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谈 > 正文

秦安地名系列之十三:古城

仙岭渔父 仙岭渔父 . 发布于 2022-07-11 19:06:41 1349 浏览

古城位于秦安县城东10里,以其地有宋金时期的腊家城而得名。1983年4月,全县开展地名普查,将贾川公社更名为古城公社,驻古城自然村。同年12月,古城公社改称古城乡。2004年1月,撤销古城乡,其所属村庄划归兴国、王尹、兴丰、中山4乡镇。古城作为乡级地名,共存20余年。

腊家城修筑于何时,史志无明确记载。南宋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四十六:

韩琦言:“……泾原、秦凤两路除熟户外,其生户有蹉鹘、谷者、达谷、必利城、腊家城、鸱枭城、古渭州、龛谷、洮河,兰州、叠、宕州,连宗哥、青唐城一带种类,莫知其数。”

这是腊家城见于史册的最早资料,时间为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五月。可见,腊家城最迟筑于庆历四年,并且早于陇城寨(庆历五年置)。当时腊家城一带居住着吐蕃族,尚未归附宋廷,故称为“生户”。据《金史·张中彦传》,金秦凤经略使张中彦“筑腊家诸城,以扼蜀道”。此乃宋金对峙时期之事,当是张中彦在原城基础上进行了增修。

南宋绍兴年间,包括腊家城在内的陕西五路俱陷于金。绍兴九年(1139 年)秋,宋金和议,陕西五路归宋。次年金兀术撕毁和约,分路南侵,腊家城又陷于金。此后数年,宋、金在陕右进行争夺战,金军并未全面收复陕右,宋军也没有将金军驱出境外。双方最后的决战,就发生在腊家城。

绍兴十一年(1141年)八月,金统军蒲察胡盏、完颜习不祝率五万大军进据秦州(今天水市)东北刘家圈,伺机南下入川。宋将吴璘率军二万八千人,自河池(今徽县)北上,抗击金军,收复秦州等地。吴璘攻克秦州后,直奔剡家湾(今属兴国镇李河村)。剡家湾位于腊家城以东的山岭之上,“前临峻岭,后控腊家城”,易守难攻。金将自恃人多势众,进可攻,退可守,认为宋军必不轻犯。

吴璘揣知敌情,亲自踏看地形,采纳姚仲“战于山上则胜,山下则败”的建议,约于“明日大战”。金人听了,轻蔑地发笑,更不积极防备。夜色阑珊之际,吴璘派遣姚仲、王彦率军衔枚疾进,爬上峻岭,占据山坡,与金兵相对立栅,然后点火为号,发起攻势。又遣步将张士廉等取涧道以控腊家城,阻止金军骑兵入城。姚仲、王彦“二将至岭,寂无人声,军已毕列,万炬齐发”,金兵仓促应战。吴璘指挥“叠阵”的弓弩手,轮番发射,连续打退金军骑兵数十次的冲击,沉重的打击使金军为之胆寒。吴璘军愈战愈强,在战斗即将胜利的关键时刻,忽有大将请求撤兵至旷野决战。吴璘叱之说:“如此则我走,敌遂胜矣。敌已溃,毋自怯!”吴璘挥刀跃马,指挥全线出击,将士们拼死博战,金兵难以取胜,转身败逃。吴璘乘机派骑兵追击,金兵大败,被杀数千人,降者万余人。只是由于张士廉未能按时控制腊家城,才使胡盏脱身入城。吴璘率大军围攻腊家城,眼看就要攻下,朝廷驿书命其班师,吴璘只好率部撤离。西北军民用鲜血换来的战果,又被金人夺去。

此次战役,吴璘利用金军据险轻敌,疏于防范的机会,巧设“叠阵”以遏制金军骑兵的冲击,以强弓劲弩轮番发射,大量杀伤金军的有生力量,成为一次以步兵战胜骑兵的经典战役,为当时和后世所称道。川陕宣抚副使胡世将在上奏剡湾克捷的状文(载《续资治通鉴》卷一二三)中说:

臣询究众论,皆谓璘此战比和尚原、杀金坪。论以主客之势,险易之形,功力数倍……川陕用兵以来,未有如此之胜。

康坡村史馆一角

清赵翼在《 廿二史札记 》中评论说:

吴璘在蜀,亦有石壁砦、百通坊、剡家湾、腊家城之捷。使乘此势,策励诸将进兵,河以北虽不可知,而陕西、河南地未必不可得。乃当时君相方急于求成,遽令班师,遂成画淮之局,此一失也。

腊家城之战20年后,其名又一次出现于史册。据《金史》记载,正隆六年(1161年)十月,“宋人攻秦州腊家城、德顺州,克之。”

明嘉靖年间,腊家城保存完好,俗称乾硙城。《大明一统志》称“纳甲城”,据胡缵宗在县志中考证,纳甲城、乾硙城之名,叫法皆误。清道光年间,腊家城仍存。今已破坏,城周围长约3里,残址尚依稀可辨。


作者简介:王广林,秦安王尹人。长期从事地方史志的研究与整理,专著《秦安历代县令》荣获甘肃省第十届优秀史志文史类一等奖、天水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奖。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