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随笔 > 正文

王托弟|生个孩子好作伴 。

王托弟 王托弟 . 发布于 2022-08-31 00:13:51 774 浏览

毕业那年我27岁,四年后,也就是在我31岁时,生下儿子小威威。

之于我这种以求学之名进京,继而凭自己的努力在京城扎根立足的女孩子,毕业四年后有了宝宝,其实,不算晚,尤其环视四周,目睹现在还有不少渴慕婚姻却尚未嫁娶的同龄人,便因自己结婚生子的步伐不晚而倍感幸运。

尽管如此,尽管我以为自己在生孩子这件事上可谓不急不缓,简直是恰逢其时,但妈妈却没少为我劳神费心,她甚至多次直言催劝,让我赶紧生个孩子。

是呢,当其他人觉得你还飞得不够远时,只有妈妈以为你离她已经足够远;当其他人觉得你混得也就那样时,只有妈妈以为你已经很优秀;当其他人对你结婚生子无感时,只有妈妈以为你需要有个孩子。

妈妈催我生孩子的理由很简单很朴素,她说:“身边有个喘声,就有人给额的娃作伴了。”

言中之意彰彰。


妈妈让我生孩子,并非出于为我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的人生大事考量,而仅仅,仅仅是为了让我身边有个声音,让我在一个人的时候,不至于满屋空寂,也就是说,她关心的并非孙儿,她只是关心自己的女儿。

记得好几次,我戏谑地回复妈妈:“那我先养只狗吧,娃嘛,还生不起哩。”

妈妈却说不一样,她说娃娃给一个女人带来的意义狗不能,还说:“有狗的房子不一定是家,有娃娃的房子才叫家。养活嘛,生下来就能拉扯大——额把你们五个都拉扯大了。”那时,我也是将近三十岁的人了,兼之生长在一个庞大的家族,看得多了,关于生活、关于人生、关于生命等命题,虽然尚未结婚生子,但也看得明白,所以,我怎么会不知道“家”是什么:有至亲至爱的地方,才是家。可当时,在北京,放眼望去,无垠的荒野中,只有小汪——从男友到老公——和我相依为命,而他,还算不上我的至亲至爱。一个女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发现:少不经事时奉若生命的爱情,毕竟只是人生的锦上添花;只有风雨同舟、养老抚幼的婚姻,才是你人生的雪中送炭。家,则是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在岁月的洗礼淬炼后,绽放出来的花儿;家里的人,才是你的至亲至爱。他乡难为家,从2005年负笈进京时我就知道这个道理,故而对七年没有亲人陪伴的求学生涯甘之如饴,因为当时以为,远离家乡和亲人是为了往后余生和亲人相依为命的权宜之计——毕业,肯定是要回去的。结果是,毕业后在小汪软磨硬泡下,我忘记了进京的初衷,没有回到我的家乡、回到我亲人的身边。我是心中没有“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这句诗的人。在我的心中,无论活着时置身何地,死后定要埋骨桑梓的,因为那里是我唯一的青山。然而,当答应了小汪放弃回家的那一刻,我便知晓,无论身前何地,我身后的青山,就算不是北京,也断不会是家乡了。常听人说孤独,我自命至今不知孤独何味。如果一定要说我人生三十多年的光阴中有过孤独,便是毕业后至儿子出生的那些时光了。记得那些年,我和小汪搬至亦庄,没有亲人,朋友也寥寥,小汪隔三差五值夜班,然后呢,不上班的时候,我一个人就在房子里,看书、写字,看着看着就睡着了,睡醒了接着看书、写字。那时自诩是个文艺青年,沉浸在一个人的光阴里不能自拔,一副越孤独越享受的样子,且对那些生养了孩子的同龄人的焦头烂额的模样报以同情和不屑。

可我享受的样子,在妈妈看来,很可怜,每次电话得知我又一个人在家,在看书、在写字,她莫不哀叹一声,并以建议早日生个孩子对我自命帝王般的生活予以全盘否定。

不管表面装作多么桀骜不驯,骨子里,我到底是个思想传统的人。

不管妈妈是否催劝,作为一个女人,结婚、生子,当时机成熟,我一样也没想过落下。于是,29岁,领证结婚;31岁,生下儿子小威威。

如妈妈所愿,从生下孩子,是有人给我作伴了,这是她意料之中的事。

但出乎我们所有人意料的是,从小威威呱呱坠地那一天起,我便不再是我了。在家看书、写字肯定成为不可能;睡到自然醒堪称奢侈,缺觉成为常态;我也不再首先是妈妈的女儿了,而是首先是小威威的妈妈了,从被操心的人变成操心的人。

为人父母,真是操不完的心呐。

如今六七十的父母,每天也为我们姐弟五个操心不止呢,让他们省心些,他们偏不,说什么“父母不死儿不大”。言下之意,就是只要他们活着,我们五个再大,在他们眼中也是孩子,就有他们操不完的心。

看来,这生孩子啊,是一条不归路。想到我七老八十时也在为小威威操心,头疼呀!

哎,也不知道这小子,今天在幼儿园中听老师话了没?有没有抓小朋友?有没有被小朋友抓?和老师小朋友相处得是否融洽?中午吃啥了?这孩子,何时才会不挑食……

越想越劳心,越想越觉得生孩子收支严重不平——什么陪伴我,简直把我都搭进去了。拿起手机就去质问妈妈:“不是让我生个娃好给我作伴嘛,现在好了。有时真烦人!”

视频中,妈妈窃笑不语,倒是父亲,伸过头来,说:“你以为养娃娃就那么容易?容易了,还叫活人嘛。娃娃,你还碎着哩……”

父亲又要开始他的长篇大论了,但,我喜欢听。

恍惚中,七老八十的我,在小威威面前正喋喋不休,而他,已经是个四五十岁的大男人了。我说着,他听着,彼此陪伴着。


作者简介

72_20220522005450747c5.jpg

王托弟,笔名潘小笛、牧笛,80后,甘肃秦安人,现居北京,从事法律工作,业余爱好写作,现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散文集《回不去的故乡》、《黄土地的女儿》。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王托弟|十分钟,一个拥抱 。

这件事已过去有大半个月时间了。事发当天,我就想记下来,不是因为这件事有多么重大,而是因为它太普通了,普通到可以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能看到它的影子,或明显或稀微。事情是这样的:大半个月前的一天。午饭过后...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2月前 (07-22)

王托弟/亦城纪事

搬至亦城将近一年了。直到这里,才算结束了漂泊不定的日子,在京城有了个安稳的落脚处——尽管房子依然不是自己的,依然只是暂居。可是,这个世上,除了自己的生命外,还有什么能够真正属于自己呢?在动荡的年月,只...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0月前 (12-11)

王托弟/我所理解的爱情

一直想对爱情的三个阶段:选择、交往、分手的现象进行分析。但回头一想,这是个多么重大又多么庞杂的主题呀,全方位分析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于是,信手先写冰山一角再说:此篇文章仅对对交往中的现象作分析,选择与...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0月前 (12-11)

王托弟/胡杨女人

三姐说:“王茜华这样的女人,有着斯琴的天然特质,容易走进角色,一定程度上她在表演她自己;在《当家的女人》中演绎的那位一心靠勤劳致富的现代农村女性,与斯琴在精神上是相通的”。我自己没看过《当家的女人》,...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0月前 (12-10)

王托弟/愿新月作证,许得一世情缘

下班到家,已是晚上九点。踏入亦城小区的时候,一弯新月当空,倾洒下来的清辉把四周照得温婉可人。这如水般朦胧的清辉,携同地上昏黄的路灯,似乎要把人融化薄如蝉翼的衣衫,跟随灵魂飞舞的方向披散开去。大地不语,...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0月前 (12-10)

王托弟/百啭蔷薇(小说节选之二)

之第一章第二节又看了遍时间,已是五点三十五分!事先约定五点半吃饭,都过了五分钟,说不定那孩子早就在里面等着。我是长辈,还要做东,怎么能迟到。我看看手机,又环视一下四周,两道人流不止,走过来的女性,无不...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0月前 (12-10)

王托弟/你好,我就好

编前语这篇文章还是2011年底写的。至今,将近四年过去,心中的老师还是那个兢兢业业的老师,好像一直未曾改变;而我早已不是当年象牙塔中那个单纯的女孩,已被三年的职场生涯打磨锻造地不似纯真模样。从八岁上学...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0月前 (12-10)

王托弟/廊桥遗梦:相逢尽在扼腕时

记得我四五岁的时候,由于刚从大家庭中分出来,那时,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十分艰苦。我们五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弱小,因为我排行最后,故父母一向对我充满着比任何一个更多的怜悯。那时,我们的厨房的墙壁是用报纸糊的。约...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0月前 (12-10)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