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 > 正文

磨豆腐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发布于 2024-07-31 16:01:19 76 浏览

(序:“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一过,这过年的味儿便越来越浓了。看,人们忙着杀年猪、制腊肉、磨豆腐,采购年货;到了小年腊月二十三就要买灶糖祭灶、腊月二十四得打扫卫生,随后就开始煮大肉、蒸馒头、杀年鸡……直到大年三十,一家人热热闹闹“过大年,闹除夕”……这浓浓的年味儿不正是浓浓的中国年吗?)

民间有“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的传统。豆腐寓意着“都福”,期盼家家户户都能幸福。

有人说,“豆腐能治中国人的乡愁。”春节盛宴即将开始,饭桌上怎能少了传统年味的豆腐呢?农村有句俗语叫“赶得上杀猪,赶不上磨豆腐”,意思就是磨豆腐要趁早。

事实上,当年我家做豆腐的时间比腊月二十五通常还要早上几天。

不过,做豆腐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

小时候,我家里还真的有一个小磨坊。磨坊里安放着一个正儿八经的石磨。每到腊月里做豆腐的那几天,婆婆就早早地开始挑拣黄豆了。她会把那些非瘪即烂的黄豆全部拣出,把颗粒饱满的留下,然后在做豆腐的前一晚把黄豆用水泡好。

第二天,天还没亮婆婆就已经早早地起床,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一边推着沉重的石磨,一边把昨晚浸泡好的黄豆往磨眼里倒,还时不时地往里面添加清水,这样可以将黄豆磨得更碎。这用石磨磨出的豆浆味比现在的机器磨出的豆浆味道要更加纯正,更加可口。石磨不停地转动,洁白的豆浆就从磨缝中汩汩流出,又顺着磨盘流到地上的木桶里。

豆浆磨好后婆婆还要把其中的豆渣给分离出来。别看它是渣,给猪羊吃可是很有营养的哦。

接下来就是煮浆、点浆了。婆婆会把桶里的生豆浆倒入厨房的大锅内煮沸,再将沸腾的豆浆倒入用白纱布围成的过滤器中,黄豆研磨出的精髓穿过纱布流入大盆中,黄豆渣则留在了纱布内。

点浆是做豆腐最重要的一环,关键是要控制好火候。看,还真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呢。等火候到了,婆婆会麻利地将卤水(盐卤)倒入刚从锅内舀出的热腾腾的豆浆里,再用勺子轻轻搅匀,几分钟后,豆浆便凝结成白色的豆腐花。

接着,婆婆就用白纱布将豆腐花包好,小心地放在竹箩里,再盖上石板压上个小半天的功夫,等到把其中的水分挤压干净了,豆腐花就变成了成块的豆腐。这种豆腐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老豆腐或者硬豆腐。

后来,我家和其他人家一样大都自个不做豆腐了。做豆腐的地方转移到了小队里的砖瓦窑那儿。那时,村子里每个小队(1983年后改称小组)都有自己的用来做豆腐的砖瓦窑。你是属于哪个小队的人家就在哪个小队的砖瓦窑那儿去做。像我们队上的,记得最早是几家合伙着去做。会做豆腐的人家在给他们做的时候,会捎带着给不会做的人家也做了。因此,我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往我们队里的那个砖瓦窑那儿背玉米秸秆的事儿呢。

再后来,村子里出现了专门为大家做豆腐的人家(不是小作坊,那时还没有买卖豆腐的家庭小作坊)。虽说不收钱,但也绝非白做。而是有个前提,那就是我给你做豆腐时,第一你要提供足够多的柴禾,保证要能做出豆腐来。笫二豆腐做成后你要把剩下的豆腐渣给他们留下(据说是给自家养的猪羊等牲畜吃)。

所以,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每当年前我家准备要做豆腐的时候,父亲会先让我们给人家背去两大捆晒干的玉米秸秆才是。当然,灶台旁边烧锅等下苦的活儿也要我们去一两个人帮着做,技术活儿自然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不管怎么做,刚做出来的新鲜豆腐可都是水嫩水嫩的。看上去色泽均匀,呈乳白色或淡黄色,有如白玉一般晶莹、细腻;摸上去富有弹性,质地嫩滑,如同刚出浴的少女凝脂般的肌肤,弹指可破。味道更是细腻清香,简直妙不可言。

这时,我们往往会第一时间跑上前去用小手掰下一小块嫩白的豆腐放到嘴里,细细品尝,不仅温热温热的,而且味道清香,口感舒服极了。

鲜豆腐腊月里吃不完,通常就把它切成一块一块的,然后用油炸,变成了油豆腐,能放到开春都不变质。有人还把它做成腐乳,总之白豆腐还能变出五花八门的花样来。

如今,市场上豆制品供应十分丰富,什么嫩豆腐、臭豆腐,什么豆腐脑、豆腐皮等等,让人目不暇接。腊月里自己做豆腐过年的习俗即使在农村也很少能够看得到了。人们想买豆腐在蔬菜店、超市甚至小区楼下的街道上随时都可以买到。再说,豆腐好像也不再是人们过年时的必需品了。即使自己做,磨豆浆这个环节也已经变成现代化的豆浆机了。

那曾经的石磨不是早已弃置在农家的偏僻角落,就是已经变成乡村记忆馆里的陈列物了。

同样的,老家的那个曾经为我们过年磨豆腐而立下过汗马功劳的石磨,也已经躺在柴房的柴禾堆里搁置了整整数十年,磨盘上积满了岁月留下的厚厚的灰尘,见证着时代的沧桑巨变!每当此时此刻,我的心中便不禁感慨万千!

是的,这就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时代的发展又让多少曾经美好的事儿变成了回忆。

小时候的年之所以过得比现在更有年味,一方面是因为那时我们年龄尚小,每天只知道瞎玩;另一方面是因为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还很不富裕,我们也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得比平时要好一些。

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似乎总被人忘记,那就是小时候我们总是在不断地体验和享受着为过年而准备着的那一个个具体的过程,像杀年猪、做粉条、走几十里山路上县城购置年货,还有我们今天所说的磨豆腐,虽说是有点苦累,但不也是累并快乐着吗?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七绝 年味

七绝  年味 (平水平起首韵一先)  南国栋(憨豆)甘肃儿童夜夜盼丰年,老大时时愁面悬。柴米油盐同酱醋,诗书礼乐岂周全。 &nb...

诗文 南国栋 南国栋 ⋅ 1月前 (10-17)

看春晚,过大年

四海升平龙献瑞,九州昌盛岁迎新。龙年的春节即将到来,龙年的春晚即将上演,而每年的春晚又都是人们非常期待的时刻。再也没有比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围在桌前一边吃着年夜饭,一边看着春晚来得更惬意了。听,在“噼里...

文化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4月前 (07-31)

从“四盘子”到“八碗子”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向来注重吃喝,过年更是不例外。瞧,什么鸡鸭鱼肉,饺子汤圆;什么蒸煮煎烧,烩炖炸烤;什么冷热兼顾,荤素搭配;什么馋嘴鲜鱿,田蟹炖酒……人们除了在自己家里施展厨艺精心制作美食...

文化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4月前 (07-31)

贴年画,迎新年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也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它始于古代的“门神画”,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是中国人民祝福家庭和睦、社会稳定、国泰民安的美好载体,也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年画包...

文化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4月前 (07-31)

过年的好零食——爆米花

小时候,过年时我们赖以解嘴馋的零食不多,虽然不知什么时候市面上也有了葵花子、大碗豆和麻子等不多的“干果”,不过,因为价格比较贵,多了家里也买不起。因此,我们通常会炒一些玉米或者黄豆等“小豆豆”吃。但我...

文化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4月前 (07-31)

小年,别忘了祭灶扫房

小年是我国汉族、满族和蒙古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小年也叫“灶神节”、“祭灶节”、“小年节”、“扫房日”等。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各地风俗有较大差异。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北方大部...

文化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4月前 (07-31)

“一百响”的小鞭炮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当“啪、啪”的爆竹声一天天地响起时,年的脚步也就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当一阵阵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响彻天宇、当一束束绚烂多姿的烟花将夜幕装扮得五颜六色时,那就是举国同庆、...

文化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4月前 (07-31)

蒸馍馍过年吃

小时候,如果一个人貌似开玩笑地对你说“你知道个啥?你就知道蒸馍馍过年吃”的时候,那你就要想想了,这可绝对不是在夸你,而是在提醒你:除了知道过年吃白面馍馍,其他的你啥都不知道。换言之,就是你知道的(东西...

文化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4月前 (07-31)

穿新衣,过大年

也许你会问:“穿新衣?这穿衣服跟过年有什么关系呢?”请先别急!在二十一世纪20年代的今天,这穿衣服还真的与过年关系不是很大。毋庸置疑,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都很高,什么时候想穿新衣服就什么时候买,几乎...

文化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4月前 (07-31)

挑着扁担办年货

(序:“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一过,这过年的味儿便越来越浓了。看,人们忙着杀年猪、制腊肉、磨豆腐,采购年货;到了小年腊月二十三就要买灶糖祭灶、腊月二十四得打扫卫生,随后就开始煮大肉...

文化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4月前 (07-31)

杀年猪

序“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一过,这过年的味儿便越来越浓了。看,人们忙着杀年猪、制腊肉、磨豆腐,采购年货;到了小年腊月二十三就要买灶糖祭灶、腊月二十四得打扫卫生,随后就开始煮大肉、蒸...

随笔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4月前 (07-31)

张红霞/小时候的年味

一记得小时候村里人无论光景好坏,几乎家家都养猪。磨面时出的麦麸、蜀黍面、偶尔的残汤剩饭是猪的绝佳食料。当冬日的严寒褪去,绿色的生命蓬勃生长起来,那些肥美鲜嫩的青草既补充了猪的口粮,也均衡了营养。从正二...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6月前 (06-04)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