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托弟/当我老了,希望有“诚和敬”在身边 。
孩子将近半岁,我也该上班了。
地处望京的老东家肯定是去不成了。单程两小时半的车程跑了整整两年,有了孩子后,现实不允许我继续跑下去了。
生艰不拆。六月中旬,我开始找新工作。
诚 和 敬。
求职网站上这三个字宿命般地进入我的视野。
诚实,和谐,敬爱。
物欲浸淫的时代,我一向喜欢内含丰富精神的人与事。“诚和敬”三个字,就具有这样的魔力。
于是,我便投了诚和敬。于是,我就来到了诚和敬。
一切,冥冥中自有注定,皆是缘分使然。
对工作,我总揣着类似信仰的情怀,因为这样能让我从工作本身主动地获得乐趣,而非被动地认为仅仅为了养家糊口。
诚和敬是专门从事老龄产业的品牌,目前已有长者公馆和养老驿站两个子品牌。长者公馆是集团自营的大型养老项目,我所在的公司则专门从事养老驿站。
目前,我们单位经营有将近六十家驿站。我在总部做法律工作——我去哪里,好像都是干这个~~~
来诚和敬之前,对我国养老现状和养老产业的了解并不多,更多地停留于政策层面,抽象且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复试那天,等待期间翻阅诚和敬公司简介,看到“社会效益为首,经济效益为本”这样的经营理念,还挺不解的——哪有先不考虑赚钱的公司?在诚和敬工作将近一个月后,才懂得它所背负的使命。
现在,因为老年人的需要,我成了“诚和敬志愿者服务团队”的一员,不定期去驿站给老年人讲解和他们权益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期间,收获信任、感动和快乐的同时,也让我对中国城市老年人有了更加直接、全面、鲜活的认识。
记得7月18日,因为望京驿站需要法务支持,我第一次走进驿站,感触颇深:动容于驿站贴心服务的同时,也对老年人这一群体滋生出难言的慈悲——出于懂得的慈悲。从那天后,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当我们还年轻,对于生命的感悟往往强硬且有力;也许,身临其境地去接近“老去”这一命题时,才能真正明白老年人和养老产业各自所承载命题。这个时候,看到一个企业以“诚和敬老,幸福中国”作为使命,才不会本能地滋生困惑。
“生老病死”是生命轮回中必不可少的阶段;老去,则是这一轮回中令人忧伤的必然结局,没有人能够幸免。
生存主义命题让我们每个人从一出生就面对太多的难题,包括抚养孩子,包括赡养老人。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加上几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让我们这代人不得不更早地直面自己的老年该如何度过:如何安详、平静、有尊严、有意义、不孤独,在经历了如夏花般绚烂后,还可以如秋叶之静美。
在诚和敬工作的这段时间里,经常想自己老去后可能面临的现实:这辈子很可能就一个孩子;年轻时远离家乡和亲人来京城求学、工作又生儿育女,家乡必然地变成回不去的故乡。当我老去,在未来中国老龄化社会结构的局面中将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
虽然我一直从事法务工作,但从未放弃对情怀的践行,一直努力在工作中获致诗与远方,而不仅仅是苟且。渐渐地明白,“诗和远方”不在别处,就在自己的心里;内心有爱,哪里都是诗与远方。
有爱的工作,就没有苟且。
关于生活、关于工作,一直坚信:走的再远再累,过得再好再顺,也不能忘记当初为何出发;只有不忘初心,才不会让人生迷失方向,才可以让自己的一生朝着没有白白虚度、向着无怨无悔更进一步。
这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正好,诚和敬是这么坚持的,也是这么践行的。
当个人小情怀与单位大情怀不谋而合,工作,将是一次愉快的旅程。所以,当亲朋问我现在工作如何时,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很好!”
这样的笃定,五年来还是第一次。
希望,当我老去,国家的养老产业能更加完善,诚和敬驿站也能来到我生活的社区,让我老有所养,让我在晚年依然能够拥抱生命的诗意与远方。
PS:很少写单位的人与事,这次算是例外。一切,皆源于内心的一份欢喜。
- 上一篇: 王世林:甘肃秦安花脸演员
- 下一篇: 秦安女子 木木 的诗:在时光中保持安静的本色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相关文章
秦安话语音十二韵韵部表
秦安话语音十二韵韵部表(提议稿)一、亚麻韵a,ia,ua二、饿婆韵 e,o,uo三、月姐韵 ue,üe,ie四、开怀韵 ai,uaiei,ui(uei)五、豪聊韵&...
杨丽娟/午后,蝴蝶翅膀上的光——读《蒋勋说宋词》
《蒋勋说宋词》这本书是蒋勋先生继《蒋勋说唐诗》,《蒋勋说红楼》之后的又一部脍炙人口的佳作。蒋先生按照历史的发展脉络,将五代到南宋这段时间的重要词人李煜、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
生活在北京的幸福其实很简单,只消一抹彩虹和一片火烧云
昨天傍晚时分,京空被一条绚丽的彩虹和一片梦幻般的晚霞裹挟,俨然科幻大片的场景。所有这一切对生活在京城的人们来说简直就像做梦!因为在北京司空见惯的遮天蔽日的雾霾,很多时候百米之外的楼房都很难看清,怎么会...
文字中的精神气质
我从小就喜欢写作,渐渐地,写作成了完善自己最好的方式。概是因为二十多年时光中,把闲暇时间都用来看书写文字了,所以,至今除了写作好像也没有其他特长,真是很没出息呵。然而,在这个物欲横流且浮躁疯狂的时代,...
生活在别处 ——关于青春、爱情和革命
整整用了两天的时间,把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看完。这是我看过的他的第三本小说,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接触昆德拉的思想轮廓时起,我就对这位作家的作品产生挚爱。我喜欢的小说,一如我喜欢的影视作品一...
爱的艺术
亲爱的你们:七夕,这个美好的日子刚刚转过身,然而爱天天有,生活的温柔情话也无处不在。每一天都与爱有关。周末,想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弗洛姆的《爱的艺术》。书中描绘了纯净、高贵的爱的图景。在他看来,真正...
王托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写在海子第二十七个忌辰
提起海子,我就想起一句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二十七年前的3月26日,海子,一个天才的诗人,俯卧在山海关的铁轨上,任凭火车隆隆驶过……他选择离开了人世。海子离开时,随身携带了四本书:《圣经》、《瓦...
- 控制面板
- 最近发表
- 最新留言
-
- 学校温馨小故事,创作不易,支持一个,谢谢。
- 故事记录了温馨幸福的生活,很感动,谢谢。
- 感谢网友的故事,用文字记录美好的人生。
- 五十年前,我在天水县一中读初中,王煜老师代过课,后来他当了副校长。昨晚突发奇想,在网上查询,一个是天水小学语文老师张健(小学名称名字忘了,只记得学校在北道阜),一个是天水县一中的马玉花,是我初中的班主任,好像刚结婚,一个就是王煜。张健老师身体不太好,不知道还在不在,马玉花老师现在应该有70岁了。
- 美丽的邂逅,在美还是故乡美!
- 感谢郭明祥老师,给于我们民族文化传承,弘扬的深情厚意的描绘!
- 现在还是小康就是四菜一汤
- 葫芦河公园的早上鸟语花香,风景宜人?
- 人间美味。
- 家乡的味道
- 文章归档
-
- 2024年10月 (203)
- 2024年8月 (22)
- 2024年7月 (5)
- 2024年6月 (35)
- 2024年4月 (4)
- 2024年2月 (16)
- 2024年1月 (62)
- 2023年12月 (721)
- 2023年11月 (638)
- 2023年10月 (417)
- 2023年3月 (12)
- 2023年2月 (135)
- 2022年12月 (155)
- 2022年11月 (429)
- 2022年10月 (8)
- 2022年9月 (30)
- 2022年8月 (121)
- 2022年7月 (358)
- 2022年6月 (99)
- 2022年5月 (589)
- 2022年4月 (141)
- 2022年3月 (322)
- 2022年1月 (9)
- 2021年12月 (8)
- 2021年11月 (92)
- 2021年10月 (49)
- 2021年9月 (79)
- 2021年8月 (3)
- 2021年7月 (4)
- 2021年5月 (7)
- 2021年4月 (86)
- 2021年3月 (99)
- 2021年2月 (69)
- 2021年1月 (145)
- 2020年12月 (91)
- 2020年11月 (53)
- 2020年10月 (5)
- 2020年8月 (8)
- 2020年7月 (12)
- 2020年6月 (116)
- 2020年5月 (15)
- 标签列表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