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 > 正文

王托弟/秦安人赶年集

王托弟 王托弟 . 发布于 2023-12-10 00:24:49 50 浏览

说年集,千万别提城市的了。

跟农村相比,城市的年集简直弱爆了,且城市规模越大,临近春节越是荒凉。像北京,每到春节几乎都是座空城——人都没了,还谈什么集市。当然,这种体会只有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才能切身感知,若给从小在城市长大的人去说农村的年集多好多好,保不住会受对方一番奚落,嫌弃农村的年集“太闹”。“太闹”这个词,经城里人这么一说,顿时灵动鲜活起来了,拿来形容农村的年集再恰当不过,只是此闹非彼闹而已。

图片

窃以为,泱泱神州,年味是农村浓厚,年集是农村热闹。而老家清水河流域的年集,则是最热闹不过的了。

清水河是家乡的母亲河,其河水源出陇山,流经张家川县及秦安县辖区的陇城、五营和莲花等乡镇。因陇城、五营和莲花同水同源,且历史一脉相承,故陇城人口中的“清水河流域”,一般指陇城、五营和莲花三个乡镇。但这三个乡镇的逢集日各不相同:东边的陇城镇每逢农历双日开集,西边的莲花镇每逢农历单日开集,地处中间的五营乡则每日都有集。这就好了,陇城开集时忘记买东西了,第二天可以去五营买;五营的集市毕竟小了点,十万火急的话,去趟莲花即可。这种安排,寻常日子如此,逢年过节亦是岿然不动,但只有年集才是一年中最有赶头的。

赶年集,家家户户必买的年货当属年画、对联和爆竹了;倘若家族中有亲人去世未过三年的,门神和对联是不用了,但灶神和爆竹无论如何都得买。

图片

在天水人心中,敬天地、畏鬼神是大事:敬天地以信泱泱正气,畏鬼神乃避无德之事。天地和鬼神的事,往往要比活人的还重大,这倒并非是愚昧,而是文化传承,是内心笃信,是德行约束。既然要敬天地、要畏鬼神,怎么能或缺年画、对联和爆竹呢?

进入腊月,每逢开集日,街道两旁就摆满了年画、对联和爆竹,和悬在头顶的大红灯笼以及近在眼前的中国结相映成趣,远远望去,干枯的小镇好似开出大片大片鲜嫩的红花来了。走近些,才分得清原来是门神,是灶神,是对联,是字画,还有灯笼和爆竹。

门神和灶神都属于年画,乍一看清一色的花花绿绿,好似没什么不同,其实里面大有文章。

先说门神,分上房门的,厨房门的,厦房门的,大门的,商铺门的,牲口门的……区分开了门,还要考虑屋子的朝向,里面住的人、放置的东西等。除此之外,其他的便可任凭个人喜欢选择了。

再说灶神,首先要根据厨房朝向确定买东灶、西灶、南灶、北灶还是东南灶、西北灶等,然后依据大门的朝向确定画面中的狗和鸡面部的朝向(狗须面朝大门方向,鸡则要背对大门才对)。分不清厨房、狗与鸡的朝向,就算买回灶神来,万万是不能张贴上去的,情急之下只好找村里写得一手好书法的人提笔写一张才行。

图片

对联跟门神一样,除了要区分拟张贴的是什么门,还要看看内容是否够喜庆、够大气、够有深蕴,用流行点的话说,就是是否够“走心”。说起走心,窃以为印刷再好的对联,跟手写的相较总显得呆滞、刻板又千篇一律,所以,若大大授权我去买这些东西,除门神、灶神找不到手工的外,对联和字画我只捡手写的买;若是有现场书写的就再好不过了。最惊艳的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老爷爷、大叔们,果真是地地道道隐于山野的书法高手,他们饱蘸浓墨一挥而就,只见龙飞凤舞间走笔或舒朗雍容,或含蓄蕴籍,或明洁疏旷,或浑厚端庄,令人瞠目结舌。抑或是置身民间书法高手中时间长了点,抑或是我附庸风雅太像,以致旁边的人看我的眼神也极尽崇拜之意象,甚至有人猜测我定然也是年少有成,也能写得一手好书法,这令我好生得意。

年画中除了门神、灶神外,近几年其他种类的就比较少见了,除胖娃娃、戏婴图、合家欢等寓意人丁兴旺、阖家和睦的外,以前常见的春耕图啊,梅兰竹菊等花鸟图啊,福禄寿三仙啊,已经很少见了——但也不是没有。

图片

一般卖年画和对联的摊子镇中心多见,但烟花爆竹的摊子就比较偏僻一些了。尤其是卖爆竹的,时不时就“砰”地一声炸将开来,若不留神,耳朵半天就听不见声音了。我是不敢靠近放爆竹的摊子的,但大大买回去的鞭炮,基本都是我放——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近几年家里上庙、上坟、磕头、烧点的事,绝大多数时候我不得不替大大承担。

除了年画、对联和爆竹,赶年集买得最多的当属吃的了。

以前,年货多为农民自产、自制、自销,质量有保证,且味道鲜美至极。鸡在前院觅食后院下蛋,猪在圈里养了至少半年,大葱和萝卜都是秋天时窖藏下来的,五谷无一不是自家五六亩地里长出来的,炸油饼的胡麻油也是自家种的,苹果和梨也是自家果园的……现在,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大多的则是卖蔬菜的不养鸡,卖羊肉的家里没有猪,卖油圈圈的不做粉条,还有,卖的佐料全是进来的货,就连面粉大多都来自华北、东北……偶有挑着两竹笼自家种的蔬菜来集市卖的乡民,或站立,或佝偻着腰,或就地蹲着,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也不吆喝,显得极其生硬又可爱。总之,虽然种地的人越来越少,但日子却也愈加充裕。腊月一到,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渐次回家,他们带回大把大把的钞票,就算家里不务庄稼,年却能过得异常丰盛。

不务农还过年?这事要是让我太爷爷知道了,肯定会气的活过来。简直太不可思议了,二十年前他去世的时候,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面朝黄土背朝天不停地耕作,过年能吃上三天白面馒头就很不错了,现在的人竟然如此铺张浪费,一箱烟花爆竹就花去两三百,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感谢市场经济的春风,吹到农村短短几年,小镇的年集果真大不一样。

图片

如果家里有小孩,买新衣服也是必不可少的。三姐小时候因为过年只有新上衣而没有新裤子足足哭了一整天,现到我侄女、外甥这代人,新衣服只有他们喜不喜欢的问题,缺上少下不成套的事则根本不会发生。像我二侄女王霄楚那样贪得无厌的小魔女,若是她也跟着去赶年集,到商场看见碎娃娃的衣服抱在怀里就跑了;这一跑多半是夺不下来的,如此,一圈没逛完,已给她买下三四套新衣是大有可能。

孩子辞旧迎新要穿新衣服,大人也要穿,只是,新衣服之于大人不是必不可少的罢了。

小镇的年集,数年货最多就是用的、吃的、穿的。除年货外,普通货物也十分走俏。比如说吃吧——就算不过年,人总是要吃饭的——这时,外出打工的人陆续到家,尤其是腊月二十之后,一夜之间集市上就能多出成百上千人来,不但使小镇拥挤不堪、热闹非凡,吃饭的人排起长队来啦。说也奇怪,在城里吃街边小吃总觉得不大干净,可一回家,坐在露天的小吃桌边,要一碗麻辣粉,或羊肉泡馍,或活络面,或手擀面,或荞麦疙瘩,或炒凉粉,等等,浇足油泼辣子就埋头吃起来。大冷的天,也能吃个满头大汗出来。有时,西北风刮起来,风过后,从北山上吹来的黄土就落入碗里,人们看得清楚,却依然照吃不误,好似碗里多了道下饭菜一般。

除了在露天小摊上吃饭,镇里还有几十家餐馆,可以要十几块钱一碗的炒面,也可以和家人来一顿三四百的火锅,甚至还可以驱车去趟农家乐,几口吃下千元大餐也不是没有可能。可是,唯有在露天小摊,才能吃出新春将至的滋味来:看不尽的光怪陆离,听不完的秦声秦韵,数不清的攒动人头……此时此刻,面对这片黄土地,怎能不生出满腔的炽爱和无限的眷恋呢?

我去赶年集,大可不必专门坐下来吃碗饭的。

图片

一到镇里,就买个麻麸馍吃了;过一会,再吃几串烧烤;擦完嘴不到一小时,再要一碗莜麦酒醅子,一口气连喝带吃下肚。要么,就跟在妈妈屁股后面,她买干果,我伸手先尝几颗;她买水果,我也要吃掉一个;她买糖果、买馍,但凡在妈妈讨价还价时能吃一点的,我绝不放过。小时候这样,大了也如此。妈妈并不觉得我给她丢人了,反而感觉她的娃没长大——没长大,自然就不会嫁人离她远去——大大后来就表示抗议了,说他前面东西还没买,后面女儿和孙女一起已吃了人家不少,就算最后不得不买了人家的东西,人家也会说话的。所以,每次我拖着侄女的手跟在大大后面,他都要多给卖主几毛钱。

说是赶年集,理应是购置年货,可镇子里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真正来购置年货的也许不到一半呢。

多一半——哎呀,那场面若是我太爷爷看见了,定然又要大骂起来的——或形单影只地东张张西望望,或牵着爱人或情侣的手招摇过市,生怕别人看不见自己的爱情,或男女聚集一堆,你推我搡,像爱情更像友情。在四面八方此起彼伏的秦腔声中,或锣鼓声中,或流行歌声中,或讨价还价声中,小镇的每一个犄角旮旯都散发着费洛蒙或荷尔蒙的浓烈气息。看着年轻人打情骂俏、高调示爱,老年人一边絮絮叨叨说着什么世风日下、不害臊之类的话,一边回想着自己年轻的时候怎么样怎么样了,想着想着就笑,边笑边往袋子里装年货,偶或间哼几句秦腔或不知名的小调。

每次去赶集,出门前大大都要再三嘱咐我,说我是个知识分子,在镇里千万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别让父老乡亲看着轻浮、鲁莽、不懂礼貌。可是,在满目花花绿绿、纸醉金迷中,到处可见高歌艳舞,浸泡得青春岁月如花绽放,我怎能安抚住自己心的躁动呢?刚开始我还装得矜持,笑是含蓄地笑,说话是轻声细语地说,跑起来也是平稳内敛的,但当与一对对俊男靓女擦肩而过时,我再也忍不住也要跟他们一起放纵一回青春了。至于大大的话,嗬,我管不了那么多了;就这样吧,管他知识分子不知识分子呢。然而,也许我的爱情本不在清水河,所以,无论我如何婉转啁啾、奋力展翅,除了给小镇平添些新年将至的喜庆外,终归一无所获;但这个令我失望极了的结果,大大倒是再满意不过了。

从早上八九点,一直到下午三四点,东西买的差不多了,人也看得差不多了。这时,男人把年货往摩托车上一绑,看妻儿在摩托车后座上坐好了,踩动油门,一溜烟,便消失在沟壑纵横交错的墚峁或川道中去了。

一天的年集,这就算赶完,下个集市,接着。

然而,回家的路上,路过清水河畔的时候,才发现冬日的湿地公园原来也能春光正好,色泽鲜亮,言辞温柔,面目可怜,比年集更值得赶一赶。

对对,下个集市,接着赶,不过,要先来清水河畔。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王托弟/亦城纪事

搬至亦城将近一年了。直到这里,才算结束了漂泊不定的日子,在京城有了个安稳的落脚处——尽管房子依然不是自己的,依然只是暂居。可是,这个世上,除了自己的生命外,还有什么能够真正属于自己呢?在动荡的年月,只...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5月前 (12-11)

王托弟/我所理解的爱情

一直想对爱情的三个阶段:选择、交往、分手的现象进行分析。但回头一想,这是个多么重大又多么庞杂的主题呀,全方位分析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于是,信手先写冰山一角再说:此篇文章仅对对交往中的现象作分析,选择与...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5月前 (12-11)

王托弟/胡杨女人

三姐说:“王茜华这样的女人,有着斯琴的天然特质,容易走进角色,一定程度上她在表演她自己;在《当家的女人》中演绎的那位一心靠勤劳致富的现代农村女性,与斯琴在精神上是相通的”。我自己没看过《当家的女人》,...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5月前 (12-10)

王托弟/愿新月作证,许得一世情缘

下班到家,已是晚上九点。踏入亦城小区的时候,一弯新月当空,倾洒下来的清辉把四周照得温婉可人。这如水般朦胧的清辉,携同地上昏黄的路灯,似乎要把人融化薄如蝉翼的衣衫,跟随灵魂飞舞的方向披散开去。大地不语,...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5月前 (12-10)

王托弟/百啭蔷薇(小说节选之二)

之第一章第二节又看了遍时间,已是五点三十五分!事先约定五点半吃饭,都过了五分钟,说不定那孩子早就在里面等着。我是长辈,还要做东,怎么能迟到。我看看手机,又环视一下四周,两道人流不止,走过来的女性,无不...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5月前 (12-10)

王托弟/你好,我就好

编前语这篇文章还是2011年底写的。至今,将近四年过去,心中的老师还是那个兢兢业业的老师,好像一直未曾改变;而我早已不是当年象牙塔中那个单纯的女孩,已被三年的职场生涯打磨锻造地不似纯真模样。从八岁上学...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5月前 (12-10)

王托弟/廊桥遗梦:相逢尽在扼腕时

记得我四五岁的时候,由于刚从大家庭中分出来,那时,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十分艰苦。我们五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弱小,因为我排行最后,故父母一向对我充满着比任何一个更多的怜悯。那时,我们的厨房的墙壁是用报纸糊的。约...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5月前 (12-10)

王托弟/当我老去

当我老去文∣王托弟春风化雨当我老去朱颜不在,鬓如霜年华倥偬易逝记忆又从那刻忖想何来由,哪一瞬回眸,让你为我沉醉把我爱上爱上我的青春年少,还有野蛮和疯狂怀抱这美好的光阴让我心情激荡我难以控制的欢欣:我...

诗文 王托弟 王托弟 ⋅ 5月前 (12-10)

王托弟/熊熊

中午时分给妈妈打电话,得知熊熊去世的消息。很是震惊呐,真真无法接受去年国庆还活蹦乱跳的鲜活生命说没就没了的事实。我问妈妈是否安葬了它,妈妈语气不悲不喜,貌似很坦然的样子:“怎么舍得让它曝尸荒野。天气渐...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5月前 (12-10)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