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随笔 > 正文

王托弟|这个端午,本要和父母一起过的。

王托弟 王托弟 . 发布于 2022-09-01 23:03:23 789 浏览

(2018年端午节在返京车上度过)


这个端午节回甘肃老家和亲人一起过,早在五一时就做好了。

犹记今年去湖北过年,被突发的疫情困留在鄂,直至四月初才返回北京。我在大别山上的72天时间里,我的父母和我的姐弟,多少个夜晚,寝食难安,甚至惊恐落泪。

在那段日子里,我空前地感到我的亲人之于我的可贵,我暗下决心,等疫情过后,我要第一时间回到他们身边,以面对面的方式,抚平我和我的亲人被疫情划伤的心灵。

五一假期前两日,官方通知可以出京。

终于可以出京了,疫情爆发以来,第一次可以堂而皇之地走出北京,多么振奋人心的消息。那一刻,每个人蠢蠢欲动。

我也是。

然而,一来因为对疫情的担忧犹存,二来已一票难求,权衡之下,我计划端午节回去。

之于一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假期很少,兼之孩儿年幼,回家一趟确属不易。因此之故,只要有回家的机会,我便加倍珍惜。从早早买票,到给父母姐弟悉心准备礼物,再到抵家后每一天如何度过,我都会提前安排好。

每次回家前,都是这么做的,已然成为一种习惯。这次也一样。

六月初定好了往返车票,礼物也分成五份;从二十日启程到二十六日返京,七天时间,被我按序写在A4纸上,其后勾勾画画,写满了当天的日程——尽管填来抹去,皆是与亲人一起的寻常。

最让我喜出望外的是,此行回家适逢父亲节和端午节,对于这两天,我作了更加缜密的谋划。

父亲节那天,红包是不用了,但必须带父亲吃陇城镇最好吃的饭食,当然,一碗炒面是必不可少的。最最重要的是,我要拥抱一下我的亲爱的父亲,仔细看看这一年,白发是如何在他两鬓成团滋生的。

端午节,那就更不用说了,该有的仪式,一个不落,而且,要全部亲力亲为才行。

一大早和父亲折很多柳枝,不但要插在自家庭院所有门户上,还要把镇里父母租住的房子和三姐家也插满。插完柳枝,和母亲赶在日出前到田间地头趟露水,顺道拔很多很多沾满露水的艾草回来。然后,在五官处抹上雄黄,就与母亲一起缝制荷包,里面放很多很多香草。最后,绑上五色花线,吃母亲用纯莜麦煮的酒醅子——粽子就不自己包了,我记忆中的陇城的五月五并不兴吃粽子。一切就绪,和父母,携带上侄女去田垄间看看泛黄的小麦,期间如果遇见蛇或者蛤蟆,一定不捉来制药——这一年,人和其他生灵一样充满苦难,要相惜。

看看啊,我多么珍视这个端午节,好似要将北京端午节仪式感的阙如给我留下的遗憾,与多年未能和父母一同欢度的端午节,一次性弥补回来。

多少次,我被自己的这种痴蠢感动,让别人以为回家是件多么了不起的事一样。

是的,回家,对我的确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是一场追根溯源的灵魂之旅,更是我匍匐到我的至亲面前的一次朝圣,尤其这次疫情,让我越发以为,和至亲一起相陪相伴的弥足珍贵。

自去年国庆起算,时隔大半年,我对亲人的念想,排山倒海,我怎会不好好筹谋一番呢?做梦都在回家的路上,在亲人的面前。

六月中旬已到,和亲人相聚的时光指日可待,我像只被困笼中的雄鹰,眼看牢笼打开,铆足了劲儿,要一飞冲天。

和以往任何一次回家一样,这次回家,整个过程依然充满了和老公的博弈,最后虽然我以一句“我首先我是爸妈的女儿,其次才是你的老婆,你没权利剥夺我作为我爸妈女儿的资格”取胜,但也付出了诸如低三下四去谄媚讨好他的代价。

只要能回去,管它什么代价呢,所有的付出,和得以与至亲相聚,便显得微乎其微。

那几天,我沉浸在行将回家的喜悦中,每每有亦真亦幻之感,干任何事都无比轻快,走路也是脚底生风。

然而,六月十二日北京发布的数据,给我当头一棒。新发地,4例确诊,45人阳性。只这三个信息,我便知道,回家无望了。

两天后,票退了。

那一刻,怎么说呢,只觉前些日子好似美梦一场,梦醒时分,除了无限怅然,倒也没有其他类似或接近于痛苦的感觉:历经了在鄂期间突如其来的身不由己,此次的不由自主,已远远达不到让我倍感无可奈何的地步了。

无论如何,端午节还得过,哪怕这天的京城依然笼罩在疫情的阴影下不宜出门,但这个节日还得过,就算吃一颗粽子——这是对生活、对生命必不可少的礼赞。

PS:祝大家端午安康!

无论生活给予了我们生活,是阳光还是阴霾,前行还是徘徊,是相聚还是分离,我们都要相信,一切都是应有的安排——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办法?

惟愿,在阴霾中看得见阳光,在徘徊中坚定前行的脚步,在分离时不忘相聚有时。

共勉。

作者简介

72_20220522005450747c5.jpg

王托弟,笔名潘小笛、牧笛,80后,甘肃秦安人,现居北京,从事法律工作,业余爱好写作,现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散文集《回不去的故乡》、《黄土地的女儿》。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王托弟/亦城纪事

搬至亦城将近一年了。直到这里,才算结束了漂泊不定的日子,在京城有了个安稳的落脚处——尽管房子依然不是自己的,依然只是暂居。可是,这个世上,除了自己的生命外,还有什么能够真正属于自己呢?在动荡的年月,只...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6月前 (12-11)

王托弟/我所理解的爱情

一直想对爱情的三个阶段:选择、交往、分手的现象进行分析。但回头一想,这是个多么重大又多么庞杂的主题呀,全方位分析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于是,信手先写冰山一角再说:此篇文章仅对对交往中的现象作分析,选择与...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6月前 (12-11)

王托弟/胡杨女人

三姐说:“王茜华这样的女人,有着斯琴的天然特质,容易走进角色,一定程度上她在表演她自己;在《当家的女人》中演绎的那位一心靠勤劳致富的现代农村女性,与斯琴在精神上是相通的”。我自己没看过《当家的女人》,...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6月前 (12-10)

王托弟/愿新月作证,许得一世情缘

下班到家,已是晚上九点。踏入亦城小区的时候,一弯新月当空,倾洒下来的清辉把四周照得温婉可人。这如水般朦胧的清辉,携同地上昏黄的路灯,似乎要把人融化薄如蝉翼的衣衫,跟随灵魂飞舞的方向披散开去。大地不语,...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6月前 (12-10)

王托弟/百啭蔷薇(小说节选之二)

之第一章第二节又看了遍时间,已是五点三十五分!事先约定五点半吃饭,都过了五分钟,说不定那孩子早就在里面等着。我是长辈,还要做东,怎么能迟到。我看看手机,又环视一下四周,两道人流不止,走过来的女性,无不...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6月前 (12-10)

王托弟/你好,我就好

编前语这篇文章还是2011年底写的。至今,将近四年过去,心中的老师还是那个兢兢业业的老师,好像一直未曾改变;而我早已不是当年象牙塔中那个单纯的女孩,已被三年的职场生涯打磨锻造地不似纯真模样。从八岁上学...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6月前 (12-10)

王托弟/廊桥遗梦:相逢尽在扼腕时

记得我四五岁的时候,由于刚从大家庭中分出来,那时,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十分艰苦。我们五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弱小,因为我排行最后,故父母一向对我充满着比任何一个更多的怜悯。那时,我们的厨房的墙壁是用报纸糊的。约...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6月前 (12-10)

王托弟/当我老去

当我老去文∣王托弟春风化雨当我老去朱颜不在,鬓如霜年华倥偬易逝记忆又从那刻忖想何来由,哪一瞬回眸,让你为我沉醉把我爱上爱上我的青春年少,还有野蛮和疯狂怀抱这美好的光阴让我心情激荡我难以控制的欢欣:我...

诗文 王托弟 王托弟 ⋅ 6月前 (12-10)

王托弟/熊熊

中午时分给妈妈打电话,得知熊熊去世的消息。很是震惊呐,真真无法接受去年国庆还活蹦乱跳的鲜活生命说没就没了的事实。我问妈妈是否安葬了它,妈妈语气不悲不喜,貌似很坦然的样子:“怎么舍得让它曝尸荒野。天气渐...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6月前 (12-10)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