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谈 > 正文

刘杰/揣一份率真行走在红尘之中——《回不去的故乡》琐议

王托弟 王托弟 . 发布于 2023-12-04 21:42:11 49 浏览

辛酉年四月一天的中午,我像往常一样,利用闲暇时间浏览朋友圈,突然甘肃成县牛旭斌的一条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打开一看,就有了和《回不去的故乡》的交集。

《回不去的故乡》(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一本散文随笔集,作者是秦安陇城女子王托弟。

图片

之所以能够和《回不去的故乡》结缘,主要还是秦安这个名字。大概在我十岁左右,念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似通非通地学着给外地的亲友写信的时候,就有给秦安叶堡的一封信,那是父亲的一个朋友,曾经在关山林区伐过木,两人结义为兄弟,时常有书信来往。还有就是隔三差五到村子里来的货郎,十有八九是秦安的,那熟悉的吆喝声和特征很明显的口音,给我留下了极深的记忆。包产到户之后,除了货郎之外,还有一些专门卖成衣的女人游走于华亭的乡村,这些女人也是来自秦安的,母亲曾经在她们跟前给我买过一条咖啡色的裤子,好像是九块钱。搞活开放之后,华亭绝大多数商贩进货的渠道也是秦安,就连父亲熬茶的火盆都是秦安的一个货郎捎来的。

秦安这个名字,在我的心上,有了很深的印痕,也时时撩拨着我的好奇心。

九十年代初期,我到天水访友,班车在秦安梁上逶迤行驶,旅人昏昏欲睡。我看着车窗外枯黄的土地和光秃秃的山卯,想到华亭的山清水秀,心里慨叹天地真是不仁呢。班车曾在秦安车站有短暂的停留,我下去溜达了十几分钟,根本没时间进城。1995年国庆节,我携妻带子,专门到秦安浪了一回。我们住在一家私人旅馆,下午在秦安百货批发市场转悠了好几圈,给母亲买了一根拐杖,第二天早晨就离开去了天水。当时秦安给我的印象是名不符实,秦安的名气很大,但是县城小而脏乱,甚至街道里都堆积着垃圾,但是当我在秦安车站看到来自天南海北的,包括来自西藏的商贩,又不得不叹服秦安的魅力和诱惑。2002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我跟着一个跑长途运输的朋友到天水的三阳川去,又一次走进了秦安。短短六七年的时间,秦安真正脱胎换骨了,往昔的脏乱没有了,县城漂亮大气了许多,置身于熙熙攘攘的人群,嗅着令人陶醉的桃子味,听着南腔北调的口音,我有恍若隔世的感觉。

以后虽然去过好几次天水,但是由于公路改线,再没有涉足秦安县城。

按照微信后面的提示,我给王托弟发去了添加的请求,隔了三个多小时,我和王托弟就成微友了,之所以添加她因为她是秦安人,之所以买《回不去的故乡》是因为作者是秦安人。秦安这个名字在我心里远胜于故乡静宁,这使我常有负罪感。

《回不去的故乡》送来之后,素雅简洁的封面令我眼目一新,再看封面上的小字,其中“就算我执剑天涯,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内心深处最美的,永远是家乡”几句,就俘虏了我。我把书带到单位,利用课余时间,断断续续八天时间就看完了。看完这本书之后的第一个反应是喜欢,第二个感觉是钱没白花。

这本二十多万字的散文随笔集,分为“乡关何处”、“人间天伦”、“缱绻红尘”、“京华烟云”和“朝花夕拾”五章,其间配有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片多和作者家乡的风土、亲友有关,从侧面起到了诠释文字内容的作用。

“乡关何处”所选十二篇文字,都是写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名胜古迹的,字里行间满溢着作者对秦安陇城王家湾故土的热爱和眷恋,尤其是《情是故乡浓》、《耕读第》、《秋天,遗落清水河畔的记忆》、《赶年集》和《回不去的故乡》这些篇章,行文如水,情感真挚,场面熟悉,感同身受。我少小时节回到老家静宁,每每看到家家大门上面的“耕读第”,也曾经和作者同样读作“第读耕”,挖洋芋,掰玉米,拾蘑菇,暖热炕……多么熟悉,多么亲切的场景,读着这样的文字,有时候会心一笑,有时候情不自禁,譬如读《秦腔,一个未完待续的梦》时,自己也哼哼着来几句。

“人间天伦”所选十二篇文字,都是叙述作者和亲人之间真情的,尤以《妈妈的病》、《老爸的喜好》、《三姐的病》、《放羊》和《亲情,入骨入髓》最为动人。从作者的叙述中得知,她的母亲和父亲,都是普普通通的农人,但这和他们生活、工作在京城的女儿并不矛盾,亲情并不因此疏远,反而入骨入髓。妈妈的病,三姐的病,令作者牵肠挂肚,忧心忡忡,甚至连老爸的鸽子被狗吃了都使她惦念于心。在《放羊》一文中,有一幅王托弟和父亲的照片,高天阔地之间,背景是连绵起伏的梁卯和羊群,拙朴的父亲和洋气的女儿互相凝视,那眼神令人羡慕而妒忌——那羊倌何其幸运,有女如此!那女子何其幸福,有父如此!

“缱绻红尘”所选十一篇文字,都是描述友情和爱情的。“京华烟云”所选十三篇文字,都是记录作者在北京生活十年的点滴,要么有感而发,要么灵犀一瞬间,其中不乏精彩之笔。“朝花夕拾”所选十二篇文章,大多是记录同学情谊或者友情的,虽是有感而发,却也不乏精彩之处,最耐读的还是《岁月如纸,百褶成华》,父母的一声“我的娃”,所有的委屈和不快都烟消云散,甚至在走入死胡同的时候,这声来自亲人的呼唤都能使她醍醐灌顶。

我不是搞文学评论的,也很少写读后感之类的文字,缘由很简单,我的文学理论几乎等于零,我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之所以写下这篇文字,大概基于以下两点:一是因为秦安是我幼小的时候就记住的名字,那是一个人文历史积淀非常深厚的地方,大地湾遗址、街亭等闻名遐迩,我一直对其持仰望的姿态,现在看了秦安人王托弟的散文集,觉着喜欢,觉着对胃口;二是出于对作者的感谢,我和作者素昧平生,也是隔代人,但是作者笔下的乡情亲情我不仅能够耳熟能详,还曾经亲身经历过,一个学法学的女子,竟然写出了这么清丽隽永,真挚坦诚的文字,令我好奇,更多的是感动。唯有真情能动人,不管是人和人的交往,还是流淌于笔端的文字,王托弟都做到了这一点,这也是《回不去的故乡》付梓之后,大受欢迎的根本之所在。

诚然,《回不去的故乡》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就我的理解而言,作者的遣词成句方面显得随意了些,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词语的界定也不再是一成不变,名词动词的活用早已不是新鲜,但中文数千年规则不是随意就可以更改的,有些新造的词句显得拗口,不易理解,个别篇章的结构松散脱落,随意性太强。套用一句话就是瑕不掩瑜,细微的瑕疵遮掩不了王托弟的文采,说到底《回不去的故乡》还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从王托弟的文字里,我能感受到她是一个率真的女子,敢想敢做,敢爱敢恨,敢哭敢笑,不加掩饰,这样本真的女子在当下已经很稀有了,在一个急功近利,浮躁速成时代,上下班四五个小时的车程上能够静心读书写文,我所知道的,也只有王托弟了。这个曾经的牧羊女,今天的法学硕士,外企白领,揣一份率真行走在繁华的首都,为自己的家乡抒情,为自己的亲人讴歌,不也是一道风景么?

期待着王托弟真正成为“我是个写作人”的那一天,我知道那一天不会遥远。

作者简介

图片

刘杰,男、汉族、小学高级教师,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华亭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在国内报刊发表散文小说五十多万字,散文集《三友行吟》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回不去的故乡书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作者感言:我的第一本散文集《回不去的故乡》自6月份正式预售以来,得到很多亲朋好友的支持,目前,销售数量已远远超过了预期。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本书从8月中旬开始陆续向大家发出,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收到了好几...

杂谈 王托弟 王托弟 ⋅ 6月前 (12-05)

魂落秋砚/诗词九首:回 到“回不去的故乡”

编者按在秦安所有写诗词的女子中,魂落秋砚每次出手便令人惊叹。至今,虽然不曾跟她谋面,但已经读过不少她的诗词。生活、岁月、光阴、风物、人情、情致等,在她的笔端屡屡呈现出诗意,让人佩服她内心的柔情和才...

诗文 王托弟 王托弟 ⋅ 6月前 (12-04)

吴玉平/一个带着孩子闯红尘的佛门弟子

妙言师傅俗家名叫薛蕊楿,现于广州市打理着一家佛文化礼品店,带着女儿艰难度日。本应称其师父,但妙言自感修学不够,一再强调仅称其为师傅。薛蕊楿是70后,出生在湖南省衡南县江口镇,父母均为目不识丁的农民。9...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6月前 (11-30)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