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随笔 > 正文

王托弟/一个人,一辈子有着对故乡的留恋

王托弟 王托弟 . 发布于 2023-12-04 21:32:41 113 浏览

几年前,一位酷爱文学的老乡拉我进入QQ“天水作家群”,该群的创建者便是白尚礼老师。自此,通过QQ空间、新浪博客等,读了不少白老师的文章。后来,有了微信、自媒体,可迅捷地读到白老师更多的作品。

彼时未见其人,只从文字感觉到白老师是一位对文字很热爱、很虔诚的人。

2015年端午回天水之前,恳求白老师无论如何要答应我到天水后见他一面。没想到,白老师很爽快地应承了——一位在文学方面已有所建树的老师,能对一个小辈如此厚爱,令我不胜感念。

抵家当天正值端午佳节,在举众欢腾的喜悦中,我终于如愿以偿,在天水市见到了白老师。

第一印象,白老师是个很儒雅的人,虽然很早就走出了农村,但接人待物过程中流露出来的坦诚和率真,满满当当地折射出黄土地儿女的淳朴本性。当天,在白老师那里,我软磨硬泡讨来不少书,都是天水本土作家的个人作品和本地发行的各种杂志刊物,其中就包括白老师的散文集《泥土的声音》。

从白老师手中接过《泥土的声音》,封面一句话赫然映入眼帘:

“怀念那一缕亲切温暖的炊烟,怀念那一方脉络清晰的圣地,要怀着虔诚的心灵去轻歌浅唱,顶礼膜拜。”

这句话让刚刚踏上黄土地的我不胜悲喜。喜的是,我可以怀着虔诚的心灵来轻歌浅唱、顶礼膜拜那一缕炊烟和那一方圣地了;悲的是,从2012年决定留京的那一刻起,之于家乡,我已是个过客,无论每年回去多少次,也无论如何轻歌浅唱、顶礼膜拜,终究是个过客了。

对于一个恋家的人,这是何等的残酷!

原以为只有远离家乡的我是这么想的,却不曾想在白老师心中,亦是如此。

图片

回到北京,我一口气读完了《泥土的声音》一书。其中,“行走乡土”系列是我读过的关于乡土题材难得一见的好文章,字里行间散发出来的泥土的素净清香,让我这个生活在帝都雾霾中的游子好生羡慕。

当时,读着白老师的文字,明显感觉到白老师的文字中有一种真实的表达:想要的生活“在别处”,即活在农村时向往城市,来到城市又憧憬农村;而最淳朴、最纯真又最纯粹的生活却永远在乡村悠悠白云下,在一间瓦房中、一颗梧桐树前……琢磨着白老师真情饱满的文字,回味着昔日乡间的炊烟、夜晚、暮雪等,仿佛切身嗅见了泥土的气息,听见了泥土的声音——那是亲人的味道——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家乡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留下的印迹,是如此的相像。

读完白老师《泥土的声音》一书,又一本本看完从白老师那里讨来的全部书籍,从此,“天水本土文化”作为一个概念走进我的心里,不但引导我开始关注家乡文化,它更根植在我的骨髓里,严重影响了我业余写作的方向。

2015年端午跟白老师辞别后,可喜的是,2015年十月份在北京见到了白老师,2016年农历三月份回家在天水和白老师三度相逢。在这个时代,人和人之间的缘分可浅薄到比邻数载而不识,也可深厚到低眉举首间便成故人。承白老师再三厚爱,2017年4月22日,他又作为嘉宾出现在我的文学交流会上。

多次接触后,我对白老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加懂得他对工作和生活秉持的那份谦卑、勤奋、热情和上进——作为我业余写作的最初引路人,他对我亦师亦友的关照,让我深深感动,更受益匪浅。

今年,白老师的最新散文集《泥土的味道》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本书是《泥土的声音》的姊妹篇,书中写的最多的依然是白老师心中的家乡。其中“乡关回望”一卷,俨然“行走乡土”的延续,是作者心中隐隐乡愁的延伸,看后不禁让人喟叹:人生兜转几十年,原来最让我们牵肠挂肚的,依然是远在儿时的山山水水和生活在那里的父老乡亲啊。

白老师在工作和生活方面是个很勤奋的人,又对文学特别的喜欢和投入,在繁重的工作和生活之余,煮字疗饥,书写着自己心中的家乡,把自己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对他人的坦诚一一落于笔端,在文字的王国里肆意放飞自己心情的同时,又为他人带来文学的盛宴。

文如其人。

白老师是个实实在在的中年男子,所以,他的文字也是实实在在的本色文字。在这个时代,这样的人和文字,具有一种质朴的魔力,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底色,并懂得了生命的真正价值所在。

家乡,在每个人心中都是那样的情深义重,在那里也许有令人不喜欢的人和事,但都不会成为我们不爱她的理由。随着离开家乡的时间越来越长,这种感觉一年胜似一年地浓烈。渐渐地,家乡成为我漂泊动荡人生的精神归宿,那里的群山、丛林、田野、乡路,成为我灵魂的港湾。

我以前不太明白自己的这种情愫因何而起、从何而来,以致无限蔓延充满了我的整个心身,看了白老师《泥土的味道》一书,始明白这种感情的缘起缘灭:

“一个人,一辈子有着对故乡的留恋,对泥土的眷恋,离开了熟悉的土地,就会永远找回不到根,找不到以前的那种记忆和感动,于是便剩下回忆在心中。其实,自己知道,一个始终钟爱泥土,离不开泥土,骨子里沾满泥土颗粒的人,只有穷其一生,把自己与泥土揉和在一起,才会感知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

至今,我在京学习、工作了已有十二个春秋,京城有了我的事业和家庭,尽管如此,我的心似乎始终没有在这里生根,反而对那片黄土越发地生出更多无以复加的眷恋和思念。

十几年的北漂生活让我更加坚信:虽然离开家乡多年,但她一直都在我的心里,从未远去。家乡驻在心间,哪怕走遍天涯海角,近在咫尺的永远都是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2016年,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散文集,书名就是《回不去的故乡》,从此,我与家乡、家乡与我融为一体,不离不弃、生生不息,就像白老师《泥土的味道》一书中所写的那样:

“一个生命,有一个生命,在泥土里诞生,继而在泥土里滚爬摸打,相依相偎。成年后,一个生命和另一个生命,又在与泥土相依相恋中逐渐老了,直到连泥土也摸不动的时候,这个生命就被泥土融化了。”

如果说白老师其人其文对我有什么影响,便是以上这些。虽然并不浓墨重彩,却如春风细雨般潜移默化。也许,终我一生,身上都会有这种痕迹。


白 尚 礼 老 师  简 介 :

白尚礼,男,70末生,甘肃省天水市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先后在《海外文摘》《民族文学》《散文世界》《中国散文家》《华夏散文》《星星》《天水文学》等百余种报刊。有作品被《华夏散文经典》《中国散文精华》《中国当代散文作品精选100家》《中国美文:21世纪十年精品选编》《诗歌中的天水》、《天水文学作品选》等选本收录。获各类文学奖项若干多次。出版散文集《岁月无声》、《泥土的声音》和《泥土的味道》,文史集《铁堂峡》,主编《天水诗歌双年展(2014-2015)》、《吟诵天水》等。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中秋月圆,情满故乡

今日中秋,晨光柔柔,秋风飒飒,怀揣着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我踏上了归家的路途。手中紧握的,是前一晚在广场上和超市里精心挑选的月饼、点心和面包等中秋节礼物,它们不仅承载着节日的喜悦,更寄托了我对家父的无尽牵...

随笔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2月前 (10-10)

月是故乡明

又是一年中秋节,又是一朝月圆时。在这么一个美好而又寂静的夜晚,但看一轮明月悄悄地爬上围墙,越过枝头,镶嵌在浩瀚的深邃的夜空,将那无边的如水的光华亳无保留地倾泻在这片苍茫的大地上,供人们祭月赏月,千里传...

随笔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2月前 (10-10)

王托弟|十分钟,一个拥抱 。

这件事已过去有大半个月时间了。事发当天,我就想记下来,不是因为这件事有多么重大,而是因为它太普通了,普通到可以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能看到它的影子,或明显或稀微。事情是这样的:大半个月前的一天。午饭过后...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4月前 (07-22)

蔡晋/故乡的春节

春节,是中国一个最古老的节日;春节,是中国一个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更是中国一个最具代表性的节日。无论在哪里,春节依旧热闹,尤其是乡村的春节,更是令人向往。每家每户做一些平常不做的饭菜,买一些平常不买的...

作文 山柳 山柳 ⋅ 11月前 (12-21)

王托弟/亦城纪事

搬至亦城将近一年了。直到这里,才算结束了漂泊不定的日子,在京城有了个安稳的落脚处——尽管房子依然不是自己的,依然只是暂居。可是,这个世上,除了自己的生命外,还有什么能够真正属于自己呢?在动荡的年月,只...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2月前 (12-11)

王托弟/我所理解的爱情

一直想对爱情的三个阶段:选择、交往、分手的现象进行分析。但回头一想,这是个多么重大又多么庞杂的主题呀,全方位分析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于是,信手先写冰山一角再说:此篇文章仅对对交往中的现象作分析,选择与...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2月前 (12-11)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