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随笔 > 正文

王托弟/还好,有你与我相爱

王托弟 王托弟 . 发布于 2023-12-10 23:50:58 132 浏览

图片

回想一下,爱情对我来说从来都不是一件奢侈的事——至少到现在。

一天,一个QQ群里,大家集体哀怨爱情不垂怜自己——哪怕最后分手也行——我插话到:“不理解爱情对你们怎么就那么艰辛,它根本就不是困难的事:想爱,爱就能来。”一时之间,我成为众矢之的,好像要把维纳斯亏欠他们的一股脑算在我的头上;有人甚至通过各种途径,挖到我的个人照片并火速发到群里,说长成我这样的女人让爱情女神不眷顾也难。

网友的话充满反讽,深深地刺伤了我。因为,掏出镜子照了照,我根本就不是他们所谓的“美女”;一定程度上,堪称丑陋。不过,虽然我不漂亮,但我也没撒谎,因为,自从下决心要谈对象那天起,就几乎没有空窗过。可见,爱情,远非我们想象的庸俗,它才不会以貌取人。

这几年下来,习惯了爱情作为常态存在于我的生活,故不但不去感激命运对我的厚爱,反而时有在爱情的原野上为所欲为,让爱我的人受伤。直到有一天,看了王雅隽写的《恋爱难民》,并聆听了几位单身朋友的心声后,我才明白,原来拥有爱情是一件多么不容易、多么奢侈的事。

这本书用“恋爱难民”四字作为书名已经够黯淡、无望了,却还要用“失爱时代的恋人絮语”为副标题,简直让人绝望。它虽是一本关于香港单身男女的书,但其所揭示的真相却适用于任何一个物欲横流的城市。读完里面的49个恋爱故事以及49段悲伤经历,看到那些优秀的适婚青年,爱情荒芜、生活孤独,让人不得不开始相信这个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是终极孤独的,在爱情的汪洋大海中每一个人都是龋龋独行或流离失所的。当然,作者写出这些故事、并揭示出现象背后的真相,目的可不是让我们绝望的,而是能通过形形色色的案例,帮助我们读懂人性、看懂爱情,然后学会珍惜、懂得放弃,做到享受当下的生活,甚至拥有整个世界。

这本书是我一个上司借给我的。还书时,他问我有什么感触,记得当时我不假思索地说到:“能有人去爱或能被某人来爱,是多么幸福的事啊,幸福到奢侈。”已到知天命的老上司听了我的话,说我又犯了容易情绪化的毛病,命令我“醒醒脑子赶紧干活去”,我才猛省自己在工作场合又多情了——不过,我一直相信,在获致爱情的过程中,多情是不二法宝,而我修炼的还很不够呢。

看完这本书没几天,朋友A打电话过来,死活要请我吃晚饭;问她由头,她说只想随便聊聊。鉴于那段时间正事太多无暇赴一场纯属扯闲的饭局,所以,我果断拒绝了她的请求。晚上九点多,正当因为鸡毛蒜皮的事责骂老公的时候,接到A的电话。电话那边的她哭的稀里哗啦、不胜悲戚,她说:“突然间感到很孤独,渴望能在北京这个荒凉的城市拥有一份爱情。可是,为什么那个人却迟迟不肯出现?如今,自己在学会坚强的同时,更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脆弱……”

从A的语气中听得出,那一刻,她真的是脆弱到了极点,像飘零在空气中的一粒尘埃。在北京的几年时间里,看上去乐观坚强的她,不知经历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我开始后悔没答应跟她一起吃饭,赶紧安慰她:“单身也有单身的好处,至少,没人和你吵架。”没想到,她说:“你可曾知道,能有个人跟你吵架,也是幸福的。”

A跟我一样在北京读完重点大学的研究生,然后留京工作。她的自身条件,并非优越到让男人退避三舍,亦非差到不入男人法眼。可是,不知为何,我都能换掉一个又一个男朋友,偏偏长得有周冬雨感觉的她,至今却没有拍过拖。她自己不明白那个人为何迟迟不肯出现,我也纳闷像她这么优质的女子,快三十了为何连一个陪她谈场恋爱的男人都没有。想了很久,最靠谱的解释是,A的交往圈子太小,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单身男人,还被她“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的立论吓怂;而最容易让单身队员接受的原因则是,A的缘分正在狂奔的路上。

知道朋友A的心声后,我突然很想主动跟同事C随便聊聊。

C是我们公司公认的乐观派、好女孩,不知为何也单身。我问交际花型的她,难道就真没有遇到一个让她怦然心动的男人吗?她说前前后后谈过几个,不过,短暂的恋情后都没有走到一起。我追问原因,她说:“对于一个过三的剩女来讲,已经不会狂热地追求爱情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只能找个适合自己的人结婚。”

找个适合自己的人结婚,对于一个大都市的女白领来说,是多么简单而又沉重的价值评判呵。

我接着问:“那想不想找个男人来关心呢?”

“当然!这个对未婚女性来讲都是想要的,尤其当一个人生病时就比较强烈,还有就是工作和生活上遇到问题时将特别渴望,即使是他帮不上什么忙,最终不会选择和他结婚,但若这个人在这两种关键时刻起到照顾和引领作用的话,也很幸福了……”

C的话让我想起由董冬冬、陈曦夫妇合创的歌曲《终于等到你》。凄楚的歌词,加上张靓颖细腻中带有饱满情绪的演绎,听得人唏嘘不已。不过还好,歌曲中,历经时光与困难,最终觅到真爱。可现实里,有多少人,依然不得不尝着孤单的味道,继续被时间敲打着骄傲……

除了朋友B、同事C,还有老乡D,文友E,网友F……适婚的他们,心中无不渴望着爱情,却不得不接受依然单身的现实。我给他们推荐《恋爱难民》,希望他们能从中找到“失爱”的原因。不成想,他们不但不领情,而反揣测我跟王雅隽是一伙的,向他们推销书籍。天可怜见,我连认识王雅隽的资格都没有。

自从看完《恋爱难民》,并倾听了那么多单身朋友的心声后,我开始审视自己的爱情。

细想,我跟老公虽然没有太多精神层面上的交流,相投的志趣也不多,甚至都谈不上浪漫,但至少,在我无助和软弱时,在我沮丧和落魄时,有他托起我的下巴,给我一个肩膀,陪伴我左右,跟我一起承受生活设定的考验;他从不向我发脾气,在家任怨任劳,把省下来的钱全部交给我买衣服和化妆品;每当我无理取闹,他都报以谅解的温柔……越想越感觉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没有好好珍惜跟老公的感情,没有发现跟他之间也有不离不弃的默契和刻骨铭心的情份,等等。

今年七夕,值班没回家的老公早起就给我发来几个微信红包,上面依次写到:老婆我爱你、爱你一生一世、祝老婆永远幸福快乐、老婆身体健康、老婆最漂亮、老婆万岁、白头偕老。看得我正抹眼泪的时候,最后一个红包上竟赫然出现“你是猪吗”几个字!这要搁过去,不但他的红包白发了,还要命令他立刻打电话过来接受我的修理;而此次,心里满是怜爱。那天,除收到老公慢慢的爱意外,还听了不少单身男女的哀怨,猛省爱情对每一个人——不管是否拥有——来说都是件非常奢侈的事:在这个感情动荡的年代,不是想爱,爱就能来的。所以,如果爱情光顾了我们,一定要懂得用心珍惜。

于是,拆完“你是猪吗”的红包,我给老公回复到:是又如何?还好,有你与我相爱。估计,老实巴交的他看到这句话后,又一头雾水了。

作者简介

王托弟,笔名潘小笛,80后,就职于北京某外企,从事法律工作。业余爱好写作,视文字为生命,在法律的严谨与文学的率性间寻找平衡,用文字在大城市的浮华与小城镇的淳朴中勾勒真性情。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王托弟|十分钟,一个拥抱 。

这件事已过去有大半个月时间了。事发当天,我就想记下来,不是因为这件事有多么重大,而是因为它太普通了,普通到可以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能看到它的影子,或明显或稀微。事情是这样的:大半个月前的一天。午饭过后...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4月前 (07-22)

王托弟/亦城纪事

搬至亦城将近一年了。直到这里,才算结束了漂泊不定的日子,在京城有了个安稳的落脚处——尽管房子依然不是自己的,依然只是暂居。可是,这个世上,除了自己的生命外,还有什么能够真正属于自己呢?在动荡的年月,只...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2月前 (12-11)

王托弟/我所理解的爱情

一直想对爱情的三个阶段:选择、交往、分手的现象进行分析。但回头一想,这是个多么重大又多么庞杂的主题呀,全方位分析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于是,信手先写冰山一角再说:此篇文章仅对对交往中的现象作分析,选择与...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2月前 (12-11)

苏心/回到我们相爱的地方看看

苏心,业余爱好码字,某报专栏作者。文字散见于《中国青年》、《婚姻与家庭》、《女人坊》等期刊。花落如雨,飘入怀中。握住一枚落花,想你。你说过,风起的时候,你会陪我笑看落花。风已四起,而你在哪里?我要去我...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2月前 (12-11)

王托弟/胡杨女人

三姐说:“王茜华这样的女人,有着斯琴的天然特质,容易走进角色,一定程度上她在表演她自己;在《当家的女人》中演绎的那位一心靠勤劳致富的现代农村女性,与斯琴在精神上是相通的”。我自己没看过《当家的女人》,...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2月前 (12-10)

王托弟/愿新月作证,许得一世情缘

下班到家,已是晚上九点。踏入亦城小区的时候,一弯新月当空,倾洒下来的清辉把四周照得温婉可人。这如水般朦胧的清辉,携同地上昏黄的路灯,似乎要把人融化薄如蝉翼的衣衫,跟随灵魂飞舞的方向披散开去。大地不语,...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2月前 (12-10)

王托弟/百啭蔷薇(小说节选之二)

之第一章第二节又看了遍时间,已是五点三十五分!事先约定五点半吃饭,都过了五分钟,说不定那孩子早就在里面等着。我是长辈,还要做东,怎么能迟到。我看看手机,又环视一下四周,两道人流不止,走过来的女性,无不...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2月前 (12-10)

王托弟/你好,我就好

编前语这篇文章还是2011年底写的。至今,将近四年过去,心中的老师还是那个兢兢业业的老师,好像一直未曾改变;而我早已不是当年象牙塔中那个单纯的女孩,已被三年的职场生涯打磨锻造地不似纯真模样。从八岁上学...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2月前 (12-10)

王托弟/廊桥遗梦:相逢尽在扼腕时

记得我四五岁的时候,由于刚从大家庭中分出来,那时,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十分艰苦。我们五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弱小,因为我排行最后,故父母一向对我充满着比任何一个更多的怜悯。那时,我们的厨房的墙壁是用报纸糊的。约...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2月前 (12-10)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