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我所认识的那个“黄土地的女儿”
冬至回老家,再次翻看了王托弟的《回不去的故乡》和《黄土地的女儿》两本散文集。文中表达最多的是她对家乡的赤子情怀、对文字以及秦腔的热爱,尤其是对生她养她的那片黄土地的深情。
一个人对家乡有多热爱,才能写出如此深情的文字?
去年从上海回老家,丢弃了很多物品,在筛选值得带回家的书时,王托弟《回不去的故乡》一书是第一本想带回家珍藏的。这本书的文字朴实耐看,且内涵深厚,有着大家风范,值得摘抄学习,甚至可以留给孩子们看。
在标题党、鸡汤文横行的当下,王托弟的文是浮躁社会的一股清流。
人和人、人和物品之间的情分都自有它的因缘。
认识王托弟缘于文字。
2016年初,在一个微信写作交流群相识,知道她是中国政法大学硕士毕业,业余写有百万字且字字掷地有声,定居北京……感觉是高不可攀的存在。
因而我不敢和她走得过近,也没有同她私信聊天,只默默地看着她的文字,关注她的朋友圈动态。
通过她的文章,我了解了她的童年,她的求学经历,她的写作之路,她笔下的黄土地。
2016年8月,托弟的第一本书《回不去的故乡》预售,我在微信定了本签名版。那是我和她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前段时间,我邀请托弟到我的直播间做分享。此时,我们才用语音聊了很多,她说起当时一起写作的朋友李三清、还有我等,都一直坚持写到现在。
说起她与写作的缘分,这一次感觉她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反而很亲切,犹如邻家妹妹。
(王托弟第一本散文集《回不去的故乡》)
我是自从认识了王托弟,才知道中国大地上有个叫秦安的地方。
王托弟和她的文字,让我对黄土地、对秦腔、对秦安书画,还有麦秆画等民间艺术品,以及其他秦安非物质遗产有了印象和想象。
秦安,是托弟笔下的文字符号,是出现最多的地名,也是她灵感永不枯竭的来源。
亦如,莫言的山东高密,张爱玲笔下的大上海,马尔克斯的马孔多小镇。我想,有一天,秦安也许会因托弟而举国皆知。
每一个读过托弟文章的外省人,对甘肃对天水对秦安,会有新的认识,那片黄土高原,那里的风土人情,人们的生活状态……
这也是作为一个文学人的意义所在。让我这个远在在皖中的人,对遥远的天水秦安充满了好奇,甚至很想去那里看看。
托弟从小是个放羊娃,干过各种农活,她在书中从不避讳地谈起她出生于农村,至今说的是甘肃普通话。她觉得这是她的胎记,一如她的名字。看得出,她是可爱幽默且擅于自黑的有趣小女子。
85后的王托弟家中共姐弟五人,在物质匮乏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可想而知,她的父母承受怎样的生存艰辛。
作为家中第四个女娃,在香火观念根深蒂固的农村,她出生后,母亲给她取名“托弟”,喻意下一个生个男孩,也是她母亲对抗世俗人心薄凉的一种方式。
“托弟”二字是她父母精神上的一道光,于无助中寄托希望的方式。也许她的名字真有什么灵性,果然,她真托来个弟弟,她母亲和全家幸福感增强百倍,仿佛从此不用再低人一等。
在王托弟的文中了解到,她的太爷爷、父亲以及几个姐姐都酷爱秦腔。或许是家庭熏陶,在秦腔戏词的浸染下,她从小作文就很好,她能走上写作之路和秦腔以及那片黄土地不无关系。
托弟从小就是一枚学霸。
黄土高原深处的农村娃,没什么特长加分,没什么优质教育资源,考上京城重点大学,全靠自身硬功夫,着实不容易。
记得她书中写道,自小她在当地学习出色,当到了偌大的北京上学时,瞬间没有了存在感。同学们能歌善舞、多才多艺,而她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巨大的失落将她包围。
没有了从前的自信骄傲,又初次远离家乡,她唯有把文字作为发泄心灵的出口,写下一篇篇日志,抒发她对亲人的思念,对童年少年的回忆、对未来前途的期盼和担忧。
(王托弟第二本散文集《黄土地的女儿》)
京城是京剧的天下,不是秦腔的土壤。
而文字她一直坚持至今,在上下班的地铁、公交上,她掏出手机见缝插针地写下充满哲思的文章,关于温润的亲情、美好的爱情,更多的是关于天水秦安那片黄土地。
阅读与写作,对她有着几近顽劣的力量,是刻在她骨子里不易察觉的疯狂。
一年的时间,她在上下班途中写了近20万字。
在单位,她是理性的法律工作者;下班后,在文字里,她又是个多愁感性的文艺青年。在法律工作的洪荒和生活的烟火两者之间,她来去沉浮游走。
关于写作,她说:“写作是一种修行,是内省的极好途径,更是对最初那个自己的救赎。我是一笨拙的人,只能通过文字让自己芜杂的生活多一点诗意,抓住时间,封存光阴。无论多忙,坚持用温暖的文字书写对生活的深情。”
托弟自从2005年进京读书至今,离开家乡有13年了,每年节假日她都回老家,而不是像别人那样去旅游景点玩。
家乡对于托弟就是全部的世界,是她所有的信仰,正因为此,她的两本书都主要与家乡有关。
她在秦安举办了盛大的文学交流会,并上了秦安电视台。《黄土地的女儿》一书被北大国书馆收藏,得到很多同行对其才华的认可嘉许。
王托弟笔下的很多甘肃特产,都是我以前从未知道的,真希望未来的某一天,能当面听她唱段秦腔,吃一碗她笔下的浆水面,看看掐麦秆到底是什么样子。
(《黄土地的女儿》一书京东购买链接)
摘录王托弟的几段文字与大家共赏:
“艺术家是上帝的宠儿,而我们每个人都是造化的赤子,可是,就算是宠儿是赤子,揣着真诚的心来直面这个世界,哪怕千疮百孔,都不会失去赤子之心和发现美的眼光,如此,方能不忘来时的道路,不忘当初的情怀,因为,我们都是黄土地的儿女。”
“岁月对于人终究是落花流水。也许,当我们走到人生的尽头,就会发现内心的幽兰才知道我们最应该去追逐的。只有它,能让我们看到生命终极的浩瀚,发现人生最后的故乡,最真实的,原来是自己编织的那个意境,那个静谧的心灵栖息之地。”——《诗意栖居》
“一天五个小时在上下班的路上,多么的漫长呀!五个小时,在洪荒的人流里,我总是找不见自己的位置,拥挤、嘈杂,晦涩,还有对味觉的冲撞,让沦陷其中的我,渺小得像粒尘埃,卑微得又好似草芥……
每个人的生活百感交集,都会有一个最佳的发泄窗口,对我来说,这个窗口就是写文字,之于一个无法冷眼一切的女子,悲喜成文,最终成为我灵魂上一道最朴素的波痕。”——《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 上一篇: 谭莉/人生的凋零之色莫过于游子内心的酸楚
- 下一篇: 胥永强/读王托弟散文集《回不去的故乡》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