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随笔 > 正文

王托弟|情分与本分

王托弟 王托弟 . 发布于 2022-08-31 23:15:08 1345 浏览

不止一次地,有人给我说:“你爸妈给你带孩子,是情分;不带,是本分。”

我怎么会不懂这个道理呢。

自己的孩子,唯有自己带,才是本分,其他任何人带,都是情分吧。

因为我是这样想的——不这样想,还能有什么办法呢——故而每次孩子面临无人照看时,我总是怯懦的,多少个夜晚惊醒后在大厅坐到天明,任凭内心如何被绝望撕裂吞噬,也从未敢主动向我的父母提出,让他们帮我带带孩子,毕竟,他们只是孩子的外公外婆。

然而,情分与本分,在我父母那里,却全然不是那样的。他们总是掷地有声,总是那句话:“额(方言,‘我’的意思)的娃不担心,有额们呢。”

爸妈第一次说这句话,是在我儿子不到三个月时。彼时,我还在休产假,我抱着儿子回到老家,几天的喧闹繁华之后,还是爸妈主动提出接下来孩子怎么照看的话题。犹记那一刻,沉浸在被和家人的嬉笑声渲染出的欢快中的我,蓦地低下了头,看着怀中的娇儿,内心虽是漫无边际的忧伤,抬起头时却是若无其事般的风轻云淡:“哎呀,没事,实在不行,我就辞职……”

我的话还未说完,就被母亲毅然打断,她用几乎命令的口气告诉我:“你要上班,要不,以后怎么生活?娃,额给你带!额的娃你别担心,有啥事,我和你大大还在呢。”

至今,我都不知道那次关于给我带孩子的事,父母预先有无过商量,但父亲比母亲更决然的附和,让我宁愿以为,那是他们在目睹我无可奈何境地时的刹那起念。就这样,我的父母,在我陷入绝望时,拼尽浑身解数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直到一年多后,我公公来京,她才回了老家。

(妈妈第一次来京给我带孩子)

我们总对往后的道路抱有近乎自以为是的巨大期待,总以为过了眼下的坎,前方将是万里平川。可是,真实的生活往往不是这样子的。真实的生活,它以一个又一个血淋淋的情理之中或意料只外告诉我们,无论你已经迈过了多少个坎,前方也不会是一路坦途,会有更多甚至更加巨大的难题考验你。

再一次的,在抚养孩子的道路上,我陷入困境。

接连几个夜晚辗转难眠后,一次和父母视频,他们看出了我的疲惫。得知原委后,我的父母再一次说出了两年前说过的那一句:“额的娃别担心,有我们呢。”依旧是不容置疑的口吻。

可是,毕竟,我只是父母五个孩子之中的一个;毕竟,他们只是威威的外公外婆,而弟弟的孩儿也需要他们的照看;最最主要的是,他们的身体状况委实支撑不起他们为女儿们披荆斩棘的豪言壮语了。

所以,我拒绝了。我想,这次尽管有困难,但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然而,我的父母,他们坚决不同意!

“谁说上幼儿园你们就行了?假如娃感冒发烧,学校不要,你和小汪怎么办!就这么定了,还是你大大在家里看着霄楚(我的二侄女)娃,额到北京带额威威!”妈妈不容我置辩了。

父母如此,兼之姐弟支持,我当然欣然同意。于是,赶在孩子开学前,我坐上了通往至亲的高铁:我要接母亲来北京,再次给我看孩子。

有一点豪迈,有一点忧伤,内心被纵横交织的悲喜填得满满的,怀揣着无限的感慨,我到了陇城。

抵家后的一个晚上,我和父母坐着聊天,看着父母被病痛消磨得一年年柔弱下去的身躯,言及母亲到北京帮我接送孩子的事,我说:“我妈不想呆了,我就送我妈回来。毕竟,你们带,是情分,不带,是本分……”

从小,我在父母面前是自信的,有时甚至是顽劣的,偶有撒泼打滚,从未有过像现在这般的谦卑——那种直至我有了孩子之后才滋生出来的谦卑。

父亲见我如此低声下气,素来温文尔雅的他,腾地从板凳上站起来,几乎破着口说:“啥情分本分的。当老的的,不给娃娃分忧解难,当啥老的哩!再不要给我和你妈说啥情分,偶(陇城方言,我们的意思)给你看,这是我们做老的的本分!否则,是个啥老的嘛。”

(父亲和他的八仙桌)

父亲的愤怒,放置在以他和母亲为中心散蔓开来的这个大家庭中,是可以理解的,一定程度上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们姐弟五个纵然一个个成家立业,但从来都是相亲相爱、同心合力。只是,他的愤怒出了我们这个大家庭,也许会经受口诛笔伐,毕竟,有不少人以为,就连孩子的亲爷爷奶奶带,也只是情分,不看更是本分,何况他们。

“那你说,啥叫分?情分情分,有情才有分,没有情,还不如不要那个分了。比如你们觉得给我和你妈钱只是本分,那就别给,我和你妈宁愿要饭去。娃娃,记着昂,人生在世,做啥都要讲个感情哩。法律,都要讲个人情味,何况一家子人。”父亲的怒气没有消减的迹象,越说越激动。

看着须发花白的父亲竟然罕见地发飙起来,手中杯子里的水随着他肢体的跌宕有韵律地洒落下来,他却浑然不知,逗得我大笑起来。

笑着笑着,睡意席卷而来,我酣睡了过去。

第二天,我在母亲的亲吻中醒来,哧溜哧溜地扒拉着清香爽口的浆水面,顿觉至亲间那种不可比拟的情分的力量——什么本分不本分的,我只要这样的情分。

几天后,我一个人坐在开往北京的高铁上,母亲到底没有和我同行。从来熬不起夜的我,一点睡意也没有,心内也不似回家那样欢喜一阵、忧伤一阵,眼前一遍又一遍地回放着那几个镜头:

医院。病床上。腹中绞痛的母亲,一边呕吐一边摆手,示意我和父亲,她不去天水。我和父亲明确告知妈妈,北京是去不成了,可“额的娃就没人看了”的话,还是一次次地从她的呻吟中流露出来。从凌晨四点开始,疼了将近二十六个小时后,妈妈被姐弟拉到天水,在镇痛药的作用下,终于停止哭喊。启程前,我轻轻抚摸着妈妈的脸颊,转身时,看见她眼角赫然悬挂的泪滴。

人世间的艰难万万千,曾经以为最大的困难是囊中羞涩,现在真切地懂得,真正的困难,金钱往往是无能为力的,譬如患病、老去、死亡以及爱离别、怨憎会和求不得。在这些困难前,最后的救赎不是本分,而一定是情分,唯有它,能给人赴汤蹈火的力量。这,本分给不了。

想到这里,高铁已然抵达北京西站,我长舒一口气,顿觉浑身上下能量满满。我想,无论接下来遇见什么困难,我都不惧,因为父母姐弟给予我的情分,足以让我生出披荆斩棘的勇气。


作者简介

72_20220522005450747c5.jpg

王托弟,笔名潘小笛、牧笛,80后,甘肃秦安人,现居北京,从事法律工作,业余爱好写作,现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散文集《回不去的故乡》、《黄土地的女儿》。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王托弟|十分钟,一个拥抱 。

这件事已过去有大半个月时间了。事发当天,我就想记下来,不是因为这件事有多么重大,而是因为它太普通了,普通到可以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能看到它的影子,或明显或稀微。事情是这样的:大半个月前的一天。午饭过后...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2月前 (07-22)

王托弟/亦城纪事

搬至亦城将近一年了。直到这里,才算结束了漂泊不定的日子,在京城有了个安稳的落脚处——尽管房子依然不是自己的,依然只是暂居。可是,这个世上,除了自己的生命外,还有什么能够真正属于自己呢?在动荡的年月,只...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0月前 (12-11)

王托弟/我所理解的爱情

一直想对爱情的三个阶段:选择、交往、分手的现象进行分析。但回头一想,这是个多么重大又多么庞杂的主题呀,全方位分析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于是,信手先写冰山一角再说:此篇文章仅对对交往中的现象作分析,选择与...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0月前 (12-11)

王托弟/胡杨女人

三姐说:“王茜华这样的女人,有着斯琴的天然特质,容易走进角色,一定程度上她在表演她自己;在《当家的女人》中演绎的那位一心靠勤劳致富的现代农村女性,与斯琴在精神上是相通的”。我自己没看过《当家的女人》,...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0月前 (12-10)

王托弟/愿新月作证,许得一世情缘

下班到家,已是晚上九点。踏入亦城小区的时候,一弯新月当空,倾洒下来的清辉把四周照得温婉可人。这如水般朦胧的清辉,携同地上昏黄的路灯,似乎要把人融化薄如蝉翼的衣衫,跟随灵魂飞舞的方向披散开去。大地不语,...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0月前 (12-10)

王托弟/百啭蔷薇(小说节选之二)

之第一章第二节又看了遍时间,已是五点三十五分!事先约定五点半吃饭,都过了五分钟,说不定那孩子早就在里面等着。我是长辈,还要做东,怎么能迟到。我看看手机,又环视一下四周,两道人流不止,走过来的女性,无不...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0月前 (12-10)

王托弟/你好,我就好

编前语这篇文章还是2011年底写的。至今,将近四年过去,心中的老师还是那个兢兢业业的老师,好像一直未曾改变;而我早已不是当年象牙塔中那个单纯的女孩,已被三年的职场生涯打磨锻造地不似纯真模样。从八岁上学...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0月前 (12-10)

王托弟/廊桥遗梦:相逢尽在扼腕时

记得我四五岁的时候,由于刚从大家庭中分出来,那时,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十分艰苦。我们五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弱小,因为我排行最后,故父母一向对我充满着比任何一个更多的怜悯。那时,我们的厨房的墙壁是用报纸糊的。约...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0月前 (12-10)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