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随笔 > 正文

窦小四/中国的马关

王托弟 王托弟 . 发布于 2023-11-30 10:13:54 50 浏览

之前,我写了一些关于我的故乡“马关”的文字,超过三篇之后,就有人给我说,不要再写马关了,那么一个小而又穷的地方,有什么好写的。建议我把目光放到大的地方去,比如城市,比如国外。

感谢这位朋友诚恳而贴心的建议,但是,我是怎么理解的呢?

曹文轩说:“一个人终其一生也走不出他的童年”,所以,我觉得不管是谁,只要他想写文,那么,任何时候,故乡是绕不过去的。

除了“马关”之外,其实我也写过一些别的东西,可是,我觉得只有写到我的故乡的时候,我的心是充满了柔情和爱意的。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理解“马关”这个小镇和我笔下的“马关”的,可是,在我心里,其实,“马关”不只是狭窄意义上的甘肃天水张家川的一个小镇,那它是什么呢? 

首先,它是中国的马关,确切地说,它是中国乡村社会的一个缩影。

虽然各地城镇化的步伐很快,可是,直到现在,我们国家还有超过九亿的农村户籍人口,所以,对乡土乡村的记忆和现状,从来就不乏叙述者,也从来不乏感同身受者。 

出身农村的人,不管他后来有没有离去,每一个人却都会有一个心理上的故乡。这个故乡对于我来说,就是“马关”。

图片

我写到了马关的景物,比如马关的雪;我写到了马关的风俗,比如嫁娶;我写到了马关的气质,比如马关的朴素和宁静,以及它的荒凉和衰败;我写到了马关的味道,它是“酒”的等等。 

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他们就给我说,哇,虽然隔了这么远,我们的雪景是一样的呀,我们嫁姑娘的时候,姑娘也会哭啊,我们的乡村也是慢慢变空了,青壮年都出去了,只剩下老人和小孩,我们划拳的口令原来是一样的耶。 

所以,我觉得,就单单从这些外物来说,乡土情结也是连接社会的最大公约数,也就是说,马关,其实,它不只是马关的,它是中国的,因为它是一个具有更大包容性的存在,它所代表和象征的意义,是中国的,甚至是世界的。 

它代表和象征的是什么?是中国社会无处不在的乡村,和占9亿多中国人口的农民。

尽管写了这么多,可其实,我写的最多的,最核心的其实还是“人”,那些生活在马关的各种命运和遭际的人。而自古以来,不论国籍,不论性别,不论种族,人性其实是亘古未变而大致相通的,这也就是马关不只是马关,而是中国的马关和世界的马关的一个明证。 

中国有个话,我觉的说得特别好,叫“窥一斑而知全豹”,注意区分,这个和“管中窥豹”意思是有差别的,它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看事很有见解,从一点可以推出全部,很能举一反三。 

通过关于“马关”的文字,是可以观察和体会到至少是中国大西北农村的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的。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就像朱自清先生的父亲,并不是全中国人们的父亲,可是一篇《背影》,使得多少人看到了“父亲”这个身份和这个角色所承载的厚爱和伟大,从而想起自己的父亲母亲甚至长姐长兄。我们再看叶芝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当你老了》,它和李白的《长相思》一样,对爱情和相思的描写,同样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有共性的东西,它始终是能引起共鸣的,它始终是感人的。

图片

写乡村,基本上是为农民说话,以农民的身份说话,表达的是关于土地,关于农耕,关于以土地和农耕为生存根本的人们的生活内容和方式的现实和情感。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大国,这个基本国情长期内并不会有大的改观,所以,任何一个小的乡村,它都很能体现出我们国家农民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当然,我国南北部发展不平衡,同样是农民,同样是农村,南方和北方的农村,在发展和富裕的层次上肯定有差别,可是,作为农民,这个同一群体的心理机制是大同小异的。 

而且,不管是南方的农民,还是北方的农民,当他们中间很大的一部分,进入城市的时候,他们的身世漂泊的感觉和面对新的生活方式和无数种新兴事物而来的不适宜感和疏离感,是一样的,我是个乡下人,我是个寄存者,我是个外人,我不是城里人。

马关也是一样,走出马关的,和没有走出去的农民的情况,大致也是一样。所以,它很具有代表性。 

任何一个写文字的人,他的足迹都不可能遍及世界各地,他所写的也都是他身边的所经历和熟知的人情和物事,历史的,武侠的,恐怖的和玄幻的作品除外。 

比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叫做双水村的地方,时间跨度是七五年到八五年之间,那是那个年代中国和中国人民生活的缩影,里面包含了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

这部小说给我的一个很大的警醒和教育是,加深了我对自己生活其间的黄土地上的农村和农民的理解和体恤,想必很多人,哪怕他本人并不是农村人,也大抵会有这种感受。 

说来太惭愧,我没有写出几个字,可是,这不代表马关别的人也写不出几个字,恰恰相反的,令人惊喜的是,最近几年,写马关的人越来越多,文字也越来越好,而且,马关本土提起笔来写马关的人也越来越多,对马关的关注和挖掘也越来越深刻。

图片

 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加拿大籍女作家爱丽丝·门罗,她的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一个叫温格姆镇的小地方度过的,温格姆镇和马关一样,也是乡村,她的作品也并没有借助建构很多人认为的好作品必须具备的宏大叙事来完成,她写的都是日常生活的琐碎和平凡,爱情,婚姻,性,背叛,孩子,工作,中年危机等等。 

可是,她的作品走出去了,她的那个她度过了很多年快乐和烦恼时光的温格姆镇也被全世界的人们所熟知。 

作家筱敏曾说:“一代人和一代人看着区别很大,简直处处都起冲突,但拉长几十年再看,其实也就是流风的一点不同,越往深处,同的东西越多。毕竟人的精神和情感是千万年积淀下的,不说是沉积岩,也是珊瑚礁,变幻的不过是水草和水面的泡沫而已。” 

我非常认同这个比喻,筱敏这个地方说的是人的纵线发展变换,而如果横向来看,又何尝不是同一个道理呢? 

尽管国度不一样,肤色不一样,地域也不一样,可是,人性其实是一样的。 

爱丽丝·门罗的作品主要讲述关于生老病死和平凡女性的命运。比如她的短篇小说集《公开的秘密》,由八个相互关联的故事构成,主角都是女性,描写的也都是各个年龄阶段的平凡的女性的爱恨,努力,美丑,挣扎,冲突,和解等等。故事背景大多为乡间小镇及其邻里,故事人物和现实中人并无二致,亦经历出生与死亡、结婚与离异。但泥土芳香的文字背后,却是对成长疼痛与生老病死等严肃话题浓墨重彩的描写。细腻优雅、不施铅华的文字和简洁精致、宽广厚重的情节,常常给人“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莫大震撼。 

是的,泥土芳香的文字背后,真真实实是对成长疼痛与生老病死等严肃话题浓墨重彩的描写。马关本土诗人窦小龙的诗是这样,马关新秀写作者韩乾昌的文字,又何尝不是这样。 

 民间收藏大师,张家川云鼎陶文化博物馆馆长马丑子先生在评论我的文字的时候说:“生命,生存,生活,这正是人性里最为无奈,最为真实的写照,马关,你让我一言难尽!” 

这位马老师对马关的感慨,让我想起另外一位我所敬仰的马老师,就是天水师范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马超教授对萧红极其文字的评价:“生的艰难,死的挣扎。” 

而这,又何尝不是以前的,甚至是现在的部分马关人的真实写照,也是绝大多数中国农村人的生活写照。 

所以,中国的乡村是相通的,中国的生活在乡村里的人的处境和命运是相通的,而且,在人性上,马关人的人性,和爱丽丝·门罗笔下的那个温格姆镇的人们也是相通的。 

她们都恋爱,都生孩子,都物质匮乏,都幸福,也都失落,都努力,也都疼痛,都朴素,也都踏实,都想在自己的努力和追索下,获得一个凡人的幸福。 

爱丽丝·门罗有一个短篇小说叫《一个善良女人的爱情》,那么,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把我的短篇小说《死恰的素素》命名为《一个善良女人的爱情》,也非常合适。都写的是平凡女性对于爱情的追索和她们的人性和人格的归宿。

当然,请大家不要误会,我不是拿我和路遥与爱丽丝·门罗比,我向来胆怯而自卑,我是一粒尘土,一个村姑,我对自己的定位很明确,也从来不盲目自高自大。 

我是微不足道的,我是想抛砖引玉,我只是想说,马关不只是马关的,它是具有一个更广阔的含义和天地的,它是中国的,甚至是世界的。 

为什么马关的人始终觉得马关小,我想,这是和马关人自古以来的谦逊和自卑的性情分不开。 

能传世的作品,不一定就非要写大事件,一战啊,二战啊,集中营啊,渣宰洞啊,改革开放啊,慕尼黑阴谋啊,叙利亚战争啊等等,也不一定非得要有宏大叙事这种建构,写不好,反而往往坏了初衷。 

经典的作品,也不一定非得写大地方,很发达的城市。比如梁实秋有精品散文集《雅舍小品》,如果去北碚见过梁实秋雅舍的人,都会知道,那只是两三间雅致的小屋子而已,在西大大门附近的半山腰上,总面积还不如马关一户人家的四合院大。

图片

所以,我鼓励,我渴望,我相信,马关能够出现一些能大胆抒写自己家乡的作家和文人,马关人,我始终认为,缺的不是才华,也不是情怀,而是眼界和胆识。 

我有个很有才华的女同学,我看她的文字特别好,我就鼓励她把她的文字,整理一篇她认为很好的,发给我制作一期,她很快整理好了,可是,就是不愿意用真名,我说为什么,她说,捏人晓得了骂哩,说我稍轻,或者骚情的很。

此事最后不了了之,很遗憾。 

其实,我写的时候,也不是没有顾虑过这一点,可是,首先,我本人不怕被人骂,其次,就算被人骂先人,我也对我的先人很有信心,我想我的开明的父母对我说这样的话,做这样的事而被人骂,是丝毫不会脸红的。

再者,此生如寄,我把人生看得透,百年之后,人都作了土,事都成了风,不偷不抢,不盗不淫,还要因噎废食吗?

书写是留下的唯一方式。 

李白在哪儿?《静夜思》《将进酒》传世了;《诗经》整部作品都那么好,可是,都不知道作者是谁;鸠摩罗什在哪儿?这个具足戒僧人,虽是被迫,可也是酒戒色戒都犯了,可是,他翻译的《金刚经》和《法华经》留下了。我敢保证,时至今日,既没有人骂他喝酒睡女人,也没有人责备前秦苻坚为了得到鸠摩罗什这个人才而迫使诱导这个僧人淫酒两戒俱毁。人们记住和感恩的,是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经》《法华经》和他虽该为犯戒当死而为翻译佛经而未死的胸襟和大义。 

图片

从小处看,狭隘,自私而目光短浅的人有,但是,是个别的。往大处看,还是好人多,还是有眼界,有胸怀有视域的人多。 

我就马关,胡言乱语涂涂抹抹了这两年,骂我能“谝”的,流水账的,狗屁不通的人有的是,可是,更多的,加倍的多的,还是来自各个村庄,各个年龄段的,甚至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外的人们的关心和热爱,他们总是说,他们从我的文字里,看到了他自己的父母兄妹,乡里乡邻,他的母校,他的母校的撤并,她的朋友同事的感情世界,甚至她们自己的遭遇。 

近处的,比如秦安,庄浪,清水的,甘谷,武山的朋友说,为了我写的马关,为了感受马关的酒文化,他们一定要来马关看一看这块悲伤而深情的黄土地;云南的一个红迷朋友给我说,他一定要在什么时候来马关看看,看看马关的雪;湖北的沧海给我说,空了他一定要来看看马关这个曾经存在过一个深情的女子素素的地方;甚至远在日本的波波哥说,他好忙,如果有空,他能来一次马关,他也就很心满意足了,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今天之所以写这个,我是想鼓励除了以小龙为代表的马关的本土文人写马关之外,能有更多的马关人,放开胆子,放宽眼界和胸怀,去为自己的家乡树言立传。 

人们常说“好儿不嫌娘丑”,更何况,马关不丑。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一种精神,这是一种力量,这也是一种爱,自尊自爱,方能被人尊被人爱。所以,我希望在众多的马关人,甚至别的地方的才子才女们的笔下,我们的马关,能彰显它的历史,它的厚朴,它的雄浑和包容,从而让马关的灵魂亮出来,走向中国,甚至走向世界。

作者简介

窦小四,原名窦娟霞,甘肃天水张家川马关人,80后,现居重庆,从事教育行业。生性自由闲散,无拘束,钟爱山野乡村,偶有心绪,小结成文,视爱和文字为生命。探索爱与人性的奥秘,深困其中又淡然其外,从流如水!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窦小四/雪落在马关的村庄

很多年以后,当我把马关像一个铺平的核桃一样放在我的手心里把玩的时候,我看到了河流,它们和在这黄土地上生存了无数年的人们的眼泪一样,从远古的不知来处,经过清水河,一直流到了马关以外的无数个和马关一样的乡...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6月前 (12-02)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