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随笔 > 正文

张小红/父母留下的优良家风,会让儿女受益一生

王托弟 王托弟 . 发布于 2023-12-05 09:59:35 46 浏览

转眼间,父亲己经离开我们三周年、母亲离开我们两周年了。

腊八过后,看到大街小巷上忙忙碌碌置办年货、背着行李匆匆忙忙赶车回家的行人,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的父母。三年前的腊月,父亲患重病医治五个月后突发心衰,除夕刚过正月初一立春之日,父亲如同匆忙赶路回家的行人,安然回到了老家的小屋,永远离开了我们。

从此以后,每逢年关,思念父母亲的心情愈加浓烈。

图片

父亲少言又严肃,一生简朴、平凡而实在,没有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没有留下享誉子孙的富贵,但每每想起父亲那与人为善、医行天下的胸襟,足以让我终生学习和受益。

父亲兄弟姊妹共九人,五个兄弟,四个姐妹,在我们村上算是个大户人家。五兄弟中父亲排行老大,就是农村常说的长子。50年代末,不到20岁的父亲,凭着一张高小毕业证,应召国家建设工业的需要,通过招工成为新疆石河子铁路局的一名正式职工,在石河子成家立业,有了我的大姐和二姐。

之后的几年,天象年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农村发生大面积饥荒,父亲再次响应国家下乡支援农业大生产的号召,又回到了王窑乡小湾河牡丹洼村,回到了爷爷奶奶苦心支撑的大家庭中,成了家中的顶梁柱。

不久,拥有高小学历的父亲再次被王窑公社选派到县医院跟班学医,成了一名农村赤脚医生,从此,背着提包大小医疗箱的父亲开始了长达四十多年的农村医疗和普通农民双重职业的人生旅程,医治的病人遍及秦甘两县交界处的四方乡亲,大多数农户的三代子女都接受过父亲的医疗服务。

图片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总是被夜晚急促的敲门声和焦急的喊叫声惊醒,父亲半夜三更拿手电背药箱出门看病好像是家常便饭,夜深人静那“噔、噔、噔”的走路声格外响亮。近到本村的张叔叔家,远到邻村硬山的刘爷爷家,甚至方圆十里的下湾村,只要有人生病了,不管那个人叫门,无论路途有多远,父亲再累也无一推辞。

记得有一年九月正是耕种冬小麦的时候,邻村漆核桃湾村一位高大爷不慎食物中毒,凌晨三点左右四五个人急匆匆敲门给父亲说,病人上吐下泻,面色苍白,来不及去医院,需要紧急治疗,父亲准备齐全药物匆忙赶路,经过一天一夜的全力抢救,把高大爷从死神面前拉了回来,病情稳定后,又护送到甘谷县人民医院全面检查治疗,连续四天时间直到高大爷完全康复才回到家里。

这时,我们村上的冬小麦基本耕种结束了,父亲才带着我们一家补着耕种,面对母亲的唠叨,父亲总是说:“老高病严重的很,一点都不敢耽误,迟了会出大事。”现在想起来,我终于理解了父亲作为一名农村“赤脚医生”的真正涵义。

图片

父亲农村行医四十多年,却一生清贫如洗,看病的微薄收入只能补贴日常家用。记忆中的家里,总有一些村里村外的贫困老年人来和父亲煮罐罐茶、抽水烟、拉家常,最常来的要数小湾河村的王麻子大爷了。后来听母亲说,那些老人家其实是来让父亲免费看病的。

怪不得父亲60多岁我接到县城居住的时候,在老家的木桌里发现了一抽屉没有结账的处方单。原来,老年人家生疮害病、头痛感冒等一些小疾病,父亲总是免费送几顿药吃就好了。

怪不得在城里生活的十几年里,尽管父亲再没有给人看过病,但老家的一些老年人只要进城赶集,都不忘去老父亲那儿坐坐聊聊、喝喝叙叙,有的甚至留住一晚上和父亲拉家常,每当看到父母他们那舒畅的谈笑和开心的叙旧,我才明白父亲当年在农村不仅仅是看病,而是用朴素农民的憨厚大爱医治耕种着那颗颗淳朴善良的心田。

图片

晚年的父亲,除了照顾常年患病的母亲外,还帮我们照料子女,和儿孙们在一起是父母亲最惬意快乐的时候。

每逢过年,子女儿孙都回来了,父母总是乐呵呵地忙个不停,父亲言少静听,左看看这个右看看那个,母亲唠叨勤快,说说这个说说那个,好像儿孙们在身边心里更踏实,不知不觉父亲便躺在床上就睡着了,女儿小调皮,揪着父亲的下巴“爷爷、爷爷”喊个不停,直到母亲把热腾腾的饭菜做好了,屋子里才能安静一点。父母亲还要给孙子们碗里夹好吃的,等我们吃好了,父母好像才心满意足了。

其实,这时的父亲,心里还有好多的心愿难以言表,做儿子的我心里最清楚。

好在父亲离开我们之后的几年里,他老人家的心愿逐个得到了实现,我的侄女也通过上医学院校,成了天水一医院的临床大夫,算是圆了父亲的医生梦。

2013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身板一直硬朗的父亲从此卧床不起,尽管我们子女辗转市县几家医院加以治疗,但步入古稀之年的父亲还是无法抵抗无情的病魔。

在母亲和子女的精心伺候下,父亲的生命延续了五个月时间,在2014年除夕之日,看到父亲病危心衰无法再送往医院,我心痛难忍,用父亲教给我的输液技能,流着泪水亲自为父亲打了一组维生素和补充体能的营养药吊针,让父亲和我们一起度过了除夕之夜。

2014年正月初一,正好是立春节气,父亲好像在等待赶路而来的二叔看了兄弟一眼后,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图片

父亲走后,母亲的心绪一直低落,加上日常照顾父亲的操劳,各种慢性疾病特别是冠心病和心绞痛不断复发,身体每况愈下,我和大哥几次送母亲住院治疗好转后,按照她老人家的心愿,回到父亲居住过的老家,这也许是母亲的一点心里归宿。

2015年5月,也是古稀之年的母亲突发心肌梗塞,在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未能挽救住她的生命,时隔一年见证了父亲的心愿后随父而去。

两位老人家相继离去,让我们子女悲痛万分又相互帮扶,每次回到老家,看到空荡荡的农家小院,不由得泪流满面,难以自禁,感觉父母亲在永远是孩子,父母亲不在好像一下子都是大人了,后来,遵照母亲的遗愿,我们对老家无人居住的院子进行了简单的修造,算是最后了却了母亲的一桩心愿。

图片

父母二老古稀之年相继离开了我们,每到年关想起父母亲的时候,那勤劳善良、淳朴憨厚、宽宏仁爱、医者典范的传统家风,永远激励着儿女子孙,做一个平凡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有爱的人。

愿我的父母永远安息,儿女子孙永远怀念感恩二老!

作者简介

张小红,男,汉族,现供职于秦安县委宣传部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念依/父母在家,我们要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文/念依如果说爹是山,那么,娘就是天。爹是儿女一辈子的山,娘是儿女一辈子的天。有些日子没有回去看望爹娘了,翻看着挂在墙上的日历,日渐削薄的日历就像剥了皮的洋葱,所剩无几呵。又快冬至了,想起小...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6月前 (12-05)

王托弟/世上最爱你的人是父母

爱与被爱,是人生的终极底色。   ——题记偶然会收到陌生朋友的留言,关于亲情、关于爱情、关于友情,有感动、有感慨、也有不满甚至苦大仇深。我虽大多会回复,但从未在公众号...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6月前 (12-02)

董凯/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

一向认为,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给孩子最好的陪伴。然而,因我长期在基层派出所工作,加上工作特殊,很多时候缺席对女儿的陪伴,故而深感自责。大多数时间,妻子既当妈又当爹:工作之余做饭、复导...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6月前 (12-02)

致爱我们的父母

【致爱我们的父母】是什么理由,让你理直气壮的责难父母是什么勇气,让你不知羞耻的苛求父母生活的苦难,你尝过几分生活的压力,你承担过多少他们的白发苍苍,你是否无动于衷索取,逼难,要挟,埋怨你自认为,这是理...

诗文 大妞 大妞 ⋅ 8月前 (10-01)

​为人父母(小小说)

    今天,朋友娱乐城盛大开业,鄙人应邀参加,且委以重任,效劳于礼薄,天虽冷心忒热。因我不学舞术常被亲朋嗤之以鼻,故有持之以恒之志励志修身学好此技,惟...

随笔 风临雨岸 风临雨岸 ⋅ 2年前 (2022-07-20)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