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随笔 > 正文

王托弟/货郎进村:一道曾经的风景线

王托弟 王托弟 . 发布于 2023-12-05 10:14:41 45 浏览

小时候,常有货郎进村,尤其在农闲时节。

那时,我们王湾村有五个大队约二百户人家,就是这么大的一个村庄却只有一个小小的商店。

商店在一队,离我们二队很近,只隔着一个不到两丈高的土崖。有时买东西时,站在二队的社场(二队麦场之一,也是队中心)边上,把绑在土块或粗壮的木棍上的钱扔到一队卖货的人家门前,卖货的则站在自家庭院的大门前把商品和零钱绑在土块或粗壮的木棍上扔到二队的社场里,买卖就算完成了。

不过,我们小孩才不会这么做呢。只要有买货的机会,我们就疯跑到商店前,扯着嗓子漫天价地大喊“买货来——买货来——”,高亢悠长的声音带着十足的神气响彻方圆几公里,直听到卖货的回道“来了”才肯住声。

“买货来——”,是儿时记忆中最优美的声音之一,每次喊叫起来,就说明我们的手中正攥着实实在在的钱——这样的机会,十天半个月也不见得有一次呢。

图片

每次到商店里面,站在幽暗的光线中,气喘吁吁的我们都会习惯性地把整个屋子的东西打量一番,一边打量一边问这个多少钱、那个多少钱,直问得卖货的不耐烦地说“到底买啥哩吗”,才猛醒原来自己手中的钱根本买不了什么东西。

其实,商店很小,总共不到十平米,两个货架上稀稀拉拉地放着一点从镇里的商店批发来的日用品和学习用品。虽然东西不多,但对于儿时的我们来说,还是琳琅满目的,多少有点钱也能买来很多很多,比如洋糖、葵花、麻子、泡泡糖或跳皮筋的松紧,等等。

可是,商店的东西只能用钱买,酒瓶和塑料烂鞋不行;而且,商店里也没有我最喜欢吃的长长的糖杆。我是这么想得,跟我差不多一样大的孩子几乎没人不是这么想的。所以,那时的我们就特别期待货郎进村。

只要有货郎进村,我们拿着平时收集起来的酒瓶子、塑料鞋底和盆子、头发、破铜烂铁等,就可以换回长长的糖杆吃或者五颜六色的气球吹!

然而,那个时候太小了,小到什么事都要听大人的。比如,妈妈说这次要换个盆子或换些绣花线,我的糖杆或气球就泡汤了。

记忆中的九十年代初,是个物质生活极度贫乏的时代,贫乏到连垃圾都很难找到。一年里,除了过年可以穿上新衣服、吃到水果、干果和肉食等,其他光阴里就吃各种面食,吃炒菜也是很偶然的。兼之我们家刚从大家庭分出来,本就缺衣少穿,加上收成不好,父母虽然起早贪黑地干活,但依然为一家人的温饱问题而发愁。所以,我们姐弟五个活着实属不易,还那能有太多的要求呢。于是,每次妈妈说不换糖杆了,换盆子或绣花线吧,站在一旁的我就只能干看着那些五颜六色的糖杆咽口水。

分家三年后,父母终于不再担心会饿到我们了。彼时,但凡有货郎来,几乎都会给我们换几根糖杆;就算家里找不出破鞋底,他们也会给我们几毛钱。

那个时候,货郎 “头发换针线来” 的吆喝声,就像我们站在商店前喊出的“买货来”一样,都是村里相当美妙的音符,对那个当时还很落后封闭的王湾村来说,简直具有石破天惊的功效,只要吆喝声响起来,似乎连盘旋在空中的尘埃都会兴奋得扶摇直上。

记忆最深的是寒冬腊月,我们正坐在热炕上掐麦秆,隐隐约约听见有人喊“头发换针线来——”,扔下手中的麦秆就跑出大门寻声找货郎了。果然,在社场里站着一个男人,要么一根担子挑着两个箱子——箱子的顶盖往往镶嵌着一块玻璃,透过玻璃,里面花花绿绿的东西一览无余;要么推着一辆带有两个竹筐的自行车,里面同样储满了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总之,不管是箱子还是竹筐,里面装的可都是宝贝啊。

“头发换针线来——头发换针线来——”地多喊几声,再摇几下拨浪鼓,货郎四周瞬间就魔术般变幻出一大群女人娃娃。

女人在想什么,我们孩子可不管;我们只看到货郎的箱子中有玩具、有头饰、有各种学习用品……最重要的是尼龙袋子里装满了长长的糖杆啊,至于那些针头线脑和袜子秋裤啥的,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迅速浏览完那些宝贝,我们的心就开始沸腾了,揣着满胸的欲望朝家的方向一路狂奔,后面,货郎一边不停地吆喝“塑料脸盆换糖杆来——”,一边不停地摇着他的拨浪鼓,似乎为我们呐喊助威。

那一刻,多希望家里所有塑料盆铁锅都碎了,脚上穿的鞋赶紧破出几个大洞来,后院的鸡窝前变出一堆啤酒瓶子,再不济,头发瞬间长也行……总之,老天保佑,保佑我一定要找到可以拿到货郎那里换根糖杆的东西来吧!

心,火烧火燎;眼,更是巴巴地欲穿。彼时彼刻,好像找不出一件可供拿去换的东西来,眼泪随时就能流出来,人也随之可能崩溃。可是,偏偏地翻遍前后院,却找不到任何可以换糖杆的东西来。

没东西可以拿去换,有钱也行啊。

所以,三两步跑父母面前各种撒娇耍浑,看能不能给上几毛钱。

无论贫富,天底下哪有不疼自己孩子的父母啊;但凡家里有,哪个当父母的在乎给自己的孩子花几毛钱呢。所以,除了刚分家的三年赤贫时期,其他年月里,父母都会给我们钱,最少也能买三两根糖杆。当然,也有不给一分钱的时候。他们不给,我们女孩子家可就神气了,理直气壮地告诉父母:“你把我掐麦秆卖的钱给我!”父母听了我们这句话,还吝啬便很没道理了——麦秆,让那时的女人女娃们在清平的岁月里,一个个转身成为像黄世仁一样的财主。

最后,我们或拿着搜罗来的东西,或拿着人民币,像蝴蝶一样喜滋滋地飞舞到货郎的宝贝面前。

当我们手里拿着糖杆吃、拿着气球吹或拿着水枪玩的时候,大点的女孩手里也换(或买)了很多绣花线,女人们或针头线脑、盆子勺子或梳子,几乎每个人都从货郎那里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少有空手的。

当然,也有两手空空的孩子,有的认命般地站在一旁,有的还在拽他妈的衣角撒泼打滚,可他妈依然一动不动:任何年代,糖杆虽便宜,也有买不起的人家呵。可是,孩子们哭闹得越凶,货郎就把手里的拨浪鼓摇得越欢,添油加醋地不停挑拨,气得孩子他妈骂到:“爷爷,你藏死掐,把娃娃惹地。”然后,抱起娃娃就回家了。

进村数小时,包括货郎在内,很多人都有大赚一笔的感觉。最后,顺着夕阳的余晖,货郎再次挑起担子或推动自行车,朝着家的方向远去。

其实,进村的货郎一年四季的很多时候也跟自己的父亲一样在家务庄稼,只在农闲时节才穿街走巷为养家糊口。可在小时的记忆中,从未想过货郎从事的是一个很艰苦、很微利的行业,只觉得他们是个很拉风、魔法师级别的群体:游走在村与村之间,接触着不同的人群,能说会道、风趣超然;不但村里的女人娃娃喜欢,就连男人也会走上来问他们:“有打火机不?”

遗憾的是,村里货郎盛行的年代,人们根本顾不上生活的诗情画意,只关心自己需要的物品和讨价还价。所以,虽说来我们村的货郎很多,但大家基本都不记得。但有一个中山乡的货郎,因常来我们村,故至今还记忆犹新。

那是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脸颊总是红彤彤的,头发是自来天生的卷发,身材修长;说起话来总是笑嘻嘻的,温言细语地讲出很多让大家忍俊不禁的话来,所以,深得女人娃娃喜欢。

“中山货郎”每次都推一辆自行车进村,自行车后座两旁的竹筐里应有尽有,竹筐边绑着两大尼龙袋子的糖杆。他每次一进我们村,好像就不打算走了,一待就是一整天。他也很少摇他的拨浪鼓,只高声一喊,身边就围来很多女人娃娃,然后,在和女人家说笑、和孩子们逗乐中,货一件不剩地就全出了。

“中山货郎”不但货走俏,人也吃香。杯子里没水了,娃孩子们就抢着拿到家里给他倒满;每到饭点,就有女人家给他端来一大碗浆水面片或洋芋菜加馒头,直到他吃饱为止。

好几年前,“中山货郎”就不走街进村了,而在我们镇里开了一家规模不小的瓷货店。今年三月份回家前,我大大告诉我说那家瓷货店门口摆放的一对一米五高的青花瓷花瓶,“喜人很么”。我回到家还没坐稳,大大就迫不及待地用摩托车把我载到那家店里去看。

曾经的货郎给我大大一一介绍着那些体积庞大的花瓶,我大大听得两眼放光,最后不出意料地买了店里最贵的一对。犹记当时,我大大看着店里的花瓶正盘算、犹豫、徘徊呢,“中山货郎”不无羡慕地一再对我大大说:“你闺女真争气呀,一个月挣不少钱吧?你真有福气啊!你看我,一天忙来忙去也挣不了几个钱……”我大大听后瞬时嘴合不拢了,价也不讲就定了下来。

彼时,我心里暗自叫了一声“大大”,转眼看见店外小镇的水泥路上车水马龙,来来往往几乎都不是曾经的面孔。

是啊,如今的时光再也不是二十年前的光景了:那时,吃一根长长的糖杆是非常奢侈的一件事,如今,我可是别人眼中在京城背个背篓揽钱的富婆了。

二十年的时光,不仅对我如此迥异,对整个王湾村、陇城镇、甚至对秦安以至整个中国都是迥异的。如今,村庄凋零了,也安静了,安静到再也听不到“头发换针线来”这样的声音了;偶然间,从卖货的人家庭院前听到“买货来”的童声,感觉到这么近却又那么远。

货郎,那个曾经一声“头发换针线来”便能让整个村庄沸腾起来的场景再也不见了;他们走了很多年,走着走着,终于消失不见了,以致我们这些80后,也开始觉得自己像个有历史的人了:有些东西只有我们才能深切体会到,每每想起来,便是一道无法诉说与后生的靓丽风景。

当然,日子,肯定是今天好。可是好是好,只是无论何种山珍海味、玉盘珍馐,却永远吃不出那时的一根糖杆的美味了。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王托弟/亦城纪事

搬至亦城将近一年了。直到这里,才算结束了漂泊不定的日子,在京城有了个安稳的落脚处——尽管房子依然不是自己的,依然只是暂居。可是,这个世上,除了自己的生命外,还有什么能够真正属于自己呢?在动荡的年月,只...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5月前 (12-11)

王托弟/我所理解的爱情

一直想对爱情的三个阶段:选择、交往、分手的现象进行分析。但回头一想,这是个多么重大又多么庞杂的主题呀,全方位分析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于是,信手先写冰山一角再说:此篇文章仅对对交往中的现象作分析,选择与...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5月前 (12-11)

王托弟/胡杨女人

三姐说:“王茜华这样的女人,有着斯琴的天然特质,容易走进角色,一定程度上她在表演她自己;在《当家的女人》中演绎的那位一心靠勤劳致富的现代农村女性,与斯琴在精神上是相通的”。我自己没看过《当家的女人》,...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5月前 (12-10)

王托弟/愿新月作证,许得一世情缘

下班到家,已是晚上九点。踏入亦城小区的时候,一弯新月当空,倾洒下来的清辉把四周照得温婉可人。这如水般朦胧的清辉,携同地上昏黄的路灯,似乎要把人融化薄如蝉翼的衣衫,跟随灵魂飞舞的方向披散开去。大地不语,...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5月前 (12-10)

王托弟/百啭蔷薇(小说节选之二)

之第一章第二节又看了遍时间,已是五点三十五分!事先约定五点半吃饭,都过了五分钟,说不定那孩子早就在里面等着。我是长辈,还要做东,怎么能迟到。我看看手机,又环视一下四周,两道人流不止,走过来的女性,无不...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5月前 (12-10)

王托弟/你好,我就好

编前语这篇文章还是2011年底写的。至今,将近四年过去,心中的老师还是那个兢兢业业的老师,好像一直未曾改变;而我早已不是当年象牙塔中那个单纯的女孩,已被三年的职场生涯打磨锻造地不似纯真模样。从八岁上学...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5月前 (12-10)

王托弟/廊桥遗梦:相逢尽在扼腕时

记得我四五岁的时候,由于刚从大家庭中分出来,那时,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十分艰苦。我们五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弱小,因为我排行最后,故父母一向对我充满着比任何一个更多的怜悯。那时,我们的厨房的墙壁是用报纸糊的。约...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5月前 (12-10)

王托弟/当我老去

当我老去文∣王托弟春风化雨当我老去朱颜不在,鬓如霜年华倥偬易逝记忆又从那刻忖想何来由,哪一瞬回眸,让你为我沉醉把我爱上爱上我的青春年少,还有野蛮和疯狂怀抱这美好的光阴让我心情激荡我难以控制的欢欣:我...

诗文 王托弟 王托弟 ⋅ 5月前 (12-10)

王托弟/熊熊

中午时分给妈妈打电话,得知熊熊去世的消息。很是震惊呐,真真无法接受去年国庆还活蹦乱跳的鲜活生命说没就没了的事实。我问妈妈是否安葬了它,妈妈语气不悲不喜,貌似很坦然的样子:“怎么舍得让它曝尸荒野。天气渐...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5月前 (12-10)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