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谈 > 正文

王托弟|秦安蜜桃,神来之笔 。

王托弟 王托弟 . 发布于 2022-07-31 23:48:49 1132 浏览

每年到七月份(公历),我和几乎所有秦安人一样,就开始躁动起来了,铆足劲头,作势要参与一场蜜桃盛宴。

这场浩浩荡荡的盛宴,在朋友圈各色图文的渲染下,显得既隆重又必须,好似只有参与了,方能人间清明、完事欢喜,否则,万般遗憾只好等来年弥补。

一年就这么一次,错过了要等一年,我自然是不会缺席的。

我是那么地喜欢将自己和老家的一切力所能及地关联起来,离开家乡的十七年时间里,从来如此,更何况每次的盛宴,里里外外的气氛已经烘托到这个地步了。

于是,七月份一到,我便盯紧了朋友圈,只要看见桃子上市的消息,要赶赴的这场长达一月有余的饕餮盛宴随之拉开序幕。

先从仓方早生开始,每周两箱,四箱刚吃完,嘴角的桃汁还没来得及擦拭干净,北京七号就已接上,直吃到八月中旬,纵然意犹未尽,但总算得上没有辜负自己一年的期待,于桃香缭绕的回味中,心满意足开始下一个轮回的筹谋。

我的老家秦安素有“瓜果之乡”的美誉,所有瓜果中,个大色艳味美的蜜桃堪称“秦安三宝”(苹果、花椒和蜜桃)之冠,可谓名副其实。

这不仅仅是我的感受,而是很多吃过秦安蜜桃的人的评价,尤其是外地人,当他们咬下一口北京七号,顾不上甘汁肆虐,十二分的震惊之下,有人甚至很不能相信:秦安,一个不大的西北县城,到底有什么样的手段,竟然培育出这样甜美的桃子?

发出这样感喟的人中间,有不少人以为自己平谷大桃、炎陵黄桃、奉化水蜜桃、大荔蟠桃等全国各地名优桃品均已尝遍,大有此生无憾的豪壮,直到吃了我老家的北京一号,始以为曾经吃过的桃子,竟然美中多有不足。

最夸张的,是一位“老北京”友人,他来我家闲聊时顺便吃了两颗北京七号,竟气呼呼地说:“我去平谷专门采摘的桃子,奇了怪了,就是没这个味。”往后几年里,每年我都会给这位朋友送一箱。

其实,莫说外地人诧异,秦安,一个小县城,怎么会长出这般的桃子,就是被秦安水土养育长大的我,也不甚明了其中的奥秘。

查阅有关材料,解释多为:

“秦安县属陇中黄土高原西部梁峁沟壑区,山多川少,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县域东西长约65公里,南北宽约50公里,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葫芦河纵贯秦安中部。县境内海拔1120米—2020米。属陇中南部温带半温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0.4℃,正常年景年均降水量507.3毫米,为蜜桃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独特的气候土壤资源优势孕育出了独特的秦安蜜桃。”(来自百度百科“秦安蜜桃”词条)。

我对这样的解释是存疑的。

秦安一千六百多平方千米的土地,气候相差不大,但并不是每一块地都能长出色香味俱佳的蜜桃,事实上,只有县城周边几个乡镇,如兴国、西川、刘坪、叶堡等,所产的桃子才与秦安蜜桃之名相匹配,而刘坪镇的蜜桃,据说为秦安蜜桃之最。

除县城周边几个蜜桃生产基地外,秦安县其他乡镇也有桃子种植,除了不成规模,口感和知名度也相去甚远。比如我们陇城镇,气候和秦安县城相仿,但生长出的桃子和刘坪等地的桃子相比,可谓有云泥之别。

这也是为什么,作为秦安人的我,在生命的十几年里对秦安桃子的好完全无感,只因去秦安一中读书前,我只吃过清水河流域的桃子,而不知葫芦河畔的桃子和清水河畔的桃子是不一样的。

记得2003年初秋的一个清晨,从未踏出陇城镇半步的我莫名出现在车如流水、行人如织的繁华壮阔的秦安县城。丑小鸭似的我,倍觉迷惘,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找不到安放自己那怯弱心身的尺寸之地。

翌年仲春时节,我抱了本书,一个人漫无目的地游走,不一会儿,意外地坠入一片花海,粉艳艳的桃花将我淹没……此后的很多周末,我都一个人去那片桃园游荡,在花果的幽香浸透下,记诵东西既快速又牢固。

七八月份间,四下无人时,偶或见会顺手拈下一颗,双手相对轻拭几下,便大快朵颐起来……

如今秦安一中附近的桃园已被征收开发,但每次回想起在那里看书以及吃桃的时光,一边为自己的行为深感不齿,不边又因有那么好的时光出现在我的生命而窃喜不已。

也就是从2003年开始,我见识了秦安桃子的好,是那种完全不同于陇城镇桃子的好,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每年有幸于蜜桃飘香的时节回家,哪怕省吃俭用,也要从县城带一些回去犒劳自己和家人。

说远了。拉回来。

接着说为什么秦安、严格来说是县城周边那片土地,生长出的桃子能跻身中国十大桃子排行榜?

(中国十大名桃榜)

其实,世间过于美好的事往往是很难经得起太过理性的分析的。

那些讲述秦安气候如何如何适合蜜桃的种植、而秦安种桃历史又是多么悠久之类的言辞,总觉得没有生生之力。毕竟,泱泱华夏,适合种桃以及事实上在种桃的地方并不少,却为何每个地方生产的桃子,就算同一品种,大小、色泽、口感相差很大?

前几天,我在朋友圈看到秦安悬馨室主人张泉林老师发的一条图文,配文为:“中国典籍中最早对桃子的文字记载在《山海经·海外北经》中‘夸父逐日’条:‘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魏晋时期郭璞注《山海经·海外北经》解释‘邓林’即是桃树林。咱们家的桃园就在渭河边上,夸父尽管当时喝尽了渭河的水后渴死在渭河边上,但桃木手杖在渭河畔经过千百年雨润风和滋润,化成了而今渭河两岸一片片的桃园。”

看到张老师朋友圈的这段话,虽明知传说最不可究,但我却奋不顾身地选择了信以为真。

这让我想起几年前我问秦安籍词作家刘一澜老师怎么写出《天上的西藏》《娲皇颂》《梦回大地湾》等那样的歌词时他说过的一句话:“好的东西都是神来之笔,说不清的,只觉下笔时有如神助。”

看到张老师朋友圈中的文图,想起刘老师关于歌词写作的体悟,突然间,我就明白了为何秦安县城周边的几个乡镇的土壤能长最好吃的北京七号。

只因有神的指引与相助。

造化虽无声,却在光阴流转中,将一股难以言说的喜悦通灵之气一点一滴地植入桃农的心灵中,继而经过一代又一代桃农辛勤耕耘、用汗浇筑,从而滋养出了你我手中的秦安蜜桃。

换句话说,关于种植秦安蜜桃的奥妙,不在太多科学家的数据里,而在桃农们的基因里;这是桃农们的福祉,更是他们理应享有的荣光。

这个解释,虽不科学,但我很满意。

高中三年的求学生涯结束后,那片曾经陪我走过一段既年少迷茫又青春意气岁月的桃园,随着我负笈东上,就再也没有在硕果挂满枝头的时候出现在我眼前。

十年前,我毕业留京工作,没有了寒暑假的加持,回家一年更比一年变得奢侈,尤其生养孩儿的几年里,对于和家乡有关的人和事,越来越力不从心。

多少次,我发誓要坐在老家的戏场里安安静静地看一场戏,要傍晚时分爬上北山看繁星布满苍穹,要站在葫芦河畔的蜜桃树下吃亲手摘下的桃子……然而,除了静对漫天星辰诉说行将启程的寂寥外,其他几个愿望,至今非但没有实现,反而一年比一年遥远,尤其在当下这个疫情此起彼伏的年月。

好在物流便捷,想要的东西,无论天涯海角,亦可三两日抵达。于是,今年,我和往年一样早早地订购了老家秦安的蜜桃,给自己、给亲人、给挚友。唯如此,方觉不负一整年的劳顿,更有一种盛宴归来的优越感和满足感。


◆  ◆  ◆  ◆  ◆  

作者简介

72_20220522153508ab109.jpg

王托弟,80后,甘肃秦安人,现居北京,从事律师工作,业余爱好写作,出版有散文集《回不去的故乡》、《黄土地的女儿》和《回家的路》。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王托弟|十分钟,一个拥抱 。

这件事已过去有大半个月时间了。事发当天,我就想记下来,不是因为这件事有多么重大,而是因为它太普通了,普通到可以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能看到它的影子,或明显或稀微。事情是这样的:大半个月前的一天。午饭过后...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2月前 (07-22)

王托弟/亦城纪事

搬至亦城将近一年了。直到这里,才算结束了漂泊不定的日子,在京城有了个安稳的落脚处——尽管房子依然不是自己的,依然只是暂居。可是,这个世上,除了自己的生命外,还有什么能够真正属于自己呢?在动荡的年月,只...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0月前 (12-11)

王托弟/我所理解的爱情

一直想对爱情的三个阶段:选择、交往、分手的现象进行分析。但回头一想,这是个多么重大又多么庞杂的主题呀,全方位分析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于是,信手先写冰山一角再说:此篇文章仅对对交往中的现象作分析,选择与...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0月前 (12-11)

王托弟/胡杨女人

三姐说:“王茜华这样的女人,有着斯琴的天然特质,容易走进角色,一定程度上她在表演她自己;在《当家的女人》中演绎的那位一心靠勤劳致富的现代农村女性,与斯琴在精神上是相通的”。我自己没看过《当家的女人》,...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0月前 (12-10)

王托弟/愿新月作证,许得一世情缘

下班到家,已是晚上九点。踏入亦城小区的时候,一弯新月当空,倾洒下来的清辉把四周照得温婉可人。这如水般朦胧的清辉,携同地上昏黄的路灯,似乎要把人融化薄如蝉翼的衣衫,跟随灵魂飞舞的方向披散开去。大地不语,...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0月前 (12-10)

王托弟/百啭蔷薇(小说节选之二)

之第一章第二节又看了遍时间,已是五点三十五分!事先约定五点半吃饭,都过了五分钟,说不定那孩子早就在里面等着。我是长辈,还要做东,怎么能迟到。我看看手机,又环视一下四周,两道人流不止,走过来的女性,无不...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0月前 (12-10)

王托弟/你好,我就好

编前语这篇文章还是2011年底写的。至今,将近四年过去,心中的老师还是那个兢兢业业的老师,好像一直未曾改变;而我早已不是当年象牙塔中那个单纯的女孩,已被三年的职场生涯打磨锻造地不似纯真模样。从八岁上学...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0月前 (12-10)

王托弟/廊桥遗梦:相逢尽在扼腕时

记得我四五岁的时候,由于刚从大家庭中分出来,那时,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十分艰苦。我们五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弱小,因为我排行最后,故父母一向对我充满着比任何一个更多的怜悯。那时,我们的厨房的墙壁是用报纸糊的。约...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0月前 (12-10)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