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谈 > 正文

王托弟 | 法律只是对人最低的道德要求

王托弟 王托弟 . 发布于 2022-08-29 22:04:31 4310 浏览

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罗翔老师,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

当然,很多人知道他,并非始于他的课堂抑或专业著作,而是B站普法视频。正因此,罗翔老师被冠以“网红教授”之名。

中国政法大学是我的母校,我在里面度过了七年求学生涯。

就读本科期间,那段每天早起抱本书去罗老师刑法学课堂占座、和同学挨肩迭背听罗老师讲述刑法学知识的场景,成了我生命的高光时刻之一,至今鲜活在目。

这两年罗老师活跃于互联网,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举重若轻地向大家讲述法律知识,其以诙谐幽默的连珠妙语,一改法律在大众心中严谨刻板、高不可攀的固象,进而让法律成为大家喜闻乐道的知识领地。

传授知识,并不一定在课堂、在校园。

作为一名大学教授,于课堂之上、校园之内向学生传道受业解惑,是其职责所在;象牙塔教书育人之余,以社会为坛,借助互联网平台,将法治理念植入人们的认知,让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法治精神,可谓分外之事。

记得我在昌平读本科时,罗老师还是三十左右的年纪,但每年都被评为“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老师”之一。

在大师云集的法大,被学生自主投票评为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老师之一,可见,罗老师的优秀不止于学术方面,而是多位一体且德才兼备。

当罗老师走红互联网后,他自谦“只是被命运所砸中””运气而已”。

然而,命运和运气不会永远偏爱谁,支撑一个人走出很长很长一段路的,从来都是实力。

罗翔老师的学术专著不算多。

《中华刑罚发达史》和《冲出困境的罪刑法定原则》本科时已读。刚工作那年,为了帮别人写论文读了罗老师的《刑法中的同意制度》。再后来,罗老师陆续出版了《刑法学总则》《圆圈正义》和《刑法学讲义》,几乎每年一本的频率。

走出象牙塔的我,囿于精力、趣向所限,法学专著读得比以前少了很多。

去年,罗老师《法治的细节》一书出版,并很快成为畅销书,成为各大平台热推的书目之一,我便买了回来,并于工作间隙一篇一篇地读完。

《法治的细节》一书,并非法学专著,而是法学随笔。

正因为是法学随笔,因没有艰涩隐晦的法言法语,反而具有了法学专著所没有的可读性、传播性,进而成为大众案头的生活读物。

这本书,以率性的笔触讲述了很多法学理念。比如:

“法律永远是一门平衡的艺术。”

“法治只是治理社会的次优选择或者说最不坏的选择。人们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对最优选择的追求。但是人类的经验和历史不断地告诉我们,追求最优选择的初衷,最后往往会带来最坏的结果,通往地狱的道路总是看起来在走向天堂。”

“在可见的视野中,我们经常看到不公平和不正义,这让我们对看不见的公平和正义更加充满向往。人总要对焦于某种超越生活的存在,才能告别习以为常的平庸与肤浅。”

“这个世界充满着诡诈和欺骗,法律只是对人最低的道德要求,它无力改变人心,虽然它必须在捍卫道德底线层面有所作为。”

“个人对于正义的理解一定是片面的。凭借个体对正义的有限理解去匡扶正义很可能出现可怕的后果。社会上很多问题并不是黑白分明,我们不能一味地根据民众的道德判断来审视犯罪行为。”

“人要接受自己的有限性。就是承认自己是有限的,承认你的逻辑是有限的,承认你的理性是有限的,承认你的阅读是有限的,承认你整个人就是在偏见之中,你这一生就是在走出偏见。”

“人能影响的人,或者说,人能真正影响的人,其实很少很少。人可以有片刻的感动,不可能持久地感动。你能真正影响的人,一定是你愿意在他身上投入大量的时间的,跟你有真正的接触的那些人。”

“司法活动不是电脑运算,必须考虑民众的道德情感的行为,唯此才能保证司法的公信力。刑法的合理性不是来自形而上学的推理,而是来自它所服务的道德观念。”

诸如上述法治理念,不胜枚举。

罗老师的文笔很好,每篇文章又引经据典,读完《法治的细节》,对书中拈进来的其他书目,也有了概识。

《法治的细节》并非严谨的学术专著,也因此摆脱了学术语言的窠臼,其语言有了学术专著所没有的生动与趣味。

常听到诸如“你们学法律的人就是好,不像我们,啥也不懂,遇到事就吃亏”的话,我对这样的话是不太认同的。

向来以为,法律源自生活,一个人懂生活就懂法律。所以,一个没有系统学习过法学知识的人,完全可以是个遵纪守法的人。

当然,法律作为一门学科,定然有其不进行专门学习而无法获得的东西,这是法学专业的存在价值,也是法律工作得以成为一种职业的缘故之一,但这丝毫不影响生活作为法律的活水源头。

不管是否为法学专科出身,也无论是否为法律从业人员,在法治社会,多学点法律知识,总没有坏处,除了可以修养心性,还可以学以致用。这对每个人,都适用。

------------------------------------

不少人给我说,感觉现在大家都不怎么看书了。不管别人看不看书,我只知道,我必须保持阅读的习惯。毕竟,我是个这么无趣的人,业余,除了听便是看书——但我总不能老在某音、某手对口型吧-----------------

图书推荐官

72_20220806215529d863b.jpg

王托弟,80后,甘肃秦安人,现居北京,从事律师工作,业余爱好写作,出版有散文集《回不去的故乡》、《黄土地的女儿》和《回家的路》。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王托弟|十分钟,一个拥抱 。

这件事已过去有大半个月时间了。事发当天,我就想记下来,不是因为这件事有多么重大,而是因为它太普通了,普通到可以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能看到它的影子,或明显或稀微。事情是这样的:大半个月前的一天。午饭过后...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2月前 (07-22)

王托弟/亦城纪事

搬至亦城将近一年了。直到这里,才算结束了漂泊不定的日子,在京城有了个安稳的落脚处——尽管房子依然不是自己的,依然只是暂居。可是,这个世上,除了自己的生命外,还有什么能够真正属于自己呢?在动荡的年月,只...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0月前 (12-11)

王托弟/我所理解的爱情

一直想对爱情的三个阶段:选择、交往、分手的现象进行分析。但回头一想,这是个多么重大又多么庞杂的主题呀,全方位分析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于是,信手先写冰山一角再说:此篇文章仅对对交往中的现象作分析,选择与...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0月前 (12-11)

王托弟/胡杨女人

三姐说:“王茜华这样的女人,有着斯琴的天然特质,容易走进角色,一定程度上她在表演她自己;在《当家的女人》中演绎的那位一心靠勤劳致富的现代农村女性,与斯琴在精神上是相通的”。我自己没看过《当家的女人》,...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0月前 (12-10)

王托弟/愿新月作证,许得一世情缘

下班到家,已是晚上九点。踏入亦城小区的时候,一弯新月当空,倾洒下来的清辉把四周照得温婉可人。这如水般朦胧的清辉,携同地上昏黄的路灯,似乎要把人融化薄如蝉翼的衣衫,跟随灵魂飞舞的方向披散开去。大地不语,...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0月前 (12-10)

王托弟/百啭蔷薇(小说节选之二)

之第一章第二节又看了遍时间,已是五点三十五分!事先约定五点半吃饭,都过了五分钟,说不定那孩子早就在里面等着。我是长辈,还要做东,怎么能迟到。我看看手机,又环视一下四周,两道人流不止,走过来的女性,无不...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0月前 (12-10)

王托弟/你好,我就好

编前语这篇文章还是2011年底写的。至今,将近四年过去,心中的老师还是那个兢兢业业的老师,好像一直未曾改变;而我早已不是当年象牙塔中那个单纯的女孩,已被三年的职场生涯打磨锻造地不似纯真模样。从八岁上学...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0月前 (12-10)

王托弟/廊桥遗梦:相逢尽在扼腕时

记得我四五岁的时候,由于刚从大家庭中分出来,那时,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十分艰苦。我们五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弱小,因为我排行最后,故父母一向对我充满着比任何一个更多的怜悯。那时,我们的厨房的墙壁是用报纸糊的。约...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0月前 (12-10)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