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随笔 > 正文

王托弟/底层人的忧伤

王托弟 王托弟 . 发布于 2023-02-19 00:23:02 397 浏览

人,到底有没有强弱之分?

继而,根据强弱的不同,被划分为三六九等?

等级不同的人,过着高低贵截然不同的生活?

很长时间里,我都认为:没有!

然后,从形而上的层面找出许多“人,生而平等”的例证,尤其古今中外不胜枚举的物质贫瘠而精神高贵的名人,以此证明贫贱和高贵是个因人而异的界限。

最重要的是,一个人是高是低,起决定作用在其精神层面,权力、物质、资源等是非常微不足道的。

而精神层面的核心,则是爱与被爱。

按照我过去的逻辑,在这个丰衣足食的年代,不管一个人所处的客观环境有多艰难,只要心中有爱或者能被他人所爱,便是富有的,其便在高阶;而一个精神贫瘠的人,哪怕享尽物质的荣华富贵,也是卑贱的。

有鉴于此,“贫富差距”这个本身模糊不清的概念,在我心眼中,更没有了可供衡量的尺度。

在这个观念指导下,出生农民家庭的我,纵然物质生活一直不宽裕,可非但很多年来很少感到自己穷,属于弱者,反而安贫乐道:因为我有疼爱自己的亲人,成长道路上收到了满满的爱,并能在恰当的时候力所能及地向他人给予爱。

“我过得如此繁花锦绣,怎么能说我是穷人,是底层人呢?那些比我有钱、有地位的人,谁不知道他们的精神是匮乏的呢?”我经常这样安慰自己。

我不承认人分三六九等,也并不觉得生活将人划分成了不同的等级。

所谓的贫富差距,该是个伪概念吧,我这样认为。直到高二那年,家里陷入一场刑事官司,我所构建起来的高高扬起的生命身段,倏忽之间,一落千丈,举家人一下子跌入深渊,任凭如何奋力攀爬,都挣脱不掉“底层”施加在身的忧伤。

我第一次切身感到,人的确被分为三六九等,而我们作为最最底层的一类人,想要跨越自己的阶层,是多么的艰难,像极了小说《北京折叠》中的老刀。

至今清晰地记得,父亲拿着户口本,告知派出所的人:“我娃的年龄不是十七岁,而是十四岁,上面写得很清楚,证明开错了。”

可是,没人理睬。

还清晰地记得,父亲手里拿着一沓沓“红板”,却不知道该去找谁;他不知道怎样才能用钱将他的娃保出来(即“取保候审”),怎样才能让司法机关接受自己符合事实的陈述。

一切,都是那么艰难,一切都将一家普通人引向了一个叫“弱者”的群体。


罗伯特﹒钱伯斯在其著作《农村发展:以末为先》中提到,“要尽可能像弱者或者穷人那样感受世界”。

现在,对“弱者”和“穷人”有了更加复杂的认识。

那一年,切身的理解是:没有钱,没有权,就算寻常日子里自诩为怎样的精神富翁,现实则活生生地将你打回原形,让你清醒地意识到,这个世界不是平的,人和人是不平等的,有人呼风唤雨,有人求告无门。

这种不平和不平等,是建立在金钱、权力、资源等之上的。

没有金钱、权力和资源,就是“弱者”、是“穷人”!

任何时代都有弱者和穷人,贫富差距只能被缩小,不能被消灭。

但人人想都成为一名强者。没有人想成为弱者,哪怕客观上沦陷在社会底层,也要从精神层面找到足以让自己高贵起来的力量支撑。

为什么要承认自己是弱者呢?

弱者,说明自己就是失败的啊。哪怕没多少钱,也没有什么资源,但依然优哉游哉,就算什么都没有,但并不代表过得不幸福。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在丰衣足食的和平年代,一个人是很容易找到这种自我良好的心理平衡的。

但总有一生中总有那么几件事,让一个人从自己一厢情愿构建起来的“高贵”中醒悟过来,直面血淋淋的现实。

因为经受了那件事的洗礼,清醒过来后的我和家人,更加真切地意识到考大学之于寒门的意义。

很多年后的今天,听到“教育,是阻挡贫穷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的论断时,就特别有感触。

最近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大火。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台词,给负重前行的众生一剂强心剂,让无数人面对未来,内心再一次燃起“我定胜天”熊熊欲火,继而准备大干一场。

作为一部影片,承载不了太多的价值,更解决不了困扰人类几千年的宏大命题。我理解到的,哪吒之所以能改变“命中注定”,完全是因为李靖夫妇的爱。

爱,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爱,让一个天性本恶的人变得心有慈悲,无限温柔。

是爱,成为哪吒发起和命运对弈并大获全胜的底牌:爱,才是这个影片最终要呈现给观众的。

而我,这个早日被生活碾压到失去了当年热血的中年人,已接受了自己不过是普通人的现实,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层中小心翼翼前行,只有去爱人的份,哪里有和命运奋起一搏的爱的支撑?


当离开生长了将近二十年的秦安县城,一脚踏进首都北京后,才发现,以前关于贫富、等级的认知,是多么的肤浅。

强烈的对比之下产生的巨大落差,像野草般开始在我心里蔓延。

七年的求学生涯结束后,我又在北京成家立业生子,至今已经整整十四个年头。

现在,越来越相信命数,尤其当基于职业之便,看到更多浮世众生相后。

人和人的命数不同。

这个命数,主要指一个人所处的客观环境,尤其是时代因素。一个人很难摆脱自己的这个命数。

譬如我自己,别人看来很光华了,实际上,每天朝六晚九,被人群裹挟着前行,到退休,在北京可能连一套像样的房子都买不起。这个和我个人的努力关系不大,而是时代强加在像我一样的人身上的命数:按照北京目前的房价,除极个别的人通过个人努力能买得起外,绝大部分人,任凭怎么努力,都承担不起。

通过努力跳出农门,在京城工作、生活,依然在底层,日复一日饱尝底层的忧伤:难以摆脱的忧伤。

(变态的房价!!!)

欣喜的是,无论生在老家还是定居京城,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无论物质是否拮据,养成了厚实的世俗生活欢喜姿态。

这,也许是三十多年来唯一个足以让我超越自己的物质阶层精神力量,它每每让我能疏忽低处的阴影,也对命运的流离事儿而不见,总用十分坚韧的生命态度,或直面惨淡的人生,或迎接明媚的岁月。

常言:小富靠勤,大富靠命。

只要勤快点,我所努力达到的高度,便是我的孩子的起点:显然,我和我的孩子,不在一个起点。阻却底层的代际遗传,这是每一个底层人必须去做的功课。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王托弟|十分钟,一个拥抱 。

这件事已过去有大半个月时间了。事发当天,我就想记下来,不是因为这件事有多么重大,而是因为它太普通了,普通到可以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能看到它的影子,或明显或稀微。事情是这样的:大半个月前的一天。午饭过后...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4月前 (07-22)

王托弟/亦城纪事

搬至亦城将近一年了。直到这里,才算结束了漂泊不定的日子,在京城有了个安稳的落脚处——尽管房子依然不是自己的,依然只是暂居。可是,这个世上,除了自己的生命外,还有什么能够真正属于自己呢?在动荡的年月,只...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2月前 (12-11)

王托弟/我所理解的爱情

一直想对爱情的三个阶段:选择、交往、分手的现象进行分析。但回头一想,这是个多么重大又多么庞杂的主题呀,全方位分析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于是,信手先写冰山一角再说:此篇文章仅对对交往中的现象作分析,选择与...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2月前 (12-11)

王托弟/胡杨女人

三姐说:“王茜华这样的女人,有着斯琴的天然特质,容易走进角色,一定程度上她在表演她自己;在《当家的女人》中演绎的那位一心靠勤劳致富的现代农村女性,与斯琴在精神上是相通的”。我自己没看过《当家的女人》,...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2月前 (12-10)

王托弟/愿新月作证,许得一世情缘

下班到家,已是晚上九点。踏入亦城小区的时候,一弯新月当空,倾洒下来的清辉把四周照得温婉可人。这如水般朦胧的清辉,携同地上昏黄的路灯,似乎要把人融化薄如蝉翼的衣衫,跟随灵魂飞舞的方向披散开去。大地不语,...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2月前 (12-10)

王托弟/百啭蔷薇(小说节选之二)

之第一章第二节又看了遍时间,已是五点三十五分!事先约定五点半吃饭,都过了五分钟,说不定那孩子早就在里面等着。我是长辈,还要做东,怎么能迟到。我看看手机,又环视一下四周,两道人流不止,走过来的女性,无不...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2月前 (12-10)

王托弟/你好,我就好

编前语这篇文章还是2011年底写的。至今,将近四年过去,心中的老师还是那个兢兢业业的老师,好像一直未曾改变;而我早已不是当年象牙塔中那个单纯的女孩,已被三年的职场生涯打磨锻造地不似纯真模样。从八岁上学...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2月前 (12-10)

王托弟/廊桥遗梦:相逢尽在扼腕时

记得我四五岁的时候,由于刚从大家庭中分出来,那时,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十分艰苦。我们五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弱小,因为我排行最后,故父母一向对我充满着比任何一个更多的怜悯。那时,我们的厨房的墙壁是用报纸糊的。约...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2月前 (12-10)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