二十四殿宇,布局精巧,错落有致,斗拱雕梁、彩绘绚烂、既富于变化,又浑然一体。很是独特。

从远处望去,建筑群红墙青瓦,古柏掩映,殿宇巍峨,庙舍参差,飞阁流丹,倚山负势迤逦而上,非常引人入胜。是融中国古典庭院、园林建筑精华,集儒、释、道三教,涵盖古建筑、民间神仙、楹联牌匾等多种文化形式,映射出羲里娲乡古成纪深厚的历史人文信息。被誉为“陇上铁汉”的清代邑人安维峻曾赋诗赞曰:“洞天高处是,烟井望中多。”

早些年,我在秦安县城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游览泰山庙。

那时候,秦安的小商品市场依旧红火,远近闻名,房地产行业正在兴起,因而吸引了远近的很多客商。南方、北方很多人都来了,秦安县城里商贾云集,熙来攘往,从早到晚甚至深夜,到处有赶行情、谈生意的人,显得急匆匆、闹哄哄的。

而我特别喜欢泰山庙里面,那一种特有的泰然与清净。

当时,景区里面几乎没有游人,殿宇建筑关门闭户,石道盘旋,曲径通幽,肃穆庄重的古建筑,古朴典雅,我畅游其间,优美无比的古典园林,让人如入幻境。

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伙伴游览完泰山庙往下走,碰到几个人往上去,擦肩而过后,突然,他们其中一个人招手喊我,说看我很像一个人。他说出名字,竟是我哥哥。他也很感神奇和高兴。

他说他姓李。旁边有人说,这是我们李团长李老师,我们是县剧团的,要在上面去排练节目、录制磁带,这里面环境清雅,能够静心排练。

李老师是县剧团著名的旦角演员,我看过他们的演出。难怪感觉他们的发型和衣服都很时尚。一听到都是剧团的班长(这一带人对戏剧演员的尊称),我们不由地肃然起敬了。

他说他很早以前认识我哥哥,他让我以后见了我哥,代他问好。

那时候都没有手机、电话,到春节时候我哥回来,我说起这件事,我哥立即想起来,他说认识李老师是很早以前在学校。那时候不兴唱戏了,李老师分配在学校工作,却非常热爱戏剧,经常私下练习唱腔。我哥文章写得好,李老师经常找我哥给他写唱词。

我哥是学生,他们虽然年龄相距较大,却算是好的朋友了。我哥毕业之后,县剧团组建起来,李老师就去唱戏了。

听了我哥哥的介绍,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后来我去了西安,也见了很多更大规模的传统古建筑,但我回来之后还是喜欢到秦安泰山庙去赏游,因为我觉得,这是我们我们自己的美丽景观,是秦安的风水宝地。

再到后来,我不经常回家乡来,也就再一直没有机会上泰山庙去了。

我回秦安工作,已经有十个年头,也上过几次凤山,但没有机会进泰山庙去。

还是在刚回来工作不久的时候,一次,张朋友打电话,说他工作中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心里苦闷,约我想要找个好地方畅怀叙情。正好,不久前,王朋友和赵朋友也说心有郁闷,想周末一起去散心,我说那就约定这个周末一起散心去。

去哪里好呢?我即刻想到了泰山庙,环境优雅清静,应该很适合畅心悦情。也有好多年没有去了,恰好就借故去那里一游。朋友很赞成。

到周末,我们相约而去,到了泰山庙,却是大门紧闭,进不去。

怎么办?我们对周围也比较熟悉,朋友说既然来了,我们就从旁边的路上去,直接到山顶去看景色,也很不错的。

从旁边上山去要路过一个小广场,后面竖立一幅大型砖雕碑坊,上面雕刻着明代秦安著名人物胡缵宗的《秦邑赋》。赋文描述、赞美了秦安的历史、地理和人文,里面有伏羲、李白等秦邑著名人物,当时读来似懂不懂。文章的豪迈之气与几个人的低落心情也似有不合。而拍照留念,是少不了的。

图片

然后一路攀登,直到了山顶。

视野一下开阔了,向东望去,那里就是莲花镇、陇城镇了,是人文始祖女娲诞生之地。向东北望去是我的家山,那里再往后,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之地。在这里俯瞰着泰山庙建筑群和秦安县城。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引以为傲的秦安悠久历史文化,心情马上舒畅了很多。

后来有几次,就这样到凤山顶上解忧排困,慰籍了心灵,放下了块垒。

他们几个,也都是才毕业回来工作的。其实,他们的不快、郁闷,都只不过是工作中的困扰和生活中的琐事。比方,报户口,跑七八趟派出所,最后找了关系打了招呼,才得以报上。办理医疗保险,跑来跑去十多回,逼得吵了架才办成等等。

几个人都以为,在单位好好工作就能被认可。但是本来不多的工资,总要被以各种理由扣钱,尤其经常分配难度大的工作,努力完成却又总是被以毫不相干的事情批评,诸如此类就有了被打压的挫折感,怎能不垂头丧气。但大家是不会泄气的,除了踏踏实实工作,勤勤恳恳努力,再没有选择。

比起他们我没有那些遭遇,我那里就是缺凳子,休息时没有地方坐,有时候开会也站着,好多年后才解决。不过这根本算不上是问题。但对我心理上还是有些影响,比如,我去领导办公室很少坐会沙发上,因为有不适感。

再后来,大家相聚的机会就少了。我有时候遇到些许苦闷和烦恼,当然还是上凤山去,泰山庙山门依旧紧闭,我还是从旁边上到山顶,看绿树掩映,灰瓦红墙,古朴典雅的泰山庙,想着秦安的古往今来,我的苦闷就会烟消云散,心胸就一下子开阔很多了。

有一次,我看到上面那个后门开着,就好奇地走进去。立即就有人过来,告诉我不能进去,他让我出来,然后把门赶紧关上了。

我看到里面好像在施工的样子。

仔细想一想,一晃眼,都是时隔几年的事情了。

根据明代胡缵宗《秦安志》和清代孙海《秦安县志》考证,泰山庙始建于元大德之前。数百年来,泰山庙因多次遭受灾害和自然侵蚀损毁,之后,又多次修整和扩建。至今,山上现存殿宇41座,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儒、释、道三教塑像63座,大量的彩绘壁画,明清迄今的秦安名人和全国书法名家为凤山题写楹联牌匾41副,全山有树龄在300年以上的古柏32棵、石碑12块。形成集宗教、民俗、建筑、雕塑、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凤山独特风景文化。

时隔多年,今年我又一次故地重游,感觉格外亲切。

我又是一个人来的,进了熟悉的山门洞,拾阶而上,迂回盘曲的石径台阶与两侧的石勾栏、花圃,都焕然一新。台阶全都铺设了崭新的条石,整齐洁净。据了解,这些年,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泰山庙又一次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使得园林景区更加楚楚动人。

山上香烟缭绕,游人熙熙攘攘。有来上香的,有来看风景的。还是农历正月,这里过年的气氛还是依然,显得非常浓烈。

上到第一层阶,迎面就是东岳天齐庙,院内大殿采用三檩前后廊式结构建造,主体建筑为东岳大殿,殿前建有抱厦,两厢配以斋舍。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为泰山庙建筑群之冠。院内幽雅静谧,香火缭绕,那种肃穆祥和的氛围,即刻就会弥漫到你的灵魂深处。

图片

我驻足仔细观赏,在这里徘徊良久。

廊檐两侧悬挂的镜框里,用画像和文字,介绍秦安主要的几位古圣先贤。

我一一细看,伏羲女娲是尽人皆知的。再有李渊、李世民,李广,李白,那也是家喻户晓的了,上面还有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呢!许多人可能不了解,也不会想到他们是秦安人。他们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画家,正好我是喜欢美术,所以对他们是知道的,李思训官至右武卫大将军,因为他们是唐代皇族宗室,就肯定还是秦安人了。

介绍了前秦皇帝苻坚,大家可能不太知道。

苻坚(338年-385年),字永固、文玉,略阳郡临渭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人,氐族,前秦第三位君王,建都长安。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十六国时期最杰出的君王。史称他从小就才貌出众,即位后革除暴政,抑制豪强,不戮无辜,选贤任能,鼓励农耕,兴修水利,提倡儒学。重用王猛、权翼、邓羌等汉族士人,打破魏晋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状况,选用人才不苛求出身地位,百姓丰乐,北方出现繁荣景象。苻坚英武超伦,消灭了前燕、前仇池国、前凉、代国,取东晋梁、益二州,远征西域,结束北方长期分裂战乱的局面。由于淝水之战骄傲轻敌,急于求成,用人不当而失败,断送了统一国家的大业,被反叛者杀害时,年仅四十八岁。他为统一北方领土,推进各民族和解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功勋。历史学家对他的评价很高,将他与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相并列。

再还有介绍唐朝大臣、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诗人李翱。李翱,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部)人。贞元进士,官至山南东道节度使,谥文。据记载,李翱性情刚烈,仗义执言。宰相推重他的学识,但厌恶他的直言,因而得不到升迁。李翱强调文以明道,其思想为后来道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介绍里还有一位,是唐朝宰相权德舆。我以前是不了解的,我认真仔细看了介绍,才知道他既是一位为官公正廉洁、体恤百姓、亲贤爱才的政治家,又是一位作为中唐文坛领袖的文学家。

另外有两位,明代胡缵宗和清代安维俊,因为历史相对比较近,秦安人都是非常熟悉的。

大家是不是觉得,这里介绍的秦安历史名人,李姓就有七八个之多。

这就涉及到“秦安李氏”,就是历史上所说的陇西“成纪李氏”,成纪李氏代有名人,著名人物远不止这些,文臣武将,诗人骚客,为数众多。胡缵宗在《秦邑赋》中对秦安历代诗人有这样的概括:“焕文公之九苞,咏少卿之五言,步太白而命骚,唐嗣续乎益、贺。”

这里的文公指唐代宰相,诗人权德舆,少卿指汉名将、五言诗创始人李陵,及提到的李白、李益、李贺,都是古成纪秦安蕴育出的杰出诗人。而且,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著名文人李巨川、享誉诗坛的南唐后主李煜等等,都是成纪李氏后裔。

看完介绍,再抬头看到,廊檐高处,悬挂着名家的书法牌匾,“云封高岫”、“仰之弥高”、“德昭日月”,更加让我对诸位先贤心生宗崇敬仰之情。

出了天齐庙,再往后面转去,就是秦安县著名的标志性建筑“蓬莱阁”了。

据清《秦安县志》记载,蓬莱阁是乾隆十四年(1749),时任秦安知县蒋允君创建。

蓬莱阁,耸立在一座高大的方型台基上,阁高三层,高16.7米,为重檐歇山顶结构,牙檐高啄,气势峻拔,直插云天,非常美妙壮观,让人格外留恋。

蓬莱阁后有“通天门”为上山之大道。拾阶而上,可至第二台。这里建有洞宾殿、山神庙和鲁班殿。殿前亦建有报厦。

图片

再上就到第三平台,这里山势较为平缓,域面也就较为开阔,建筑的殿宇最为密集,有钟楼、灵官庙、土地庙、无量殿、娘娘庙、药王洞、华佗庙、仓颉祠、千眼千手佛洞、接引阁等。

仓颉祠周围古柏参天,这里悬有“权文公祠”牌匾,并有唐代著名宰相权德舆的塑像,因为他去世后皇帝谥号为“文”,世人称“权文公”。塑像寄托了家乡人民对这位勤政爱民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的怀念之情。后来得知,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秦安知县杨纶在凤山修建权文公祠,内塑权德舆像。

我原以为我对泰山庙是熟悉的了解的,其实,就像许多人生活在秦安,也许并不一定很深入了解秦安的历史文化一样,我对泰山庙是熟悉的,但了解得还是很肤浅的。

对这位秦安籍的唐代宰相,我是并不了解的,我在这里多做停留,需要拜谒先贤,更需要多了解他们的历史功绩。

离开仓颉祠、权文公祠,我继续沿石阶趋步上行。

我一边走,心里一边想,可能是年代久远的缘故,小时候,老人们好像没有给我讲过权文公的事迹。后来我网络上面查了一下,才知道他也是我们秦安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小时候老人们最常说起的,是胡都堂和安老爷。

老人经常给我们说,因为出了胡督堂,胡家巷的小孩是不得“天花”传染病的。谁家的小孩有个头疼脑热、闹肚子,去找安老爷摸一摸,就立马好了。老人们都这样说,应该是真有其事。在天花病还没有被消灭的时候,其他地方的小孩都是要得“天花”的。这世界上,是真有很奇妙的事情的。

老一辈人说得最多的是安老爷,就是被誉为"陇上铁汉"的清代邑人安维峻。故事很多,比如,说他在来看望他的京官面前叫穷,免去了秦安县几年的赋税,给京城官员吃秦安人常吃的“散饭”、“搅团”,京官无从下口等等。

安维峻(1854-1925),字晓峰,号槃道人,秦安县西川镇人。光绪二年(1873)科举考试考得第一。当时的知县程履丰对他照顾,留在县署学经史,受益匪浅。并介绍就学于兰山书院,得到左宗棠的器重。光绪六年(1880)中进士,被选任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授编修。光绪十九年(1893),安维峻任都察院福建道监察御史。他嫉恶如仇,正直无私,给腐败昏庸的清末官场,带来一股清流正气。

当时正值甲午战争前夕,光绪皇帝主战,慈禧太后主和,斗争非常激烈,主和派占据绝对优势。掌握军政、外交大权的直隶总督李鸿章,是慈禧太后的主要支持者、主和派的代表人物。李鸿章身为国家重臣,在外交上却一味消极退让,卑躬屈膝,只能割地求和。

安维峻面对民族危亡,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坚持主战。他直言上谏,与投降派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他连续上疏65道,其中最著名的是《请诛李鸿章疏》,提出将李鸿章“明正典刑,以尊主权而平众怒”,揭露李鸿章“平日挟外洋以自重”,“倒行逆施,接济倭贼”,“臣民无不切齿痛恨,欲食李鸿章之肉!”安维峻还在朝堂上严斥慈禧太后干预朝政,误国殃民,要求慈禧还政于光绪帝,并诛杀大太监李莲英和卖国贼李鸿章。

慈禧大怒,下令严惩安维峻。

据说光绪皇帝年幼时候,安维峻抱着他长大,而且是皇帝的老师,光绪皇帝曲意相护,使他幸免一死,最终他被判流放。 

安维峻因为爱国而获重罪,轰动京城。一时间,许多人士纷纷前来慰问和送行,前来送行的人挤满了街道。

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志锐亲自刻治一印,上刻“陇上铁汉”四字相赠。在安维俊流放经过甘肃古浪县时,县令赠他一块匾,同样书写着“陇上铁汉”四个大字。

京师著名侠客“大刀王五”一路护送,直到流放结束回到秦安。侠肝义胆,可昭日月。因为,与慈禧太后、李莲英、李鸿章等人作对,后果是可想而知的,随时都有丧失性命的危险。据说,为了躲避追杀,常常是昼伏夜行,走小道,过沙漠,历尽艰辛。

安维峻被放逐五年后,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被释放,回到了秦安故乡。

回乡后,在家乡办学。光绪三十四年(1908),他应聘总纂了《甘肃新通志》,共100卷。辛亥革命前夕,曾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撰写《四书讲义》4卷。辛亥革命后,他回乡定居,整理刊印了《谏垣存稿》3卷、《望云山房诗集》3卷、《望云山房文集》3卷,以及《四书讲义》等诗文集。民国14年卒于老家柏崖山庄。

老人们常说的胡督堂,就是明代大儒胡缵宗。胡督堂在外做官,成绩卓著、声名显赫,在我们秦安本地有许多传说。如传说他在土地庙读书的时候,扫地时让土地爷塑像抬腿,果然抬腿了。不经意说了罚土地爷去海南背土,土地爷夜里给教书先生托梦求情,等等,有显著的神话传奇色彩。

胡缵宗(1480-1560年),字孝思,一字世甫,号可泉、鸟鼠山人,天水市秦安县人。他家故居就在泰山庙下面不远处的多士坊,由于胡缵宗的原因又叫做“胡家巷”。

正德三年(1508)胡缵宗进士及第,历任嘉定州判官,安庆、苏州知府,后累迁至山东、河南巡抚、右副都御史,官阶正三品。足迹遍及江南、中原。

胡缵宗文韬武略,公正廉明,调任南京吏部验封清吏司郎中时,宁王朱宸濠据南昌反叛,率水师出鄱阳湖入长江,扬言攻取南京。胡缵宗为南京兵部尚书乔宇出谋划策,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捕获其南京内应者。事件得以平定后,胡缵宗升任安庆知府。

安庆为长江上游重要屏障,历来为重镇,他升任后致力于完成战乱后的恢复工作。抚流亡,修城垣,革弊政,省徭役,兴水利,奖农桑,通商旅,多措并举,三年后都市繁荣,超过战前。他离任之日,安庆百姓倾城相送。

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胡缵宗调任苏州(今江苏苏州市)知府。苏州为东南一大都会,政务繁巨,历代都是选德高望重、明达干练者为郡守,唐韦应物、白居易与明况钟先后任职于此。胡缵宗在苏州时以“廉洁辩治”、“名与况钟相颉颃”。离苏州十年后,吏民犹思念不已,为其立“去思碑”。

嘉靖十五年,胡缵宗升任河南左布政使,同年十二月,升山东巡抚右副都御史,曾开修莱河以便民。时鲁王横恣,他上疏弹劾,革鲁王俸三分之二,逮杀其左右群小,吏民额手称庆。 嘉靖十七年,因治河有功,调升总理河道职务,开考城(今河南南考县)黄河支流,以减轻归德(今河南商丘县)、睢州(今河南睢县)水患。工程巨大,在明代水利史上写下光辉一页,为一代治水名臣。

为官期间,胡缵宗爱民礼士,不阿权贵,公正廉洁,著称于大江南北。他经常为民请命。中原地区遍遭饥荒,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流离失所。经他东奔西走,历尽苦辛,向朝廷请得贩灾银款20万两,河南百姓幸得饱暖。

胡缵宗刚正不阿,嫉恶如仇。那个时代奸臣当道,文字狱盛行,他以《拟古杂诗七首》直书正德皇帝与其佞臣南巡南京时玩弄妓女、淫人妻小的丑恶行径。《偶成巴东》、《发罗江即事》、《发眉州》、《威远道中即事》、《东阿道上》等诗都是他置个人安危性命于不顾,为民请命的激愤之作。

在文学创作上,胡缵宗成就颇高,他与当时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领袖,以康海、王九思、徐祯卿为中坚的前七子;以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祝枝山等为代表,诗人兼书画家的吴门派多为挚友。胡缵宗现存诗千首以上,诗歌创作终其一生。

胡缵宗还是一位书法家,现存江苏镇江有“海不扬波”、曲阜孔庙有“金声玉振”,山东济南的“趵突泉”,天水伏羲庙有“与天地准”等碑石牌匾。

图片

后因河南巡抚官署失火,他受责被免去官职,从此西归秦安故里。

归里之后,遂开阁著书,有《鸟鼠山人集》、《安庆府志》、《苏州府志》、《秦州志》等14部著作传世。大部分被收入《明史·艺文志》与清《四库全书》,是明代著名的学者、诗人。嘉靖三十九年,胡缵宗逝世。长安何栋为其作墓志铭,《明史》为他立传。

我后来通过网络查看,知道了权德舆宰相的身世。

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县第七沟(今秦安县王尹镇)人。后徙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起居舍人权皋之子。权德舆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德宗贞元八年征为太常愽士,转左补阙。贞元十年迁起居舍人,知制诰。贞元十八年迁中书舍人。宪宗元和五年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任宰相。

权德舆家世源远,先祖权翼在前秦皇帝苻坚朝中为官,和东海王猛、太原薛赞并称苻坚朝三名“王佐之才”。权德舆为权翼十二世孙,生于世代官宦之家。权德舆自幼聪明好学,年少便很有才气,以文章驰名。

大文学家韩愈,在《权德舆墓碑序》中载:权德舆自幼聪慧异常,“三岁辩四声,四岁能为诗,及长好学,未尝一日去书不观”。《旧唐书》本传提到,他年方十五就有文章数百篇,编为《童蒙集》十卷,颇负声誉。

权德舆为官秉公持正,针砭时弊,直言上疏,为德宗、宪宗择贤任人,弃瑕奖善,提拔后进,起到了重要作用。贞元八年,关东、淮南等地二十余县遭水灾,贞元十九年关中大旱,他都上疏救灾之策,劝告德宗不要只迷信于祷求天地,祈望宗庙。韩愈赞他:“人所惮为,公勇为之,人所竟驰,公绝不窥”。

权德舆在治理国家方面,主张德治和法治并用,对有不法行为的贪官污吏坚决严惩。他始终认为“民为邦本”,“天下理在百姓安,百姓安在赋税减,赋税减在经费省”,对人民的疾苦,倍加关注。

他不仅是一位封建社会的“良吏”,德高望重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诗文并茂的文学家。他仕宦显达,并以文章著称,著有《权载之文集》五十卷,流传后世。诗文清淡流畅,文理精辟,有很高的文学艺术地位。为中唐台阁体的重要作家。于贞元、元和间执掌文柄,名重一时。刘禹锡、柳宗元等皆投于门下。他也善写铭文表章,文辞雅正而弘博,当时,王侯将相的铭志都要请他撰写。

宪宗元和八年(813),权德舆免去宰相职务,以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复拜太常转刑部尚书,出镇山南西道节度使,后因病请求辞官归还故里,但在818年八月卒于途中。享年六十岁。朝廷追赠左仆射,谥号“文”。

清乾隆八年(1743年),王尹镇权家衙附近出土石碑,经时任秦安县令,著名学者、金石学家牛运震考证,确定是韩愈为权德舆写的墓碑。

图片

由此证明,这位请辞还乡的宰相,最终还是叶落归根,安葬在了秦安权氏祖坟。据记载,王尹镇权氏祖祠一直都在,直到近代才遭毁坏。

我的心里想着秦安前贤们的事迹,不觉已经到了泰山庙的最上一层。

这里的建筑是伏羲殿。供奉着人文始祖伏羲的塑像。

伏羲是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阴阳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秦安作为伏羲的诞生之地,在这里修建殿宇供奉,让人们瞻仰纪念,认祖归宗,是最合情理的了。

伏羲庙旁边,柏树掩映,有一个墙桓相护的石阶甬道,攀登而上,就是新建的“邀月亭”,为纪念唐代大诗人李白而建。“邀月亭”是家乡人民对这位先贤最好的情意表达。

李白生前,对皎洁的月亮有很特别的喜爱,在许多诗歌中都有所表现。那首《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名句,曾经勾起了无数人的思乡之情。诗句被称为“妙绝古今”。

李白诗中所说的故乡,指的就是我们秦安,这是毫无疑问的了。

对于李白的祖籍地,前些年有许多地方争抢,现在基本没有异议了。其实他自己说过好几次,他“家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即李广之后。

其叔父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对李白族源述说更为具体:“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据考证,这在秦安李氏家传里,都是很明确的。

李白世人尽知,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今天水秦安)。他父亲李客早年在外,原来有说李白生于西域,后有考证,李白是出生于秦安,四岁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市)青莲乡。二十五岁出蜀开始漫游生活。

李白少年时代即学识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文武全才。他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自称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关心国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构成他作品进步内容的思想基础。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被召至长安。

唐玄宗对李白十分仰慕,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天下时事,李白凭饱学及对社会的体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赋诗纪实,将盛况以其文字流传后世。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爱,同僚不胜艳羡,也产生了嫉恨之心。

李白胸怀着“天生我材必有用”,为国效力的满腔抱负,却发现唐玄宗沉湎美色和享乐,朝中宦官专横、外戚骄纵。而李白有着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迎,不屑于随俗沉浮,渴望个性自由和解放的秉性,他高傲自负、耿直放达的性格,使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是就有了“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就有了,杨贵妃研墨,高力士脱靴。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李白藐视权贵,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气势雄浑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与此同时,李白的个性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朝政的腐败、同僚的诋毁,加上杨贵妃的种种坏话,玄宗觉得李白不安于当驯服的御用文人,就疏远了他。李白就恳求归山。玄宗没有挽留,而是赐金放还。李白弃官而去,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云游生活。最后,病逝于族叔,唐代著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

也有极富浪漫色彩的民间传说,说李白在江上饮酒,酒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死。

图片

据记载,李白晚年非常思念故乡。我一直以为李白后来没有回过秦安,但据考证,他父亲李客后半生回归成纪故里居住,李白本人也曾多次归家探亲,是确凿有据的也是情理之中的。他虽然深爱着他的故乡,但最终没能和权德舆、胡缵宗、安维俊他们一样,叶落归根。

还有一位秦安籍的著名人物,也没有叶落归根,他就是“飞将军”李广。

但是,家乡人民一直没有忘记他们!

元代时,天水、秦安境内曾建有纪念李广、李白的二李祠,秦安陇城等地至今仍有太白庙,在民间祀奉过程中演化为神灵,被称为太白爷。在槐树川建有李氏家庙,附近的朱湾村建有李氏宗祏,李氏名人李广、李白被世代崇祀。清代时,秦安县城东山街还屹立着纪念李广、李白的李氏牌坊,上书诗人、书法家孙海题写的“光昭图史”四字。

李广,汉族,陇西成纪(秦安县)人,西汉时期著名将领、民族英雄,秦朝名将李信的后代。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因此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英武过人,斩杀匈奴首级很多,被任命为汉中郎。

景帝时,李广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李广英勇善战,匈奴畏服,称之为“汉之飞将军”。后来匈奴人调集几十万大军,一举攻下了辽西郡,把那里的太守杀了,汉武帝采纳建议,派李广担任了右北平太守。匈奴人听说“飞将军”李广回来镇守右北平,慌忙撤兵,好几年再不敢来犯。

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战中,卫青捉到匈奴兵,知道了单于驻地,就自带精兵追逐单于,而命令李广和右将军从东路出击。东路迂回绕远,而且缺乏水草,势必不能同时并进。

李广向卫青请求,做为前军,愿先去与单于决战。

卫青暗中受到汉汉武帝吩咐,认为李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让他与单于对阵,以免不能实现俘获单于的愿望。并且,当时公孙敖刚丢了侯爵任中将军,随卫青出征,卫青有意让公孙敖跟自己一起与单于对敌立功,故意把李广调开,李广也知道内情,坚决要求卫青改调令,卫青没有答应。

李广领兵与赵食其合兵后从东路出发。军队没有向导而迷路,结果落在卫青之后,卫青与单于交战,单于逃跑,没能活捉单于。

回朝后卫青给汉武帝上书报告军情,要给李广治罪,急令李广幕府人员前去受审。

李广说:校尉们无罪,我亲自去受审对质。

到大将军幕府,李广对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作战七十多次,如今有幸随大将军出征,本来能够同单于交战,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偏迷路,难道是天意吗?于是拔剑自刎了。李广军中将士都为之痛哭。百姓听到这个消息,都为之落泪。

李广为将,爱兵如子,身先士卒,对部下很谦虚和蔼,廉洁无私,常把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与士兵同吃同饮,行军遇到缺水断食之时,见水见食,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边,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尝饭食。对士兵宽缓不苛,士兵都甘愿为他赴死。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禄二千石的官,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始终没有购置家产,深得官兵爱戴。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道:“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李广一生戌边,让匈奴闻风丧胆,却没有封侯,最终的结局,给世人留下了千古遗憾。对于李广最终没能封侯,历代都有人为其鸣不平。

宋代武学博士何去非说:“昔者,李广之为将军,其材气超绝,汉之边将无出其右者,自汉师之加匈奴,广未尝不任其事。盖以兵居郡者四十余年,以将军出塞者岁相继也,而大小之战七十余。遇以汉武之厚于赏功,自卫、霍之出,克敌而取侯封者数十百人,广之吏士侯者亦且数辈,而广每至于败衄废罪,无尺寸之功以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以当幕府之责。当时、后世之士,莫不共惜其材,而深哀其不偶也。”

图片

近代也有人发表中肯的看法,认为,李广难封的人生境遇,与当时的时代和环境有关,汉武帝应负有一定的责任。同时代抗击匈奴的两个人物,卫青、霍去病,之所以他们的功绩能够彪炳史册,有一个关键因素是他们和汉武帝之间的裙带关系。在那不公平的环境下,李广的英雄气概,更加应该被后世敬仰和肯定。

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完全否定李广是民族英雄的言论。

他们一派胡言,连《史记》、司马迁一概否定,说李广在后世的威名,是司马迁的夸大,《史记》有失公允以及李广自己的吹嘘。他们说,李广自称一生“与匈奴交战七十余次”。而他们翻阅《史记》《汉书》《通鉴》等史书,只找到李广参加过8次战斗,一场是平息七王之乱的内战。对匈奴之战只有7场,两胜两负,三次没有找到匈奴无战而返。意思是李广与匈奴交战仅有4次。还说,歌颂李广的人多是文人,并认为,文人总是感觉自己的才华被低估,看似为李广抱不平,实则宣扬自己。等等。

真是信口雌黄!用心毒恶。

李广因抗击匈奴需要,年少从军,戌边四五十年,生前大部分时间与匈奴作战,在这些人看来竟只有四次战斗。那当时匈奴畏服,数年不敢犯边,称李广为“飞将军”,岂不笑话?当时的大臣给皇帝奏言都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联系到近些年,说岳飞不是民族英雄,抹黑黄继光、邱少云等烈士,为李鸿章、蒋介石等人歌功颂德的言论甚嚣尘上,抹黑李广也就不为奇怪了,这值得人们警惕。

李广的孙子李陵,爱士卒,年少时任侍中、建章监,后因战功被任命为骑都尉。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出击于祁连山,而使李陵领五千步兵进攻匈奴,在浚稽山遭遇单于三万骑兵主力,李陵率军力克单于。单于不甘失败,又召集左贤王等八万骑兵接连围攻李陵,李陵且战且退,力战八日,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

由于箭尽粮绝,后无援军,又遭遇军侯管敢叛变而泄密军情,突围失败。匈奴遮狭绝道急击,招降李陵。天汉四年,汉武帝听了公孙敖的谎言而大怒,族灭李陵全家。

自是之后,李氏名败,陇西之士皆以为耻。

近年来,有人以成功学的角度,将“李广难封”归结为李广个人的性格造成的失败,并做为“劝世良方”,通过否定李广,肯定卫青、霍去病,来形成所谓的成功学言论。让人们从李广的问题上反省。他们认为,李广应该按照他们所谓的成功之道去做,应该去迎合帝王所好和社会标准,以谋取封侯,即达到所谓“成功”的目的。

这种社会认知风气,以及其中的价值判断逻辑,是非常危险的。

在我看来,“李广难封”虽是千古遗憾。但纵观李广戎马一生,他以抗击匈奴,保卫国家为己任,舍生忘死,没有一点私欲。皇帝与卫青暗中谋划,不让他与单于对阵,让他从东路迂回绕远,回来却把责任推给他,要问责治罪。而他没有把责任推给别人,慷慨以死,自己全部承担责任。

这是何等的正气凛然,义薄云天!

李广为西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到死未能封侯。他也曾感叹自己未能封侯,但他只是在意于没有被正确对待而已。他岂是在乎于侯爵之位。

可以说,他没有封侯,胜于封侯。

正如宋末陈元靓所言:“雄气旡敌,亦远斥候。能缚射雕,甞格猛兽。有勇有方,少年讷口。千载庙食,斯为不朽。”

现在,很需要谈一下“陇西李氏”与“成纪李氏”是怎样的缘由了。

陇西,在古代是一个较广的地域,不是仅指现在的甘肃省陇西县。辖地为今甘肃中部、宁夏南部的广大区域,包括临洮、陇西、秦安等十几个县。陇西郡,因地处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就是在今天的临洮县。

据记载,李崇是秦设陇西郡的首任郡守,李崇之子李瑶为狄道侯,李瑶之子李信为秦大将军、陇西侯。李信之孙李仲翔“汉初为将军,讨叛羌于素昌(即狄道),众寡不敌,战殁”。仲翔子李伯考奔父丧,葬父于狄道之东川、遂家焉,为陇西房始祖。

伯考之子李尚为成纪令,生李广,即史称为“飞将军”的李广。李尚自槐里徙居成纪,后称“成纪李氏”。“成纪李”系“狄道李”之后裔。统称“陇西李氏”。

被霍去病蓄意射杀的李广的三儿子李敢,留下一个孤儿。这个孤儿的后代,在五胡乱华时,出了成纪李氏第一个君主:李暠,建立了西凉政权。李暠是李广的后代,史学界已无任何争议。李陵在匈奴的后代这一脉,也出了两支著名人物。一支柱国大将军李弼(瓦岗领袖李密的祖父),另一支永康公李崇义(唐初战神李靖的祖父)。

由此得知,成纪令李尚移居成纪后生李广,自此以后,“陇西李氏”就多指的是“成纪李氏”。成纪李氏到唐朝时达到鼎盛,据皇室族谱载,开国皇帝李渊、李世民,其为“成纪李氏”之后,《旧唐书》载:李渊为凉武昭王李暠七代孙。除帝王,“成纪李氏”曾连续出了十几位宰相。

随着最后一位著名人物李煜被毒杀,“陇西李氏”就渐渐衰落了。

据李氏家谱记载,“成纪李氏”唐之前居秦安,唐末因为封地以及躲避战乱而离开秦安,元代后期,其后裔又大量迁回秦安,他们根据祖上传训的地貌,在县北,原成纪旧址地域的郭嘉镇槐树庙、槐树川等地集中居住,如今发展成四十余个村庄。

成纪(即秦安),大地湾八千年前的文化遗址证明,这里是中华民族早期文明发祥地。这里也是大唐的发源地。历史上曾经走出如此众多的风云人物,我真不知道,还有哪个地方能够与之相比。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树大根深,根深而叶茂。秦安是有着很深的根基的。

秦安是个出人才的地方,这里走出去的那些名人,也都是重视人才的。就像胡缵宗、安维俊,他们回乡之后,都在家乡著书办学,培养人才。特别是权德舆,做官期间,体恤百姓,主张以德为政。他特别重视人才,选贤任能,主张“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不管门第等级,只要有德,一律任用。在他的主持下,发现和造就了不少有用之才,前后考第进士及庭所策士,蹑为宰相、达官与公相,布处台阁外府,凡百余人。他们如此提携人才,老百姓自然会永远记住他们。

家乡人民不会忘记任何一位为国为民做出功绩的人。

对于我们当下,只是把这一个个有功绩的先辈,放到庙堂之中去膜拜,或者只是装点门厅,仅此而已吗?应该不是,他们早已在人们的心灵和道德深处了。

图片

刚才游览,一路上来时,有几个小孩和我或前忽后。他们一起没有大人随行,或许大人就在附近处。孩子们一路兴高采烈,他们对一切都是有很强的好奇心。对周围布置的彩色气球、各种动物造型、树上的假花都要仔细端详,摸一摸看一看。他们看到庙宇里面的神灵塑像,都一一磕头。刚才到了山顶,他们从小门,一溜烟出去,到别的地方玩去了。

看着他们那天真无邪、童心纯真的样子,我想,他们是最没有功利心的,不为祈求什么、索要什么。他们只是按自己觉得应该做的去做。这正是秦安人本性的体现和真实写照。秦安人有胆魄,走南闯北,敢作敢为,但也知敬畏,明事理,懂感恩。

我一直是不热衷于磕头烧香的。想一想,我从来没有主动去到庙里烧香拜神求佛。从小时候我就觉得,只要努力去做好人、安好心、办好事,不做伤天害理的事,我何必去求神怕鬼?要是去做坏事,求神又有何用!

今天我想,面对这些出自我们秦安的古圣先贤,以虔诚之心,毕恭毕敬点上一炷香、磕上几个头,是何等的理所应该。

看看天色不早,我从后山门出来,外面又是一个小广场。再上去,是佛教之地,有大规模的古建筑,其实应该是近代修建的,今天就不上去了。

这边有一条长廊,顺长廊转过去,后面还有一座建筑,前几年在修建,现在我看早修建好了,是一座三开间廊柱式古建筑。

建筑还没有彩绘,房门敞开,我就走进去,看到有很多监控屏幕和办公桌椅,知道这里是景区的管理场所。我对建筑饶有兴趣,梁架,廊柱,雕花,正仔细观看,一位穿着制服,工作人员模样的老者走了过来。他以为我是研究建筑的,和我攀谈起来。

老者对古建筑很有学问,从榫卯斗拱等古建筑的结构美,说到中国建筑讲究阴阳、五行内涵广,就又谈到了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有包罗万象的奥义,非常宝贵,千万不能丢了。他认为现在受西方影响太大了。

他说丢了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国家就堪忧。他说他原来认为,清朝时期,八国联军凭不多的人马,到处烧杀抢掠,清朝割地赔款,是因为人家洋枪洋炮武器先进,也是清朝气数已尽。后来,小日本来了,国民党的武器不差,日本人照样烧杀抢掠,占了大半个中国。

他说他后来明白,那是因为丢掉了民族的文化。

我感觉,他这里说的民族文化,应该理解为民族的精神,似乎更加确切一些吧。

说着说着,我看天色暗下来了,就与老者告辞。他希望我下一次游览的时候再来相叙,我高兴地答应了。

我下山来的时候,还是进去到泰山庙景区里面,顺着上去时的原路往下返回。

不知为什么,我忽然想起以前游泰山庙下来时,碰到的戏剧演员李老师,他喜爱戏曲艺术,在不太唱戏的年代,能够执着于自己的追求,不辍研究。改革开放后,到了大家都下海经商,追求经济利益的年代,他还是不为所动,潜心于表演艺术,何尝不是一种可贵的人生态度与精神呢?

这时候,华灯以上,俯首望去,五彩斑斓的灯光映照下,泰山庙更加绚丽动人,如一个五彩凤凰,在夜幕下翩翩起舞,大放异彩。

泰山庙,是秦安历史人文的见证者。我明白我是不虚此行,此时此刻,我也为我出生、成长在有如此深厚历史渊源的地方而感到无比自豪。

图片

出了山门,刚下阶梯,碰到两个年轻的小伙子,他们正在左右探头张望,似乎在寻找上山之路。看到了我,他们过来,用普通话问,上面有没有东西?

我即刻理解他们的意思,我赶紧说,有、有。从这里上去,有大门进去。

他们肯定是想,上面到底有没有可值得游玩的,值得欣赏的,值得了解的。

顺着我手指的方向,两个人一溜烟上去,看着他们飘逸潇洒的背影,翩翩然进了山门,就知道他们是初来乍到,是被泰山庙的景色吸引过来了。

我希望,他们如要了解秦安,那就先从看懂秦安泰山庙开始。

---(完) ---

写作说明:秦安出了那么多赫赫有名的人物,但拿一些人的成功学观点看,大多数人是失败者,从李广到李白,到安维俊,都是因为刚正不阿、心系国家、嫉恶如仇。而这样的历史悲剧会不会继续演绎?唐玄宗很喜欢李白,如果李白阿谀奉承,何愁没有高官厚禄?汉武帝对李广也是很喜欢,把他调到身边作侍卫。如果李广也去投其所好,何愁不能封侯?安维俊虽然官位不高,但是他就在皇帝身边。如果他也随波逐流,讨好慈禧和李鸿章,也一定会步步高升。但是如果他们都因此得到高官厚禄,封王封侯,是否就失去了历史价值呢?李广生前,包括他的部下在内,很多功劳远不如他的人都封侯,有百余人。而那些千户侯、万户侯,被天下人民记住的又有几个!


作者简介

全祥,天水市秦安县人,美术工作者,文学爱好者,现就职于某学校。曾在报刊发表小诗、一些绘画作品及专业文章多篇。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刘红亮|秦安书画界三十家吟草序

写在前面:我以诗的形式来吟咏我县部分书画家,旨在宣扬广大书画艺术,毫无厚此而薄彼之意。诗中所写大多是平常往来交流的老师或艺友们,仅就我个人在平日于我县书画采风活动中的一些接触和认知,或于聚会时的友谊往...

诗文 王托弟 王托弟 ⋅ 2月前 (07-22)

沁园春/秦安

沁园春/秦安付福运陇坂苍苍,渭水汤汤,羲里娲乡。仰补天炼石,八千历史;铸陶冶甑,万世文章。玉树蒹葭,野苹麋鹿,大地秦风吹八荒。凤山阁,观遗文古赋,余味悠长。古今多少贤良。留青史、风流且自强。忆文公飞将...

诗文 付福运 付福运 ⋅ 8月前 (01-19)

雪潇/ 秦安辣子面

甘肃省秦安县,有一样辣你舌尖的面,名字火辣,就叫辣子面。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刘老师,隔几天就会到新马路吊桥那儿的王家肉铺子里去吃一顿辣子面。王家肉铺子的辣子面生意红火,人满为患,那些进城赶集的...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0月前 (12-08)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