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谈 > 正文

刘斌斌/每缕晨光,都值得升起——我所熟知的天水女子王托弟

王托弟 王托弟 . 发布于 2023-12-02 23:20:14 56 浏览

【开栏的话】

三十而立,是属于女性的时节。辛勤的付出化为金秋的收获,乡土的情感育出绚丽的色彩。

“一个置身于北京大都市的黄土地的女儿,生活本就是一件难事,更难得的是她艰辛地在觅食与‘文学’这本不该交集的空间里还常怀一缕热情和雅致,把最钟爱的写作事业彻彻底底地坚持了下来,并赢得了广泛好评和普遍认可。”

她的文,主题明、扣人心、接地气,直观中糅杂思考,朴实却不失激情,现代元素与西北传统,故乡文化与美好愿景,交织、碰撞、深刻、入心,把对老家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乃至外人所不知的陇城文化,原原本本、一字一句地展现给他人,不可谓不感人、不引人。

诚然,好文不是凭空臆想、无病呻吟,非得辞藻华丽、波澜壮观,而是写什么、如何写,一种从骨子里、心海中刨出来、挖出来的发自内心的情感、崇拜。

图片

虽作为非专业写手,但她却真真切切做到了!

一碗酸爽可口、百吃不厌的浆水面,一位守着大山和羊群一辈子的父亲,以及姊妹们拥抱中伴着笑声……一本《回不去的故乡》,那些暖人心扉、情真意切的文字,让这个看似普普通通,却又坚强无比的天水女孩,从此走进了很多文学爱好者的内心世界。

王托弟来自甘肃,家乡在素有“陇上江南”的天水,如今在北京从事法律工作。“爱好写作,视文字为生命,在法律的严谨与文学的率性间寻找平衡,用文字在大城市的浮华与小城镇的淳朴中勾勒真性情!”这是静躺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王托弟的栖息地”底部的她的生活格言。

托弟的老家天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之城,自古至今,优秀文化经久不衰。《诗经》中的《秦风》,苏惠《回文璇玑图》的文化蕴含,北宋伐木摩崖石刻,麦积山石窟的人文精神,乃至秦腔、书法、漆器、瓷器、麻鞋、小吃,处处透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

许是受大环境的影响,许儿时贫困偏远的山村,没有都市孩子那样的优越条件和平台,从小钟爱写作的托弟,久而久之,文学就成了她美好年华中寄托感情的“信物”。

小时候,每至下课铃响了,同学们纷纷像“出笼”的鸟儿,欢快地跑出了教室,开始做游戏、打沙包,抑或跳绳、追着玩。大家都很兴奋,虽然学习固然重要,但毕竟无法冲散孩子们的那份童真。

教室里,托弟手捧着一本作文书,认真阅读着,时不时抬头瞅一眼窗外耍玩的同学们。她在想:她并不羡慕,快乐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爱上阅读和写作,也不失为一种愉悦和欣慰!可以想象,爱好写作的她,非常珍惜每一堂语文课,老师布置的每一篇作文,乃至于每篇文章的红色批注,都让她知足。

日复一日的重复,年复一年的坚持,她越发热爱。热爱,就意味着要耐得住寂寞,要付出比很多人更多的耐心。20多年的写作时光,就这样过去了。

图片

人都有各自的想法,比如不同的性格和价值取向。在人才济济、文采斐然的文学大咖中间,爱好写作的人们在散文诗歌、小说故事中,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因为总会找到一种快乐。

托弟不同,在她钟爱的文字且出版的散文集中,始终围绕“乡土”的主题。比如写家乡天水的各色文化,写邻里间的家长里短,写故土的山山水水、春耕秋收,写父老乡亲身上的淳朴和勤劳……

多年的坚持,许多关于“黄土地的故事”,也弥补了远居京城的她对故乡的一缕思绪……

“我本来属于这里,或者这里本来属于我,为什么,为什么每次依依后还要离舍。”这是她给出的自己的答案:因为我本就属于这里,或者这里本该属于我!

她后悔了吗?想过因生活的压力而松懈了吗?是否还在追梦的路上?这些问题无须回答,20多年的坚持早说明了一切。

图片

文字里流淌着浓浓的家乡情,而每次有机会回家,对托弟而言,绝对是一次刻骨铭心的回忆。


因为这么多年,从偏远甘肃到首都北京,大都市即便再闻名遐迩、喧嚣繁华,在托弟看来,都不及家乡小山村的深刻印痕。每到春节、中秋,国庆、五一,每年的这时候就是回家的一个“特殊期”,从无数天前开始扳指;回想起老家的亲人和那些如今不平常的孩子们,以及朝夕相处的激动时刻,该是多美的片段。

在托弟内心,越是关于亲情的,越让人心紧;越是回不去的时光,越让人心念。

每回一次家,一件件地捡起那些儿时的熟悉动作,托弟总会试着让自己心里习惯起来,习惯满装着“家”。习惯有两种:小时候习惯各种农活,是想给父母分出一些担子;而如今,是为了重新“走进”儿时,和家乡、父母亲人的心贴得更近、更紧。

她必须习惯,那一件件儿时曾做的熟悉动作:习惯放学后,进村时跟东家李婶问个好,和西家王叔照个面;习惯跟着母亲跑前跑后,帮忙择择菜、生生火,洗洗锅碗、刷刷瓢盆;习惯看着羊群在山坡上悠然地大口吃草,听父亲吼两嗓子秦腔,学父亲抡几下响鞭;习惯拾掇拾掇屋里屋外、帮忙拔胡麻、收小麦、碾麦子、磨面粉;习惯戏场子里穿梭的快乐,和儿时玩伴互诉情肠,乃至每次走过的熟悉山路……一件一件的回忆,一遍一遍地学,一遍一遍地做,乐不思蜀。

“这么多年,我还是很想念我的家乡。比如过年,一家子坐在炕上,吃着可口的饭菜,欣赏精彩的联欢晚会,看着几盅酒下肚后父亲红红的脸膛,母亲慈祥的面容,让人分外怀念!”关乎老家的一人一景一情,莫不伴随着托弟的成长。

图片

这几年,托弟的不懈努力也换来了回报。继《回不去的故乡》后,新作品《黄土地的女儿》即将面世。因为知名度,托弟也受到秦安县电视台的专访,以及全国各地书友的尊敬。

如今,随着儿子小威威的出生,给托弟的生活更添了几份生机和希望。有时母亲和姐姐也会到北京来看她,吃一碗母亲亲手做的浆水面,带着她出去看看京城风光,最开心不过了。父亲一般在家看门,虽然来得少,但每回从视频中看到小外孙可爱的模样时,总会乐得哈哈大笑。

这一刻,是托弟最幸福难忘的;这一幕,也是她创作中最甘甜的源泉……

即使是小小的蜗牛,也有它的梦想,也有实现梦想的那一天。每个梦想,都值得灌溉;每种色彩,都值得盛开;每缕晨光,都值得升起……

愿托弟的写作道路越走越宽,也愿她生活、工作更加称心如意。

作者简介

图片

刘斌斌,80后,甘肃定西人。现为中国铁建员工,负责企业新闻摄影、企业文化工作,喜好文艺创作,对古诗歌词赋及现代纪实、类文章颇感兴趣。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王托弟/亦城纪事

搬至亦城将近一年了。直到这里,才算结束了漂泊不定的日子,在京城有了个安稳的落脚处——尽管房子依然不是自己的,依然只是暂居。可是,这个世上,除了自己的生命外,还有什么能够真正属于自己呢?在动荡的年月,只...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5月前 (12-11)

王托弟/我所理解的爱情

一直想对爱情的三个阶段:选择、交往、分手的现象进行分析。但回头一想,这是个多么重大又多么庞杂的主题呀,全方位分析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于是,信手先写冰山一角再说:此篇文章仅对对交往中的现象作分析,选择与...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5月前 (12-11)

王托弟/胡杨女人

三姐说:“王茜华这样的女人,有着斯琴的天然特质,容易走进角色,一定程度上她在表演她自己;在《当家的女人》中演绎的那位一心靠勤劳致富的现代农村女性,与斯琴在精神上是相通的”。我自己没看过《当家的女人》,...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5月前 (12-10)

王托弟/愿新月作证,许得一世情缘

下班到家,已是晚上九点。踏入亦城小区的时候,一弯新月当空,倾洒下来的清辉把四周照得温婉可人。这如水般朦胧的清辉,携同地上昏黄的路灯,似乎要把人融化薄如蝉翼的衣衫,跟随灵魂飞舞的方向披散开去。大地不语,...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5月前 (12-10)

王托弟/百啭蔷薇(小说节选之二)

之第一章第二节又看了遍时间,已是五点三十五分!事先约定五点半吃饭,都过了五分钟,说不定那孩子早就在里面等着。我是长辈,还要做东,怎么能迟到。我看看手机,又环视一下四周,两道人流不止,走过来的女性,无不...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5月前 (12-10)

王托弟/你好,我就好

编前语这篇文章还是2011年底写的。至今,将近四年过去,心中的老师还是那个兢兢业业的老师,好像一直未曾改变;而我早已不是当年象牙塔中那个单纯的女孩,已被三年的职场生涯打磨锻造地不似纯真模样。从八岁上学...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5月前 (12-10)

王托弟/廊桥遗梦:相逢尽在扼腕时

记得我四五岁的时候,由于刚从大家庭中分出来,那时,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十分艰苦。我们五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弱小,因为我排行最后,故父母一向对我充满着比任何一个更多的怜悯。那时,我们的厨房的墙壁是用报纸糊的。约...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5月前 (12-10)

王托弟/当我老去

当我老去文∣王托弟春风化雨当我老去朱颜不在,鬓如霜年华倥偬易逝记忆又从那刻忖想何来由,哪一瞬回眸,让你为我沉醉把我爱上爱上我的青春年少,还有野蛮和疯狂怀抱这美好的光阴让我心情激荡我难以控制的欢欣:我...

诗文 王托弟 王托弟 ⋅ 5月前 (12-10)

王托弟/熊熊

中午时分给妈妈打电话,得知熊熊去世的消息。很是震惊呐,真真无法接受去年国庆还活蹦乱跳的鲜活生命说没就没了的事实。我问妈妈是否安葬了它,妈妈语气不悲不喜,貌似很坦然的样子:“怎么舍得让它曝尸荒野。天气渐...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5月前 (12-10)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