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飘飘/我所认识的王托弟及她的写作——写在王托弟散文集《回不去的故乡》即将上市之际
认识她,记得是在一个微信公众号里看过她的一篇文章,在文章后面,有她个人的微信号,我试着搜索添加,她居然同意了。
简单地聊过几句后,我就去看她发在自己朋友圈里的文章。
一篇篇都是她自己写的散文,我竟然很能够看得进去,没有感到费力不说,还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后来,就那么轻松愉快地一直看,偶尔在她新发的文中点点赞,偶尔写上几句评论。
她也会来我的朋友圈里看看,点点赞,写几句评论。
她的名字叫王托弟。这个名字,字面意义上来说——我们这边有个这样的风俗——就是一家人如果首先生了女孩,希望第二胎是个男孩的话,就会把希望寄托在先生的女儿身上,叫像“托弟”这样的名字。
不过我们这边一般都是作为小名,真正的学名会另外起一个。所以,当我看到她的名字时,我就想,或许她家乡也是有这样的风俗。
后来,通过聊天,知道了她的确有一个弟弟。如果她们那边的风俗和我们这边一样,也算是完成家人的心愿了;不过,到底是不是这样,我没有问过她。
起初,她把自己的文章投给其它公众号,比如《桃花岛上的桃花源》,比如《写手圈》等;后来,就有了她自己的公众号:《王托弟的栖息地》。从那以后,我也就能更好地看她的文了。
她的文,从书写家乡到书写城市,从书写人生的思考到一次次的开悟,她写家人、写朋友、写回忆、写感悟、写思考......一篇篇,都很美。
我读不完,是放不下的。也就这样,我一直读下来,有时点点赞,有时付上几文读书钱,有时也转到朋友圈什么的。后来,感觉生活中似乎是不能缺少她的文了。
再后来,她建了一个群,微信交流群,名字,也叫“王托弟的栖息地”,我也加了进去。进去一看不得了,好多都是文学大家,好多都是喜好文学的人。通过一段时间的沟通交流,我认识了鸽子、毛毛、赵忠科......还有好多,接着,又聊开了去。
那个公众号,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学盛宴,那个聊天群,成了我每天不看看就不舒服了的微信群。
真正和王托弟的交流其实也没有几次:也就交流了几个话题而已。
第一,就是针对她发的或我发的文进行的交流。比如,她写的文,我读来什么感受;我写的文,她看后的建议等。当然,我写的文,是无法和她写的相比的,因为一比较,我的就太小儿科了。
第二,就是交流写文章的方法和发文中的部分困惑。说交流,其实更多的是我向她请教。她说她喜欢在地铁上写文章,因为上班的路上,时间长,她就在地铁上写作。
我不能体会她写作时的感触,因为我出生和生活在农村,没有出过远门,没有坐过地铁。
不过,前段时间,终于有了一次远行的机会,终于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地铁......一个个的地铁站走过,一个个的人们都在玩着手机:有的在玩游戏,有的在看信息,有的在微信聊天……
我在一瞬间,忽然想到了王托弟,虽然那是一趟从杭州的一站到另一站的地铁,她是肯定不会在的,但那时,我想起了她说她在地铁上写作,我想她在地铁上写作的样子:肯定是坐在地铁上,低着头看手机,手指在手机上轻快地跳动。其他的人是不会注意她的,因为他们在想,那女孩肯定是在聊天,其实,王托弟却在用手机写文章。
她上车就开始写起,到下车,一篇文章也就完成了,然后,带着成就感上班。我们,也就能够看到她更多的作品了。
第三,就是针对里面写的具体感触交流。在交流中,她说起看我写的文字,还是有些灵气的,就是写得短了、少了,鼓励我坚持着写下去。我看后真心感谢她,因为有的时候,是真的不想怎么写了。
我写的东西,很少投稿的,也很少发表,自己也感觉写得不够好,还达不到投稿的要求,把以前写的都当作是一种积累,边学习边进步,等有一天真正能够写出好文章了,再去投稿。但是,王托弟一直鼓励我写下去,去写更多的文章,试着把文章写得更丰满些,试着写写散文什么的。在此,特别谢谢王托弟友一直以来的鼓励和指导,谢谢你。
最近,看到王托弟的第一本散文集《回不去的故乡》即将上市,我很为她高兴,虽然感觉有些突然,但想想,对于她来说又是必然的。
看看她的朋友圈里还有公众号上,其实她发了很多的文章,很多朋友们都喜欢看,从阅读量、点赞量和评论就可以看出来。
我没有出过书,不知道出书的要求更多的是什么,但我相信,只要大家都喜欢看的文章,就是好文章,也是可以出书的了。在此,特别恭贺王托弟出书,更希望她以后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出更多的书。
希望大家在虚拟的网络中,储存真诚的友谊。预祝王托弟书本大卖,希望大家支持支持再支持!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实名祁红伟,男,80后。出生于普洱市宁洱县,现在宁洱县普义乡工作。工作之余,喜欢拍拍风景,写写感触,也喜欢交友。
- 上一篇: 王托弟/杨俊旺:一个北方庭院式的男人
- 下一篇: 王托弟/感谢陌生的你,陪我度过一段华丽的岁月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相关文章
王托弟|十分钟,一个拥抱 。
这件事已过去有大半个月时间了。事发当天,我就想记下来,不是因为这件事有多么重大,而是因为它太普通了,普通到可以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能看到它的影子,或明显或稀微。事情是这样的:大半个月前的一天。午饭过后...
王托弟/七夕:唯有持久的经营,才能有每天的好风光。
七夕了呵。若非前几天闲聊中朋友提及,繁碌差一点让我忘记了这个节日的到来。我向来注重仪式感,原因无它,仅仅为了让自己日复一日的光阴在某个时间节点能与众不同,进而给自己一个比平日多些深情厚意的契机。故而,...
王托弟/亦城纪事
搬至亦城将近一年了。直到这里,才算结束了漂泊不定的日子,在京城有了个安稳的落脚处——尽管房子依然不是自己的,依然只是暂居。可是,这个世上,除了自己的生命外,还有什么能够真正属于自己呢?在动荡的年月,只...
王托弟/我所理解的爱情
一直想对爱情的三个阶段:选择、交往、分手的现象进行分析。但回头一想,这是个多么重大又多么庞杂的主题呀,全方位分析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于是,信手先写冰山一角再说:此篇文章仅对对交往中的现象作分析,选择与...
王托弟/胡杨女人
三姐说:“王茜华这样的女人,有着斯琴的天然特质,容易走进角色,一定程度上她在表演她自己;在《当家的女人》中演绎的那位一心靠勤劳致富的现代农村女性,与斯琴在精神上是相通的”。我自己没看过《当家的女人》,...
王托弟/愿新月作证,许得一世情缘
下班到家,已是晚上九点。踏入亦城小区的时候,一弯新月当空,倾洒下来的清辉把四周照得温婉可人。这如水般朦胧的清辉,携同地上昏黄的路灯,似乎要把人融化薄如蝉翼的衣衫,跟随灵魂飞舞的方向披散开去。大地不语,...
王托弟/百啭蔷薇(小说节选之二)
之第一章第二节又看了遍时间,已是五点三十五分!事先约定五点半吃饭,都过了五分钟,说不定那孩子早就在里面等着。我是长辈,还要做东,怎么能迟到。我看看手机,又环视一下四周,两道人流不止,走过来的女性,无不...
王托弟/你好,我就好
编前语这篇文章还是2011年底写的。至今,将近四年过去,心中的老师还是那个兢兢业业的老师,好像一直未曾改变;而我早已不是当年象牙塔中那个单纯的女孩,已被三年的职场生涯打磨锻造地不似纯真模样。从八岁上学...
王托弟/廊桥遗梦:相逢尽在扼腕时
记得我四五岁的时候,由于刚从大家庭中分出来,那时,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十分艰苦。我们五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弱小,因为我排行最后,故父母一向对我充满着比任何一个更多的怜悯。那时,我们的厨房的墙壁是用报纸糊的。约...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