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随笔 > 正文

张凤兰/ 货郎老胡

王托弟 王托弟 . 发布于 2023-11-30 09:32:52 48 浏览

老胡者,胡广荣也,甘肃秦安王尹人,名副其实的货郎担。

称他老胡,并不是因为他的年龄,而是他的资历、阅历。

所以,老胡,是昵称。

2002年,我随老公来到青海小南川,和老胡成了一墙之隔的邻居。

老胡中等个头,大概一米六五左右,虽面相沧桑,眼睛却炯炯有神。老胡最大的特点是走姿,如风似箭、敏捷轻快,实在太快的时候,忽左忽右,嗖嗖地,像划过的一条条弧线,高个子人喘着气尚能跟上他,像我这样的就只有小跑了。

图片

据说老胡喜欢舞拳弄棒。

只要老胡第二天起来没精神,老乡就调侃:“又半夜三更走了两趟?”

可老胡总是笑嘻嘻地回到:“哪里。一天担担儿担得乏很,躺下跟死人一样,谁还有心思弄那玩意儿。”

我想,老胡说的比较可信。

每天清晨,第一声鸟鸣响起时,老胡已经起床了。一碗鸡蛋汤、一块馍,然后准备出门。

老胡吃的馍是白天换来的。老胡换馍从不多拿。有两次换多了,长毛了,说怪可惜的,拿多了欠人家人情不说,还浪费粮食。所以,老胡天天吃新馍,不多不少。

出门时,一个大水杯,里面放一撮茶叶,走到哪里喝到哪里,一天也不会渴着。

院子里的老乡以老胡的拔浪鼓为起床的铃声。铃声响了,大家才慢悠悠地从房门里探出头来。

图片

(走街串巷的货郎)

老胡从不缺馍、菜、肉什么的。

不知道是青海人憨厚大方,还是老胡为人好,总之,烘锅、馓子、蔬菜啥的,老胡从没断过,而且还都是本地人送的。作为邻居的我,也时不时能吃老胡的馍和洋芋或其他什么蔬菜呢。

到了冬天,老胡厨柜里的大小盆子始终放着熟肉,还有面肠、血肠。

面肠、血肠是青海人招待重要亲友的吃食。具体怎么做,我不知道,听说要用上好的肠子,制作过程还很细致,一旦做起来就是整整一天;我只知道,的确非常好吃,吃一口想两口,吃两口,就永远忘不掉了。

老胡有一个非常扎眼的绰号:毛鬼神。

“毛鬼神”这个词,在一些地方是对鬼的称呼,所以,如果用之于人则有鬼崇之意,含贬义的味道。但我觉得,将它用在老胡这里,绝对是个褒义词。

一起的老乡隔三差五要聚一天,要么打扑克,要么搓麻将。谁缺少搭档了,就想把老胡捉来。

可让老胡休息一天,比抽拔他的筋骨都痛,怎么着都不肯,说抓紧时间转几天,回家还有地里的活。

老乡索性把老胡的拔浪鼓和担子藏起来。不过,每每在大家玩得正起劲时,老胡便溜出来,担上针头线脑出门了。

老胡“毛鬼神”的绰号由此而得。所以,我不但不觉得别扭,反而觉得有点意趣了。

图片

(货郎担子中的针头线脑)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胡用两只脚丈量着小南川的沟沟壑壑、村头巷尾。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滴水成冰,早早起来吃饱喝足便开始经营一天的光阴。

然而,无论晚上回来多迟,老胡吃饭从不将就。先慢慢地装第二天的货——老胡镜匣子里的针线非常鲜艳,只因老胡每天晚上一遍一遍地擦镜子,里面的东西整理了又整理;然后洗菜、切肉、拉面,一点也不着急,吃饱了才坐下来休息。

有志者,事尽成;苦心人,天不负。

通过几年的摸爬滚打,老胡终于鸟枪换大炮。

从最初肩上的担子,到后来脚踏的自行车、单轮摩托、三轮摩托,到现在的两辆宽敞厢式货车:一辆出摊赶集,一辆专门去西宁拉货。

卖的东西,也从最初的针头线脑,变成了现在的移动五金营业厅。庄稼人用的农具、日常用品应有尽有,品种有几百种。我现在用的锅碗瓢盆、扫帚、垃圾袋、针针线线、耳环发夹,等等,都是老胡的。我们一起的老乡家里,随手拿起一件日常用具也都有老胡的。

老胡人也不错。

前几天,老公还不无感慨地说:“老胡乐于助人,每次拉货都给朋友捎带货物,而且送货上门,一次半次容易,可他经常这样。”

人和人之间,你帮我、我帮你,帮来帮去帮自己,最后互相成就了彼此。

老胡全靠一颗真心吧。我这样理解老胡,应该是对的。

我想,不只是我,我们一起的老乡也是这么理解的。

这两天赶庙会,老胡打算去摆摊卖货。货卖得好不好,摊位在哪里非常重要。于是,老乡便早早地帮老胡占了个好摊位。摊位在离会场不远处的庙门前,那里,不但是人们来来往往的必经要道,而且头顶上有颗大杨树,老胡安营扎寨,三伏天的,再好不过了。

庙会期间,老胡的买卖自然是做得游刃有余,可谓如鱼得水。而且,庙里还提供饭菜,有人端着送到手里,老胡连一日三餐也不用愁了。

图片

(货郎必备家当:拨浪鼓——娱乐版)

其实,这些都不是我最羡慕的。

我最羡慕老胡的,是他九十二岁的父亲还健在,而且能做饭、下地干活。照老胡的话说,老父亲嘴馋,媳妇做的饭菜难免不合胃口,所以,他置办了锅灶,老婆负责买菜买肉,老父亲想吃啥就自己做啥。

多好啊!

值得一提的是老胡有三个大学生娃。老大是儿子,今年已经工作了;两个女儿紧接着金榜题名。

每每提起身体硬朗的老父亲和懂事听话的孩子,老胡脸上总是漾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

噢,对了,老胡和我们一样有同样的名字:老甘,也就是在青海谋生的甘肃人。

作者简介

图片

张凤兰,甘肃天水秦安人,网名,小草。自幼酷爱文字,至今笔耕不辍,诗文散见于各个网络平台。心怀山水,崇尚自然。人生关键词:孝悌。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