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随笔 > 正文

黄丹/ 饭菜香,凝聚成家的味道

王托弟 王托弟 . 发布于 2023-12-08 09:59:59 50 浏览

若不会做饭,将来嫁不出去


以前的客家女子,如果不会做饭,是要被人笑话的。

后来人们说:做饭也是一种兴趣,有些人生来喜欢和锅碗瓢盆打交道,有些人就觉得那是令人头痛的事情。

还好,我是属于前者。关于做饭的兴趣,和奶奶有很大关系。

五岁起就跟奶奶睡。曾经漂洋过海,穿过高跟鞋和旗袍,生了九个孩子的奶奶,把我调教成一个典型的客家女子。

她吓唬我说,如果不会做饭,你可能嫁不出去,就算你嫁出去了,将来的公婆和老公也不喜欢你。

当时才不到十岁的我,肯定是担心和害怕的,嫁不出去,那意味着要被人笑话一辈子。

在我还没有炉灶高的时候,我就跟在奶奶屁股后,想看看奶奶怎样把那些单调的饭菜煮成香喷喷的。

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初期,两个姑姑在泰国和香港,经常寄财物回来,因此我们的日子还算滋润。家里种的稻谷,挑到很远的碾米房碾成白花花的大米;菜也是妈妈种的。奶奶是煮过和吃过好饭菜的人,因此,她做的菜就是好吃。

我就想总有一天,要把奶奶做菜的手艺学过来。

到后来,妈妈也常笑我,当时奶奶用手肘挡开企图靠近炉灶的我:“去去去!别把我的好菜给糟蹋了。”特别是遇到过年过节时,家里好不容易有些肉或山珍海味时,我总是想和奶奶抢锅铲,奶奶也总是笑骂着将我推开。

那是有趣和幸福的回忆呵。 


因做饭而来的小得意


渐渐长高的我终于把锅铲抢过来了,十二三岁时,就开始做家常饭菜。

看着家人吃自己做的饭菜并得到赞誉时,小屋里开心的笑声从未间断。一家人围着桌子吃着简单饭菜的日子,成了终生难忘的记忆。那么多年后,在梦里也常出现当时场景,依然是鲜活温馨的。

记得以前香港的姑姑和漳州的叔叔他们回来,吃过我炒的青菜,赞不绝口:“比外面酒楼做的还好吃!”

奶奶的笑永远都是慈爱的,妈妈的笑容则一直是谦逊的,而我的笑脸,从很小开始,就有些小得意。

后来家里盖房子,那时村里人担心被管制,都选在半夜偷偷请来师傅们,一夜之间把楼面浇盖好。

妈妈说,十三四岁的我,在那夜里,要煮很多开水,还要做几桌饭菜。当我把饭菜都做好摆上桌,等大家干完活过来吃时,我已在灶旁堆柴禾上蜷着身子睡着了。因为爸爸不在家,人手就少,所以我和妹妹很早就帮着妈妈做家务。

要不是妈妈的述说,这些事我早不记得了。

想想有些心酸,也有些骄傲。


不 说 也 罢


后来,生活渐渐好起来,很多以前不敢想象的菜,也进了寻常百姓锅里桌上。

随着家族的壮大,每到年节或清明祭祖,家里就聚了三五桌亲友,常常由我掌勺做菜,亲戚们笑称我厨师。

直到03年我开店后,才渐渐离开厨房,偶尔回家吃饭才做菜。妹妹却说,姐姐口味变了,不南不北的。吃惯了客家菜的我们,也接受了川湘东北等其他菜系,喜欢寻求新鲜口感的我,总是在尝试新做法,因此,几次被妹妹推出厨房。于是乐得吃现成的。

对于吃食,已不太讲究,很多时只是填饱肚子就算。

每当和友人谈到做饭这个话题,就会想起奶奶说过的话。有些委屈:熟知的那么多进得厨房出得厅堂的客家女子,也不见得她们得到了家人疼爱,时代的变化,会不会做饭已是小事。不说也罢。


“相忘于江湖”面鱼儿


以前不爱吃瑶柱,总觉得它鲜得发腻。

人的口味或随着年龄改变,许是味觉没有以前灵敏,需要比较浓重的味道,才能激活或满足味蕾的胃口的活力。二十岁以前不吃辣椒的,后来也越来越喜欢。

于是那阵子常泡了瑶柱放在冰箱里,随时拿几个煮面条米线或炖汤,一个人在店里的吃食尽量简单,但因为曾经爱下厨,偶尔也会花心思弄些简单好吃又有营养的东西,生怕亏待了年岁渐大的自己。

有天散步回家路上,看一妇人在做猫耳朵。一直在梅州居住,但我却如久远的老祖宗一样,爱吃面食。看那妇人一边和旁人搭讪,一边把面片扯下来丢进热气腾腾的锅里,那一刻感觉饿极了。

然后就合计着,明天我也做面片吃。还要把瑶柱丝和进面团里,做出来肯定更香甜!

回到家,就跟妈妈说我已爱吃瑶柱,还打算做瑶柱面片儿。妈妈说,你别搞,就怕吃惯了,以后没加料你就不吃。我嘟哝着,妈妈毕竟是苦过来的人,她以为瑶柱也是奢侈的东西,没必要。

嘴里应着妈妈,心里却暗想,我非得吃到瑶柱面片儿。

或许我真的很固执,特别是对已动了念头的食物,还因为好奇。

忙着,一连几天都没时间弄自己想吃的东西。

有天夜里终于有空,在对面杂货店买了面粉,也顾不上换下旗袍,关了门就在屋里和面。

我发现,拿来当凳子的大树墩儿,垫着盆搓面团最合适不过了。

很快的功夫,把加了瑶柱丝的面团和好,切成小片,烧水煮好,盛一碗,美美吃起来,果然鲜香爽滑有嚼劲。本来要留一些明天当早餐的,快吃完才发觉。 

一边吃一边胡思乱想,看着碗里的面片儿,像什么呢?那么好吃,又是自己自创的食物,该给它起个名字才对。

我把面团压扁了再用小刀切出来的。它们在锅里翻滚时,看着有些像小鱼。

想起一些话,一些往事。还想起几天前看到的故事,想起那句,以其“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好吧,就把这瑶柱面片儿叫“相忘于江湖”吧,那汤匙中两片小小面片儿,像不像两条相依相偎的鱼儿呢?

抱歉,偶尔有空做个小食,思绪也游离锅外八千里。


饭菜香,凝聚成家的味道


有时心血来潮做些饭菜,纯碎是长了一颗地道的吃货心。 

就好像那日,估计是喝多了浓茶,突然想吃刀肉焖饭。

斜对面的肉铺,卖肉的女人笑容极好。选一些刀肉,让她把肉切成小快,吃着不易生腻。

米是朋友从乡下家里拿的,有一次喝茶时我说,脚上脱皮,是否感染真菌?他说改天带些农家糙米给我,煮来吃了就不会脱皮。

朋友其实不希望我经常吃快餐。

香菇是要好的姐妹新店里买的,价廉物美,我懒走动,她特意骑车送过来。

虾仁是汕头的舅舅让表哥送来的,家里一年到晚吃的海味,很多都是他们拿来的。看到虾仁,就想起年老和善的舅舅和温和幽默的表哥。

瑶柱是去汕头玩时带回来的,有一些快乐和好笑的回忆在里边。

这顿饭做出来肯定好吃,因为,这些原材料里还带了很多关爱在里面。

先把米泡一会儿,香菇、虾仁、瑶柱也泡好,把肉和配料炒一下,就一起放进电饭锅煮熟即可。

那天没叫朋友过来分享,很想做饭给某人吃,但只是念想。也许我该习惯一个人做饭吃的味道。

住校的孩子也很久没吃我做的饭了,他喜欢吃这样的饭。很想送一些给他,但怕他笑我。晚上回家时可带给爸爸尝尝。

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我做的饭菜,已经是很难得的事了。

直到前年开始,我重新洗手做羹汤,早出晚归,不再开夜市,回家做饭,终于又做回原来那个爱做饭,带着小得意笑容的女子。

如今每到周末,孩子回来,我们便三户人家聚在一起,满满一大桌菜,一家围坐笑谈当年,恍若昨日至今日。期间的悲喜,已入烟灰轻轻掸去。

时光荏苒,终究还是那一顿顿的饭菜香,才凝聚成家的味道。

待时光老去,还有文字可以见证,我一直都是喜欢做饭的客家女子。

作者简介

黄恩,笔名黄丹、水蓝天心。70后客家女子,广东梅州市天心茶行主人。多篇散文、小说、现代诗被多家报刊杂志选登。现任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作协秘书长。2015年中国十大新派作家诗人评选得主之一。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白尚礼/泥土的味道

人们常说,故乡是一个生活的代名词,也是一个人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食粮。对我来说,故乡除了感激和怀念以外,乡村生活的零散记忆和琐碎事物,便是我灵魂最终的皈依。每次回老家,走在乡间熟悉的小路上,闻着田野里散...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5月前 (12-10)

黄丹/保持好状态,才不怕被人家笑

今天上午刚到店里,H就来了。她比我小几岁,是朋友的朋友。每隔一段时间,她们都会来见我,或独自找我说些心里话。我说好久没见她。H说,“姐,我今天才有力气跟你说话。过年到现在,我这身子就没好过。”她说在过...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6月前 (12-05)

蔡金喜/外婆的味道

“爸爸妈妈生,外婆外爷养,爷爷奶奶来欣赏。”听到这句话,想起了我的外婆。我虽不是外婆带大的,但她老人家对我额外疼爱。在我童年里,走舅舅家是一件特别快乐的事。舅舅家离我家很远,步行至少要一个半小时,全是...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6月前 (12-02)

周舟/味道一致的春天

味道一致的春天他站着会不会是一棵树他蹲着会不会是一丛灌木他躺下来身体同草地一样放松他一会儿站着一会儿蹲着一会儿躺着仿佛春天甩不掉的影子此时山坡干净 光线均匀他的位置离学校二公里离家乡六百公里离一头耕地...

诗文 天水徐翔 天水徐翔 ⋅ 6月前 (11-27)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