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随笔 > 正文

何宗泽/湾儿坡

山柳 山柳 . 发布于 2022-12-18 22:30:52 584 浏览

湾儿坡

何宗泽


八十年代,农村大多数人继续靠享受着国家的供应粮来维持生活。西乡里的粮站就在王家湾儿里,这儿是山川的衔接处。

王窑西北面的人要去县城或到王家湾儿打粮,一般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大路,可以坐车去,也可以走着去。要说坐车,那时一来很少有车,时间上稍有不巧,来去都会错过坐车时间,要么去不了县城或粮站打粮,要么从粮站打粮出来就是无车可坐,即使坐车还得掏钱,来回花费就大了。要是步行走大路,比走小路少说要多三四倍的路程。更多的人宁可多出力,还是走小路把稳。说是小路,其实是一道很陡很深、只有一两公里长的夹渠,两边都是比较高的山坡地。平时走这条小路,不要说拿什么东西,就是空手空脚,下去时会是大汗淋漓,上来时更是汗湿得衣服也能拧下水。

从小路下去就是王家湾儿的三岔路口,距离粮站不足二百米。那个时候,最显眼最红火的要数山脚下三岔路口处王家老婆子和高家老汉的茶摊子了。从粮站把粮打出来,不论是挑着粮的人,还是肩扛着粮的人,接下来就要经历上去时额头近乎贴着路面,下来时屁股挨着路面的这段陡坡路的一场苦战了。十有八九的人要到高家老汉或王家老婆子的茶棚里扇一壶茶,借喝茶工夫好好歇歇脚,憋足精神再上山。

说是茶棚,其实两家都是在自家门口靠路畔处栽几根立柱,上面再横搭几根木椽,顶上用柴草三层四摞很有层次地捂得严严实实。遇上下雨天棚顶还是往下漏水,地下放上盆盆罐罐接漏水,免不了地下还是这儿湿一块,那儿湿一块。茶棚周围是敞开的,通风、亮清。棚内摆放着几条矮而简易的木长凳和一个比平常人家稍高一点的小木桌,小木桌上整齐地倒扣着两三摞拳头大小的茶盅,在较远墙角处是一个小小的泥炉灶,随着旁边木制风箱的来回拉动,看着炉灶冒起沸腾的热气,主人拿个衬布麻利取下烧开的一壶茶水,放在小茶桌上,顺手从泥火炉旁边再拿起一个事先灌好水的小水壶,再次架在火炉上,继续很有节奏地拉动风箱。等壶里水快要烧开时,根据客人出钱的多少,从火炉旁一个敞开的木盒子里很有把握地抓一小把或一小撮茶叶,揭开水壶盖全部灌进去,临了不忘把刚才抓过茶叶的手在水壶口处磕一磕,好让客人看到自己掏钱买的茶叶一丝不剩都进了属于自己的一壶茶水里。

王家老婆子和高家老汉烧茶有个一样的规矩,不管老少,但凡来到茶棚喝茶歇脚的人,都是先来的先喝,后来的只能后喝。先端到烧开茶水的人一边拿一个小茶盅给自己满满倒上一盅茶水,一边客气地吆喝茶棚里还没端到茶水的人先来喝着慢慢等着。有些年龄稍大点的人不管跟喝到茶水那个人认识,还是不认识,似乎真有些等不了的样子,一边说着天南地北的话题,一边挤过去拿上一个茶盅给自己也倒上一盅人家的茶水,慢慢喝了起来。

茶棚里进来的人越来越多,前边已经喝完茶的人探出头去看看白花花的阳光,没有一点想走的意思。一个老者掏出自己的布烟袋和事先扯好的破书纸条,递给身边抽烟的人,一人拧一棒老旱烟抽了起来。一时间,呛人的旱烟味裹挟着一股浓浓的汗酸味充斥着整个茶棚,刚进茶棚时诱人的那阵茶香味早已无影无踪了。

王家老婆子和高家老汉的茶棚只有一墙之隔,他们各做各的生意,谁也不跟谁说一句话,谁也不抢谁的生意。王家老婆子中等身材,长相清俊,长襟子上衣永远那么干净,挪动的一双黑色裹脚缠着的小脚很灵活,看得出年轻时肯定是一个十分漂亮又很爱干净的女人。鼻门处留有抓过碳火、提过水壶的手揩摸时留下的黑印,有时见她拿出系在长襟子上衣纽扣处的一块粗布手帕习惯性在鼻门处擦一擦,不擦不要紧,这一擦,原本很小的黑印反倒黑了一片。王家老婆子一直是一个人这样干着,很少跟茶棚里客人说话拉家常,从没见过有家里人来帮衬过她一把。

高家老汉是个大高个子大脸面大眼睛看似五大三粗的人。他那一个鼻子大得有点出奇,本就长吊的一张大脸盘加上一个大鼻子,最有看点、最容易给人印象。他时常敞开上衣露着肚皮,一件宽大的裤子在他腿上显得总不适合,站着时裤脚到了他的小腿部位,坐下时一根又粗又长的羊毛裤带多余部分正好挡住了裂开缝子的裤裆。他跟客人黑天混地有一处没一处说着话聊着天,但毫不影响他的烧茶收钱。

来到茶棚的人不论长幼,一般喊叫王家老婆子王婆,高家老汉高爸。有些年龄实在偏大的对高家老汉也要称呼一声高家哥。这样称呼无非是想跟他们套个近乎,讨得人家一个好脸色。

王家老婆子和高家老汉两个人的心地很好。不管你喝五分钱、一毛钱,还是两毛钱的一壶茶,都能让你喝个满意。到茶棚去着次数多大家都熟了,即使你没带一分钱喝不了一壶茶,他们也会给你一瓢凉水或半碗开水喝。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个年代,王家老婆子和高家老汉的茶棚,为从湾儿坡去县城或到王湾粮站打粮的人提供的方便,直到三十多年后的现在想起,仍是两眼湿润,满心温存。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又是一年重阳节

秋风起,黄叶飘,又是一年重阳到。九九重阳节——这一古老的节日,如同一坛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越嚼越情深。它不仅仅是登高望远的美好时节,更是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节日。在这个金秋送爽的日子里,让...

随笔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1月前 (10-12)

带疾赴职,犹以不告假为要

北宋吕蒙正于《寒窑赋》中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嗟乎,天道无常,人生多舛。如吾近日,亦不幸罹感冒之疾,迄今已历一周矣。感冒何以致之?此问若问何以餐食,似显愚钝!然吾仍应之曰:无他因,皆因一...

随笔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1月前 (10-12)

又是一年采椒时

一又是一年采椒时,又是一年劳作季。想着老家的花椒快要成熟了,我的心也开始变得不安起来。因为我知道,父亲年迈体弱,已经不起这些重体力活的折腾了,所以我就早早地告知父亲,今年的花椒再不要像去年那样一个人去...

随笔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2月前 (10-10)

中秋月圆,情满故乡

今日中秋,晨光柔柔,秋风飒飒,怀揣着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我踏上了归家的路途。手中紧握的,是前一晚在广场上和超市里精心挑选的月饼、点心和面包等中秋节礼物,它们不仅承载着节日的喜悦,更寄托了我对家父的无尽牵...

随笔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2月前 (10-10)

月是故乡明

又是一年中秋节,又是一朝月圆时。在这么一个美好而又寂静的夜晚,但看一轮明月悄悄地爬上围墙,越过枝头,镶嵌在浩瀚的深邃的夜空,将那无边的如水的光华亳无保留地倾泻在这片苍茫的大地上,供人们祭月赏月,千里传...

随笔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2月前 (10-10)

十五的月儿十六亏

月亮以它亘古不变的规律照例从东方冉冉升起,照例将明亮的清辉洒向无边的大地,而洒在老家院子里的月光看上去宛如洒上了一层盐,晶莹而柔和,我仿佛也闻到了一股盐的清香,给人一种如梦似幻、如醉如痴的感觉。在这么...

随笔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2月前 (10-10)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