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 > 正文

蒸馍馍过年吃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发布于 2024-07-31 16:04:53 55 浏览

小时候,如果一个人貌似开玩笑地对你说“你知道个啥?你就知道蒸馍馍过年吃”的时候,那你就要想想了,这可绝对不是在夸你,而是在提醒你:除了知道过年吃白面馍馍,其他的你啥都不知道。换言之,就是你知道的(东西或事理)太少了。

这是当年人们在谝闲传时经常挂在口头上的一句俗语。然而,这看似调侃、戏谑的一句俗语事实上也绝非空穴来风,它反映和折射出的是那个贫穷而又落后的时代。

远的就不必说了,至少在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中期是这样的。

众所周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一个僵化的时代,也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主开始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主上来。从1983年开始,我国广大农村全面实行以“大包干”为核心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全面展开。同年10月,人民公社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可以说,“大包干”是广大农民生活开始转好的一个分水岭。

就拿我的家乡来说吧。在此之前,人们种粮一无农药,二无化肥,纯粹是靠天吃饭。小麦的产量低得可怜,几乎无人敢种(种了也是白种)。人们只好种玉米和高梁等一些“粗粮”,就是这些“粗粮”产量也不高,一遇上干旱等天灾,一年下来,除去交公的和给生产队里的,真正落到农民手中的已经所剩无几。

印象中,我们平时能吃上玉米面的时候还是好的,最难吃也是最怕吃的就是红高梁窝窝头了。要知道从石磨上磨出来的面不仅极粗,而且口感极差,要是玉米面还稍微好一点。好多年份,就是这两种粗粮变换着吃。

“大包干”之后,村子附近开始有了粉碎机(那时,人们把粉碎粗粮的机器叫粉碎机,磨小麦等细粮的机器叫“钢磨”),玉米面粉碎之后,面变得比以往用石磨磨的细多了,做的玉米拌汤颗儿和烙的玉米饼子才变得比较好吃了起来。


慢慢地,市场放开了,化肥和农药也有了。农民这才开始种起了“细粮”小麦,但刚种的那一两年,由于种田的经验不足,再说农民手头还比较紧巴,种粮投资上不去,一年下来小麦的产量很低。记得我家第一年种的麦子,不知种了几亩,但一共打了半袋,可这磨出的不足半袋的面粉却是一个新的开始。面的颜色也实现了从“红”、“黄”到“白”的转变。

 从那以后,人们习惯上就把小麦面叫做白面了。

在随后的几年里,适逢国家的好政策又赶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以小麦为主的粮食作物和油料等经济作物的产量也是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但这个粮食增产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一个缓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白面”是有了,而且用它做的白面饭和蒸的白面馍馍(馒头)更是比那些粗粮好吃得多了。面粉不仅质地细腻,弹性好,营养也高,其所做食品更是柔滑、可口,易于消化吸收。


平时,白面人们舍不得,就仍然以那些粗粮为主。只有到过年的时候——通常在腊月二十九或者大年三十,人们才高高兴兴地打开保存了大半年的白面袋子,从里面掏出几碗雪白的面粉,就开始准备发面蒸白面馍馍了。因为白面太少,人们舍不得多放,就在白面里面加上许多白玉米面,然后将两种面粉混合在一起发面。

等到面发酵好了,便开始忙着蒸起馒头来。每每这个时候,大人们的那个高兴劲儿简直难以言喻。瞧,那浓浓的年味儿加上过年时难得的好心情,那可是发自内心的满满的喜悦感与幸福感,洋溢着人们对改革开放以来幸福美好新生活的由衷地憧憬与向往。

很快地,蒸馍馍就出锅了。当大人们欢笑着打开锅盖的时候,蒸笼里升腾起来的那个热气儿便氤氲在整个厨房。他们欢欢喜喜地将蒸笼放到干净的架板上,再拿来大竹箩筐儿,然后一边不停地夸赞着蒸馍馍裂开得多么的“花”,一边品尝着白面馍馍柔滑、香软的味道,解着久违的嘴馋。


真是“朵朵玫瑰花瓣卷,田园秀色可三餐。精心细做施才艺,巧手蒸出爱万千”啊!

要说等得最急不可耐的也不外乎是我们这些小孩子了。看,在馍头正冒着热气的时候,我们便像饿猴一样一个箭步冲上前,不顾热气烫手,抓起一个馒头还未来得及细细品尝便狼吞虎咽起来……那个馒头香啊,简直难以言喻。

过年的馒头,因为蒸得比较多,通常我们一吃可以吃到正月出头。而且因为是用两种面粉混合做成的,不像用纯白面做成的馒头那样特别柔软、劲道、弹性好。时间久了吃起来要么像玻璃一样易碎,要么像石头般坚硬。加上我们小孩子动辄随手一掰,所以竹箩筐里的碎馒头几乎会和完整的馒头同样多。

不久,随着胡麻、油菜等油料作物的丰收,每当过年前,家里除了蒸一大竹箩的馒头之外,还用清油炸一些油饼和麻花,那味道吃起来自然是比白面馒头好多了。不仅香脆可口,而且回味无穷。为丰富花样,我们有时候还会用玉米面和荞面分别蒸一些甜馍馍,那个美味儿自然是不用说的了。

如今,“蒸馒馒”早已不再是只有过年时才吃的了。别说过年,就是平时人们除了吃“蒸馍馍”,还经常变着花样儿,什么花卷儿、干馍、菜夹馍、肉夹馍、油饼、煎饼、葱花饼、面包、鸡蛋糕……真是五花八门,可谓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吃不到的。

几十年弹指一挥,几十年天翻地覆。今天,“蒸馍馍过年吃”早已变成了我们这一代人心中的美好回忆,但无论今后的生活变得多么美好,我们都不应该忘记过去的苦涩。忆苦是为了思甜,忆苦也是为了学会珍惜。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我们才会走得更远,明天才会更美好!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看春晚,过大年

四海升平龙献瑞,九州昌盛岁迎新。龙年的春节即将到来,龙年的春晚即将上演,而每年的春晚又都是人们非常期待的时刻。再也没有比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围在桌前一边吃着年夜饭,一边看着春晚来得更惬意了。听,在“噼里...

文化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2月前 (07-31)

从“四盘子”到“八碗子”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向来注重吃喝,过年更是不例外。瞧,什么鸡鸭鱼肉,饺子汤圆;什么蒸煮煎烧,烩炖炸烤;什么冷热兼顾,荤素搭配;什么馋嘴鲜鱿,田蟹炖酒……人们除了在自己家里施展厨艺精心制作美食...

文化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2月前 (07-31)

贴年画,迎新年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也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它始于古代的“门神画”,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是中国人民祝福家庭和睦、社会稳定、国泰民安的美好载体,也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年画包...

文化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2月前 (07-31)

过年的好零食——爆米花

小时候,过年时我们赖以解嘴馋的零食不多,虽然不知什么时候市面上也有了葵花子、大碗豆和麻子等不多的“干果”,不过,因为价格比较贵,多了家里也买不起。因此,我们通常会炒一些玉米或者黄豆等“小豆豆”吃。但我...

文化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2月前 (07-31)

小年,别忘了祭灶扫房

小年是我国汉族、满族和蒙古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小年也叫“灶神节”、“祭灶节”、“小年节”、“扫房日”等。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各地风俗有较大差异。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北方大部...

文化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2月前 (07-31)

“一百响”的小鞭炮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当“啪、啪”的爆竹声一天天地响起时,年的脚步也就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当一阵阵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响彻天宇、当一束束绚烂多姿的烟花将夜幕装扮得五颜六色时,那就是举国同庆、...

文化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2月前 (07-31)

穿新衣,过大年

也许你会问:“穿新衣?这穿衣服跟过年有什么关系呢?”请先别急!在二十一世纪20年代的今天,这穿衣服还真的与过年关系不是很大。毋庸置疑,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都很高,什么时候想穿新衣服就什么时候买,几乎...

文化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2月前 (07-31)

挑着扁担办年货

(序:“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一过,这过年的味儿便越来越浓了。看,人们忙着杀年猪、制腊肉、磨豆腐,采购年货;到了小年腊月二十三就要买灶糖祭灶、腊月二十四得打扫卫生,随后就开始煮大肉...

文化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2月前 (07-31)

磨豆腐

(序:“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一过,这过年的味儿便越来越浓了。看,人们忙着杀年猪、制腊肉、磨豆腐,采购年货;到了小年腊月二十三就要买灶糖祭灶、腊月二十四得打扫卫生,随后就开始煮大肉...

文化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2月前 (07-31)

杀年猪

序“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一过,这过年的味儿便越来越浓了。看,人们忙着杀年猪、制腊肉、磨豆腐,采购年货;到了小年腊月二十三就要买灶糖祭灶、腊月二十四得打扫卫生,随后就开始煮大肉、蒸...

随笔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2月前 (07-31)

张红霞/小时候的年味

一记得小时候村里人无论光景好坏,几乎家家都养猪。磨面时出的麦麸、蜀黍面、偶尔的残汤剩饭是猪的绝佳食料。当冬日的严寒褪去,绿色的生命蓬勃生长起来,那些肥美鲜嫩的青草既补充了猪的口粮,也均衡了营养。从正二...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4月前 (06-04)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