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随笔 > 正文

墨如海/我的舅舅

墨如海 墨如海 . 发布于 2024-02-23 09:30:15 60 浏览

人至中年,总有几多感慨与怀念。

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有个冲动,总想写篇记录舅舅的文章,不为别的,只为心中的敬仰与怀念,为寄托内心复杂的情愫。

人之姻亲,犹如水之有源、树之有根。生而为人,我们立身于宇宙天地间,秉承父精母血孕育而生,每个人的基因来自于不同家庭的组合。

舅家作为母亲的娘家,也是我们做儿女的根脉与源流。

记录自己的思想与人生历程,既是告慰先辈之魂,也是警示自己,启迪后人。路行多远,不忘来处,事业再强,勿忘舅家,这是我们做儿女的自信之源和底气所在。追根溯源,善待亲情,我们倍感幸福;展望未来,谋而后动,我们步履将更加坚定。

——题记

---△△△---

从记事起,我就暗自庆幸有在本村居住的何姓舅爷家,因相距很近,可以随时串门走亲。年迈的舅婆,两个舅舅,出嫁的丫丫和母亲,还有从没见过面的舅爷和大舅,组成了舅婆家的全部成员。

舅爷早年去世,舅婆便是家里的顶梁柱。

舅婆是一位慈祥善良的老人,高个显偏瘦,和蔼而慈祥,时常带着舅舅去生产队干活,春播秋收,冬修梯田,在所属的第一生产队挣工分粮,后来大舅和二舅相继被生产队党支部推荐为合同工人,参加国家工程建设。 

图片

舅舅家坐落在秦安千户曹湾村小学操场上部的田埂上,地理位置独特,在儿时还未入学的我看来,显得尤为特殊而重要。

站在舅婆家门口的小路上,可以居高临下、一览无余地观看曹湾小学学生读书、写字、开展体育活动的场景。

那时的我快乐得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每天在舅家和兄弟姐妹们玩耍。舅家院子、邻居、门口的小路、路下没有围墙的操场、学校等许多地方,是我们肆意玩耍的乐园。看到激动处,我常常趁老师回学校,跑下去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忘情地观看学生上体育课,竟然没发现父亲气冲冲地上来,不由分说,揪着我的耳朵往家里赶。到家看见房檐下摆着的木头和椽头,我才知道因酷爱制作刀剑,把许多家用的好木材用锯子锯成了不能做家具的废木料。难怪让父亲怒气冲冲。

舅家院子坐东朝西,一座土木结构的主房,南边一座厨房,北边两间住人的土房相连,后院还有一个小屋——那个小屋我曾经陪舅婆晚上一起住过,我清晰地记得小屋的墙壁四周全部用小孩子吃完的小糖纸糊就,十分美观整齐。

主房正面墙壁上挂着几个镜框,镜框中有许多素色老照片,几张南京长江大桥镶嵌其中——据说是舅舅参加建设后,厂里发给工人的纪念照片。小时候很羡慕大舅能参加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那宏伟的南京长江大桥的照片,是我梦寐以求的外边精彩世界,充满无限诱惑,常常让我跃跃欲试,盼望着早日长大去闯荡世界。

大舅

可惜大舅早年牺牲。

据村上老人说,大舅在陕西西安国家军工保密工厂工作,一次在实施人工开挖挖隧道时因塌方牺牲,遇难时尚且未婚。

可怜的舅婆因遭受疼失长子而常年郁郁寡欢,加之建国初整个西北地区生活艰苦,从我记事就没有见过她开心地笑过。舅婆在世时,西安保密厂每年寄来几十元的国家抚恤金。

还好我二舅和三舅,性格温润,身体强壮,在庄里出了名地吃苦能干,家庭才勉强维持。

二舅

二舅早年在省会兰州参加城市基础市政工程建设,单位隶属于兰州市政工程公司,他属于工人阶级的一名。

在那个全国倡导多快好省大干快干、抓革命促生产、赶超英美的年代,作为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二舅干活从不省力气,吃苦耐劳,是一线市政工程项目的排头兵,出了名的拼命三郎,因此也曾于1959年12月获得兰州市总工会、共青团兰州市委、兰州市妇联联合颁发的书有“奖给提前跨入1960年的何邦彦同志高举总路线的红旗,永做大跃进的尖兵”的奖状。

小时候,我就自豪自己有一个能干的二舅,也幻想想长大后和二舅一样为国家建设出力:那是多么自豪的事业。

后来因为大舅遇难,三舅年龄尚小,二舅不得不辞去兰州市政工程公司工作,回家协助舅婆维持家务,甚是屈才可惜。

图片

二舅回乡后,成家创业,依然保持着自力更生、吃苦耐劳、敢于攻坚、追求卓越的工人阶级实干兴业的精神。

如今二舅去世多年,许多事我们依然记忆犹新,鼓舞斗志,终身难忘。 

二舅生前熠熠生辉的党员身份证,赫然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的印章和彭德辉元帅的签名。还有兰州市市政工程公司的工作证,清楚地记录着二舅的基本信息和小时候的名字,让人一看满是敬佩之心和仰慕之情!

三舅结婚成家后,作为家里现有的老大,按照树大分枝、弟多分家的习俗,二舅开始谋划选址修建新院,新院选在本庄的徐家窑上的一块坡地上。为不耽搁农事,二舅在冬季空闲时间开始破土动工。

那时候我和表兄弟几个好奇,常常去观看二舅是如何建新院的。时值寒冷冬季,土层冻结,为了腾出一片可以足够修建新宅的平地,二舅拿着铁锤、铁砧,从高一米多的冻土层移除多余的土层。由于使用常用锄头和铁锹无法移走冻土,二舅就用铁砧在冻土层打眼,再用大椎,一锤一锤敲打铁砧,将冻土层层破开,逐步移走腾空下面的不冻土,揭开冻土层,再用自己编织的、比常人大一倍的编织笼,一担又一担肩挑倾倒到附近的大沟里。

那时我觉得二舅就是个铁人,家庭的重担让作为农村男人的他,不惧困难,不畏严寒,在与天地斗争中为妻儿老小找寻安居的家园。年少的我骤然产生更加敬重男人、敬佩男人敢于向困难和大自然挑战的顽强精神,也从此感觉到了作为男人肩头沉甸甸的责任。

记得我上初中时,时值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乡实行土地包产到户,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家家耕田种粮,加之风调雨顺,六月中旬几场夏雨过后,漫山遍野金黄色成熟的麦浪像波浪一样随风起伏,小麦大获丰收,家家齐动员,老少皆上阵,磨镰扛担,开始割麦。

我家收割完麦子后,听说舅舅家南山小麦还没有收割结束,按照母亲的安排,她去三舅家帮忙,我去二舅家帮忙。

分属于曹湾大队第一生产队的二舅家,大片麦田在南边天城堡山腰的徐家地,切刀把地等,我和表兄表弟便加入到二舅家的担麦中。

当时小麦已人工收割到尾声。记得二舅每天天刚蒙蒙亮就第一个起床。二舅有个习惯,清晨熬的一顿罐罐茶,几乎是每天必喝的提神佳品。早晨起床穿衣的我透过窗户,看见二舅在南边大门旁的小屋下,蹲在炉火旁喝着清晨的第一杯清茶。

那时候只觉得二舅喝得津津有味,长大后,我慢慢地懂得那是农村主要劳动力参加重体力劳动前,一顿提神强体的美味佳肴。

记得那时的我,心想在舅家帮忙不敢撒懒,要尽量多干一些,故而时常紧赶慢赶,跟在二舅身后。二舅身高马大,体健如牛,走路带风,赤脚落地,就是在麦茬满地,山路不平,常有小石子的土路,依旧如履平地。

我脚穿布鞋,麦田里长一点的麦茬还是时不时地戳在脚腕上,疼得不由地要挠痒痒,故而更加敬佩二舅——后来才知道,是贫穷让二舅变成了坚强的铁人。

再看二舅担麦,慢中带快。我暗自下定决心,行动麻利,快快地疏帮麦垛,心想能不能赶超二舅,但每次刚用草绳绑好两捆麦垛插扁担时,看见二舅已经插起麦垛,担在肩上,撒脚走出麦田地了。

小时候,故乡最热闹的时段数正月里。

曹湾村当时属于精神文明丰富多彩的村庄,每年村子里要耍狮子唱大戏、筹划文艺节目,因此,大队选出德高望重的骨干和秦腔爱好者代表,专门去西安采购了一套崭新的戏袍和文武场面乐器。

有一年,小学校靠崖唱戏的台子没有人搭建,原因是没有有力气的攒劲人,因为戏台的两边的土墙上需要架上去两根很长很壮的木材作为戏台的大梁,大家正为此事犯难,后来听村上多数人说,是我二舅听到消息后,一个人未经别人帮忙,自己搭建好了一个偌大的戏台。为此,村里人由衷地感叹二舅的神力,庄里也热热闹闹的唱了一场大戏,过了一个没有缺憾的欢乐春节。

为了过上吃饱穿暖的好生活,二舅长年累月地拼命干,加之不顾安危,在一次往县城担洋芋换钱的长途跋涉中,因身挑重担,还是累倒了,倒在了去县城的半路。

记得当我听小学老师和学生说二舅累倒了,就赶紧从小学出来去看二舅。只见庄里人和我爸抬着担架把二舅送到家里,不由心生酸楚:这就是我的铁人二舅,粉身碎骨浑不怕,只为饱暖佑全家。

记得小时候,舅家有许多国民党政府印制的钞票,俗称金洋劵,在北房的墙角堆积如山。

金洋券据说是我二舅在兰州晚上夜游期间,偶尔碰见国民党干部把大量作废的金洋劵倾倒于兰州黄河里,第二天晚上,二舅和一起打工的工友去原地打捞,所以带来了许多。

金洋券很好看,纸质也不错,我们经常折叠成四角板放在地上,手拿另一个用力拍打,以四角板翻转为赢,玩得异常开心。

后来舅母听从村里人的提醒,害怕公社和生产队干部给家里人找麻烦,便将金洋券填了热炕。再后来听说和二舅一起打捞金洋劵的工友发财了,专门来找二舅家准备购销金洋劵,知道情况后,家人平添了许多遗憾。

三舅

三舅属相马,甲午生辰,现年七十岁,比母亲小三岁。三舅性格温润,纯厚朴素,依旧传承了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家风。

三舅年轻时曾担任过庄里的民兵连长。小时候记得我三舅家还有千户人民公社派发给民兵连长和村上民兵的步枪,还有一挺崭新的机枪,铮铮发亮。遗憾的是我没亲眼见过三舅训练村里民兵的场面,但我能想象到三舅带领着不服输的曹湾民兵,参加县上和人民公社组织的集训操练和比赛时英姿飒爽、威风凛凛的样子。

今年我舅母眼睛受伤,加之痛失爱女,时常以泪洗面,严重影响视力。受三舅的重托,经与表弟商量,我通过王金海同学(秦安王铺镇榆木村人,兰大二院中医专家)推荐,三人同去兰大二院看病。

弟媳为人厚道,颇有胸襟,经营有道,教学有方,在兰州西关十字开办一所小饭桌,为附近学校的学生提供吃饭和休息服务,人缘颇佳,口碑甚好,算是一位难得好媳妇。

因有弟媳接待,我们上兰州看病也不用住店——出门看病也有回家的感觉,甚是幸福。我们及早联系好大夫,经上午半天检查治疗就办完了所有重要的事。 

下午我舅母心情很好,建议我们三个去兰州走走看看——毕竟平时都忙,很少去省城兰州。

我们相约一同去兰州铁桥和白塔山看看,登临最高处,极目远望兰州城,高楼林立,黄河涛涛,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一派繁荣之景象。

第二天,我们就返回了秦安。

图片

后记

亲情是一个患难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平时各忙各事,危难之中出手帮助,关键时刻携手渡难关,倍显亲情弥足珍贵。 

人生是一场没有机会重头再来的单向旅程。我们要尽力克制自我做最好的自己,让与我们接触的亲人朋友感到可信和幸福,是一个人的价值与魅力所在。

怀念过去,不是心态变老,而是温故知新。

也许只有忆苦思甜,才能居安思危;有苦有乐,才是无憾人生;见风遇雨,遭遇困境,才能酣畅淋漓地享受悲喜人生。积淀艰难坎坷心路历程,正因如此,我们才能不忘过去,不畏将来,迎接每一天的阳光,自信地走好未来。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万千家庭是组成大社会的细胞,每个细胞虽平淡不起眼,但它们犹如国之重器的每一个零部件,各自有不同的价值与使命。

惟愿天下苍生经营好自己的家庭,善待亲情友情,在共同的地球家园和谐相处,携手共进。

若干年后,我们也终归大地,成为一把黄土,但我们的感情和思想可以丰富后人,让他们传承我辈的智慧与善良、坚韧与顽强,去恩泽家庭和社会,也算是一种文化感染力的价值所向。

——2024年春月于秦安

作者简介

图片

刘涵,笔名墨如海,甘肃秦安县千户镇人,现于县乡村振兴局供职,工作之余喜爱写作,用质朴的文字记录生活的美好。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