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东花|月是老家月,情是老家情
中秋佳节,半天婆家,半天娘家
又是一年中秋节。
秋叶凝红,果梨飘香。圆圆的月亮,圆圆的月饼,圆圆的向日葵,圆圆的菜盘,圆圆的笑脸,月光的清辉翻过窗户洒在房内,一地流银……
窗外,风声;窗内,语声。风声、语声融为一体。任窗外柔柔秋风中的圆月悄悄聆听窗内点点灯光下的轻轻语声:
“还是回咱俩的老家好,家里做的米面馍和煮洋芋太香了!就连柴锅里炒的菜都格外香!”
“就是,若不是明天上班,我还想在老家多呆几天呢!”
这是去年中秋夜我和娃他爸的对话。那暖暖的一幕不由又涌上心头:
那天是我和老公最难得的唯一一天中秋假日。天刚蒙蒙亮,我就千呼万唤起一贯爱当懒虫的两孩子。匆匆洗漱完毕,迎着朝阳,我们一家四口便喜盈盈奔赴婆家。
一路上,女儿和儿子像快乐的小鸟,叽叽喳喳,说说笑笑,高唱不断 :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
一踏进婆家门,婆婆就端来了热气腾腾的米面馍和煮洋芋,还有刚打下来的嫩核桃,核仁柔嫩脆软,可好吃了!一会儿,公公从地里干活回来了,又专门摘来香甜可口的苹果让我们吃。中午我说擀点面条下了就行,而婆婆非要炒菜。我和婆婆共同下厨,洗洗切切炒炒,很快,六盘菜摆上来了。大家边夹菜边说笑。吃饱喝足后,我们又提上月饼看望了奶奶和三叔两家,在家长里短的闲聊中,让我倍感这个大家族的和睦温暖。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上次周末回家的那个晚上:
静谧的夜空下,可爱的月儿从屋檐后慢慢爬上半空,像一块晶莹光亮的宝石。温柔的月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仿佛滑过一曲悦耳的琴声。柔和的灯光下,公公婆婆挑最脆嫩的红富士苹果一个一个轻轻带套,一个一个轻轻装在纸箱里,每装一层,便轻轻平铺一层硬纸板。装完两箱后,先用胶布横横竖竖裹个严严实实。然后,婆婆拿一块大布把纸箱外头全包了一层,再一针一线细细缝补起来。最后,公公又一笔一画写上了收苹果者的地址和姓名。原来,这两箱是要给我远在嘉峪关的大哥——他们的大儿子一家托运的,怕路上碰伤,才格外仔细啊!
不仅是苹果,还有自家菜籽炸的油、自家洋芋做的粉条以及自家树上的梨儿、核桃类,自己不舍得多吃,邮给出门在外的儿孙。要提前托运,才能让大哥一家在中秋节晚上把苹果、梨儿等老家特产献给圆圆的明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公公婆婆不仅对大哥全家如此,对我们的关爱也不例外。
和公婆相处十多年,总觉公公如父,婆婆似母。我在他们面前很任性,总毫无顾忌地说说笑笑,而他们也常把我当亲女儿看。
公公沉默寡言,尤其是人多处,从听不到他说一句话,只默默当听众,但他心里对任何事都特别透亮,该做什么,怎么做,从不糊涂,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做人底线。
平时开个小卖部,什么东西摆在什么位置,又是什么价,他一清二楚,算账找钱或给谁借过多少钱,谁欠了什么东西,他再疲惫,也会在账本上记得仔仔细细。至于亲友邻人,谁是谁非,谁好谁坏,他在心里更有一本明了的账本,但他从不说出来,只是默默加倍地回报着别人的恩惠。他常给儿孙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故深得乡邻好评。
每到硕果累累的季节,公公总会选最大的桃子、最鲜的苹果、最嫩的核桃和姜豆、茄子、西红柿等各样疏菜挑两大筐送给我的父母品尝。
记得前些年,公公养着一头驴。每到农耕时节,公公先把驴牵到我家帮我父母犁地。耕完我家的,过几天才耕自家的。从婆家到娘家,牵驴只能一步一步踩着漫长的羊肠小道走,这路上就得花三四个小时,可公公连续好几年都这么帮我家。
公公和父亲早上五点起床就去耕地。母亲做好早餐再送到地里去。母亲总笑着回忆说,每次去地里,只听到“嗽嗽嗽”的翻地声,却很少听到说话声。因两亲家都话少,只会埋头干活儿。只有性情开朗的母亲到了地头,才能打破这种沉寂。可若看到翻过的那一块块整齐得再不能整齐的耕地,我们对这两位父亲难道不会肃然起敬吗?此时,我忽然想到一句话:“此时无声胜有声,”哈哈……
公公总舍不得给自己买什么,当看到我每次买去的东西时,总反复叮嘱我别再破费了。可每当正月,家里来了亲友家的小孩时,他总不忘给他们一定的盘缠,尤其是对我的侄子,出手更为阔绰。这时,我极力劝阻公公:
“我们早已给过压岁钱了,您怎又给了这么多?太花钱了吧?何况您攒一分钱多不容易!”
“孩子好不容易来趟咱家,给点钱,我高兴啊!”他总这么笑着回答。
还有一次,公公去县城,我让他买盘带有某首歌名的磁带,结果他为此在县城找了大半天。他不知道在何处买,但只要是我托付的事,他一定会尽心而为,从来不会忘的……
看着公公花白的头发,佝偻的身体,蹒跚的步伐,我觉得他恰如生我养我的父亲,我从不忍心给这样和善的老人使性子,板脸孔。只有像待亲父亲般待他,我才心安理得,问心无愧。
再瞅瞅我的婆婆吧。腰肩盘突出、头晕目眩等无情的疾病总折磨得她坐卧不安,寝室难眠。可她从不想闲着。我们每回到老家时,她总问我想吃什么,按我的心意做面鱼、凉粉、锅巴和煮洋芋等。
尤记得我在医院生孩子时,待产之前的多半天里,我的腰间隔性地疼,且一次比一次疼得厉害,简直像断了似的,难受极了。这时婆婆反复抚摸着我疼痛难忍的部位,且不断温和地问:“孩子,疼得很吗?你想吃什么?我给你做去。”同病房的人看我俩这么亲近的样子,还以为我们是亲母女。
常听到许多“婆媳是天敌”类的言论,也耳闻目睹过更多婆媳反目成仇甚至老死不愿往来的触目惊心的现象,越加庆幸自己遇上了位好婆婆。她也和公公一样不善言谈,却总能给我雪中送炭的帮助。
在我生完两个孩子后的百天之内,她从不让我干任何活。我里里外外的衣服全由她手洗。每天从早到晚,她前后要给我做五六顿饭菜。早上四五点,夜幕还笼罩一切时,她已端来一碗飘满鸡蛋的糊糊汤,然后叫醒正呼呼大睡的我。再过两三小时,又是刚烙的软软的馍、菜和拌汤,除了和大家一样吃正常的一日三餐外,然后在早午餐中间、午晚餐当中、晚上睡觉前,她又专门给我一个开小灶,或是金果银稠米汤,或是擀的小面片,又夹杂瘦肉或鸡肉,或是烩菜,总按我的口味变花样吃。能加的营养,她都会想方设法加进去。一个月内,她给我一个人煮几只鸡,每天在我饭里加些鸡肉鸡汤,说这样营养好。而且婆婆做的饭菜特别可口,我常吃饱了还想多吃点。等她忙完活计,就立刻来哄孩子,让我好好休息一会儿。平时听到我咳嗽几声,她会马上让我找医生看看。每坐一回月子,别人总说我白白胖胖,油光发亮,脸色比之前好多了,这不都归于婆婆精心照看的功劳?
我们俩由于既要忙工作,又要抚养女儿,于是,儿子从呱呱坠地到四岁,我们就一直把他单独留在老家,由婆婆一手照看。从上幼儿园到上小学三四年级,为了方便照看两孩子,婆婆专门和我们一起住在县城的房里。那几年里,勤快的她总把一日三餐做得及时可口,总把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总把东西摆放得井然有序,总把孩子上学回家接送得按时按点。这无疑帮了我们大忙。晚上,儿子总要和他奶奶一起睡。要问儿子最喜欢谁,他准会毫不犹豫地说是他奶奶。
和婆婆相处十几年,总觉她像我的亲母亲。说到她,忽然想起了我曾写的《婆婆铭》:
“学不在多,心善则行;年不在高,手勤则灵。斯是婆婆,唯孙是亲。辛劳忙家务,刚强律自形。谈笑有子孙,往来无自影。可以忙早晚,助儿媳。无闲言之碎语,无抱怨之言行。吾之好婆婆,犹如亲母亲。儿媳云:贤德永馨!”
每回到家,看到我和婆婆都要做饭洗碗拖地,女儿曾这么问我:“妈妈,你老和我奶奶抢着干这个干那个,你怎那么爱干活呀?我可嫌麻烦呢!”我笑而不答。
每次买衣服,我总给两家父母挑拣价位相当的同时买四套,鞋也买四双。因为他们四位大人同等重要。
尤其对比两家父母,觉得他们多么相似:
公公和父亲都是货郎儿,常年出门在外,东西奔波,走街串巷,日行千里,吆喝声声,风雨无阻;婆婆和母亲都是当家的,常年照看孩子,操劳家务,春种秋收,起早贪黑,里里外外,匆匆忙忙。
公公和父亲一样都沉默寡言,但纯朴厚道,是地地道道的老好人;婆婆和母亲一样都目不识丁,但心灵手巧,是实实在在的女汉子。
四位长辈的共同点当然更多:年龄相当,都勤俭节约,任劳任怨,爱儿孙远远胜于爱他们自己…… 这可能也造就了他们的许多行为观点特别相似的结果吧。
故面对公婆,总好似面对父母……
这么多年里,我从未听到他们说过我的什么不好。相反,我常听街坊亲戚们说:“你公婆总夸你像个亲女儿,一进门就抢着下厨,给他们买的衣服和鞋都在柜子里装不下了……”
吃着核桃和苹果的那份脆香啊,就是公婆带给我的无限暖意。
下午,和风如歌,阳光暖窗。老公又载我们娘们三个到娘家,母亲一见到我们,立刻三步并作两步去门口菜园里摘了几个大大的饱满的向日葵让我们尝个鲜。这葵花籽是那么嫩那么脆,比市场上最贵的瓜籽不知要香多少倍!何况这带着妈妈的味道,带着家的味道啊!
一会儿要做晚饭了,我一再强调中午我们已吃过菜了,现在做点滴糊儿(面鱼)更好,可妈妈却特别固执:“下回再吃滴湖,今天过节,炒点肉和菜吧。”妈妈烙馍,我炒菜。很快,又有六大盘端上了饭桌,又捎带端上了妈妈特为我们煮好的嫩嫩玉米棒。遗憾爸爸放羊还未回来,等了好久,终于来了。
我特地嘱托爸妈尝尝学生在千里之外专给我邮来的月饼,我一个人太舍不得吃了,于是专分给公公婆婆、爸爸妈妈、老公、两孩子和我共同细品。这岂仅是一份月饼?更是一床暖到我心窝的棉被啊!还有妈妈菜园里种的韭菜、白菜、西红柿……岂能用钱买得到?
中秋,和两对父母都各团聚了半天。老公十六就要上班,两孩子要做作业,我也很忙。于是,我们不得不依依不舍地离开他们,回到我们自己的小家。晚上虽不能和两家父母一起献月亮,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又是一年中秋节。
“一窗明月一窗竹,一缕月光一缕情。一丝清风一丝凉,一片真情一片心……”
窗外,雨声;窗内,语声。雨声、语声融为一体。任窗外丝丝雨声中的圆月悄悄聆听窗内暖暖灯光下的轻轻语声:“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
- 上一篇: 凤山秋韵
- 下一篇: 胡世雄|孟老师,您辛苦了——给孟东花老师的一封信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相关文章
又是一年重阳节
秋风起,黄叶飘,又是一年重阳到。九九重阳节——这一古老的节日,如同一坛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越嚼越情深。它不仅仅是登高望远的美好时节,更是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节日。在这个金秋送爽的日子里,让...
带疾赴职,犹以不告假为要
北宋吕蒙正于《寒窑赋》中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嗟乎,天道无常,人生多舛。如吾近日,亦不幸罹感冒之疾,迄今已历一周矣。感冒何以致之?此问若问何以餐食,似显愚钝!然吾仍应之曰:无他因,皆因一...
又是一年采椒时
一又是一年采椒时,又是一年劳作季。想着老家的花椒快要成熟了,我的心也开始变得不安起来。因为我知道,父亲年迈体弱,已经不起这些重体力活的折腾了,所以我就早早地告知父亲,今年的花椒再不要像去年那样一个人去...
中秋月圆,情满故乡
今日中秋,晨光柔柔,秋风飒飒,怀揣着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我踏上了归家的路途。手中紧握的,是前一晚在广场上和超市里精心挑选的月饼、点心和面包等中秋节礼物,它们不仅承载着节日的喜悦,更寄托了我对家父的无尽牵...
月是故乡明
又是一年中秋节,又是一朝月圆时。在这么一个美好而又寂静的夜晚,但看一轮明月悄悄地爬上围墙,越过枝头,镶嵌在浩瀚的深邃的夜空,将那无边的如水的光华亳无保留地倾泻在这片苍茫的大地上,供人们祭月赏月,千里传...
十五的月儿十六亏
月亮以它亘古不变的规律照例从东方冉冉升起,照例将明亮的清辉洒向无边的大地,而洒在老家院子里的月光看上去宛如洒上了一层盐,晶莹而柔和,我仿佛也闻到了一股盐的清香,给人一种如梦似幻、如醉如痴的感觉。在这么...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