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随笔 > 正文

王托弟/有梦就去追吧,万一实现了呢

王托弟 王托弟 . 发布于 2023-12-05 09:53:16 103 浏览

2016年,倏忽就到年关了。

如果说2015年之于我来说是喜忧参半的一年,2016年对我则是略带悲凉的人生中最快乐最顺畅的一年。

这年本是而立之年,就算什么也没有发生,也是值得纪念的。偏偏是,很多对我来说意义重大的事又在这年里发生。所以,在我生命中,今年注定意义不同凡响。

不同凡响的事情之一便是我的第一本书——散文集《回不去的故乡》——正式出版。

在这本书正式出版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出书是非常不可能的,虽偶然间会幻想,但从未将它当作是一件真的可以实现的事:我对自己尚没有那样的自信。然而,书却在半年内鲜活地出现在了我的面前。

所以,任何时候,有梦就去追吧,万一实现了呢。

犹记今年二月中旬和一位老乡吃饭,期间他问我书稿准备得如何了,我漫不经心地说啥都没准备呢。他听了很生气,说我就算不拿村长当干部,但好歹要做个言而有信的人。老乡后面的一句话让我很是诧异:我很纳闷,出不出书跟我的人品该是无关的吧,他为何要那么说?我还没质问完,他便从我的QQ空间找来一句话:“2016年,为一个人,写一本书。”时间显示为2016年1月1日。

我看完那句话,故作玩世不恭地告诉老乡:“我就信口一说,你也当真?”

没想到老乡义正言辞道:“当真!谁让你说!”

讲真,就算给我大大承诺一件事,他老人家也不会如此理直气壮地让我兑现,更何况,关于“写一本书”的话,只是我对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就业余写作方面数量上的一个期许,而并非是向任何一个具体的人做出的承诺,故老乡的义正言辞显得很是没道理。

可是,老乡一点也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我写下的那四个字是对世人的承诺,为了我的人品不减分,他有义务督促我去兑现。所以接下来,他一日三问,催得我实在心烦,以致觉得再不搞出点动作,最后肯定会被他烦死。于是,我不得不联系图书策划人陈景丽女士,向她咨询出书的有关事宜。

对于一个文学爱好者,已零零碎碎下了近百万字,若果真有出书的机会,相信谁也不会拒绝吧。但对于一个无名小卒,想要自己的书面世,除了文章本身能拿得出手外,费用和销量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而我,无论对自己文章的质量还是财力抑或是销量,都没有一点信心。可喜的是,陈姐初步看了我的文章,就给了我无限信心,让我有勇气将出书一事正式列为2016年的重大事项之一,并在工作之余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切准备就绪后,我才想起来自己竟然是身无分文!

我是个不会理财的人。

毕业后也挣了点钱,但要么给家里修房子了,要么交给老公保管,自己手头几张卡里的余额加起来从未超过两万。按照我的出书要求,最初的费用预算至少五万——后来,实际费用远远超出了这个预算,不过,翻看着手中的书,里里外外都是我喜欢的模样,瞬间觉得一切花费都是值得的。五万块钱,也不是什么大数字,但因老公始终反对我出书一事,故我休想从他那里要来一分钱。

就在这时,生命中的贵人从天而降。

每个人,一生中都可能遇到自己的贵人,他虽然不曾给你生命,却让你的人格或精神得到新生。虽说,任何因缘际会都不是别人的恩赐,而是自己修行练达的结果;也虽说,一个人生命中的贵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可我们一定要相信那些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贵人,是他们让我们有尊严且自信满满地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终于,一切前期工作准备就绪。

接下来就是整理、修订文章,和王生喜老哥选定书内插图,并讨饶杨俊旺老师为我题写书名,和策划人陈姐讨论书的设计、制作、印刷等非常细节的事。

那是一段非常忙碌的时光。工作上的事务接踵而来,书稿需要一遍又一遍地审阅,后期又因怀孕的妊娠反应活得日月无光。

等各种事项都定了下来后,已是七月初。

这时,考虑到书将在八月上旬上市,故又马不停蹄地在朋友圈开始预售。承蒙亲朋好友的厚爱,书的预售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让我收回绝大部分成本的同时,也让我在业余写作的道路上有了更大的信心。

回想起预售、签名、发快递的那些日子,一向乐观的我,也很想说一个字:累。彼时,工作日住在东直门的临时住所,故无法邮寄;所有的书都在周末集中发出:每个周末几乎都要签名邮寄三四百本。期间,老公也会帮忙拆书的包装和塑封,偶然间还过来填写几张快递单,但其他所有的事都是我亲力亲为。

从8月中旬到8月29日,当所有预定的书全部邮寄出去后,在去往中国评剧院看秦腔《麦积圣歌》的路上,站在淡淡夜色中扑朔迷离的街灯下,摸着已然隆起的肚子,用手理了理掉到连头皮都遮掩不住的稀松头发,再想起老公嗔怪的眼神,我终于忍不住悄声哭了一大场。

自书邮寄出四个月后的今天,每每翻看起别人发来的关于我人生第一本书的评论——或长或短,只我存下的加起来就有近五万字——心里都有一股暖流经过:我知道,我写的并没有他们说得好,但他们的鼓舞让我有了在业余写作的道路上坚持下去的动力。

写到这里,想起《回不去的故乡》一书在出版、销售过程中被问及的一些问题。

有很多人问:“你出书不但没稿费还自己花钱啊?!”

每当有人这么问,我就很真诚地回答对方:“是啊,没有一分钱的稿费,而且各种成本——包括邮费——加起来至今已有七万+。”对方听了,留下一声意义深沉久远的叹息。

也有很多人看到我自己卖书,建议我完全不用那么辛苦,甚至辱没了知识分子的清高。

我也很真诚地告诉对方:“我也想让自己的书赫然出现在全国各大实体书店里和网站上,可是,要么我选择不出书,要么就选择自己卖,因为,没有出版社会为一个没有任何商业价值的无名小卒宣传和销售一本文学类书籍。在这个时代,整个中国的知识都没有了清高,我做什么也就没有辱没知识分子一说了。”

无论如何,我人生的第一本书《回不去的故乡》在2016年面世了。它的出版始末让我更加懂得:当我们开始任何事情之前,除了努力将事情本身做好外,没有太多的捷径可走,至于每个人在做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那些困难,抑或各种不自信甚至自卑,唯有坚持用真诚和实干才能超越,用习主席的话来说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其他的一切说辞,没用。

2016年,在业余写作方面,除了《回不去的故乡》正式出版外,还写下了五十多篇文章,其中绝大部分是三千字以上的散文;于2015年6月份创办的自媒体文学类公众号“王托弟的栖息地”,每周坚持发布三篇文章,从未中止更新;无论肩上的包有多重,里面都装有一本文学书,当把雪小禅老师的新书《惜君如常》带进待产房时,护士诧然的话,让我知道自己是多么可笑:这么一把年纪了,竟然是这么一个书呆子的模样……

2016年,关于业余写作有太多的欢喜和自持,随着年关到来,终于画上了一个阶段性的句号。这个句号虽不是很圆满,但至少是自己脚踏实地的印迹。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当见多了他人的成就,就会更加笃信:在奋斗的路上,只有破茧和浴火了才能成蝶与重生,且从来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完全靠运气的结果——这里的成功并非挣很多钱、当很大官,而是拥有一颗坚强有力的心脏和完善的人格。

总之,2016年和过去、未来的很多年一样,都是自己心甘情愿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走过。相信自己努力得来的生活,哪怕是简陋的粗茶淡饭,也会过得清气硬朗。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王托弟|十分钟,一个拥抱 。

这件事已过去有大半个月时间了。事发当天,我就想记下来,不是因为这件事有多么重大,而是因为它太普通了,普通到可以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能看到它的影子,或明显或稀微。事情是这样的:大半个月前的一天。午饭过后...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4月前 (07-22)

王托弟/亦城纪事

搬至亦城将近一年了。直到这里,才算结束了漂泊不定的日子,在京城有了个安稳的落脚处——尽管房子依然不是自己的,依然只是暂居。可是,这个世上,除了自己的生命外,还有什么能够真正属于自己呢?在动荡的年月,只...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2月前 (12-11)

王托弟/我所理解的爱情

一直想对爱情的三个阶段:选择、交往、分手的现象进行分析。但回头一想,这是个多么重大又多么庞杂的主题呀,全方位分析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于是,信手先写冰山一角再说:此篇文章仅对对交往中的现象作分析,选择与...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2月前 (12-11)

王托弟/胡杨女人

三姐说:“王茜华这样的女人,有着斯琴的天然特质,容易走进角色,一定程度上她在表演她自己;在《当家的女人》中演绎的那位一心靠勤劳致富的现代农村女性,与斯琴在精神上是相通的”。我自己没看过《当家的女人》,...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2月前 (12-10)

王托弟/愿新月作证,许得一世情缘

下班到家,已是晚上九点。踏入亦城小区的时候,一弯新月当空,倾洒下来的清辉把四周照得温婉可人。这如水般朦胧的清辉,携同地上昏黄的路灯,似乎要把人融化薄如蝉翼的衣衫,跟随灵魂飞舞的方向披散开去。大地不语,...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2月前 (12-10)

王托弟/百啭蔷薇(小说节选之二)

之第一章第二节又看了遍时间,已是五点三十五分!事先约定五点半吃饭,都过了五分钟,说不定那孩子早就在里面等着。我是长辈,还要做东,怎么能迟到。我看看手机,又环视一下四周,两道人流不止,走过来的女性,无不...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2月前 (12-10)

王托弟/你好,我就好

编前语这篇文章还是2011年底写的。至今,将近四年过去,心中的老师还是那个兢兢业业的老师,好像一直未曾改变;而我早已不是当年象牙塔中那个单纯的女孩,已被三年的职场生涯打磨锻造地不似纯真模样。从八岁上学...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2月前 (12-10)

王托弟/廊桥遗梦:相逢尽在扼腕时

记得我四五岁的时候,由于刚从大家庭中分出来,那时,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十分艰苦。我们五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弱小,因为我排行最后,故父母一向对我充满着比任何一个更多的怜悯。那时,我们的厨房的墙壁是用报纸糊的。约...

随笔 王托弟 王托弟 ⋅ 12月前 (12-10)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