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随笔 > 正文

墨馨/我所知道的千户

天水徐翔 天水徐翔 . 发布于 2023-11-27 23:09:47 92 浏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古人说的;不走的路走三遭,这是我妈妈说的。

对于古人说过的话我虽然至诚信奉,但由于疏淡和懒惰,到底坐实了自己就是井底之蛙。

我读书不多,也没走过多少路。我的成长经历,已经多次验证了我妈妈那句“不走的路走三遭”,竟是平淡无奇的真理。生在天水,长在天水,竟不知道天水有个西五台山,秦岭石家河,也不知道杨家寺在哪里,居然意想不到都去过了。接到徐老师邀请去千户采风的消息,我的心情就像当初接到石老师邀请去秦岭石家河,另外一位老师邀请去杨家寺采风一样,我真的受宠若惊,诚惶诚恐。

将近两年的时间,我一直都在家与驻地之间奔波。没人理解我的疲惫、憋闷和无奈。我想通过这次采风,好好放松一下,而且,还可以见见天水文学圈子里久违的老师和朋友,结识一些新朋友,何乐不为呢?

千户这个地方,我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当我满怀忐忑和憧憬,踏上这片完全陌生的土地时,没想到又一次应验了妈妈话。让人不得不感叹:这世上,有些经历真的好神奇!去的路上,我就猜想,千户,应该是一个有着一千户人家的镇子吧,怎么会那么巧呢,不多不少,刚刚一千户?这个用量词命名的乡镇,与其他的乡镇相比,该是怎样特别与迥异?暗自揣摩呢,徐老师说,元朝时期有个千户姓汪,犯了罪,逃到这里,然后在这里隐姓埋名繁衍生息。为了避祸,把‘汪’改成了‘王’,后来的人,就把汪千户岭,叫王千户岭。这个美丽的传说,为千户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我愈发迫切想了解、领略这里的民俗风情了。

图片

一、老山村文化墙上的老物件,唤醒了几代人记忆里的旧时光


景观建设另辟蹊径。古朴的青砖,现代化设计,匠心独运,令人惊艳咋舌,叹为观止。多少人在景观墙那里忘情拍摄,流连忘返——怎么看也看不够,怎么拍都不过瘾。那些即将失传的宝贝:坛子,瓮,连枷,锯子,风箱,木犁,耱,打撃子的模子和杵子(要打好一片撃子,有口诀作指导,且不容易呢:三锨六杵子,二十四个脚底子;一把灰,三锨土,二十四础子不离),老电视,收录机,三转一响,每一个物件和场景,都在记忆里鲜活。坛子,用来装面,装酒(麦粒酿成的黄酒);连枷,让人想起虎口夺食的炎夏,想起各村在场里摊开收割回来的新麦,麦穗对麦穗,抡起连枷打麦的场景;锯子刨子是木匠做家具用的,小时候,家里做家具,我最喜欢玩卷成卷的白色的刨花了。打撃子的模子和杵子,让我想起小时候的情景:爸爸脖子上搭了一条毛巾,打一阵子,就会用毛巾的一头擦汗。身体好力气大的男人一天要打好几百片呢。那时候盖房不用砖,用打好晒干的撃子。三转一响,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有钱人才能购得起物件,家有“三转一响”的人,走路的神态都是牛哄哄的……

文化墙上的这些嵌进时光深处的老物件,都在无言向人们讲述那个年代农耕的辛苦,物质的匮乏,生活的辛酸;同时,又无时无刻提醒人们,幸福得来不易,要懂得珍惜。

这时,耳边传来了熟悉的歌声: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期盼……让人倍觉设计者的匠心。


二、云雾山,千户人的信仰高地


我知道家乡毗邻的平南有个云雾山,麦积区甘泉镇境内也有叫云雾山,来到千户,才知道这里也有个云雾山。这座云雾山雄踞千户西南,南邻麦积,西接甘谷,是千户镇的主峰。在萧瑟的深秋,在蒙蒙细雨的浅吟低唱中,巍峨庄严的云雾山寺遗世而独立,在云雾缭绕中,云雾寺真的就像蓬莱仙境的海市蜃楼,愈加神秘,惹人浮想联翩。

低调谦和,事业上有干劲,文学方面有操守的刘镇长在他的文章里处处洋溢着家国情怀,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个乡镇干部的责任和担当。他是这么跟我们讲云雾山的:“云雾山因抗击民国白朗起义,当地百姓用蒸熟的黄土筑就高耸的城堡,易守难攻,是百姓心中的防御之山。相传每年农历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诞辰,每年这几天都要举行庙会,三县十八庄的善男信女齐聚云雾山,烧香祈福看戏,视云雾山为圣地。三县青年男女因在‘云雾山上拉过手,娘娘庙里磕过头’而喜结连理,缘定终生。因而云雾山为爱情山;近年来云雾山文学社成立,云雾山又成为千户人热爱教育,提振文脉的文化之山。”

我想,无论是刘镇长讲过的神奇传说,还是云雾山庙会,以及云雾山文学社的成立,这都是千户镇发生的大事,我们都应该用心记住它。既然来过,我们就有责任通过文字的翅膀,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懂得它。让云雾山仙名远播,既是我此行的初衷,也是给自己千户之行的一个交代。

三、田山村吊湾流域七月菊种植基地


这里规模化种植的菊花,吸引着一波接一波文人雅士来参观游赏。游人们争相赞美,拍照留影,使原本静谧的菊花地再次热闹起来。这里的七月菊,是秦安岭上宏农业生产合作社从安徽亳州引进的优质种苗,精心选种,科学培育,整地作垄,精心呵护培育而成的。

云雾山千户梁田山村土壤肥沃,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是七月菊最优质的生长地。久久伫立在菊田,托起一朵朵菊花,就像托起一盏盏明灯,这菊花,白的超凡脱俗,不染纤尘。也难怪哦,生长在云里雾里,沾染了仙气,自然会美得炫目,美得让人流连忘返。

这里的菊花不仅仅是菊花,更是盛放在千户人心头的幸福之花。人们在劳作之余,可以欣赏到大片大片盛放的菊花,在感受美的同时,这美丽的精灵还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七月菊集药用和观赏价值于一身,有止痢,消炎,明目,降压降脂,治疗湿热黄疸,水肿尿少等症。作为解暑饮品,它还有清热解火,消暑,防止眼睛疲劳,明目养神,防止辐射,杀菌消炎,消除眼睛浮肿,抗衰老的作用。它是一款四季皆宜的健康保健饮品。勤劳智慧的千户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党的政策,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不忘劳有所获,让自己的腰包鼓起来,把自己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

图片

四、徐王村万亩花椒基地


千户的文化旗手徐老师给大家讲了千户深厚的文化底蕴:“千户为秦安西南重镇,秦甘公路横贯而过,千户梁为秦安四大梁之一,境内有赤石沟(因土壤呈红色而得名),出土过新石器时代的双孔石刀,四坪汉墓,积玉村三国羊纽铜印,六朝时期和唐代鎏金菩萨像等,六图羊皮鼓無,端午节羊羊会……”听着徐老师侃侃而谈,不禁浮想联翩:在一条红色的石沟里走过会是什么感觉?四坪汉墓里应该有不少文物吧?三国羊纽铜印长什么样?使用双孔石刀的人应该是部落首领吧?羊皮鼓舞的粗犷雄浑应该极具抒情吧?

在下乡驻村时,我曾了解到东部乡镇诸如元龙,三岔等地盛产花椒,花椒是人们的经济命脉。外出务工的人们无论走得多远,工期有多紧张,他们都会在花椒采摘期赶回家采摘花椒。每当听到有人说他家花椒收了一百多斤的时候,我就高兴的呀,觉得这些椒农一个个很了不起了!炎炎烈日炙烤时,椒农们房前屋后空地上、院子里都晒满了花椒,其声势之浩大,场面之壮观,在我看来实属罕见。可是今天,站在千户镇徐王村梁上,看着漫山遍野梯状层叠的花椒园里,虬枝横斜,长势霸气的花椒树,听到镇领导和徐老师说这里每家每年要收近两千斤花椒的时候,我确实惊讶了,激动得好半天说不出话来:一百斤的收成和两千斤的收成,这悬殊也太大了!我想这样的收成是不是也与云雾有关系呢?地域和土质的差别,应该是造成花椒收成悬殊的主要原因吧。这一棵棵雄壮威武的花椒树,简直就是乡亲们的摇钱树,为父老乡亲们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收入,鼓起了他们的钱袋子。想象这里的花椒成熟时,一定是万山红遍,醉人的椒香弥漫的丰收景象啊!它们在无言地诉说着千户乡亲们用科学、智慧、心血和汗水奔小康的势头和决心。


五、千户中学,百年老校在崛起


从万亩花椒基地回来,我们参观了千户百年老校——千户中学。它是孩子们求知的乐园,也是千户人的教育高地,精神高地。千户中学始建于1923,其间几经移址改建,已经初具规模。目前有老师三十多人,学生四百多名,足以证明当地政府办教育的决心和力度,

千户中学的成副校长讲,每天早操后,上课前,都会组织学生配音朗诵古诗词。千户中学为师生们营造了浓厚的国学氛围,形成了良好的传承国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趣味性强,能激发了学生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而且能培养了他们的才艺,值得很多学校学学习和借鉴。千户中学的老师们打破常规,敢于尝试,敢于挑战,敢于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和肯定学习。

从尊师重教和对校园的扩建改造可以看出,上级部门和政府领导干实事干大事的魄力决心,有这样的好领导,实乃千户教师和学生之幸!

六、一点思考


秦安的经济与文化,源远流长。打我小时候起,村里隔段时间会有秦安货郎走村串乡——一根扁担,一双麻鞋,一个拨浪鼓闯天下。他们长途跋涉,不怕吃苦。那高亢而余味悠长的叫卖声,总会吸引一帮又一帮的大姑娘小媳妇,去买那些做鞋纳底的用物。看到货郎手里一沓一沓拿皮筋扎得花花绿绿、整整齐齐的毛票,看到那么多熠熠生辉的分分钱(硬币),小小的我心里总会滋生出一种幻想:长大了,就嫁给秦安货郎,可以不挨饿,还有新衣服穿,要啥有啥,还有很多的钱!现在我才知道,秦安人真的非常了不起的原因,就是他们吃苦耐劳。

如今,在秦安县西南的千户镇,能坐在千户中学的教室里,聆听本土乡儒和同往的天水文学界老师们发表感言,我真的感慨万千。可我能说些什么呢,我能做到的,只能把这次采风期间的所见所闻讲给我身边的人听,或者用我手中拙稚的笔,让千户这个名字插上文字的翅膀,飞得更远一些。

图片

【作者简介】:墨馨,本名杨建华,女,汉族。麦积区住建局园林建设服务中心党员干部。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诗词协会会员,现代作家文学协会会员,有作品发在《天水晚报》,《天水周刊》,《甘肃诗词》,《梦阳》,《秦州文艺》等刊物和《秦州微刊》《西垂文苑》《现代作家文学》等微信平台。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石居峰/千户的田里全是金

“头发换针换糖哩……头发换针换糖哩……”记得小时候,每当听到拨浪鼓声和货郎的叫卖声,村上的妇女便蜂拥而至,围着货郎担挑选针头线脑,而这走村串户的货郎担非秦安人莫属。一条扁担,两个竹筐,一个拨浪鼓,一顶...

杂谈 天水徐翔 天水徐翔 ⋅ 10月前 (11-27)

吕建军/千户古道

千户古道诸神在上,昂首挺立的蒿草里有疾速的战马,滚滚的硝烟千户古道——一条西去陇中的老路在千户梁上被风吹得异常俊亮 残破的古堡里有碎小的沙石埋葬着时间的灰烬北风像剑戟的古铜之声祭奠着英雄的遗...

诗文 天水徐翔 天水徐翔 ⋅ 10月前 (11-27)

赵三娃|写给千户云雾山联谊会之后

写给千户云雾山联谊会之后 1四轮驱动车的张力没有颜面地被崎岖的山路征服一颠一簸地穿越着狭窄古道四周的绿山被红红的苹果照亮一阵阵秋风迎面扑来带满了野菊花的香车内的文友静默在大自然清新的沉思中仿...

诗文 仙岭渔父 仙岭渔父 ⋅ 2年前 (2022-07-12)

陈小丽|千户学区田山小学图书室建立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不仅让你增长知识,扩展视野。而且也能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哲人也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显而易见,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

杂谈 云雾山文学社 云雾山文学社 ⋅ 4年前 (2020-12-21)

陈小丽|邂逅七月菊

邂逅七月菊陈小丽晚霞轻拢余晖犹存乡间的柏油路旁七月菊渐次盛开如梦里的初见亦如久违的重逢在世外桃源她洁白无瑕,纤尘不染没有孤寂,也不哀婉在旷寂的田畴之间听秋虫合唱听风和鸟雀的和鸣 她清热解毒...

诗文 云雾山文学社 云雾山文学社 ⋅ 4年前 (2020-11-08)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