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谈 > 正文

安俊维|餐桌上的小康

安秀才 安秀才 . 发布于 2022-04-30 02:29:33 2153 浏览

   很小的时候,就听过“小康”这个词。有一次吃饭时,我爸说:“小康是什么?小康就是四菜一汤。”当时我们每餐只有一个菜一个汤,只有逢年过节、家里人过生日或者家里来亲戚了,才会做四菜一汤,甚至更多的菜肴。

   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饭菜,比如鸡肉、带鱼、红烧肉、扣肉、丸子,等等,我们家的丸子初四初五就会吃完,因为我们那儿从初八开始就有庙会,在庙宇里的供案上摆放着献给方神的“献饭”,里面就有丸子,而且比我们家里做的摆放得更好,看上去更诱人,而此时,家里的丸子已经吃光了,所以,我对这事儿记得很清楚。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这一定是吃饱饭的人说的话,对于不愁吃穿的人来说,晚上少吃点是非常必要的,符合科学的养生之道,而对于肚子里没有多余油水的人来说,则又是另外一件事了。

   小时候家里忙碌的时候,有时很晚才做饭,馍馍也没有,饿得我心里发慌,这样的经历大概也有两三次,所以印象也很深刻。

   其实,饿一顿两顿肚子,对于父辈来说,实在不算什么。父辈们都是从困难年代过来的,对于饥饿有着刻骨铭心的体验。我爸说,他看见红得像血一样的高粱馍就感觉到害怕,因为小时候每餐都是高粱馍或者玉米面馍,高粱面馍馍口感很差,难以下咽。

   有一次舅爷来我家,我爸准备了几样菜。他切了火腿肠,拌上蒜蓉,用油泼了,说这个菜我们不要吃,要留给舅爷吃。我自始至终没敢吃。

   我现在完全明白了我爸讲话的含义:舅爷年事已高,好东西要留给他,而我们还小,以后有的是机会吃好的。

   将最好的东西敬献给神,敬献给老人,敬给长辈,这是中国的传统。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人们的日子慢慢好起来了,宴席上,只凉菜就有撒有白糖的花生米、炸虾片、蒜蓉火腿肠、麻辣牛肉、菠菜胡萝卜拌猪肝、黄瓜拌猪头肉、烧鸡等。

   记得1999年,我爸的生意顺风顺水,家中的情况好了起来,最突出的表现是,每餐为两菜一汤,除非因为忙碌而省略为一菜一汤,隔三差五还会煮上一只鸡或者一条鱼。

   拿什么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吃!

   我爸总有很多关于吃的口头禅,比如,“一个人辛苦一天,就为了这两顿饭,一定要吃好。”言下之意是,吃饭是对一天劳作的补偿。我身边有很多创业的人,为了“光阴”(西北方言,意为“生计”)不重视饮食,渐渐地有了胃病,这是不好的。

   当时,我爸算是第二拨改革开放以后小富起来的人,凭一己之力就购买了一处房院——第一拨是改革开放初即1980年初富起来的。

   有的人尽管富起来了,但平时在衣食用度方面还是很节俭的,买几两干炒蚕豆算是美味的零食了,但我爸在吃上面从来不亏待自己,也不亏待我们:那时我们兄弟在学校很少吃零食,因为在自己家里已经吃过,我爸经常批发一箱橘子或者一袋子花生、半袋子葵花籽,放在家里,我们则是按需取食,敞开了肚皮吃。

   2000年过年时,我们家的食品更丰盛了。我爸常说:“以后你们过年时啥都不用买,给我交几千元就行,我操办。”

   只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到了2008年,我爸的生意每况愈下,家里虽然还是两个菜,不过肉菜少了,在我们尚未就业和盖房的那几年,生活比较清贫。

   和大部分西北人一样,我爸会喝早茶,吃点馍馍。他很早就起床,生火,烧开水。后来,我自己有了操心的事,总是先于他起来。

   我总是习惯一边喝茶,一边读书、写作。我爸知道我这个习惯后,很支持,还把他知道的或搜集到的本地的一些历史掌故告诉我。

   我们在饭桌上的聊天多了起来。我爸是缅怀,而我则是在追忆与想象,在试图看清逝去的岁月。

   现在,我们兄弟三人都工作了,每餐四菜一汤也能够置办起,只是每天如此也太麻烦,因此隔上一段时间改善改善伙食、打打牙祭。

   渐渐地,人们普遍开始琢磨如何吃得更健康,在饮食方面追求色香味俱全,讲究的人甚至会请厨师上自己家做饭,到大饭店就餐也成了一种常态。

   不过,前些年的吃喝风盛行,造成了很多负面的影响。现在则好一些了,让吃饭回归到本义,让人与人的关系也恢复到朴素、醇厚的一面,将饭与局剥离开来。

   自2017年起,我和媳妇开始自己做饭。我们俩的口味有差别,但我尽量往好了做,而且也越来越喜欢做饭。

   现在,大家几乎都认为,自己家里的饭菜可口、方便,吃得放心。

   遇上我加班、赶稿子无暇做饭时,就用一碗牛肉面外加一碟小菜来对付——如果肚子比较饿,我会点一碗炒面。牛肉面是我读大学时常吃的面食,百吃不厌;牛肉面馆,可谓我奋斗时的陪伴者。

   在这座小城里,喜欢吃牛肉面的人非常多,这是中国式快餐,是大众美食,迅捷,管饱。

   我媳妇也很喜欢吃。有一次她过生日,主动提出要吃牛肉面,我觉得有点太简单,不过最后还是陪着去了。那是一碗挺特别的长寿面,它将我加班的疲惫淡去,取而代之的是温馨,是相濡以沫。

   多少个紧张而忙碌的日子,无论在省城,还是在家乡的县城,是牛肉面见证了我的未改初心和未消志气。

   从记忆中一路悉数而来,现在,我对“小康”一词有了自己的理解,那就是:不一定非要四菜一汤,但一定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奋斗出来的。

   昔日,苏轼赞美惠州,

   作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今天,秦安美食同样也吸引着许多人的味蕾。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安俊维|浅谈楹联报刊的美术编辑

   浅谈楹联报刊的美术编辑   安俊维甘肃秦安   摘要:楹联报刊是传播楹联知识,弘扬楹联文化的重要媒介。楹联文化本身有大量的美术资源,如建筑、园林、书法条幅等。当今社会已进入媒体多元化、信息传播...

杂谈 安秀才 安秀才 ⋅ 3年前 (2022-04-30)

安俊维|旅游业发展与深度贫困地区高质量脱贫

旅游业发展与深度贫困地区高质量脱贫——以甘肃省秦安县为例   文/安俊维   摘要:甘肃秦安是六盘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也是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中的一座小县城。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攻城拔寨的冲刺期。为了实...

杂谈 安秀才 安秀才 ⋅ 3年前 (2022-04-30)

安俊维:秦安民间楹联三则

秦安民间楹联三则安俊维甘肃天水甘肃省秦安县历史上文教昌盛,素有小邹鲁之称。在秦安城区和乡村悬挂有大量楹联。笔者试对其中三副作一赏析。郭嘉镇民间楹联菊蕊初浓,菊篱应进菊英酒;槐阴滋荫,槐里争传槐市香。...

杂谈 安秀才 安秀才 ⋅ 4年前 (2020-12-07)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